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工第一件事,馬雲2000萬美元獎學金回報當年200澳元
開假了,上工了。
聽說王健林今天一早就到萬達打卡,雷軍發了條鼓勁動員的微博,而馬化騰也例行地備好了開工利是,迎接騰訊大樓外邊排成長龍的鵝廠員工……
而這時候的馬雲,正在澳大利亞。
他的開工第一件事,是給澳大利亞的紐卡斯爾大學捐贈獎學金。
(馬雲在紐卡斯爾大學講述他的故事)
這個總金額高達2000萬美元的獎學金,被取名為「Ma & Morley」。
「Ma」自然指的是馬雲自己,那麼,「Morley」呢?
「Morley」,是一段緣分,一場福報,也是一個美好的故事。
這故事,可能會說得很長很長,長得已經快有40年……
40年前的馬雲,還是個15歲的初中生,如果要加個特殊一些的狀語的話,是個瘋狂學英語的初中生。
瘋狂到什麼程度?瘋狂到他敢一個人單槍匹馬殺到杭州西湖拖個老外就求練習口語的程度。
要知道,那可是1980年代,別說那個時候的中國初中生在讀什麼,那個時候的老外,在中國那都是珍稀動物……
然而作為本文主角享有運氣光環加成的馬雲,還真的就在西湖孤山附近「捕獲」了「珍稀動物」——來自澳大利亞紐卡斯爾的Morley,莫利一家人。
(馬雲在西湖邊偶遇莫利一家,圖中大衛,圖右蘇珊)
父親肯·莫利是一位當時剛退休的電氣工程師,母親叫朱迪,他們有三個孩子,大衛,斯蒂芬,還有蘇珊。他們參加了一個澳中友好協會旅行團,在1980年的夏天,來到了中國。
根據大衛·莫利的回憶:「有一天晚上,我們在公園裡玩火柴的時候,一個男孩兒走過來和我們打招呼,他想鍛煉一下自己新學的英語口語技能。他介紹了自己,我們互相寒暄了幾句,約定之後再來這個公園碰面。」
(15歲的少年馬雲和同齡的大衛·莫利)
隨後馬雲和同齡的大衛·莫利迅速成為了好基友。當然,在那個沒有論壇沒有QQ的年代,友情的維繫依賴的就是傳統書信,所以這種關係的別稱,叫做筆友。
在莫利一家人回國後,小馬雲仍然和他們保持著信件往來,而且這種通信依然很有效地激勵馬雲同學進一步燃爆學英語的動力。
因為,肯·莫利爸爸一直在一絲不苟地幫著馬雲修改和指正信件里的英語語法問題,還跟馬雲說,讓他寫信時候把行間距留大點,這樣方便莫利爸爸在回信的時候,在間距空白處「糾正」語病。也許,肯爸爸的做法,可能是後來促成馬雲在職業生涯初期成為一名優秀英語教師的啟蒙……
但對於馬雲而言,肯爸爸和莫利一家人更加重要的影響,是幫助年輕的馬雲第一次走出國門,真正見識到,中國以外的,外面的世界。
(馬雲和莫利父子逛悉尼動物園)
1985年,也正是「出國熱」開始興起的時候,馬雲受到了莫利一家人來自海外的熱情邀請。由於當時少有此類先例,馬雲的出國訪友申請屢遭使館退回,拒簽次數高達7次。但是在肯·莫利等人鍥而不捨的努力溝通下,馬雲歷經多番周折終於獲得人生第一個簽證,來到南半球,踏上澳大利亞的紐卡斯爾的土地,在那裡待了29天,看過悉尼的歌劇院和動物園,也看過紐卡斯爾繁忙的港口和吞吐的巨輪。
這些放在當時遠超尋常的經歷,令年輕的馬雲受到了巨大衝擊,開始重新思考人生。
「我的澳大利亞之旅真正地改變了我。是我沒法想像這麼大的改變。我出生在中國,100%是中國製造。在紐卡斯爾待的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關重要。在那接下來的10年,我都在想中國需要改變。我們需要更開放的思想,我們要用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事物。」
「以前我一直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馬雲後來說,「在我到了澳大利亞後,我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我開始覺得必須得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去思考。」
而彼時的肯·莫利,同樣也為正在努力思考著的年輕馬雲,扮演了啟蒙人和引路者的角色。
根據馬雲的回憶,早在80年代,肯·莫利平日里關注的,就已是環境保護、可再生能源、本土文化培育、邊緣人群權利等等這些議題。這些議題在當時還沒有那麼流行,但今日,早已成為全球熱議的焦點。而那個時候的肯·莫利,卻非常願意將這樣的視野、將這樣的心得和體悟,和他那位遠在異國的忘年之交在書信里盡情分享。
(馬雲在悉尼)
