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人物故事簡介(希伯來聖經部分)【tiago原創】
聖經人物故事簡介(希伯來聖經部分)【tiago原創】 2011-02-28 16:00閱讀:9,279 原帖網址 http://www.go2eu.com/bbs/viewthread.php?tid=50441&extra=&page=1到歐洲旅行的中國遊客,常常會在眾多的教堂、宮殿和博物館感到無所適從,因為這裡有大量以聖經人物和故事為題材的各類藝術作品。對於大多數不熟悉猶太教/基督教的中國人來說,這些作品往往使人不知所以然,從而往往讓人印象不深而導致很快忘卻。所以,我希望這樣一篇聖經人物的介紹會使大家對這一方面的內容有更深的了解因而有助於更精彩的旅行。因為這個目的,我儘可能寫那些在西方藝術史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和場景來寫。另外則更希望能藉此喚起大家直接閱讀聖經的興趣,讀了以後你會發現,這本影響了人類歷史的書遠比我們想像的要精彩。先寫了第一部分《創世記》中的人物,其實很多我們已經相當熟悉了。以後還會有不斷補充。PS:雖說是原創,其實就是將聖經的內容再寫一遍。歡迎糾錯,不要拍磚,呵呵。所有人名、地名和聖經引文採用中國基督教協會1998年發行的中文聖經和合本,根據需要配以通用英文對照。亞當(Adam)/夏娃(Eve)這兩位地球人都認識,肋骨、伊甸園、蛇與禁果的故事我就不重複了。附圖:提香的《亞當與夏娃》(藏於馬德里的Prado)
X該隱(Cain)/亞伯(Abel)這一對兄弟,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他們是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生的孩子。該隱種地,亞伯放牧。由於亞伯奉獻的祭物更受上帝的喜愛,引發該隱的嫉妒,所以殺死了亞伯。在西方,這個故事通常被視作「人類歷史上第一起謀殺案」,也稱為「手足相殘」的同義詞。(見《創世記》第四章)大量文藝作品以這個故事為主題。附圖為提香的《該隱與亞伯》,原畫在威尼斯的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挪亞(Noah/Noach)這又是一個地球人都知道的聖經人物。挪亞的時候,世上罪惡泛濫,只有挪亞一家仍然保持正直。所以上帝在用洪水毀滅世界之前,通知挪亞建造方舟躲避洪水。後來挪亞一家和他們帶上船的飛禽走獸就在方舟里躲過一劫,停靠在亞拉臘山(Ararat,今在土耳其東部)。挪亞放出一隻鴿子,因為水還沒退,鴿子飛了一圈又回來了。七天以後挪亞再次放出鴿子,鴿子回來時嘴裡銜著一根橄欖枝,挪亞便知道洪水已退。洪水、方舟、和平鴿,一個故事,三個典故。(見《創世記》第6-9章)附圖為米開朗基羅繪於西斯廷禮拜堂的《大洪水》:
亞伯拉罕(Abraham)這是聖經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猶太民族的始祖,其地位應該相當於中國的黃帝。亞伯拉罕原名亞伯蘭,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今天伊拉克東南一帶。後來上帝與他立約,叫他遷往迦南地(即現在的以色列),並將這塊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詛咒你的,我必詛咒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作為立約的記號,亞伯蘭改名為亞伯拉罕,並且約定他和家族中所有男性成員都要受割禮。由此,亞伯拉罕被看成第一個猶太人,同時他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穆斯林稱亞伯拉罕為易卜拉欣)中也享有崇高的地位,尊為先知。關於他的故事從《創世記》第12章起。關於亞伯拉罕,還有兩個重要的故事:他和妻子撒萊(後根據與上帝的約改名為撒拉)晚年得子,名為以撒(Isaac)。上帝為了考驗亞伯拉罕的信心,要求他將以撒獻為燔祭。正在亞伯拉罕舉刀要奉獻以撒的時候,上帝派使者及時阻止了他,並讓它用一隻公羊代替以撒。