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國演義》(連載十一)有圖無路的?「路線圖」

《四國演義》(連載十一)有圖無路的「路線圖」(2011-03-27 09:05:06)

轉載

標籤: 四國演義 金鴻 軍事 分類: 四國演義

二、遙遙無期的巴以和平夢

1、有圖無路的 「路線圖」

巴以衝突是全世界關注度最高的熱點衝突,也是最難化解的衝突。這場衝突的背後,既有宗教的因素,民族的因素,也有大國干預因素。應該說,起決定意義的是大國干預的因素。如果沒有大國的支持,以色列根本就不可能建國。

為什麼大國要支持以色列建國呢?因為中東有石油。左手給眾多的中東產油國製造一個麻煩,然後在各產油國讓步之後再用右手解決一點麻煩,這樣左手右手一倒,大國就可以獲利豐厚。從這個意義上說,以色列只是一枚棋子。當然,以色列甘心被利用也是有原因的。

巴勒斯坦地區曾經是猶太人的故鄉。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萊各部落遷入巴勒斯坦,先後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和以色列王國。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以後,絕大部分猶太人開始流亡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巴勒斯坦又成了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漸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所以,巴勒斯坦更是阿拉伯人的家園。

流亡各地的猶太人在2000年的時間裡倍受欺壓和排擠,甚至屢遭屠戮,最嚴重的一次就是法西斯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和迫害。一直得不到祖國保護的猶太人非常渴望建立自己的國家,由此產生了猶太復國主義(也叫錫安主義)。在復國主義思潮的推動下,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開始陸續地移居巴勒斯坦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份,東部稱為外約旦,也就是今天的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就是今天的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1923年,英法兩國又私下劃定了黎巴嫩與巴勒斯坦的邊界。隨後,猶太人地大量湧入巴勒斯坦,猶太人與當地的阿拉伯人開始頻繁地發生流血衝突。

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在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有120多萬,猶太人有60萬,但分治決議中的阿拉伯國的領土只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而且領土支離破碎,互不相連,大部分是丘陵和貧瘠地區。猶太國則大部分位於沿海地帶,土地肥沃,領土也佔到了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這項決議對土地的分割是極不公平的,所以遭到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國家方面的強烈反對,可是,阿拉伯國家勢單力薄,根本無力回天。1948年5月14日,在美蘇兩國的推動下,以色列國宣告成立。以色列的單方面建國激怒了眾多的阿拉伯國家,為了爭回自己應有的土地和權利,阿拉伯國家組成聯軍對以色列宣戰了,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在美國等大國的支持下,以色列贏得了第一次中東戰爭,戰爭結束以後,以色列佔領了聯合國劃歸巴勒斯坦人的大部分領土。此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又發生過四次中東戰爭,均以以色列獲勝告終。

對阿拉伯人來說,戰爭是被迫的,因為他們的土地被人奪走了,雖然猶太人說他們的祖先2000年前在巴勒斯坦生活過,可阿拉伯人也在巴勒斯坦生活了幾千年,猶太人沒有理由擠走阿拉伯人,正如一位沙特國王所說的:「我們同情猶太人,可他們為什麼要我們割讓領土?歷史上誰在迫害猶太人?穆斯林嗎?既然德國人殺害猶太人就在德國划出一塊土地給他們好了,為什麼要損害與猶太人的苦難毫無干係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猶太人過去的遭遇無疑是值得世人同情的,但他們侵佔阿拉伯人土地的行為也是不對的。

猶太人的復國主義思想在相當大程度上也是被大國利用了。沒有以色列這個麻煩,大國拿什麼去要挾中東的那些產油國呢?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句話是對中東產油國遭遇的最好寫照。

巴以衝突能持續這麼多年,與問題自身的複雜性也是密不可分的。公認的看法是,巴以衝突面臨著五大難題:

(1)、耶路撒冷地位問題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地。這個世界真的很奇怪,地球上有1.49億平方公里的陸地,三大宗教的聖地居然都擠在這麼個小地方,不發生衝突倒是怪事了。

耶路撒冷老城東南部一塊面積為0.135平方公里的高地,巴勒斯坦人稱之為「尊貴的禁地」,猶太人則稱之為「聖殿山」。高地上著名的阿克薩清真寺和薩赫來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僅次於麥加和安地那的第三大聖地。高地的西側則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哭牆」。

巴以雙方在耶路撒冷問題上尖銳對立。以色列歷屆政府都堅稱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恆的不可分割的首都;巴勒斯坦人的態度可以用阿拉法特的一句話來概括:「沒有東耶路撒冷行使全部主權,就沒有巴以和約,出賣耶路撒冷的阿拉伯領導人還沒有出生。」

