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配「加味丹七芎芪散」治療心腦血管病
我有家族性高血壓。1998年9月,我又因心臟驟停從電杆上8米處摔下來,摔斷了左側六根肋骨,肺臟有半葉瘀血,心臟、腎臟被摔傷出血,在醫院昏迷三天,經搶救脫險。1999年12月我又患腦血栓右半部身體癱瘓住院。
2009年檢查身體,作心電圖檢查,檢查結論是:「心率:竇性心動過緩,心電圖結論:陳舊性下壁心肌梗塞,提示:心肌呈缺血型改變。我兒子知道我的病情後,帶我去作64排CT對心臟冠脈成像。檢查記錄:冠脈CTA掃描,檢查所見:冠脈鈣化分析,冠狀動脈走行區可見鈣化影。冠脈CTA:冠脈分別呈右冠優勢型。左主幹、前降支近段、中段可見多發低密度斑塊影及混合密度斑塊影並管腔輕-中度狹窄;右冠今段可見混合密度斑塊影,並管腔狹窄約23%,對角支、迴旋支、鈍緣支、後降支血管充盈尚可,管腔形態未見明顯異常。受患者心率及呼吸運動影響,部分圖像可見模糊偽影。檢查印象:1、前降支近段、中段發軟斑塊及混合斑塊並管腔輕-中度狹窄。2、右冠近段混合斑塊並管腔輕度狹窄。」我開始用西藥治療。
以後,在中醫大夫的指導下,我自配 「丹七芎芪散」治療心腦血管病,處方:丹參4克、川芎3克、三七粉2.5克、黃芪5克。此後我就按丹參4~5克、川芎3~5克,三七粉2.5~5克、黃芪5~8克,自己調整用量,既不要出現夜間口乾,又達到最佳治療心腦血管供血不足的疾病。我感覺效果不錯,於是在2012年12月17日寫了題為《自配「丹七芎芪散」治療心腦血管病》的日誌。
此後,我弟弟作為中醫大夫對我建議說:「丹七芎芪散」中的丹參、三七、川芎是活血的葯,黃芪是補氣葯。建議增加補血藥當歸5-10克,活血化瘀葯山楂7-15克。我又將「丹七芎芪散」又增加當歸、山楂兩味配製,服用一年多,感覺有良好效果。因此今日以《自配「加味丹七芎芪散」治療心腦血管病》為題再寫一篇,「加味丹七芎芪散」就是「丹七芎芪歸楂散」。有同病的朋友在中醫大夫指導下不妨服用看看效果。
為了使朋友了解「加味丹七芎芪散」,我將各味中藥的有關論述摘錄如下:
丹參: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功效:活血祛瘀,涼血消癰,寧心安神。《神農本草經》將丹參列為上品。丹參「主心腹邪氣,......寒熱積聚,破瘀除瘕,止煩滿,益氣。」《別錄》稱丹參「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藥性論》記載丹參「治腳弱,疼痛,主中惡;治腹痛,氣作聲音鳴吼。」《日華子諸家本草》稱丹參「養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關節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丹毒,頭疼,赤眼,熱溫狂悶。」《綱目》記載丹參「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滇南本草》記載丹參「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本草求真》說「丹參,書載能入心包經破瘀一語,已進丹參功效矣。然有論其可以生新安胎,調經除煩,養神定志及一切風痹崩帶、癥瘕、目赤、疝痛、瘡癤腫痛等,總皆由其瘀去,以見病無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養神定志也。」用量:3—15克。
三七:甘、微苦,溫。歸肝、胃經。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養生。《本草綱目》稱三七能「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扑杖瘡,血出不止著,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玉楸葯解》記載三七「和胃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凡產後、經期、跌打、癰腫,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傷,箭傷,一切新血皆止。」《本草新編》記載:「三七根,止血之神葯也。無論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獨用亦效,加入於補血補氣葯中則更神。」《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三七善於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為吐衂要葯,病癒後不至瘀血留於經絡,症變虛勞。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血鮮紅久不癒,腸中腐爛,寢成潰瘍,所下之痢血紫腥臭,雜以脂膜,此乃腸爛欲穿。為其善化瘀血,又善治女子癥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傷新血,允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瘡,以其末敷傷口,立能血止疼愈。若跌打損傷,內連臟腑經絡作疼痛者,外敷內服,奏斂尤捷。瘡瘍初起腫痛者,敷之可消。」清代趙學敏首先把失去作為滋補強壯葯。《本草綱目拾遺》指出「人蔘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為中藥最珍貴者。」用量:3—10克。研粉吞服1—3克。
