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醫如何從脾調治糖尿病,降糖消飢的效果?

《素問·太陰陽明篇》云:「飲人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津四布,五經並行。」脾主運化功能的實現,有賴於脾陰、脾陽的協調作用來完成,從而起到運化、升清、統攝之功,具有維持機體活動和化生津液氣血的重要功能。脾又為「諸陰之首」,得水谷之精微而化生陰液,以灌溉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是人體後天陰液產生之源泉。脾陰充足,有足夠的營養來濡養臟腑,則能滋潤肺金,充養心血,涵養肝木,滋補腎水,其他諸臟則皆能受益,從而保持精血不竭,元氣不絕。

消渴病發病的實質乃陰虛燥熱,而陰虛燥熱的產生,多與脾陰不足有關。通過大量臨床實踐,其病不單僅在腎,而且也在脾。近代名醫張錫純曾指出: 「消渴(糖尿病)其症起於中焦,是誠有理,因中焦膊病而累及脾也。」故此,在治療過程中,不但要滋腎,而且要實脾,特別是在中後期,脾腎之陽虛衰,在脾土虛衰的情況下,健脾可強於養腎,此乃「以後天養先天」,故多能取得明顯效果。

脾陰與脾陽的不足,在消渴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人體陰常不足、陽常有餘這一特點,脾陰本自不足,且無時不耗,如飲食不節,過食辛辣之膏粱厚昧,助熱生火,耗傷津液,使燥熱偏盛,火熱內生,更加損傷脾陰。

《素問·奇病論》所云: 「此必數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這就是由於脾陰虛,胃陽亢,使中土失運,升降氣機失調,所造成的中消病的病理變化。外感之邪,人里化熱,不僅使胃腑熱盛,而且可使脾陰被灼。

《醫學求是》指出:「陽盛者,必人陽明之腑,胃腑燥熱,陽亢已極,脾陰漸亡。」七情內傷,憂思過度,陰血暗耗,皆可導致脾陰耗散。反之,五髒的陰液虧損亦可導致脾陰不足,如腎陰不足,不能上滋脾陰,則脾陰亦虛,心血不足,肝血虧虛均可使營血不足,脾氣失榮,脾失所運,致脾陰同虛,肺陰不足,金虛及土,脾陰亦常耗傷。這種由於脾陰不足致使五臟陰精不足,五臟真陰不足,又會反過來導致脾陰進一步虛衰的惡性循環,只能使機體真陰更加虛衰,虛火內生,釀成陰虛內熱,使津液枯涸,則消渴之證成矣。消渴病初期,由於胃熱津傷,脾陰虛餒,其臨床多表現為舌紅少津、口乾唇燥、煩渴引飲、手足心熱、大便秘結、身倦乏力、身體消痩。

消渴病由於脾陰受損,脾之升降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輸布而驅膀胱,不斷地流失體外,這不僅使陰津耗傷,而且造成元氣損耗,不傷陰而且耗氣,則氣失化生基礎,久則氣陰兩傷,這就是氣陰兩虛型消渴(糖尿病)形成的主因。臨床多出現身倦無力、心慌氣短、虛汗自出、舌質胖大多齒痕、身體消瘦、脈緊沉或沉細無力等正氣虛弱之症。

在消渴病發展過程中,脾陰虛也常累及脾陽,即「陰損及陽」,由最初的脾陰虛轉變為脾陽虛。臨床多表現為舌質淡嫩、舌苔白潤或白膩、大便溏薄、腹脹、納差、肢末欠溫、脾陽虛衰十分突出。

消渴病後期,由於脾土衰憊,中焦失運,多表現為「中陽不足,陽氣虛寒」之證。若不迅速溫補脾陽,益氣固本,則腹脹、納差、便溏等症纏綿難愈。

消渴病陰虛燥熱多表現在初期階段,而五臟真氣不足,則表現在該病的整個過程,究其原因實乃脾土虛衰所致。「諸虛互見,當取中土」,脾土健旺,五臟亦得安和。故朱丹溪認為: 「脾具坤靜之德,而有乾健之運,故能使心肺之陽降,腎肝之陰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為無病。」

臨床所見消渴病患者,凡脾之運化功能健旺者,胰臟功能均不易衰竭,病雖久而無害;相反,脾土虛衰者,病程雖短,而諸症蜂起,身體機能過早虛衰。 由此可見,在消渴病的治療上,理脾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絕不可等閑視之。

那如何從脾來調治呢?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參苓白朮散:藥物組成為人蔘、茯苓、白朮、炒山藥、白扁豆、炒蓮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君葯:人蔘、白朮、茯苓益氣健脾滲濕。

臣葯:配伍山藥、蓮子肉助君葯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並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朮、茯苓以健脾滲濕。

佐葯:用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化滯。

佐使:桔梗宣肺利氣,通調水道,又能載葯上行,培土生金;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葯。

綜觀全方,補中氣,滲濕濁,行氣滯,使脾氣健運,濕邪得去,則諸症自除。

本方主要治療脾虛濕盛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云:「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悸氣喘,嘔吐泄瀉及傷寒咳噫。」臨床常見的癥狀有腸鳴泄瀉、胸脘痞悶、四肢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等。

參苓白朮散作為健脾化濕的代表方,對糖尿病的治療是有幫助的。而—且近年來的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參苓白朮散對於糖尿病患者確有多種益處。在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神疲乏力、頭暈、面色萎黃、食少腹脹、大時干時溏、口乾黏膩、不欲飲、舌淡苔白膩、脈濡。這樣的癥狀,中醫稱為脾虛濕盛,就可採用健脾化濕方葯——參苓白朮散。