根據猶太人的信仰,亞伯拉罕奉獻以撒的地方,就在現在聖殿山上岩石大殿里的那塊石頭上。(見《創世記》第22章)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是西方藝術長期以來的創作題材。在以撒出生之前,撒萊(撒拉)常年不育,亞伯拉罕和她的埃及侍女夏甲(Hagar)生了一個兒子,叫以實瑪利(Ishmael)。撒拉擔心以實瑪利繼承家業,慫恿亞伯拉罕趕走夏甲和以實瑪利。走在曠野里,夏甲心想即將渴死,放聲大哭。天使向她顯現,安慰她,並且許諾以實瑪利的後裔將成為大國。許多人相信,以實瑪利便是阿拉伯人的祖先。見《創世記》第16章和第21章第9-21節。附上倫勃朗《亞伯拉罕奉獻以撒》的兩個版本,第一張繪於1635年(藏於聖彼得堡的Eremitage),第二張是在他兒子死後(藏於慕尼黑的AltePinakothek),大家可以比較這兩幅畫表現手法的異同:
Pieter Jozef Verhaghen的《亞伯拉罕逐出夏甲和以實瑪利》(藏於安特衛普的Koninklijk Museumvoor Schone Kunsten)
羅得(Lot)他在聖經中本來並非什麼重要的人物,但是他的名字和聖經中一個著名的故事——即上帝降天火毀滅所多瑪(Sodom)和娥摩拉(Gomorrah)的故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能不提。羅得是亞伯拉罕的侄子,隨著家族從美索不達米亞遷至迦南地之後,在死海邊的所多瑪居住。然而這座城市(還有不遠處的蛾摩拉)充斥著罪惡,以至上帝決心要毀滅它們。因為亞伯拉罕為城中的義人祈求,上帝答應毀城之前救出那些他們。上帝派出的天使到達所多瑪,受到羅得的款待。但是城中的烏合之眾聞訊前來,尋釁滋事,要求羅得將那兩人交出來,「任我們所為」(對於這句話的意思,歷來有爭議)。於是天使將前來的目的告訴羅得一家,並告誡他們明日一早離開此地,以逃避面臨的滅亡。第二天早上,天使領著羅得、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離開所多瑪。臨別之前,天使對他們說,只管往前方的小城逃,無論發生什麼事,絕對不要回頭。之後,天上降下了硫磺與火,將所多瑪和蛾摩拉毀滅了。這時候,羅得的妻子沒能忍住好奇心,回頭望去,立時變成了一根鹽柱。直至今天,在西方各國的語言里,「所多瑪和蛾摩拉」依舊是「罪惡」或「罪惡之地」的代名詞。附圖為丟勒的《羅得和兩個女兒逃離所多瑪》(藏於華盛頓的National Gallery ofArt)。畫中可以看見,羅得的妻子已經變成了道路中間的鹽柱:
馬德里Prado美術館裡有一幅畫Lot and his Daughters by FURINI, Francesco
講的是Lot的兩個女兒在出逃後為了延續血脈,把她們的父親灌醉,然後發生關係。google一下Lot and his Daughters 的畫,可以找到很多這個主題的畫。http://images.google.com/images?hl=en&lr=&q=Lot and hisDaughters&btnG=Search&ie=UTF-8&oe=UTF-8&sa=N&tab=wi雅各(Jacob)這也是個超重量級的聖經人物,和亞伯拉罕同被視作猶太民族的始祖。他是以撒的兒子,亞伯拉罕的孫子,還有個孿生兄弟叫以掃(Esau)。一次,以掃因為打獵而口渴。雅各遞上一碗紅豆湯,要求以掃用長子的名分來交換,以掃為了解渴,未加考慮便同意了。在父親以撒年紀老邁,兩眼昏花之時,雅各又在手臂上貼上山羊皮,偽裝成以掃,獲取了父親的祝福。以掃知道後,怒不可遏要殺雅各。雅各只好出逃。出逃途中雅各作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通向天上的梯子,上帝在梯子上向他顯現,並祝福他說:「我要將你現在所躺卧之地獻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向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南西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後來雅各結婚並生兒育女之後,準備返回家鄉。