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器鑒別小探

原文地址:和田玉器鑒別小探作者:如水美玉

鑒別和田玉「一止三看」

這是鑒別和田玉優劣的最主要的因素。什麼叫質地好?就是陳性《玉記》中所說的,要「體如凝脂,精光內蘊,質厚溫潤,脈理堅密」。一塊好的和田玉,首先給你的感覺就是像一塊「凝蜰」,白玉像羊脂,黃玉像雞油,油油的,糯糯的,酥酥的;和田玉又和翡翠不同,翡翠要求鮮明光亮光澤外射,而和田玉則要求「精光內蘊」,光澤蘊含在裡面,而不是透在外邊,就如一個人,氣質內在而不外露;由於是「體如凝脂」和「精光內車蘊」,所以它給人的感覺又是「質厚溫潤」,這裡「溫潤」二字很重要,它是我們形容和田玉用得最普遍的兩個字,所謂「溫潤如玉」,玉成了「溫潤」的代名詞。

溫和潤都是一種感覺,和田玉其實貼在臉上是冷冷的,但看上去感覺是溫溫的,「凝脂」的感覺當然是潤,而不是干。「脈理堅密」是指它的質地結構堅實細密,反映在感性的認識上,一是外觀很細膩,二是堅硬不吃刀。

所以一塊好的玉,其具體標準是:一是要「體如凝脂」,二是要「精光內蘊」,三是要「質厚溫潤」,四是要堅硬細密,具備這四點便是好玉,反之,質地粗粗的,乾乾的,內里不蘊含一種精光,外表不細膩溫潤,便是劣質玉。看顏色和田玉因顏色不同,有白玉、黃玉、青玉、碧玉、墨玉之分,一般來說,在質地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白玉為貴,黃玉次之,而青玉和青白玉等價值就要低些。但顏色對於和田玉的重要程度,不及對硬玉來得那麼突出,翡翠顏色相差一點,價值就是幾萬;和田玉則主要是看質地,除非是羊脂白玉,一般顏色相差少許不會有少大的影響。但不管怎麼說,顏色終究是鑒別和田玉優劣的標準之一,即便同是白玉,也要看白的程度和純度,如果白中閃青或白中帶灰,都會影響到玉的價值。

看雕工雕工對於和田玉的重要性要超過硬玉,因為和田玉開採使用歷史悠久,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紋飾、造型和做工,它們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有時要超過玉本身的價值;即使撇開這一點不談,硬玉因為主要是看種、色、水,雕工相對降到了比較次要的地位,而軟玉則主要看質、工、色,工的重要性有時超過色。所謂「玉不琢不成器」,雕工對於和田玉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雖說在人類早期,曾崇尚過「大器不琢」的素麵玉器,但在今天,在時代、玉質相同的前提下,有工的價值肯定要超過素麵的許多。例如同是良渚玉器,有工的人獸紋璧就要比素璧價值高;同樣,有工的新玉也要比無工的新玉有價值,工好的新玉則比工差的新玉有價值。這首理很簡單,因為雕工是一個時代審美理想、藝術趣味和工藝水平的體現,它不僅可見工藝師的才情巧思,以看到雕刻者為之付出的辛勤勞動。

一般雕工主要看三個方面:一是工的新舊,年代越久,價值越高;二是看工的內容,凡是有創意的,不常見,或是討口彩的,為喜慶吉祥圖案的,價值就較高;三是看工的精細程度,越是精細吃工的,自然價值越高。除去以上質地、顏色、雕工三個要素外,其他尺寸大小、品相好壞也是鑒別和田玉成品優劣和價值高低的標準之一。一般說來,在質地、顏色、雕工相同的前提下,尺寸大的總是比尺寸小的價值高,品相好、完整無缺的總是比品相差、有殘缺的價值高。有些玉器,玉質、雕工都相當不錯,但有膈,或有殘缺,總末免今人感到遺憾。雖然有些殘缺部位可以通過雕工掩飾掉,但行家一眼便能看出。尺寸大小很容易判斷,品相好壞要仔細鑒別,因為它往往被巧妙地掩飾掉。

肉眼如何鑒別和田玉

一、顏色

和田玉顏色以白色和青色為基調,色調比較均勻。白色的白玉,特別是羊脂白玉為和田玉所特有。岫玉和南陽玉也有白色的,但沒有和田玉色正,有的還帶有綠色等雜質。青色的青玉,有時與綠色的碧玉和岫玉等容易混淆,要掌握青色的特點,它介於藍與綠之間。

