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種行為毀掉孩子一生(家長必讀)
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我想不需要多說什麼,所以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一些錯誤的行為將會讓孩子形成不良的習慣,伴隨一生。下面這幾種行為將會毀了您的孩子,估計不少家長都會中招。
1、嫌孩子做得不好、慢而自己動手
案例:小麗與丈夫都是公司高管,每天早上就跟打仗一樣,孩子要上學,自己要上班。每天早上叫醒女兒希望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漱,可是發現大人換好衣服洗漱完了孩子連衣服都還沒穿好,小麗就急了,因為擔心路上堵車遲到,就快速的幫女兒穿好衣服,幫忙洗漱好,然出快速出門。
很多父母遇到這樣的情況,尤其是睡過頭的時候,都會急急忙忙的幫孩子穿好衣服,幫忙洗漱好。一來二去,你會發現,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依賴父母,做事拖拉。
2、被玩伴欺負,告誡以後別跟ta玩
案例:小麗帶著5歲的兒子在小區公園玩,5歲的兒子到了樓下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踢足球,其間小麗的孩子被另一個比他大兩歲的孩子不小心推倒在地,小麗連忙跑過去說了那大男孩子兩句,然後把自己小孩拉到一邊了,並告訴他,以後不要跟他玩了,他這麼大,你撞不過他,一不小心受傷了怎麼辦?
作為家長心疼孩子這可以理解,但是過於包護,孩子就會慢慢不會與人溝通,性格也會變得內向,還不敢挑戰困難,而且長大後遇到問題首先想的就是逃避。
3、孩子一鬧就妥協
案例:小麗帶著6歲的女兒去商場買東西,經過一家兒童玩具店,女兒看到一款玩具非常喜歡一定要媽媽買,小麗一看價格非常貴而且家裡也有類似的玩具了,就不給女兒買,女兒不肯抱著玩具在地上一邊哭一邊打滾,小麗實在經不起孩子這麼鬧,無奈的買下了那個玩具。
很多家長面對「玩具控」寶寶的吵鬧攻擊,都難以完美處理。很多時候,在孩子準備哭鬧又或者哭鬧得厲害的時候,就會趕緊滿足孩子的玩具需求。這種做法往往會導致家裡的玩具越堆越多,浪費錢不說,還會養成孩子「有求必應」的性格,讓他誤以為,只要大吵大鬧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4、打破東西,大聲怒罵
案例:幼兒園老師說告訴小朋友在家要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當天晚上小麗喝完茶,5歲的女兒主動的要求幫媽媽洗杯,小麗當然是非常的高興,可是女兒不小心把她心愛的茶杯摔爛了,小麗立刻大聲怒罵:怎麼這麼不小心,把我的杯摔爛了,不會做就別做啊,笨手笨腳的。
有的爸爸媽媽在孩子打碎東西後指責他,會大聲怒罵,會說上一句「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越幫越忙」之類的,這樣的話讓孩子很受傷!他們本是出於好意,但換來了一頓責罵,也許下次他就不會有這樣幫忙的衝動了。
5、將自己的小孩跟別的小孩作對比
案例:小麗有個壞毛病不管是對著孩子或是在外人面前都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比,說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別人誰誰誰非常聽話,自己的孩子字寫得不好,誰誰誰字寫得非常好。自己的孩子沒禮貌見了人也不會叫人,誰誰誰很懂禮貌見了誰都會問好。
在孩子面前說孩子這不行那不行,沒有行的地方.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還粗心馬虎,凈讓家人為他受累,這嚴重損傷了孩子的自信與自尊,讓他覺得自己沒有行的地方.
6、為孩子安排好一切
案例:小麗只有一個女兒,希望孩子能夠有出息,所以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幫她安排好了一切,早上幾點起床,晚上幾點睡覺,放學回來去哪培訓,周六、周日都安排的滿滿,還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希望你長大成材不能讓你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我把最好的都給你,為你安排好一切!
孩子沒有一點自由,這樣做會讓她感覺自己是一個受人操縱的木偶,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
7、把孩子當出氣筒、當眾批評孩子
案例:小麗是公司的高管,壓力非常的大,所以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回家就對孩子發脾氣,不管有沒有外人在,也不把事情的原委弄清楚就訓斥孩子還不允許孩子分辨。
這樣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孩子的自卑感.當著眾人的面批評他,罵他,讓他無地自容.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樣做會讓孩子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產生自慚形穢念頭.
8、總覺得孩子小不懂事是正常的
案例:小麗的兒子5歲,平時在幼兒園喜歡打架欺負其他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或幼兒園有喜歡的玩具還偷偷的拿回來,每次幼兒園老師跟小麗反饋,小麗都說:他還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等長大點就不會這樣了。
這種教養方式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孩子小不懂,但是作為家長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行為準則是非常有必要的。原則性的問題一定是不可以犯的,如果犯了必須嚴厲處罰,做人一定要有底線。
育兒無小事,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是原件孩子就是複印件,所以家長給孩子灌輸什麼將決定孩子未來會有一個怎麼樣的人生。「熊爸爸」---用男人的角度與您分享育兒心經!歡迎關注《熊爸爸》頭條號!
文/熊爸爸
推薦閱讀:
※8款優秀音樂啟蒙APP-讓興趣把孩子帶入音樂的殿堂
※太神奇了:兒科醫生揭示如何抱一個孩子才能使她立即停止哭泣
※如何使孩子聽話
※你和孩子為何越學越笨?
※怎樣培養孩子獨睡一床和獨自一個房間獨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