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圖文·作品·傳記):霧松飛鶴的博客
以後不久,推崇唐順之的茅坤根據朱、唐的編法選了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霧松飛鶴的博客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軾、蘇洵、蘇轍;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通行本《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唐宋八大家是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霧松飛鶴的博客韓愈、柳宗元共同倡導了「古文運動」,故合稱「韓赫洋柳岸」。韓愈、柳宗元在唐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時期崛起,掀起古文運動,使得唐代的散文發展到極盛,一時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辭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勢。蘇軾、蘇洵、蘇轍三人合稱為三蘇,蘇洵是蘇軾和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歐陽修是蘇軾的老師,王安石、曾鞏也都曾拜歐陽修為師。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為唐二家:韓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曾鞏、王安石。霧松飛鶴的博客
韓愈(768-824.12.25),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八代:宋、齊、梁、陳、魏、齊、周、隋);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他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二十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二十五歲後,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三十六歲後,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歲後,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五十七歲終。政治上較有作為。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而重氣勢。霧松飛鶴的博客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漢族,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生於長安,貞元九年(793年)中進士,官監察御史。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享年不到50歲。順宗時,王叔文執政,柳宗元任禮部員外郎,銳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於柳州。作為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柳宗元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艷文風,提倡質樸流暢的散文。著有《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柳宗元永州八記中《小石潭記》最為著名。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詩多抒寫抑鬱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在遊記、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樣為後世留下了極其優秀的作品。「永州八記」已成為中國古代山水遊記名作。柳宗元還寫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臨江之麋》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姆潭記》《鈷姆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在《小石潭記》中,作者通過他的筆向人們描述出了一個清幽寧靜的小石潭風景。開頭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寫法展示小石潭。以魚寫潭,則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見;以魚寫人,則人羨魚樂之情溢於言表。作者狀形、傳神、布影、設色,筆墨經濟,手法高超。結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寫凄寒悄愴之感,情景交融。霧松飛鶴的博客蘇軾(1037.1.8-1101.8.24),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散文家、詞人、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南宋高宗朝,贈太師,追謚號「文忠」,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韓愈並稱「韓潮蘇海」,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全才」。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嘉佑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東坡志林》等。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這兩人正銳意詩文革新,蘇軾那清新洒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1079年蘇軾四十三歲,調任湖州知州。
上任不久他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新黨抓了辮子,說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包藏禍心」,諷刺政府,對皇帝不忠等等。這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上任才三個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既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霧松飛鶴的博客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洵(1009.5.22-1066.5.21),字明允,號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歲。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歲余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寫文章,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至和、嘉祐間,與二子軾、轍同至京師。歐陽修上其所著《衡論》《權書》等二十二篇,士大夫爭傳之。宰相韓琦奏於朝,除秘書省校書郎。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來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而卒。蘇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同《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在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的蘇軾。蘇洵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霧松飛鶴的博客蘇轍(1039.3.18-1112.10.25),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他與父蘇洵、兄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蘇轍擅長政論和史論,在政論中縱談天下大事,如《新論》三篇,縱談天下大事,論斷相當確切。蘇轍史論的代表作品是《歷代論》,有些篇章是寫得很有特點的。蘇轍的賦也寫得相當出色。例如《墨竹賦》讚美畫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態寫得細緻逼真,富於詩意。霧松飛鶴的博客
歐陽修(1007.8.1-1072.9.22),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六一即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常置酒一壺,醉翁一人),吉州永豐人,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天聖進士。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他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歐陽修喜獎掖後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