和田玉子玉有的有皮色,皮色色調多為褐色,限於局部。

二、質地

和田玉質地緻密細膩,滋潤柔和,具油脂光澤,給人以柔中見剛之感,白玉尤為明顯。其它玉石也有質地細膩的,但是滋潤和油脂光澤都不及和田玉。

三、雜質

和田玉質純,雜質極少。雜質常見為鐵質和石墨。雜質多分布於裂紋處,呈褐色或褐黑色,肉眼可辨。石墨呈黑色,分布於墨玉中。

「暖玉溫心」說玉器收藏

從 收藏人氣指數看,玉器是備受人們關注的藏品之一。據有關數據統計,僅新玉的價格在過去的一年裡就翻了三番。那麼如何收藏一件自己稱心的玉器呢?筆者認為,收藏者主要可以從玉質、玉工等兩個方面細加審視加以揣摩。在收藏界有兩種玉器收藏人群,有的喜歡「老物件」———古玉,還有的就是愛好收藏包括籽料等玉石原石在內的新玉。其實收藏愛好因人而異,就玉本身而言,都是數億年前產生的礦物質,新老之說主要是指雕刻時間上的早晚,如果一塊璞玉,即便是原始人在上面打了一個孔也可以說是老玉。那麼是收藏新玉好,還是收藏老玉更有升值空間呢?筆者認為,有不同的收藏人群就有不同的收藏市場,收藏者可根據自身的愛好和條件等因素進行考慮。但玉的質地和雕刻工藝方面,無論新老在收藏之前都要細加揣摩。

  質地如何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玉在品種上大致分為兩類,即軟玉和硬玉兩種。硬玉是指主要產於緬甸等地的翡翠;軟玉則主要是指我國新疆的和田玉。優質玉材對於一件玉器至關重要,如玉質、玉色、光澤、密度、綹裂、沁色等等都直接關係到玉器的價格高低,不容忽視。

  雕工首先看玉器雕刻的造型,造型的優劣是決定玉器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造型是由玉的功能(如擺件、掛件、首飾件等)及原有玉坯形狀決定的,總體而言其構圖比例權衡要適當,勻稱而無刻意、呆板之感。其次是看雕刻的紋飾圖案,作為玉器裝飾的主體部分,紋飾的美醜直接影響人的感觀。這當中包括雕刻內容題材的選擇是否合乎自己的情趣,再是看雕刻手法上是否講究結構、章法、繁簡、疏密等美學原理,是否具有意蘊生動、形神兼備的藝術美表現形式。一般而言凡做工利落流暢、嫻熟精工必然是比較美的,反之,板滯纖弱、拖泥帶水,即便玉質再好也會使得收藏價值銳減。

如何鑒別古玉

收藏一件玉器,首先要了解它的材質,然後是製造年代、工藝水平及用途。其中了解玉器的製造年代最為困難。  

第一,要看質,也就是識別新玉與老玉。老玉的表面有一層氧化的玉皮,俗稱「包漿」,似秋梨的皮,與玉的天然色有明顯的區別,而新玉是沒有的;另外玉質應以溫潤、縝密、光澤如脂肪,半透明而顯敦厚拙樸者為上;若粗糙乾澀,無光澤,毫不透明又有瑕為下。

  第二,在確定了玉質優劣下,需要識別古玉製造年代,由於時代不同的玉器各自紋飾特點不同,因此了解紋飾能判斷玉器製造年代。如果一件原本屬於商代器型的玉器,紋飾卻帶有某些戰國紋飾特徵,那麼這件玉器或者屬於舊玉後改,或是後來的仿古製品。這就需要到博物館去觀摩展品,還要經常翻看有關的玉器圖冊,觀察得越仔細,掌握的時代特徵越多,識別能力就越強。

  第三,要了解歷代玉器的形狀特點。因為許多玉器的形狀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例如漢代的玉杯多呈現細高筒狀,而唐代的玉杯矮而闊。往往通過一件玉器的形狀特點就能判斷它是哪個時代的作品。例如,目前的舊貨市場上常能看到仿製的商代玉戈,這些玉戈在形狀上與商代作品差不多,又進行了做舊處理,但這些作品往往較商代玉戈厚,戈上的脊線又無商代作品特徵,據此可識別為仿品。就器物的形體而言,以盆、尊、佛像等大器為貴,飛禽走獸次之,水族之物又次之。至於玉質好,琢工好,構思巧妙的成品玉器,則成為無價之寶。