在一個渡口送所有家人過河,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有個陌生人來和他摔跤,爭鬥了整整一晚,勝負難分。黎明的時候,陌生人見不能戰勝雅各,便在他的大腿窩摸了一下,雅各的腿就扭了。這一部分我認為是聖經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行文讓我想起卡夫卡:那人說:「天黎明了,容我去吧。」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 那人說:「你名叫什麼?」他說:「我名叫雅各。」那人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上帝與人較力,都得了勝。」雅各問他說:「請將你的名告訴我。」那人說:「何必問我的名?」於是在那裡給雅各祝福。這個陌生人,一般認為是某個天使,也有不少神學家認為就是上帝(因為那人說的是「你與上帝與人較力,都得了勝」)。由於雅各被上帝/天使賜名以色列,他的十二個兒子後來又成為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他被視為猶太人的始祖,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同樣,雅各於上帝/天使搏鬥的場面也為藝術家所熱衷。後來雅各為了躲避迦南地的饑荒逃到埃及,並終於那裡,這段故事下面還會提到。他的故事從《創世記》第25章第19節起。附圖:德拉克洛瓦的《雅各與天使角力》(藏於巴黎的Saint-Sulpice):
約瑟(Joseph)雅各的十二個兒子中倒數第二個。由於約瑟是雅各晚年得子,備受寵愛,引發其他兄弟的嫉妒。於是他們將約瑟賣給了前往埃及的過路商人,並對雅各謊稱約瑟在野外被惡獸吃了。約瑟被帶到埃及後,成為了護衛長波提乏的傭人。波提乏的老婆看上約瑟年輕英俊,想引誘他,被約瑟拒絕。於是她倒打一耙,控告約瑟企圖強姦,把他送進了牢房。在監獄裡,約瑟為同被關押的法老王的酒政和廚師解夢,後來都應驗了。這事傳到法老耳中,因為他也作了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夢,於是派人把約瑟從牢中提出為他解夢。根據法老的夢,他預言埃及將迎來七個豐年,緊隨其後卻會有七個荒年,建議法老在豐年時囤積食物以備荒年。後來這一切果然全成為現實。於是約瑟獲得法老的信任,被任命為埃及的宰相,治理埃及全地。接下來展開的是一段極為動人的著名故事:饑荒蔓延到了約瑟的故鄉迦南,年邁的雅各派兒子們去埃及買糧。約瑟正好和他們遇上,一眼就認出了他們。他的兄弟們卻不知道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埃及宰相就是他們多年以前出賣的弟弟。約瑟有意小小地報復他們一下,便故意將他們說成姦細抓起來審問。當他的兄弟們戰戰兢兢地說他們是來埃及買糧的兄弟,原是十二個,一個死了,只有一個最小的(便雅憫Benjamin)留在家裡時,約瑟說,他們必須留下一個人質,其他的回去把這個最小的弟弟帶到埃及來以證明他們說的是實話。(「約瑟轉身退去,哭了一場,又回來對他們說話……」)於是扣下了西緬,放其他人回去了,並給了他們許多糧食帶回迦南地。約瑟的兄弟們回到家,把事情向雅各一說,雅各堅決反對再把便雅憫帶去埃及的想法:「約瑟沒有了,西緬也沒有了,你們又要將便雅憫帶去。這些事都歸到我身上了……我的兒子不可與你們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們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然而,埃及帶來的糧食也有吃完的一天,兄弟中的猶大又以自己孩子的性命擔保,雅各也別無他法,只好同意他的兒子將便雅憫帶去埃及。見到兄弟們,約瑟急切詢問父親的狀況,見了便雅憫,「約瑟愛弟之情發動,就……進入自己的屋裡,哭了一場。」然後款待他們,卻仍未點明自己的身份,仍舊給了他們大量糧食和財物,送他們上路。然後派僕人追上他們,故意說他們偷了宰相的金銀,並真的在便雅憫的口袋裡搜出來了。帶回宰相府,兄弟們為便雅憫苦苦哀求。約瑟叫其他人全部離開,只留下他的兄弟。