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顏曾四大姓家譜
《孟氏家譜》說:行輩「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別長幼。」 孟氏按行輩起孟氏家譜行輩 名始於明代,從明景泰年間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孫孟希文被授予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算起, 從次,孟子後裔開始授世職。當時,立了「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十個子輩, 後來,為了避清高宗(乾隆)愛新覺羅弘曆之諱,改「弘」,為「宏」, 為避清世宗(雍正)愛新覺羅胤禎之諱,改「胤」為「衍」。明末,又立了「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十個字輩。 清統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譜時又立了「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十個字輩。 民國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二十個字輩,並咨請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內務部核准,登報周知。這樣,從孟軻到孟繁驥共經歷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輩共一0五代。 56~65代: 希 言 公 彥 承 宏 聞 貞 尚 衍 66~75代: 興 毓 傳 繼 廣 昭 憲 慶 繁 祥 76~85代: 令 德 維 垂 佑 欽 紹 念 顯 揚 86~9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96~105代:裕 文 煥 景 瑞 永 錫 世 緒 昌 孟氏族譜要求族人要嚴格遵照字輩起名,否則不能入譜,只作「外孟」處理。明代以來,孟氏族人遵從族規,十分講究上下遵卑關係。平時孟氏族人見面,總要詢問對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輩的?」,就是指系何字派。還有的問「多大的?」「幾世的」,就是指系孟軻的多少代孫。如對方回答不上來,不僅自己感到羞愧,而切也會被對方恥笑為數典忘祖。因此,孟氏族人對此都十分重視。「希」至「揚」這30個字本是皇帝賜給孔家的,後來孟軻的後代、顏回的後代、曾參的後代,也一起跟著孔家排起來,而且國內和海外的華人也完全一樣,姓名用字和排輩都如出一轍。這自然是孟子、顏子、曾子都是孔門弟子,而且是儒家學派創立和形成的重要人物時緣故。故有孔孟顏曾天下一家的說法。 有了這樣的御賜排名用字,就給家族的排輩認宗提供了極大方便。只要是孔孟顏曾四姓子孫,不論流落世界何處,只要報出姓名,對方馬上就可以知道是第幾代孫;如果雙方都是四姓之一,對確立雙方長幼關係也是一目了然。這在世界上大概也是獨一無二的現象,充分顯示著華人的內在親和力及中國人重視區分長幼的傳統尊卑觀念。
推薦閱讀:
※林氏家譜1
※劉氏家譜族規
※貴姓|修家譜 知家風 傳家訓
※【好故事】家譜上的逃亡
※《孟子世家譜》修譜知識講座(八)
TAG:家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