  第四,要了解各時代玉器的加工特徵。這些特徵主要表現在開片、鑽孔、紋飾雕琢和表面光澤處理幾方面。在新石器時代,玉器製造中就已出現了線切割技術,玉器上往往留有線切割痕迹。古代玉器則以有孔者為多,鑽孔技術又隨時代不同而有變化,商代以前的玉器,孔徑變化很大,或兩端直徑大、中部小,或一端大,一端小,這類孔在近代仿古玉中也曾出現,但在孔的形狀、內壁光澤上與古玉不同。周代之後某些玉器的鑽孔也有特徵,但差別細微。在紋飾雕琢方式和表面光澤處理上,歷代玉器也有所不同。例如戰國、明代、清代的許多玉器上都還有玻璃光澤,但戰國的玉器顯得光澤含蘊;明代的玉器光亮而剛硬;清代的玉器則顯得滑軟。 

  總之,需要多看,多研究,不要輕易衝動下手,張先生特別提醒,對那些著錄上有記載的古玉,價值高,但假貨贗品也多,要特別小心。

玉器投資的瓶頸在哪裡?

自從2002年以來,國內藝術品市場持續繁榮,特別到了2005年初,藝術品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程度。陶瓷和書畫成了藝術品市場的重頭戲。而玉器市場,除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勢頭強勁之外,古玉市場依舊不溫不火,雖經多次人為引導,但仍舊沒有太大的動靜,難道玉器市場真的就是藝術品市場中的「阿斗」?

  通過近年來的拍賣,一些投資玉器的專業人士開始反思:玉器市場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是什麼原因才導致了玉器市場呈現目前的局面?

  精品難覓

  相對於書畫、陶瓷的市場,內地的民間玉器收藏缺乏精品。明清以來,民間玉器收藏多為一些使用器,也多以小件為多,精美者雖有,但與館藏精品相比仍有一定差別。在博物館的館藏藏品中,許多玉器精品多為出土,或者流傳有緒的。如漢代的皇后之璽、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清代的大禹治水山子都是無價之寶。而民間流傳下來的玉器多為一些明清把玩件、牌子為主,間或有一些唐宋以來的傳世品,但多以小件為主,價值一般不會太高。因為精品難覓,玉器市場也就不會出現較高價位的拍品。

  玉器市場難樹領頭羊

  藝術品市場的價格定位是需要有參照物的,如統計近年來玉器拍賣成交的價位來看,2.3億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讓民間收藏對元青花的推崇達到了極致。天價精品的產生勢必帶動一個行業的發展,而從近年來的玉器拍賣市場來看,玉器頂尖價位的拍品並不多。前些年,當時備受關注的康熙玉璽也僅以630餘萬元成交,這個價位在藝術品行業里來說,是極不對稱的。今年即將到來的秋拍,香港佳士得推出了「瑰玉清雕- Alan and Simone 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專場,勢必會引起玉器市場的重新定位。而在內地的拍賣市場中,許多拍賣公司都將會有一批質量上等的玉器拍品上拍,將會改變玉器市場的現狀。

高古玉難以在拍賣中操作

  由於受國內政策的影響,高古玉上拍一直處於一種尷尬的局面。高古玉器是指戰漢時期及其以前的玉器,主要以出土器為多,目前高古玉的上拍一直受限。這一時期的玉器精神內涵是高於一切的,是古人心靈的一種反映,上面有他們要說的話和要表達的感情,古書上說「禮神者,必象其類」,那是一種虔誠的心態的寫照。高古玉器的神韻和氣勢是唐宋以來的玉件所遠不能比擬的。其文化的成分和精神內涵更多,「越是原始的東西,越是接近他的本質。」在史前文化中,玉器是禮神的禮器,非一般人所能擁有,它是溝通天地人神的媒介,活著的時候通過它可以得到蒼天和諸神的保佑和庇護,死了以後又可以通過它保護得以免受外界的干擾。戰漢時期的玉器,尤其是玉龍,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從骨子裡散發出一種氣勢,一種張揚向上、威武不屈的氣勢,這個狀態一直延續到西漢。這一時期的玉器市場一旦打開,前景應該是不可限量的。

