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司馬懿都弱爆了,三國就是他下的一盤棋,是他的「家事」
三國時期徐庶名氣夠大吧?諸葛亮夠厲害吧?司馬懿夠厲害吧?可前二者都可以說是他的學生,司馬懿更是他的侄子。他之所以不出山,就是因為他的長輩身份。
他是誰呢?估計很多朋友都猜到了,沒錯,他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的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他有三位大名鼎鼎的學生,分別是徐庶、諸葛亮、龐統。其中徐庶最後被曹操給騙了去,雖說是因為老母親的關係,可老母親去世之後也再沒有見其回蜀漢;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給請了去,還沒處隆中便已三分天下;至於龐統,最初投奔的是孫權,可惜人家嫌他長得丑沒給予重視,到了蜀漢沒幾年就掛了。由此可見,司馬徽的三個學生選擇的陣營分別是魏、蜀、吳三國。
有人說三國其實就是他下的一盤棋而已,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安排好的,是他的「家事」。司馬徽在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說:「卧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後來在評論徐庶離開劉備之前舉薦諸葛亮這件事上又說了句:「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
可見他其實早已看透了一切。
漢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司馬徽卻緘默固守,甘願隱居在陽翟故里,躬耕度日,淡泊名利。
司馬徽從來不說別人的短處,跟人說話時,從來都不問別人的好惡,都是說好話。鄉親曾有人向他問好,他回答說:「好」。有一天,有人來告訴司馬徽自己的兒子死了,他還是回答:「好」。他的妻子知道後便責備他:「大家都認為你有高尚的道德,所以才什麼都告訴你,可你為什麼聽到他說自己的兒子死了,你還要說好呢?」司馬徽回道:「你的話也很好。」
所以在明代的時候,司馬徽又被人們稱為「好好先生」。成語「好好先生」的典故就是由此而來的。
其實,司馬徽並非是不講原則的人。前面我們就說到了,劉備落難途徑水鏡庄的時候,問天下大事,司馬徽向其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二人,說:「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想請他出山相助,結果人家自稱是山野閑人一個,不堪世用,謝絕了邀請。後來司馬徽推薦徐庶去找劉備,劉備知道他是一奇才,便拜為軍師。後又經徐庶的引薦,劉備方才知道卧龍諸葛亮,這才引出了「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劉琮投降,司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馬徽在此後不久就病死了。
司馬徽之所以能有如此橫溢的才華,以及審時度勢的目光,一方面在於他飽讀詩書,愔知世事,另一方面則是他的「高層朋友圈」提升了他自身的高度。雖說他當時隱居在故里耕田種地,但與龐德公、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等人均有來往,關係甚是密切。
他們之間的不斷來往,使得源源不斷的國家高層機密、時局劃分充斥著這位閑雲野鶴的腦海中。從而成就了他坐觀天下,乃至舉棋若定的超大格局。
推薦閱讀:
※有關諸葛亮的詩詞曲賦
※諸葛亮論「治國之道 務在舉賢」
※魏延子午谷奇謀也就問諸葛亮要幾千兵馬,諸葛亮為什麼不敢一試?
※談談諸葛亮的方略
※(5)曹操最想得到的一個蜀漢牛人不是諸葛亮,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