【黃鱔飼養】黃鱔性比構成與自然繁殖
1、自然性比:黃鱔生殖群體在整個生殖時期是雌性個 體多於雄性個體。7月之前雌性個體占多數,其中2月雌鱔 佔91.3%,8月雌鱔逐漸減少到38.3%,因為8月之後產 過卵的雌鱔性腺逐漸逆轉,到8-12月,當幼鱔長大成熟, 雌雄鱔各佔50%。冬季經人們捕獲,捕大留小,因此開春 後雌鱔仍占多數。
黃鱔養殖:池塘網箱黃鱔養殖技術
2、配偶構成在自然界中,黃鱔的繁殖,多數屬於子代(雌性)與親代(雄性)的配對,也與前兩代雄性個體的配對。但當繁殖群體缺乏雄性個體時,同批黃鱔中就有少部 分雌性個體提前轉為雄性,再與同批雌鱔配對繁殖後代。這 是黃鱔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特殊之處。黃鱔在自然界中繁殖配對,雌雄比例一般為3:1。
3、繁殖環境黃鱔每年只繁殖1次,而且產卵周期較長。繁殖季節到來之前,親鱔先打繁殖洞。一般繁殖洞穴在田埂邊,洞口通常開于田埂的隱蔽處,洞口下緣2/3浸於水中,分前洞和後洞,前洞產卵,洞長10厘米處比較寬闊,上下高約5厘米左右,寬約10厘米,後洞則細長。繁殖洞常隱蔽于田埂邊的草叢中,親鱔打好洞後,兩鱔並居其中,並開始吐泡沫築巢。
4、產卵與孵化
①自然產卵
性成熟的雌鱔腹部膨大,體橘紅色(也有灰黃色),並有一條紅色橫線。產卵前,雄性親鱔吐出特殊的築巢泡沫,泡沫的氣泡細小,藉助口腔中的黏液形成,不易破碎,氣泡巢往往藉助草類隱蔽固定。然後產卵受精。這樣,受精卵藉助泡沫的浮力而漂浮在洞口上面的水面,完成胚胎髮育過程。受精卵黃色或橘黃色,半透明,卵徑吸水後一般為2.4毫米。親鱔特別是雄性有護卵、護仔的習性,一般要守護到鱔苗的卵黃囊消失為止。親鱔吐出的泡沫作巢的作用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使受精卵托浮於水面,而水面則一般溶氧高、水溫高(鱔卵孵化適宜水溫為21℃-28℃),有利提高孵化率。二是使受精卵不易被敵害發現,其間,即使雄鱔受到驚動也不會遠離孵苗現場,當遇環境不適時,親鱔甚至會將受精卵吸入口腔內,及時轉移到適宜的環境繼續孵化。
黃鱔養殖:輕鬆誘捕黃鱔二法
②孵化
黃鱔受精卵孵化的適宜溫度是21-28℃,在30℃-12℃左右水溫中需要5-7天,25℃左右水溫中需9-11天。自然界中黃鱔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為95%-100%。然而在人工操作的情況下,達不到如此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靜水孵化,水霉是主要殺手,受精率和孵化率往往很低,有時接近於0。改進為滴水孵化、基底鋪沙後,受精率和孵化率可分別達到67%和89%以上的水平,但達不到100%。這說明沫鱔(即自然狀況下正處於生殖期性成熟的雄鱔)所吐的懸浮受精卵的孵化泡沫有多種生理生化功能,對抑制水霉生長。促進卵膜正常破裂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對此生理現象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養殖增值服務
推薦閱讀:
※大鯢(娃娃魚)的人工繁殖與管理 [圖]
※烏龜的人工繁殖技術
※苗木栽種知識:用播種或營養繁殖培育小苗的方法
※藍龍魚繁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