這時,他又一次放聲大哭,並且說明了自己的身份。雖然兄弟們當年的行為很卑鄙,但是後來看,卻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大家抱頭痛哭,和解了。法老聽說了這件事,同意讓約瑟全家搬來埃及。而雅各得到這個消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的兒子約瑟還在,趁我未死以先,我要去見他一面。」於是合族遷至埃及,在那裡繁衍生息,又有了後來出埃及的故事,那是後話了。他的故事從《創世記》第37章起。這段著名的兄弟相認的故事,一直是藝術家創作靈感的源泉。托馬斯-曼寫過長達幾千頁的四部曲小說《約瑟和他的兄弟們》,理查-施特勞斯譜過曲——《約瑟的傳說》,相關繪畫更是眾多。附圖:Peter Cornelius的《約瑟與兄弟相認》(藏於柏林的Nationalgalerie):
摩西(Moses)對於猶太民族來說,在希伯來聖經(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舊約聖經」)的眾多人物中,摩西應該直到今天仍然是最受崇敬與敬仰的先知和民族英雄。說他是先知,因為他從上帝那裡接受了著名的「十誡」,並傳達給以色列民眾;說他是民族英雄,因為是他率領在埃及受奴役的希伯來人過紅海,出埃及,回到上帝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土地——迦南。另外,和亞伯拉罕一樣,他也受到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尊崇。聖經的頭五篇(《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通常也被稱為「摩西五經」,在猶太教里的名稱為「托拉」(Tora/Torah)。這五篇,除去《創世記》,其餘四篇幾乎就是一部摩西的個人傳記。這樣的地位,也只有後來新約聖經里的耶穌可以與之相比(四部福音書)。所以,有必要在此專門介紹一下摩西。前面說到,在雅各和約瑟時代,希伯來人從迦南地遷到埃及定居。對於人數逐漸增多的以色列人,新登基的法老王視之為「不穩定因素」,決定以強迫苦力的方式來壓制奴役他們。後來又下令將所有新生的希伯來嬰兒投入河中殺死。因此,摩西的母親生下他之後,偷偷地將他藏了起來。到了不能再藏的時候,便將嬰兒摩西放入一個籃子里,把籃子留在了河邊的蘆葦叢中。來河邊洗澡的埃及公主發現了他,知道這是個希伯來嬰孩,叫來了摩西的母親當奶媽,並收養了摩西。摩西雖然在法老的宮廷里長大,卻沒有忘記自己希伯來人的身份。一次,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攻擊希伯來人,便上前將那個埃及人打死了。這個消息傳到法老耳中,摩西只好出逃到米甸地,並在那裡和祭司葉忒羅的女兒西坡拉結婚生子。流亡之中摩西以牧羊為生。一日,他隨著羊群來到了何烈山(現在的西奈山)。在這裡,上帝在荊棘叢的火焰中向他顯現,要求他回到埃及,引領受奴役的以色列人回到迦南,那「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並且給予摩西行使神跡的能力。正好此時原先的法老死去,摩西便帶上妻兒,離開米甸重返埃及。摩西和他的哥哥亞倫來到新法老面前,要求解除對以色列人的壓制,並且允許他們離開埃及,被法老拒絕,隨後更變本加厲地加重了對希伯來人的壓迫。當摩西的再一次請求又被法老拒絕之後,他和亞倫便根據上帝的旨意,用手裡的杖擊打尼羅河河水,水頓時變成了血,不僅河裡的魚死了,人們也不能再飲用河水。這是著名的「埃及十災」的開端。面對這樣的災禍,法老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於是摩西和亞倫又先後施行了蛙災、虱災、蠅災、畜疫之災、瘡災、雹災、蝗災和黑暗之災。然而每一次災禍過後,法老依舊堅持拒絕歸還希伯來人自由,並威脅摩西:「你要小心,不要再見我的面,因為你見我面的那日,你就必死。」在這種情況下,摩西只能最後警告法老,如若還不允許以色列人出埃及,上帝將擊殺所有埃及家庭的長子,上至法老,下至婢女,都逃不過這場災難。法老還是不為所動。