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馬未都:文學到底會不會即將死亡
07-03
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與藝術相關,與最初的孔門四科之「文章博學」不同。今天的文學是「用語言文字形象地表達藝術,包括了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等。」社會對文學的依賴時輕時重,對文學的理解也時淺時深。
前些日子各地的圖書節上,許多文學大家都在議論關於文學即將死亡的話題。這些文學家多為寫小說出身,所以他們認為的文學多指小說。對今天的年輕人讀不下去《紅樓夢》的現象,文學家們認為這是「讀書人的恥辱」。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諾貝爾文學獎,文學界都有「諾獎死亡之吻」的擔憂。
文學是否即將死亡,這是一個嚴肅又沉重的話題。有學者認為今天微博的140個字幅,無法完全徹底表達其文學性,會使讀者智商下降。而我們的文化遺產唐詩五絕僅20字,七絕28字;宋詞十六字令僅16個字,《憶江南》27字,《如夢令》33字,元曲天凈沙28字,這都離那140字遠著呢,這些高智商的創作,至今還使文學愛好者如醉如痴,如痴如迷。
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文學伴隨人類文明而生,不會死亡;但文學的形式會依次死亡,楚辭來了,詩經(形式)死了;漢賦來了,楚辭死了;駢文來了,漢賦死了;唐詩來了,駢文死了;宋詞來了,唐詩死了;元曲來了,宋詞死了;(明清)小說來了,元曲死了;電影來了,小說死了;電視劇來了,電影死了;遊戲來了,電視劇死了,只不過這種「死亡」是相對而言。文學像一個不死的靈魂,依次依附於文學體裁生存,只不過隨著文化的普及,文學越來越通俗,越來越世故,越來越諂媚,所以就越來越無趣而已。
2013.11.13
推薦閱讀:
※馬未都就是騙子
※這就是傳說中的馬未都先生
※以製作掐絲琺琅「長青杯」為例,馬未都談景泰藍的前世今生
※馬未都:那個曾經坐在我單車后座的女孩
※馬未都說:正德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