聖城歸屬問題,是巴以衝突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2)、邊界劃分問題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分治決議是很不不公平的,為此巴勒斯坦國當年才沒有跟以色列國一同建立。在隨後爆發的幾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又佔領了包括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和東耶路撒冷等在內全部「阿拉伯國」領土。巴勒斯坦一直要求在1967年戰爭爆發前的邊界①內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是以色列政府一直不同意交出土地。

(3)、難民回歸問題

中東戰爭一共進行過五次,先後導致上百萬人流離失所,成為難民。只要有條件,這些難民是願意返鄉的,可這些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已經被以色列政府分配給猶太移民了,以色列政府是不允許這些難民返鄉的,可是,這些散布在阿拉伯國家的難民對所在國家也是個大麻煩,讓他們回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這又是一大爭端。

(4)猶太人定居點問題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國家。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開始在巴勒斯坦被佔領土上修建猶太人定居點。幾十年間,以先後建立了數百個定居點。在巴以和談中,巴勒斯坦方面一直要求以色列拆除所有定居點,但以色列方面一直拒絕做出實質性讓步。不過,相比之下定居點問題是個小問題,是以色列政府製造出來的用以討價還價的籌碼。

(5)、水資源分配

巴勒斯坦地區60%以上的土地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以色列佔有和消耗著全部巴勒斯坦地區80%的水資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只能使用剩下的20%。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卻比以色列的人口多,這種水資源分配狀況顯然極不公平,以色列同樣拒絕在此問題上讓步。

巴以問題自身的複雜性,加上大國在背後的推波助瀾,使巴以問題60多年以來從來沒有消停過。

進入21世紀,在解體了蘇聯、擺平了日本、打垮了歐元之後,美國放眼世界,發現再無對手了,美國決定解決巴以問題了。2003年4月底,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就由布希政府和盤托出了。

按照美國政府的想法,首先在巴勒斯坦地區實現停火,逼巴勒斯坦方面清理自己的強硬派勢力比如哈馬斯、傑哈德等,然後以色列象徵性讓出一點領土,並凍結定居點的建設,就可以按照美國力推的民主模式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了。

巴勒斯坦國建立的過程,就是從精神上徹底壓垮阿拉伯國家的過程。因為按美國提出的巴勒斯坦建國方案並沒有解決聖城問題和難民回歸問題,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邊界劃分問題、定居點問題和水資源分配問題,如果阿拉伯人被迫同意了這個方案,就相當於在巴以問題上徹底認栽了。接著,美國就可以在阿拉伯國家全面推廣「大中東」民主計劃,按照美國意志控制這些國家,並把這些國家全面納入美國的經濟體系。到這個時候,按美國政府的計劃,伊朗和敘利亞也就拿下了。中東在手的美國政府就可以主宰這個藍色的星球了。

這個計劃自然是非常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的,但是,它損害的不僅僅是阿拉伯國家的利益,也傷害了包括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和德國在內的所有不甘於被美國操縱的國家的利益。所以,各方都想盡一切辦法阻止這個計劃的實施。對美國而言,能否實現這一計劃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穩定伊拉克局勢。只要伊拉克局勢穩定了,美國能從伊拉克地下抽出石油作軍費打擊伊朗、壓服敘利亞、抽掉巴勒斯坦的強硬派,就可以逼迫巴勒斯坦人按照它的意志建國了。

讓美國人最惱火的是,伊拉克的治安情況在美國人的管理之下變得越來越糟糕,徹底打亂了美國政府的計劃。美國政府不得不改變初衷,再次按排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大打出手,威逼各方在伊拉克問題上配合一下。以色列動手以後,中東和平「路線圖」自然也就有花無果了。

①1967年邊界是指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實際停火線。以色列在那次戰爭中奪取了包括加沙地帶、耶路撒冷舊城、約旦河西岸、敘利亞戈蘭高地和埃及西奈半島在內的6.5萬平方公里土地。


推薦閱讀:

據說這是廣東梅州一日游最佳路線(總共7條),拿走不謝!
活動待啟 謀定後動(大家談·今天怎樣走群眾路線(20))
台灣與中國路線之爭 陳以真:我們一直都在走台灣路線! | 政治新聞 |
內蒙古赤峰市旅遊路線之赤峰二日遊行程
群眾路線是黨的新聞工作的生命線

TAG:路線 | 路線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