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有普世性,但價值觀沒有

2014年09月22日 17:14:57來源:《人民論壇》 作者:孫國華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在理論學術界,還是在思想文化界,甚至新聞媒體,掀起了一場關於價值普世性的爭論。有不少同志認為「價值沒有普世性」,也有許多同志認為「價值有普世性」。有同志認為「民主、憲政、人權、法治等範疇沒有普世性」,有同志認為「憲政是資產階級的主張」,也有同志不同意,但因問題比較敏感,不好講、不願講。事實上,關於有無普世價值問題的爭論由來已久,理論界不少人實際已有了「沒有普世價值的共識」。然而,這個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不應含糊,必須辯論清楚。沒有普世性的不是價值,而是價值觀筆者以為,解開爭論之關鍵在於必須區分價值與價值觀兩個概念。價值與價值觀是兩個既有聯繫,又有重要區別的概念。有不少學者認為價值不具有普世性,所以民主、憲法政治、人權等也不具有普世性。持這種觀點,必然會否定人類積累的政治文明和法律文化,犯「左」的只講對立不講統一的錯誤。其實沒有普世性的不是價值,而是價值觀。對同一個問題,一個人一個看法,一個集團一個看法,彼此之間或許會截然相反。而價值則具有普世性。什麼是價值?簡言之,價值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意義,是從「個別」中抽象出來的「一般」,具有客觀性。正如馬克思所說:「給予這些物以專門的(種類的)名稱,因為他們已經知道,這些物能用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他們可能把這些物叫做『財物』,或者叫做別的什麼,用來表明,他們在實際利用這些產品,這些對他們有用……」①由此可見,客體對主體具有價值,說明客體對於主體是有(利)益的,符合主體的需要。而需要本身是客觀的,利益也是客觀的,利益是價值的基礎,那麼價值自然而然也就是客觀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存在的。例如,抽煙是有害健康的,但是由於早期很多人並不能正確認識這一點,則認為抽煙可以改善精神狀態,或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這種關於抽煙的觀點是主觀的。然而,因為科學證明並非如此。所以,價值是客觀的,具有普世性;價值觀是主觀的,代表著判斷和立場,不具有普世性,不同的人,不同集團,出於不同的立場,自然持有不同的價值觀。這一觀點被運用到政治領域當中,我們不難理解:憲法政治是具有普世性的,而憲政觀則是不具有普世性的。憲法政治是人類政治生活實踐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它是政治文明的表現,無論是在古代意義上的憲法政治,還是在現代意義上的憲法政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們所具有的最基本內涵是:約束權力、「把權力關在籠子里」。其形成與發展體現了人類積累的政治文明、法律文化。然而,憲政觀則不具有普世性。換言之,我們應該走憲法政治之路,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照搬西方的憲政,而是要堅持我們的憲法政治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之路。我們既不應否定憲法政治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具有一定的普世性,也不應抹殺人們憲法政治觀的差異,簡單照抄照搬。明確這一點具有重要的意義,憲法政治、民主、人權、法治等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具有一定的普世性價值。然而關於憲政、民主、人權、法治等的觀點是不具有普世性的,因為不同人可以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鼓吹照搬照抄西方憲政模式,而我們則認為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中國的國情、民情出發,堅持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路。不能因為堅持價值觀的差異性而否認價值的普世性對立統一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的統一。只講對立,不講統一,認為人們之間不可能有任何共同利益存在,不對;反之,只講統一,不講對立,否定鬥爭,也是錯誤的。共性是寓於個性之中,是從個性中抽象出來的。應該充分認識到個性與共性的辯證統一關係。在此基礎上還得分析、認識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只講「一分為二」,而不講「合二為一」。如果不承認有普世價值,那麼人類就不可能結成社會;我們也不可能在不同社會集團中去「求同存異」。如果不承認有任何普世價值存在,那就會導致否定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的普世性。例如,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理想具有普世價值,但是有的人則認為,共產主義已經失敗了,或者說已經被證偽了。顯然這是立場不同、價值觀不同的表現。有的同志認為價值不具有普世性,恰恰是由於他把價值、價值觀這兩個概念混淆了。他認為:價值是「人們追求的」東西,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意義、效用的判斷,它是一種觀念,所以,是人們頭腦里的東西,是客觀事物的性能在人們頭腦里的一種反映。我們認為,他在這裡所說的「價值」實際上還是「價值觀」,因為如果這個客觀事物實際上沒有價值,任何人再去判斷、再去追求也是一場空。價值是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對主體的積極意義,是從主客體的關係方面對客體的客觀性能的科學抽象。列寧曾指出:「當思維從具體的東西上升到抽象的東西時,它不是離開——如果它是正確的——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質的抽象,自然規律的抽象,價值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話,那一切科學的(正確的、鄭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著自然。」②否定科學抽象,就是否定科學概念,就是否定對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把握。只承認桃子、李子、蘋果等具體水果的存在,不承認水果的一般概念,只承認民主的具體形態,不承認民主這個一般的概念,是錯誤的。不錯,的確沒有「純粹民主」,但是沒有「純粹民主」並不等於沒有民主的一般概念。總之,我們的結論是:價值具有一定的普世性,而價值觀則不具有普世性。既不能因為贊同價值的普世性而否定價值觀的差異性,也不能因為承認價值觀的差異性而拒絕接受價值的普世性。我們既應承認憲法政治、民主、人權、法治等範疇的普世性,也必須看到關於憲政、民主、人權、法治等的觀點和主張的無普世性,不同的人、不同的集團,各有各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主張。注釋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05頁。2《列寧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81頁。
推薦閱讀:

王占陽:普世價值是立黨之本、建國之基、改革之源
普世價值探索需拋棄「話語霸權」
如何判定機構研究報告的參考價值
移民加拿大要接受價值觀審查 67﹪加人支持
淺論「錢」的價值與誘惑

TAG:價值觀 | 價值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