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華:《挪威的森林》很「美國」

作品《地下》中文譯本的出版以及成名作 《挪威的森林》已被拍成電影並將於本月公映,讓村上春樹的名字在這個夏秋之交再度被人們反覆誦讀。早在這部作品剛在日本走紅的時候,村上曾拒絕將其搬上銀幕,而如今經過多年沉澱,現身銀幕的 《挪威的森林》不能不說讓人期待。

作為其作品的翻譯者,林少華曾兩次與村上春樹會面,他形容村上「就像是《挪威的森林》的渡邊或是任何一部作品的男主角……」三十餘部作品以及兩次面對面的交談,林少華還原了一個真實、鮮活的村上春樹。

村上其人

用一句話概括,村上春樹是《挪威的森林》中的渡邊或是他任何一部作品的男主角……

記者(以下簡稱記):第一次接觸村上的作品是怎樣的機緣?

林少華(以下簡稱林):說來話長,最初翻譯《挪威的森林》應該是1989年冬天的事情。真正大面積搞翻譯還是從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開始,之前我還是一門心思地從事學術研究,想踏踏實實做個學者。

1988年的時候,我在日本留學,當時日文版挪威上市不久,全日本的書店幾乎鬥士一進門都會看到《挪威的森林》堆兒擺在那裡,分上下兩冊,上冊是鮮紅、下冊是翠綠。但當時沒太注意,後來還是一個同學送了我一本上冊,我回國時候為了配齊所以買了下冊,但兩本書扔在書架里也沒有看。

回國一段時間後,北京社科院的文學專家李德淳,跟我談了他關於《挪威的森林》的想法,隨後把我拉到灕江出版社的編輯面前。結果我跟編輯都被說動了心,於是從那會兒我才開始看《挪威的森林》。在此之前,或許是有些民族情結夾雜其中,我始終認為日本文學是二流角色,但看了《挪威的森林》之後,突然感覺日本文學裡竟然有好東西!

接下來酣暢淋漓地開始翻譯,忙碌了兩三個月。那是1989年,到現在已經有二十一二年了。

記:能談談村上其人嗎?

林:事實上我跟他也僅僅接觸過2次,2003年初一次;2008年10月一次。

村上家住在神奈川縣——靠海邊的一個小城市,在東京有一個事務所。每個星期他至少去一次事務所,那裡既可以當工作間,也可以做會客室,僱用兩個女孩做助手。

那次跟他談了一個半小時,他給我的感覺和他書中男主人公——渡邊或者其他差不太多,包括言談舉止、說話的語氣、用詞節奏、表情都很相似,正是所謂文如其人,在他身上還真都是那麼回事,沒有什麼強烈的衝擊感、反差。

村上說自己不願意見生人,的確如此。他見生人有點拘謹,說話的時候他不會正視著你,他的眼睛是朝下看的。我們當時圍著一張圓桌,那地方大概像是吃飯間,四把椅子,我們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一直向下看著桌面,大概是在注視他思維的軌跡。他不會主動問你什麼,但你問他什麼都會侃侃而談,很認真、不敷衍、也不假裝。

那天村上穿著T恤、牛仔褲,基本上跟他小說中男主人公的打扮是一樣的風格,梳著娃娃頭,顯得很年輕,但當時他應該已經年過半百了。個子不怎麼高,最多170的樣子。

關於契合

「我們的成長背景截然不同,但他的作品卻符合我的口味,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的性格上有相似的東西……」

記:能談談在作品翻譯中與村上的契合感嗎?

林:會有契合感是。說到翻譯,其實跟讀書一樣,有些作品符合你的口味而有些則不符合,有的作家對心思,有的作家不會,可能是價值觀不同所致。

事實上,我跟村上是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之下成長起來的,但是之所以還會有契合感,分析可能是我們在性格上有相似的東西。大體說來是個只關注自己的人,不喜歡關注別人的人。除此之外,村上在價值觀上也有很多我能夠認同的東西,比如對個人自由、個性的尊重,比如對來自外部的強迫性的力量——體制方面的也好、權威機構方面的也好,倒也不是反感,只是不怎麼在意,在這一點上,我很認同他。

影響深遠

關於文學想像力,村上掌握了「開門」並自由出入的技能……

記:關於村上早期作品中玄幻的因素您怎麼看?

林:用村上的話說叫做想像力的問題。第一次見面時候我問村上,你文學想像力從何而來?他說想像力誰都有,但文學想像力不是誰都有的。就好比一扇門,我知道怎麼打開,我可以進去還知道怎麼出來。但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打開,即便是知道怎麼打開,但是進去了卻不知道怎麼出來。我想我恰巧掌握了這能力。

天生具備文學想像力是一方面,而村上後天又不斷打磨,這種打磨對於一位成功的作家是不可或缺的。他很勤奮、拒絕應酬,而且沒有男人相應的不良嗜好。

記:沒有應酬、沒有相應的不良嗜好,或許對很多男人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吧?

林:一次和日本一家出版社一個編輯在閑聊,他擔心村上那麼多錢該怎麼辦?在家裡,村上不管錢,都是老婆管,而且兩個人沒有小孩。

關於小孩的事情,他曾在一篇隨筆裡面提到過,「我沒要小孩,是因為我連自己都管不好,更沒有信心管小孩,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還能管好自己的小孩嗎?」

還有一點很重要,他討厭組織和團體,而有了小孩之後,一個家庭就形成了一組織團體。相對夫妻兩個人而言,可以分別是兩個個體,不一定非要捆綁,隨時可以分開,也不牽連對方,但小孩不一樣。

關於電影

曾經認為庫伯利克提出申請也不理睬的《挪威的森林》搬上銀幕……

記:聽說《挪威的森林》即將搬上銀幕了?

林:沒錯,應該是在這個八月份。他曾這樣說道:「就短篇小說來說,如果有人提出拍電影,一般都會同對方協商,但長篇是第一次,因為這很難。不過《挪威的森林》還是相對容易的,畢竟它是現實主義小說。 」

的確,除了長篇以外,村上小說已有若干部走上銀幕:《且聽風吟》、《再襲麵包店》等等。但作為長篇,《挪威的森林》是第一次由文字變成影像。《挪威的森林》在日本走紅之後,據說一位名叫原田真人的電影界人士給村上寫信,希望允許他立馬搬上銀幕,不料村上一口回絕,說即便庫伯利克提出申請也不理睬。庫伯利克是美國的大牌導演,導演過《斯巴達克斯》和《2001太空漫遊記》等名作,當時的聲望未必在今天的陳英雄之下。

而這次他同導演陳英雄在美國見了一次,在東京見了兩次,覺得由這位既非日本人又不是美國人的導演拍成電影也未嘗不可。村上最後是這樣結束這個話題的:「將會拍成怎樣的電影呢?對此有些興趣。不過一旦拍完,也許就不會看了。以前的短片都沒看,沒有那個興趣。 」

記者 顧珍妮


推薦閱讀:

TAG:美國 | 挪威 | 森林 | 林少華 | 挪威的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