這一夜,以色列人按照上帝的指示,將羊血塗在門框上,以便上帝可以將自己的屋子和埃及人的屋子區分開。到了半夜,上帝降臨埃及,將所有埃及人的長子擊殺,唯獨看到屋子的門上塗著羊血的,知道是希伯來人的家,越過不殺。這也是猶太人最重要的節日——逾越節(Passover/Pesach)的來歷(後來新約聖經中耶穌與門徒共進的最後的晚餐便是逾越節的宴席)。失去了長子的法老終於連夜招來摩西和亞倫,同意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急於當夜出發的希伯來人等不及麵餅發酵就帶著上路了,所以為了紀念,猶太人在逾越節吃無酵餅的習俗一直保留到今天。為了日夜都可以趕路,上帝在白天用雲柱,晚上用火柱為希伯來人引路。由此,「雲柱和火柱」在基督教中成為「上帝引領」的代名詞。為了避免在路上與當地其他民族的摩擦,上帝讓希伯來人繞道而行,來到紅海邊。這時,法老又突然改變了主意,派兵去追趕以色列人,阻止他們回迦南。看見後面的追兵,摩西向紅海伸出了手杖,立刻起了大風,海水便分開了,成了可以通行的道路。等到希伯來人安全通過紅海,追兵也已經到達。這時,摩西再次向大海伸杖,海水於是又流到了一起,將埃及的追兵連人帶馬淹死在紅海中。一日,遷徙的人群來到西奈山腳下。上帝在西奈山頂顯現,召喚摩西上山。摩西在西奈山上度過了四十天,從上帝那裡接受了「十誡」(除了上帝不可有其他的神;不可崇拜偶像;不可妄稱上帝的名;記念安息日為聖日;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誣陷人;不可貪戀他人的財產)和許多其它的約定。之後,上帝將刻有十誡的兩塊石版(法版)交給了摩西。這便是猶太教作為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從口傳宗教到系統化的成文宗教的開端。在山下等候的希伯來人漸漸失去了耐心,以為摩西在山上出了什麼事,又不能違背之前上帝的命令擅自上山。於是,他們鑄造了一個金牛犢,作為新的神來崇拜,希望能受它的指引早日回到迦南。摩西下山後,見到這一景象,因為希伯來人背棄上帝的行為勃然大怒,將手中的法版扔到地上砸得粉碎,並且毀掉了金牛犢。之後才又在上帝的指示下按原樣刻了兩塊石版,將十誡重新寫在版上。在曠野飄泊了近四十年,希伯來人終於接近了上帝應許之地迦南,來到了只隔著一條約旦河的摩押地(Moah)。在這裡的尼波山,上帝將迦南指給摩西看:「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然而,最終摩西沒有能夠逃過悲劇性的命運。在將引領以色列人的任務交給約書亞,並祝福了以色列各支派以後,在摩押去世,沒能跨過約旦河,進入迦南。摩西死後,猶太民族史告別了族長時代,進入士師時代。關於摩西,在藝術作品中被表現最多的場景有:在蘆葦叢中被埃及公主發現、上帝在荊棘叢向摩西顯現、分開紅海、在西奈山接受刻有十誡的法版、民眾崇拜金牛犢和摩西怒砸法版。聖經中寫道:摩西手持法版下山時,臉上因為和上帝直接對話而發光。而「發光」這個詞,曾被錯譯成「帶角」。所以較早時期的藝術品中,摩西偶爾會以頭長犄角的形象出現。例如這座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雕塑(位於羅馬斗獸場附近的SanPietro in Vincoli):
Charles de la Fosse的《摩西被發現》(藏於盧浮宮):
Luca Signorelli繪於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的《摩西的遺訓和去世》:
還有兩部以摩西為題材的著名電影。一部是1956年的經典《十誡》(The TenCommandments),查爾頓-赫斯頓飾演摩西,「光頭影帝」尤連-伯納爾飾演法老。另一部則是1998年出品的動畫片《埃及王子》(ThePrince of Egypt)。其它的藝術作品還有勛伯格的歌劇《摩西與亞倫》(Moses undAron)和亨德爾的清唱劇《以色列在埃及》(Israel in Egypt)等。參孫(Samson)一個帶著強烈悲劇色彩的聖經人物。他的故事所包含的戲劇張力使得他成為千百年來藝術家所熱衷的創作題材。前面提到,摩西死後,約書亞領導希伯來人完成了回歸迦南地的大業。