  古玉的真偽問題如影隨形

  古代藝術品的價格除受藝術價值的影響外,還受到時代的影響。真偽問題決定著古玉藝術品投資成敗與否。同其他藝術品一樣,玉器的造假也是古已有之,發展到當代,已達到了如火純青的地步。從史前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到戰漢玉龍,直到明清把件、牌子沒有一類古玉能逃得出仿製者的手掌心。而且與過去相比,更加趨於成熟。專業化、區域化、科技化,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如遼寧地區,專用鞍山當地的材料,仿製紅山文化的玉器,用料和當年所用的一般不二,且多用邊角余料,仿製的玉器幾可亂真。其他還有安徽蚌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江蘇等地所作玉器,不僅是廣大收藏愛好者分不清真偽,有時也讓專家大跌眼鏡。對於明清的玉器,所用原料多是新疆和田料,如果買的是一塊料好、工好的玉件,就算是新仿,起碼就這塊料而言,還不至於一無是處。而高古玉器,大多採用的是當時的地方玉,即如今所說的「非真玉」,如果所買是贗品的話,即使是這塊料本身也不具備什麼價值。

  「首符次德」的投資觀念導致玉器藝術價值的顛倒

喜歡玉的人,最怕的也許就是贗品,就是我通常所說的假貨。  

一、玻璃仿製品的辨識

  市場上玻璃仿製品的辨識,恐怕是贗品中最普遍、最、簡單的一種。常見的是一批被稱為翡翠的、光溜溜、討人歡喜的小圓環、小雞心、玉牌片。這種玻璃製品因為是澆模而成,合范時高溫的玻璃液在器物的邊沿多少會冒溢出一點,冷卻後成為隱隱凸起的范線。用手摸、肉眼看都會有所發現。如果手上有放大鏡,映光觀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氣泡,鑒其真偽,可以從三處觀察:

  1、由於玻璃質地十分脆硬,結構排列疏鬆,缺乏玉的緻密和堅韌性,經不起強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圓雕。

2、用放大鏡查找氣泡,哪怕只能見到一個,也就是玻璃。

3、玻璃加人氧化鉻,色近紅寶石;加入氧化鈷,色近藍寶石;加入氧化鉻和氧化銅,色近祖母綠等等,還有好多色。但它的色調總顯得單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渾厚的感覺。比較難識的品種,以高分子材料製作的假玉為主。其顏色可以任意調配,放大鏡也難找氣泡,據說紅外光譜儀上能立顯原形,但目驗除了一般不實用的破壞性檢驗,敲碎找石質斷面,火燒看其反應等辦法外,關鍵要看器表有無天然石紋。人為加工的畢竟不自然,高情放大鏡下更會暴露無遺.  二、新老玉器的鑒定

  玉器的鑒定,分新玉和舊玉兩類。新玉的鑒定側重於真假品種、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粗。有些技術性內容前已涉及。然而舊玉的鑒定就不一般了,它除了新玉的幾個基本要求之外,還要識得玉器的製作時代和在歷史上的價值。

  玉器歷史價值的證實,是以明確的時代為基礎的。熟悉各時代玉器的常見造型、特色工藝、流行色質。接著再參閱有關論及某一時代玉器特點的論文,互相聯繫,你對玉器的斷代水平便會產生一種理性的提高,到這個時候,你應儘可能多的接觸實物,以校正書上圖畫與實物之間的視差。

  另外,時代的判斷在有些玉器上允許有一定的跨度。因為玉石器比較珍貴,又不易腐朽,因此,作為傳家寶,早期的玉器出現在晚幾百年的墓葬中,也是有不少先例的。上個時代的晚期與下一個時代的早期的玉器,風格上也不完全是一刀切的。沒有記年的玉器,細微的出入亦屬正常。

推薦閱讀:

如何鑒別和田玉吊墜的好壞?只需一招就可看懂和田玉
和田玉收藏性價比高過翡翠 10萬能買頂級和田玉鐲
如何辨別青海料、俄料及和田料 中華博物 鑒藏講座
【黃蠟石專欄】不要再拿黃蠟石跟和田比
和田玉市場里的「溫州炒房團」

TAG:鑒別 | 和田玉 | 玉器 | 和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