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期:揭開李亦畬《太極拳譜》的神秘面紗(2)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
關注最專業的太極微信平台
作者/楊志英⊙ 編輯/張宏婉
祈禱 純音樂 - 古箏演奏2
揭開李亦畬《太極拳譜》的神秘面紗(2)
六、《十三勢》
全文如下:
「十三勢,一名長拳,一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也。」
「十三勢」既是對拳術名稱的簡介,又是對拳術技法,包括手法、步法、眼法、身法等的概括。十三勢,是「太極拳」名稱出現之前的書頁稱謂。由此推斷,在楊祿禪、武禹襄研創這門拳藝初期,尚不存在「太極拳」的稱謂,書面記作「十三勢」或者「長拳」。
七、《十三勢行工歌訣》
全文如下:
「十三總勢莫輕識,命意源頭在腰隙;
變轉虛實須留意,氣偏身軀不稍痴。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
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
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
入門引路須口授,工用無息法自休。
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
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疑;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貽嘆息!」
這是「十三勢」(即太極拳)修鍊的宗旨、法則與目的,是《十三勢》一文的延續與補充。強調太極拳在不失技擊的前提下,更重視健身養生的功能,追求「益壽延年不老春」的境界。這是廣府「十三勢」有別於同期或早期其它拳種的重要特徵之一,提醒研究者關注。
八、《打手要言》
全文如下:
「解曰:以心行氣,務沉著(著),乃能收斂入骨,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須留意』也。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所謂『氣遍身軀不稍痴』也。
發勁須沉著松靜,專註一方,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也。往複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所謂『因敵變化示神奇』也。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所謂『勢勢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間』也。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腹內松靜氣騰然』也。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謂『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也。以氣運身,務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所謂『屈伸開合聽自由』也。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腰為驅使,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也。
解曰: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後在身。在身,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謂一氣呵成,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也。須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須要從人,不要由己。從人則活,由己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以己依人,務要知己,乃能隨轉隨接;以己黏人,必須知人,乃能不後不先。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黏依能跟得靈,方見落空之妙。往複須分陰陽,進退須有轉合。機由己發,力從人借。發勁須上下相隨,乃能一往無敵。立身須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撐。靜如山嶽,動若江河。邁步如臨淵,運勁如抽絲。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鵠,神似捕鼠之貓。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收即是放,連而不斷。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能黏依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漸至物來順應,是亦知止能得矣。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松,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存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動牽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要靜。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曰:每一動唯手先著力,隨即鬆開,猶須貫串,不外起承轉合。始而意動,既而勁動,轉接要一線串成。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有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勿令絲毫間斷。
禹襄武氏並識」
《打手要言》大致分成兩個部分:第1、2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是對《十三勢行功歌訣》的闡釋與說明;其後為第二部分,是作者輯錄的打手實踐、切身體會,可謂字字珠磯,句句經典,文采飛揚,堪為《王論》的姊妹篇。可以說,其它任何一種武術流派的拳論,還沒有發現如此立意深遠,言簡意賅,流暢自然而氣勢磅礴的精彩篇章。「知己知彼」的戰略方針,「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技擊原則,「物來順應」、「左右逢源」、「八面支撐」, 「立身中正安舒」、「氣宜直養而無害」的具體要求,虛與實、內與外、上與下、左與右、攻與防的辯證關係,無不充盈著中國傳統儒學文化和諧、圓融的思想和營養。
九、《打手歌》
只有三句,即:
「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
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引進落空合即出,粘連黏隨不丟頂。」