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抗衰老。《神農本草經》將川芎列為上品,「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別錄》指出,川芎「除腦中冷動,面上游風來去,目淚出,多渧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藥性論》稱川芎「治腰腳軟弱,半身不遂,主胎衣不出,治腹內冷痛。」《日華子本草》記載川芎「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瘀結宿血,養新血,長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漏,腦癰發背,瘰癧癭贅,皰疥,及排膿消瘀血。」《醫學啟源》指出:川芎「補血,治血虛頭痛。」王好古稱:川芎「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本草匯言》稱川芎「上行頭目,下調經水,中開瘀結,血中氣葯,嘗為當歸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氣亦神驗也。凡散寒濕,去風氣,明目疾,解頭風,除脅痛,養胎前,益產後,又癥瘕結聚,血閉不行,痛癢瘡瘍,癰疽寒熱,腳弱瘺痹,腫痛卻步,並能治之。」明代張介賓在《本草正》記載,「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經,血中氣葯也。」《主治秘要》雲,「芎藭其用有四,少陽引經一也,諸頭痛二也,助清陽三也,濕氣在頭四也。」張元素說:「芎藭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四物湯皆用也。」川芎用量:3—10克,研末服每次1—1.5克。
黃芪,補氣養生,抗衰老,固表,生肌,利水。《本經》將黃芪列為上品補益延壽之葯。張元素在《珍珠囊》說: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長肌肉,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聖葯,五也。」明代倪朱謨《本草匯言》說:「黃芪,補肺健脾,實衛斂汗驅風運毒之葯也。故陽虛之人,自汗頻來,乃表虛而腠理不密也,黃芪可以實衛而斂汗;傷寒行發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虛而正氣內乏也,黃芪可以濟津以助汗;賊風之痾偏中血脈,而手足不遂者,黃芪可以榮筋骨;癰瘍之膿血內潰,陽氣虛而而不愈者,黃芪可以生肌肉;又陰瘡不能起發,陽氣虛而不潰者,黃芪可以托膿毒。」清代王昂的《本草備要》指出:黃芪「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溫分肉,實腠理,解陰火,炙用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生血生肌,排膿內托,瘡瘍聖葯。」黃宮綉在《本草求真》中說:「黃芪能入肺補氣,入表實衛,......生用則能固表,熟則生血生肌,排膿內托,是蓋指其氣足,則血與肉皆生。」中醫認為黃芪是「補氣諸葯之最」,「氣中血葯」,「瘡家聖葯」。是養生抗衰老不可多得之常用之葯。黃芪用量:9—15克,大劑量30—60克。
當歸:甘、辛,溫。歸心、肝、脾經。《本草重圓》記載說當歸是《本經》中品。「氣味苦溫,無毒。主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汁飲之。」《神農本草經》記載「當歸,味甘溫。主咳逆上氣,溫虐,寒熱,洗在皮膚中(《大觀本》,洗音癬)。婦人漏下絕子,諸惡創瘍金創。煮飲之。一名干歸。」《名醫別錄》記載「當歸,味辛,大溫,無毒.主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 ,汗不出,濕痹,中惡,客虛冷,補五臟,生肌肉。生隴西,二月、八月采根,陰乾。」《本草正》記載:「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葯,亦血中之聖葯也。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營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無所不宜。」《日華子本草》記載:當歸「補一切勞」「 破惡血,養新血。」當歸用量:煎服9—15克,補血宜歸身,活血宜歸尾,養血宜用全當歸。
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日用本草》記載。山楂「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本草綱目》說山楂「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凡脾弱食物不化者,胸腹酸刺脹悶者,余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本草衍義補遺》稱山楂「健胃行結氣,治婦人產後兒枕痛,惡露不盡。」《隨息居飲食譜》記載:山楂「醒脾氣,消肉食,破瘀血,散結消脹,解酒化痰,除疳積,止瀉痢。」張錫純《衷中參西錄》之指出:山楂「善入血分,為化瘀血之要葯。」「其化瘀之力,更能蠲除腸中瘀滯,下痢膿血,且兼入氣分以開氣鬱痰結,療心腹疼痛,若以甘葯佐之,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鬱氣而不傷正氣。」《本草通玄》記載:「山楂,味中和,消油垢之積,故幼科用之最宜。」《景岳全書》稱:山楂「......性善於消滯,......善消宿食痰飲吞酸,去瘀血疼痛......。」《本草經疏》記載「山楂能解入脾胃消積滯,散宿血,故治水痢及產婦腹中塊痛也。大抵其功長於化飲食,健脾,胃行結氣,消瘀血,故小兒產婦宜多服之。」山楂用量:9—15克,大劑量30克,煎服,消食多炒用,止痢、化瘀多炒炭。
我將丹七芎芪散加入當歸、山楂兩味配成「加味丹七芎芪散」或稱「丹七芎芪歸楂散」服用近二年時間,治療預防再次腦血栓和冠心病,我感覺效果不錯,我已經不用再服用「速效救心丸」了。同病相憐,我將我的體會告訴同病的朋友,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推薦閱讀:
※防治心腦血管病,就用這兩葯!
※【原創】關於頸椎病(椎動脈型)與腦血管病關係的認識
※甘油三酯偏高的人注意:有5個表現,心腦血管就快找上你了
※心腦血管疾病的解藥竟藏在這4種食物中,最後一個別嫌棄!
※幾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