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艾灸三穴益壽延年

《素問》作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幾千年來在中醫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這是後世所有醫書所不能取代的。它是中醫的源頭,《素問》曰:「人年四十,陽氣衰,而起居乏;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中醫認為,常灸肚臍下的關元和氣海穴,可起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效。近代研究也表明,艾灸能激發人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強身作用。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來的防病養生謀略,是至今為止我國衛生界所遵守的「預防為主」戰略的最早思想。中醫的「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人們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而保健灸就是中醫防病的一種非常好健康方式。

  我們應該灸哪些穴位來進行養生保健呢?關於保健穴,我國古代很早就有記載,總結起來就是常灸關元、神闕和氣足三里,雖不能保長生不老,但也能讓您益壽延年。

  人體的長壽大穴——神闕穴

  腹部常用的保健穴有很多,神闕穴其中就是我們的肚臍眼,從文字上來看,「神闕」就肯定是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因為在中國只有最重要的才會封之為「神」。

艾灸神闕穴功效:溫元陽、調脾胃、補肝腎、益氣血,對於腹脹、肝都、消化不良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適宜肝氣鬱結、抵抗力較差的人使用,可以治療中風虛脫、四肢厥冷、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五淋、婦女不孕等疾病。沒病的人也可用於日常養生保健。如需治療疾病,可以每天灸一次神闕穴,每次20~30 分鐘,十天以後休息三到五天,然後再做下一輪艾灸。如果只是單純保健,一個月只灸一次就可以了。

方法:神闕穴的艾炷灸只能選擇隔物灸,最常做的就是隔鹽灸。首先把鹽填在肚臍里,把艾炷點燃後放在鹽上面進行艾灸。要注意的是鹽鋪面要大一點,艾炷不能做的太大。因為鹽遇到熱會熔化,所以要注意經常換新鹽。如果怕燙傷,把姜切成厚約3毫米的薄片,再用針在薑片上扎些小孔。患者仰卧,先把乾燥的食鹽填平肚臍眼,把薑片放在肚臍上方,然後把艾柱點燃後,放在薑片上,連續灸3個艾柱。如果患者的肚臍凸出,也可以用溫灸器置於肚臍部位施灸。艾灸神闕穴能夠慢慢感覺到腹部的溫熱,有很好的溫脾腎、調陰陽、補氣血的作用。調理好脾胃對於養肝有很好的作用,能夠補足肝血,柔肝養肝。而肝腎同源,補腎也能夠養肝。幾乎人體的一切腹部的疾病,都可以通過溫灸神闕穴來加以調理和改善。

 延年益壽——關元

關元穴位於臍下3 寸的地方,取穴時可以用橫指同身寸取穴法(一定用本人的手),首先把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橫紋為標準,這四指的寬度為3 寸。

灸法直論說;當對關元穴施灸二三百壯後,會出現「通竄」的感覺,哪裡有病,就「通竄」到哪裡。比如:子宮有病,就會「通竄」到子宮;前列腺有病,就會「通竄」到前列腺;大腸有病,就自然「通竄」到大腸,直至病除為止。就好像電腦的「殺毒軟體」一樣,根本就不需要人為去操控,「殺毒軟體」會從頭到尾、從裡到外的將「病毒」全部搜出並殺滅,全憑真陽元氣的自然造化功能,絕對不用「越俎代庖」,其效果真是令人不可思議。只有持續灸關元,才能起到暖、壯元陽、補腎精、益骨髓的療效。對於腎虛,結腸炎,便秘,失眠,虛胖,貧血,各種慢性婦科病,前列腺疾病胃炎,糖尿病、高血壓、低血壓,哮喘、氣管炎、肺結核、中風、腦梗,腦血栓,心臟病、慢性腎病、類風濕、脊柱炎等對於西醫來說的不治之症,甚至癌症,通過重灸關元等,都可以治癒。

強壯長壽——足三里

足三里又名下陵,為胃的下合穴,胃經的合穴,該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膝眼(犢鼻穴)下三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 「足三里」是五輸穴之一,其性屬土經土穴。「合治內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由於該穴具有強壯作用,因此,從古至今養生家都把足三里穴定為強身保健穴. 古人稱之為「長壽穴」。 「足三里」穴具有理脾胃、調氣血、主消化、補虛弱之功效。中醫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幹」的說法。常灸足三里穴對人體各系統都有調理氣血之功,扶正培元,平衡陰陽,祛邪防病,可使元氣不衰,延年益壽。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即外膝眼)下3寸(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為標準,其四指寬度),距脛骨(即小腿前正中的腿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寬處。

方法:

1.溫和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足三里穴,在距皮膚2~3厘米處固定,進行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

2.迴旋灸:在施灸時,手持艾條,使點燃的一端與皮膚保持一定距離,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施灸。

3.雀啄灸:使艾條燃著的一端與穴位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上,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垂直穴位一上一下移動施灸。

有些人會覺得找這兩個穴位還是很困難,那怎麼辦呢?可以在肚臍所在的人體腹部正中這條線上進行艾灸,這樣三個穴位就都可以灸到了。在灸的過程中哪個位置感覺最熱,就可以在這個穴位上多灸一會。中醫講穴位的使用時,有一個原則,叫離穴不離經。就是說,在用針刺治病時,找穴位要很準確;但是做灸療的時候,不一定非要在穴位所在的那個點上,只要在穴位所在的那條線上面施灸就行了。


推薦閱讀:

冬病夏治正當時 這8種病艾灸效果好
老中醫教你:艾灸後背這些穴位,竟把煩人的咳嗽灸沒了!
糖尿病、血糖高的三組艾灸取穴方法
艾灸解決這些部位多汗問題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