但是,此時的迦南也有其他眾多民族居住,使得以色列人時常面臨外族人的武裝侵擾。約書亞死後,以色列各支派均由士師擔任自己的領袖,直到後來建立了統一的王國,史稱「士師時代」。「士師」一詞,希伯來文含義為「審判者」或「拯救者」。這說明士師有雙重職責:和平時期,他們是百姓的民事審判關;戰爭時期,他們是組織、率領群眾抵禦外族入侵的軍事領袖,是百姓的保衛者和拯救者。聖經的《士師記》記載了這一時期的12位士師的事迹。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參孫的故事。這是一個以色列人飽受非利士人侵擾的時代。他的母親長年不育,一日,天使向她顯現,告訴她即將懷孕生子。她的這個兒子將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之手。參孫長大後力大無窮,曾經像「撕碎山羊羔」一樣撕裂一隻獅子,發現死獅體內還有蜂蜜,就取出來吃了。後來他違背父母意願,娶了個非利士女子為妻。婚禮上參孫給非利士人出了個謎語:「吃的從吃者出來,甜的從強者出來。」約定賭三十套衣服。在七天的期限里,非利士人都無法揭開謎底。於是他們讓參孫的新娘用哄騙的伎倆,終於從參孫的嘴裡套出了答案。當他們對參孫說謎底就是他殺死獅子獲取蜂蜜這件事後,參孫發怒了:「你們若非用我的母牛犢耕地,就猜不出我謎語的意思來。」於是出去殺了三十個非利士人,奪了他們的衣服交給猜謎的人,回到父母那裡去了。後來參孫想見妻子的時候,得知岳父大人在此期間已經將她改嫁給其他人了。參孫於是又變得怒不可遏,抓來三百隻狐狸,將火把捆在狐狸尾巴上。狐狸沖入非利士人的田地,把一切都燒成了灰燼。氣得發狂的非利士人找參孫的岳父出氣,燒了他的房子。參孫便又一怒之下殺了許多非利士人。非利士人誓要將參孫除之後快,前來攻打以色列人,要捉拿參孫。按照參孫自己的要求,以色列人將參孫捆綁起來交給了非利士人。非利士人以為不費吹灰之力就擒獲了參孫,誰料參孫輕輕一使勁,就掙脫了捆綁,順手撿起地上一塊未乾的驢腮骨,又擊殺了一千個非利士人。然而,參孫再驍勇無敵,還是有一個弱點——女人。他愛上了一個非利士妓女大利拉(Delilah)。非利士人覺得又有了捕獲參孫的機會,便找到大利拉,要求她從參孫的口中套出為什麼他能有如此巨大力量的秘密。大利拉於是問參孫:「你的力氣這麼大,就沒有辦法制服你嗎?」參孫說,用七條未乾的青繩子捆綁就可以了。當大利拉後來按照非利士人的教唆這麼做後,參孫還是輕而易舉地掙脫了捆綁。失敗了的非利士人之後又兩次試圖通過大利拉得知如何使參孫氣力全失的方法。但是兩次參孫也只是隨口哄騙了大利拉,非利士人和大利拉的串通都落空了。於是大利拉天天在參孫身邊糾纏,指責他欺騙她,斷定他不愛她。終於,有一天參孫實在被煩得不行,便把秘密告訴了大利拉:他力大無窮的秘密全在於他的頭髮,如果頭髮被剃掉,就軟弱無力了。得了賞銀,大利拉便把這個秘密轉告給非利士人。晚上,非利士人趁參孫在大利拉家熟睡之時,剃掉了他的頭髮。參孫醒來,想要掙扎,卻動彈不得,反而被非利士人剜去了兩眼,捆綁著囚禁起來了。非利士人為此在神殿里大擺宴席,慶祝擒獲參孫,還讓人把參孫從牢裡帶上來,準備當眾戲弄他。被帶進神殿當眾羞辱的參孫要求靠在柱子上,心中祈求上帝最後一次賜給他力量,以報被剜去雙眼之仇。這時,被關押多日的參孫頭髮已經又漸漸長出,恢復了以往的力氣。他兩臂分別保住兩根柱子,高呼:「我情願與非利士人同死!」儘力推倒了柱子,神殿轟然倒塌,他自己也和所有在場的非利士人同歸於盡了。幾千年來參孫一直是個爭議性的人物,有人推崇他的英雄壯舉,也有人認為是他自己的弱點導致了悲劇。對參孫的性格分析也得出的截然不同的結論:精神失常、自戀、戀母情結等,不一而足。更有當代的「另類」解讀,將參孫視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自殺襲擊者」。相比之下,他一直是個很受藝術家歡迎的人物。他與獅子的搏鬥是早期基督教藝術偏愛的題材,象徵著對死亡的戰勝和勇氣。後世的繪畫也不計其數。亨德爾創作過清唱劇《Samson》,聖桑則有歌劇《參孫和大利拉》(Samsonet Dalila),也若干次被搬上銀幕。甚至動畫片The Simpsons都取材於 您獲得1次精確診股機會 免費
分享
1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