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刺血療法的放血部位及放血方法

中醫刺血療法的放血部位及放血方法 中醫刺血療法的放血部位及放血方法中醫放血穴位的選擇對針刺部位的選擇,古人早在《內經》中就有詳細而精闢的論述,如「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又如在《靈樞·終始》中說,「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可見,放血部位的選擇,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一般地講,放血部位的選擇應遵照如下原則:循經選穴、局部選穴和經驗選穴[84]。在具體操作時,應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靈活選穴,而不要拘泥於選穴原則。據《循經考穴編》記載,可用於放血的穴位共計28個,在臨床應用時則往往根據醫生自己的經驗和體會選穴。如王秀珍老中醫最常選用的穴位有:頭部的太陽,上肢的曲澤、尺澤,腰背部的腰俞、腰陽關,下肢的委中、委陽、陽交,還有手背部和足背部的穴位[85]。除此之外,現在臨床常用四肢末端的十二井穴、十宣治療中風初起、高熱,太陽、攢竹、印堂等穴常用於頭痛、偏頭痛的治療,商陽、魚際、少商等穴用於咽喉部疾病的治療,背部反應點、絲竹空、太陽等穴放血治療外眼疾病,球結膜放血治療角膜潰瘍,特別是耳尖、耳背放血治病歷史悠久,在民間廣為流傳。常見的刺血部位詳見表2。表2: 刺絡放血療法常用的腧穴及特定部位[88]軀體分區 常用的腧穴及部位頭面部 太陽 印堂 絲竹空 攢竹 瞳子髎 鼻前庭耳背 耳尖 舌下靜脈 球結膜 素髎聽宮 地倉 下關等上肢部 井穴 十宣 魚際 尺澤 曲澤 曲池 四縫中渚等下肢部 井穴 委中 委陽 丘墟 陽交 陽陵泉 條口血海 梁丘 豐隆 三陰交 陰陵泉 足三里解溪 然谷 內庭 太沖等軀幹部 大椎 陶道 肩髃 腰俞 腰陽關 上髎關元俞 次髎等此外,病變的局部也常常是刺絡放血的施術部位,如踝關節扭傷後的腫脹局部或癰腫瘡瘍的病變部位往往是關鍵的治療部位。1.3.2刺血方法臨床上刺絡放血的方法多種多樣,如三棱針點刺出血,梅花針叩刺出血,毫針散刺出血,或刺絡後配合拔罐,均是有效治療手段。此外,割治療法也是放血療法的組成部分。對某些疾病的治療,靜脈內直接抽放血即可見效,如直接靜脈內放血對慢性肺心病的治療就是突出的例子[87]。代表性的刺血手法有點刺法、散刺法、瀉血法、挑刺法、叢刺法、順刺法、逆刺法等。其比較詳見表3。表3: 主要的刺血方法比較[5、90]主要刺血法 特 點點刺法 針刺一個點,深1~2分,針刺時速進速出多用於手指、足跖的末端如十宣、十二井穴等處。散刺法 以病變局部中心為圓心行環形點刺,可刺10~20針以上,多用於局部瘀血腫痛、頑癬等。瀉血法 結紮施術部位的近心端, 對準靜脈針刺,深0.5~1分,主要施術部位為肘窩、腘窩及太陽處的淺表靜脈。挑刺法 挑刺對象為穴位或陽性反應點,施術時先挑破皮膚約0.2~0.3cm然後深入皮下,挑斷白色纖維組織,挑盡為止。此外,王秀珍老中醫在《刺血療法》中記載了三種刺血法,分別為血管刺血法、孔穴刺血法和局部刺血法。
推薦閱讀:

中醫整脊學八法精要
【中醫中藥】換季小兒腹瀉 4招推拿來幫忙
[轉載]什麼是中醫? (2018-06-02 21:43:08)
脾胃中醫(續)

TAG:中醫 |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