注意對「牽動四兩撥千斤」一語中兩個關鍵詞:「牽動」和「撥」的理解。2001年《武魂》第三期,曾發表過筆者的一篇文章《談談「四兩撥千斤」》,大家如有興趣不妨查閱,本文不做詳述。
十、《打手撒放》
全文如下:
「掤,上平;業,入聲;噫,上聲;咳,入聲;呼,上聲。吭、呵、哈。」這是打手發放時的發聲方法,需細心揣摩、體會。
十一、《太極拳小序》
全文如下:
「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論詳且盡矣。後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神而明者,代不數人。我郡南關楊某,愛而往學焉。專心致志十有餘年,備極精巧。旋里後,示諸同好,母舅武禹襄見而好之,常與比較。伊不肯輕以授人,僅能得其大概。素聞豫省懷慶府趙堡鎮有陳姓名清萍者,精於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過而訪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予自咸豐癸丑,時年二十餘,始從母舅學習此技。口授指示,不遺餘力。奈予質最魯,廿余年來,僅得皮毛。竊意其中更有精巧,茲僅以所得筆之於後,名曰《五字訣》,以識不忘所學雲。
光緒辛巳中秋念六日李亦畬謹識」
該序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用文字記錄太極拳傳承脈絡的資料,彌足珍貴,信息量很大,暫不贅述。
十二、《五字訣》
全文如下:
「一曰心靜。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起初舉動,未能由己,要息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矣。
二曰身靈。身滯則進退不能自如,故要身靈。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己入彼骨里。兩手支撐,一氣貫穿,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勁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功彌久而技彌精矣。
三曰氣斂。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
四曰勁整。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根,主於腰間,形於手指,發於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出未發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湧出,前進後退無絲毫散亂,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方能隨手奏效。此所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五曰神聚。上四者俱備,才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鑄,鍊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貴貫注。緊要全在胸中腰間變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於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形於脊骨,佈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能懂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五字訣:「心靜、身靈、氣斂、勁整、神聚」,顯然是在表述練功者走架打手的神韻狀態,要求做到意、氣、勁或精、氣、神的高度和諧統一,成為各派太極拳必須遵循的行功法則。
十三、《撒放秘訣》
全文如下:
擎 引 松 放
擎起彼身借彼力。(中有「靈」字)。
引到身前勁始蓄。(中有「斂」字)。
鬆開我勁勿使屈。(中有「靜」字)。
放時腰腳認端的。(中有「整」字)。
此擎、引、松、放四字有四不能,腳手不隨者不能,身法散亂者不能,一身不成一家者不能,精神不團聚者不能。欲臻此境,需避此病,不然,雖終身由之,究莫明其精妙矣!
「粘連黏隨」、「敷蓋對吞」、「擎引松放」,筆者將其稱作太極拳推手三部曲。概括來講,「粘連黏隨」是太極拳制人的手法,「敷蓋對吞」是「粘連黏隨」的繼續、結果和目的,而「擎引松放」則是對「敷蓋對吞」之後潛藏的「吐」字的直接闡述。《武林》雜誌上曾連載過筆者在這方面體會的文章,後定名為《太極拳推手三部曲》,收入《中國功夫》雜誌社編錄的《太極拳一家》論文集中,有興趣大家不妨參考閱讀。
十四、《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全文如下:
「昔人云:能引進落空,能四兩撥千斤,不能引進落空,不能四兩撥千斤。語甚概括,初學未由領悟,予加數語以解之,俾有志斯技者得所從入,庶日進有功矣。
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捨己從人。欲要捨己從人,先要得機得勢。欲要得機得勢,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無有缺陷。欲要周身無有缺陷,先要神氣鼓盪。欲要神氣鼓盪,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氣收斂入骨。欲要神氣收斂入骨,先要兩股前節有力,兩肩鬆開,氣向下沉。勁起於腳根,變換在腿,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主宰在腰。上於兩膊相系,下於兩腿相隨。勁由內換,收便是合,放即是開。靜則俱靜,靜是合,合中寓開。動則俱動,動是開,開中寓合。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才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
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動勢,先問自已,周身合上數項不合?少(稍)有不合,即速改換。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工夫。動靜固是知人,仍是問己。自己要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處,便是雙重未化,要於陰陽開合中求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
本文是作者的切身體會,文采較之於武禹襄拳論雖然稍遜一籌,但也不失為經典拳論。
(待續)
[本文來自《搏擊》2014年11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表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推薦閱讀:
※[轉載](上)侯鐵城大師習練楊澄甫式太極拳91式
※武當太極拳108式~楊再興版本源流
※體悟太極拳
※王宗岳太極拳論 左重則左虛 右重則右杳
※陳式太極拳 簡析陳式太極拳小架的五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