這大概可以充分解釋,為什麼此後馬雲到了美國,和其他人全然不一樣地,興緻勃勃地迷上了互聯網這樣前程尚未明朗的的新興事物,最終搗鼓出了阿里巴巴,搗鼓出了淘寶、天貓、速賣通……這不得不說肯對於馬雲的啟迪功不可沒。
不僅如此,在馬雲開創阿里巴巴成為馬爸爸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肯·莫利爸爸和莫利一家人還一直地和馬雲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並為馬雲的學業和事業提供大力的幫助。
Ken沒有上過大學,但經常與馬雲談起紐卡斯爾大學,可想他對大學的嚮往。而大學時代的馬雲,生活上一度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肯·莫利爸爸得知後便施以援手,每隔6個月就給馬雲寄來上百美元的支票貼補生活費,兩年多時間裡總共寄了大概兩百澳元……馬雲曾經表示,肯爸爸和莫利一家人為他付出的所有,無法用任何言語來形容。
(肯·莫利帶小兒子斯蒂芬回訪杭州,馬雲盛情款待)
而讓善良又大方的莫利一家人欣慰的是,馬雲更是個懂得感恩的人。
90年代的時候,肯·莫利爸爸帶著子女來杭州回訪,馬雲忙前忙後親力張羅,從起居安排到下廚款待到設局宴請,在莫利家小兒子斯蒂芬·莫利的回憶里,那些無疑都是極真誠極親厚的禮遇。
而如今,馬雲在澳大利亞,在紐卡斯爾大學捐贈的這個以「Ma & Morley」命名的獎學金計劃回報肯曾經給予他的指導和支持,同時也是馬雲對於紐卡斯爾本地莫利一家人恩情滿滿的感謝和回報,更是對這段跨國友情最別樣也最富意義的延續形式。
馬雲說:「不知道什麼原因,如果我足夠幸運,能夠成功,我總想我要為紐卡斯爾大學做點事情,因為這是肯經常提到的一所大學」。他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像Ken那樣的人,幫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認識、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輕人。
這項獎學金創立的目的,體現的正是馬雲和莫里的共同信念,希望啟發、教育、栽培下一代具有全球及社會意識的青年領袖。也希望這份情義也能由Ma-Morley獎學金幫助的年輕人們延續下去。
在紐卡斯爾大學捐贈儀式的現場,馬雲用這樣一句話結束了他的演講:
「非常感謝。讓我們像莫利一樣,一起去幫助更多的年輕人。」
馬雲在會見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時,談到這段跨國情誼時,「因為肯和莫利一家,我的澳洲之行是一次感恩之行。
澳大利亞總理在聽完馬雲和莫利的故事後,盛讚為「偉大的跨國友誼」。
今天,馬雲也在澳大利亞宣布:正式成立阿里巴巴集團的澳洲紐西蘭總部。
(馬雲和肯·莫利老先生珍貴的合影)
略感遺憾的是,這位被馬雲視作澳洲「父親」、「導師」的肯·莫利老先生,其實已經在2004年去世,享年78歲。而那一年,淘寶網甫成立不久,還沒有現在這麼萬能,但已經是全國最受關注的電商平台。而那一年,剛被評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馬雲,在給莫利一家人的唁電里傷感地說,他一直計劃著想和肯爸爸一起,沿著西伯利亞的鐵路,來一場真正男子漢的旅行。
不過莫利家的大兒子、馬雲初中時代的好基友大衛·莫利表示,終有一天,他會代替他的父親,和馬雲一起,實現馬雲這個願望。
而這段歷久彌堅的友情,無疑也將在瀲灧的流年裡繼續著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芳香。同時足以讓我們明白:一個簡單的善舉,可以延續幾十年成為歷久彌新的友誼。
去幫助那些年輕人,去幫助他們實現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哪怕與他們素不相識。
推薦閱讀:
※聽哭了!董卿含淚讀完的故事:43年,一家三代生死只為一件事
※【夜讀】人生只有一件事不能低調
※臉蛋已經長了斑?這是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
※有一個皇帝,他爹不喜歡他,他還是做了皇帝,靠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