當然,參苓白朮散只適於有脾虛濕盛的患者,一定要辨證使用。如果泄瀉兼有大便不通暢,肛門有下墜感者忌服。另外,服本葯時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製劑,不宜喝茶和吃蘿蔔以免影響藥效,不宜和感冒類葯同時服用。

2、日常中藥調脾:

《名醫別錄》將黃精列為「上品」及「草部之首」,並認為黃精可「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黃精具有養陰潤肺、補脾益氣、補腎填精之為氣陰雙補之品。

盛唐詩聖杜甫患有糖尿病,當時就常食黃精。杜甫生前酷愛種葯,他在秦州時,見到太平寺泉水下流,就聯想到此地如開闢一塊葯圃,一定很美,隨即賦詩: 「何當宅下流,余潤通葯圃。三春濕黃精,一食生毛羽。」更留下了「掃除白髮黃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的千古佳句。

宋代《日華子本草》上說: 「黃精單服,九蒸九曝,食之駐顏斷谷。」並說: 「補五勞七傷,助筋骨,止飢,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食之駐顏。」這裡講的「止飢」與現代定名的糖尿病病症中「多食易飢」、 「消谷易飢」等主要癥狀有著密切的聯繫。

黃精可以代替糧食,所以又有「米脯」、「仙人餘糧」之稱;另外,食用後可以令人長壽,身體強壯不得病,所以又有「長壽百歲草」之稱。

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大渴引飲、消谷善飢、小便頻數、身體消瘦、容易疲勞等癥狀,即所謂的「三多二少」,而黃精的功效,恰好針對其病機進行治療。「補諸虛」針對消渴病之本虛;「填精髓,平補氣血而潤」,表明黃精既滋補陰液之不足,又補氣血之虛損,滋陰潤燥以清熱,可謂標本兼顧。

《神仙芝草經》記載的「寬中益氣,使五臟調和,肌肉充盛。骨髓堅強,其力倍增,多年不老,顏色鮮明,發白更黑,齒落更生」的功能,針對「三多一少」的各個環節。從中醫藥理論來:看,黃精治療消渴症是有理論與實踐依據的。

現代研究發現,黃精主要成分為黏液質、多糖、醌類、煙酸、脂肪、蛋白質、氨基酸天門冬氨酸、絲氨酸、毛地黃苷等。藥理研究證明, 黃精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延緩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增強免疫功能和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但黃精性質滋膩,易助濕邪,因此脾虛有濕、咳嗽痰多及中寒泄瀉者均不宜服。

4、日常調理茶飲

黃精枸杞茶

原料:黃精15g,枸杞10g,綠茶3g。

做法:將上述原料用溫開水沖泡代茶飲。

適宜人群:糖尿病患者。

5、經絡穴位調理:

足三里:民間流傳著「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可知經常按揉足三里穴的重要性。足三里是胃經要穴,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以補脾健胃,增強免疫功能,所以足三里又被稱為保健要穴。怎麼找這個足三里穴位通呢?告訴你一個準確而簡單的方法:腳彎曲,先找到膝關節外側的凹陷處,這就是外膝眼,從外膝眼直下4橫指(自己的手指),脛骨前脊外側旁開1指,這個交叉點就是足三里。用大拇指或者是中指順時針按摩,每次按摩100下,若感覺到酸脹就是最好的了。

三陰交:歸屬足太陰脾經三陰交:歸屬足太陰脾經,條陰經(脾經的濕熱之氣、肝經的水濕風氣、腎經的寒冷之氣)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定位於小腿內側,踝關節上3寸。取穴時,患者正坐或仰卧位。臨床發現,三陰交對於婦科疾病有很好的療效,是針灸治療婦科疾病的常用穴位。現代研究證明三陰交對於糖尿病亦有治療作用。

三陰交是一個智能調節穴位,對於性推遲更年期、延緩衰老等有一定的功效。常按三陰交還有助於保持血壓穩定,每天中午11~13點心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雙側三陰交各20分鐘,堅持數月,可配合治療高血壓或低血壓。因該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故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有安神、幫助睡眠之功。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壓,用力方向與體表垂直,力度由輕到重,穩而持續,逐漸加力,停留一段時間後再由癟重到輕地緩緩放鬆。用力以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

太白穴: 「太白」為古代星宿之,傳說此星有平定戰亂、利國安邦之能。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方凹陷處。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卧或寒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

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人體健脾要穴,能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兩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的作用。按摩時要注意力道,以穴位處微微感到 —脹痛為度,不必用太大力氣,每天堅持按揉3一5分鐘,不用吃任何葯也能補脾。常揉此穴腹瀉可止,便秘可通。另外點揉太白穴還可調控血糖指數,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就 ,是通過健脾來補肺的一個穴位,健脾的功能相當于山葯薏米粥。

感謝你的查閱,如覺得有幫助,請將它轉發給有需要的人,你將功德無量!明天會繼續分享。

我是健康哥吳少峰,我的夢想是幫助10萬人改變健康習慣,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有什麼不對也請告訴我530921123。

推薦閱讀:

很多人說「胰島素千萬不能打,會上癮」,這是真的嗎?
只知道測空腹血糖?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就這樣被漏診耽誤了!
中國人暴發性1型糖尿病2例病例臨床特點總結及文獻複習
中醫是怎樣治療糖尿病的?

TAG:中醫 | 糖尿病 | 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