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巷窯址出土瓷器
張公巷窯址位於汝州市區東南部,遺址中心區面積約3600平方米,2000年春和2001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兩次在汝州張公巷配合民房改建工程進行小範圍的考古發掘,發現一些類似汝窯瓷器、窯具和素燒坯殘片,遂引起中國古陶瓷學者的高度重視。2004年2—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張公巷東、西兩側分別開挖探方兩個,發掘面積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時期的房基4座、水井4眼、灰坑79個和過濾池1個,出土了一批張公巷窯生產的完整或可復原瓷器和窯具。
這次發掘獲得古錢幣330枚,其中328枚為北宋時期錢幣,另外2枚為金代海陵王時期的「正隆元寶」銅錢。結合張公巷窯青釉瓷本身的造型、釉色、燒造工藝等來看,顯然承繼了汝窯風格。從地層堆積情況可以看出,元代時的張公巷是一處繁榮的居民生活區,設窯燒造可能性不大。因此,我們認為張公巷窯燒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確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張公巷窯燒制的產品獨特,製作講究,古樸雅緻,質量上乘,顯然不是一般的民間用瓷,它的性質應屬官窯。在2004年5月召開的汝州張公巷窯址考古新發現專家研討會上,不少中外陶瓷學者認為該窯址就是尋覓已久的北宋官窯。2006年5月張公巷汝瓷官窯遺址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錄。
張公巷窯青瓷器以薄胎薄釉為主,釉色淺淡,釉面玻璃質感強。胎骨有粉白、灰白、潔白和少量淺灰,胎質細膩堅實。器形有碗、花口折腹圈足盤、花口板沿平底盤、盤口細頸瓶、鵝頸鼓腹瓶、盞、盞托、堆塑熏爐、套盒和器蓋等。而兩種花口盤、橢圓裹足洗和四方平底盤等則為汝窯所不見。帶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為主,外裹足的較少,器底有支釘痕的呈非常規整的小米粒狀,支釘分別為三、四、五和六枚。
汪慶正:「張公巷被發現後,張公巷出土的瓷片是不同於汝窯的。一、瓷片的胎里含錳少,胎質比汝窯的白;二、釉總體上來說呈乳濁狀,比汝窯的厚一點;三、出現了較多的圓形支釘痕,汝窯為芝麻支釘痕;四、瓷片上的開片魚鱗紋多。談到這兒就與南宋官窯聯繫起來了,在杭州發現的修內司官窯和郊台下官窯的瓷器上有圓形支釘痕,還有大量的魚鱗紋瓷片。這說明南宋官窯是從北宋官窯演變而來的,而北宋官窯的前身就是汝窯。張公巷出土的這批東西,除了官窯之外一般民窯絕不會有。」
推薦閱讀:
※宋代官窯瓷器:鑒賞與辨偽(精華篇)
※【西洋瓷器】攢錢也要買的 10套皇室也愛大牌餐具
※以瓷為器——淺析瓷器
※她的美,勝過最秀麗的江南女子?
※蔡國慶曾與王剛爭搶雍正瓷器,結下樑子後又同台亮寶
TAG: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