他的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詩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其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嘉佑二年(1057)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這對北宋文風的轉變很有影響。
嘉佑五年(1060),歐陽修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神宗熙寧二年(1066),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曾表異議,且未執行。熙寧三年(1070),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這一年,他改號「六一居士」。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卒謚「文忠」。
歐陽修的散文有很強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論文慷慨陳詞,感情激越;史論文則低回往複,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註重抒情,哀樂由衷,情文並至。歐陽修對散文文體的發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作品體裁多樣,各得其宜。歐陽修的語言簡潔流暢,文氣紆徐委婉,創造了一種平易自然的新風格,在韓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別開生面。歐陽修的創作使散文的體裁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完備。歐陽修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霧松飛鶴的博客王安石(1021.12.18-1086.5.21),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他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
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謚號「文」。「宰相肚裡能撐船」說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寧譽為是「十一世紀中國最偉大改革家。霧松飛鶴的博客熙寧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入主制置三司條例司,準備變法。呂惠卿亦於同時被任為條例司檢詳文字,成為王安石變法行政副手。是年頒行均輸法、青苗法與農田水利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宰相。神宗罷制置三司條例,權歸中書。
頒行保甲法與募役法(先在開封府試行)。此後三年內漸次頒行貢舉法、市易法、保馬法、方田均稅法與置將法;免役法在開封府試行次年即推行至全國。熙寧七年(1074),因外有文彥博、司馬光,內有三後(仁宗後、英宗後與神宗皇后)激烈反對新法,鄭俠獻《流民圖》危言聳聽,又加新法要員呂惠卿與曾布互爭失和,神宗權罷新法,憤而辭職凡六次,出知江寧府,離相位而去。
次年二月,復相,終因與神宗不合,變法進展困難,一年不到,再次辭相,出判江寧府,退居江寧半山園。封爵荊國公。晚年好佛,閑賦以著述《字說》為娛,仍不忘變法。
元豐八年(1085)神宗死,次年,哲宗改元「元佑」,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為宰相,先後罷免役、青苗法。是年四月病逝。謚「文」,故史稱「王文公,有《王文公文集》、《臨川先生文集》及《周官新義》、《詩義鉤沉》輯本等傳世。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
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
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
曾鞏(1019.9.30-1083.4.30),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建昌南豐人(今屬江西),後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之一。
18歲時曾鞏赴京趕考,與隨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識,並結成摯友。20歲入太學,上書歐陽修並獻《時務策》。曾鞏少年時與王安石為密友,登歐陽修之門以後,就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直至嘉祐二年(1058),歐陽修主持會試,堅持以古文、策論為主,詩賦為輔命題,曾鞏才與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進士第一。霧松飛鶴的博客嘉祐四年(1059),曾鞏任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五年,由歐陽修舉薦到京師當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理校出《戰國策》、《說苑》、《新序》、《梁書》、《陳書》、《唐令》、《李太白集》、《鮑溶詩集》和《列女傳》等大量古籍,對歷代圖書作了很多整理工作,並撰寫了大量序文。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紹興)通判。熙寧五年後,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
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他根據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實施。致力於平反冤獄、維護治安、打擊豪強、救災防疫、疏河架橋、設置驛館、修繕城池、興辦學校、削減公文、整頓吏治、廢除苛捐雜稅,深受群眾擁戴。元豐三年(1080),改任滄州(今河北)知州,途經京城開封時,宋神宗召見。宋神宗對其「節約為理財之要」的建議大為讚賞,留任為三班院勾判。元豐四年,朝廷認為「曾鞏史學見稱士類,宜典五朝史事」,任為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同年九月,遭母喪,去官。次年,病逝於江寧府(今南京)。後葬於南豐源頭崇覺寺右。南宋理宗時追謚為「文定」,人稱「南豐先生」。霧松飛鶴的博客霧松飛鶴的博客:唐宋八大家(圖文·作品·傳記)
韓愈,貞元八年(七九二年)進士,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後於穆宗時,召為國子監祭酒,歷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詩人。他和柳宗元政見很不和,但並未影響他們共同攜手倡導古文運動。韓愈在他的時代創建了新的詩歌流派,他的散文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論說文在韓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篇和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與歐陽修的《隴岡阡表》以及清代袁枚的《祭妹文》並稱中國古代三大祭文。霧松飛鶴的博客柳宗元的騷賦成就極高。柳宗元的辭賦繼承和發揚了屈原辭賦的傳統。他的辭賦,不僅利用了傳統的形式,而且繼承了屈原的精神。柳宗元的「九賦」和「十騷」,為唐代賦體文學作品中的佳作,無論側重於陳情,還是側重於詠物,都感情真摯,內容充實。政治、哲學思想文學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個積極投身於政治革新的人。柳宗元的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他反對天符、天命、天道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神」,這在一千多年前神學迷信思想占統治地位的封建社會中,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駢文有近百篇。霧松飛鶴的博客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
衝破了詩庄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霧松飛鶴的博客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行書墨寶
蘇軾《枯木怪石圖》,紙本,水墨,26.5×50.5cm蘇洵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他認為,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審勢」、「定所尚」。他主張「尚威」,加強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氣,激發天下人的進取心,使宋王朝振興。由於蘇洵比較了解社會實際,又善於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以古為鑒,因此,他的政論文中儘管不免有迂闊偏頗之論,但不少觀點還是切中時弊的。蘇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優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強暴,藐視敵人,寫得有氣勢。蘇洵的論文,見解亦多精闢。在《上歐陽內翰第一書》一文中,對孟子、韓愈和歐陽修文章的評論就很精當。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質樸蒼勁,但總的成就遠遜於散文。霧松飛鶴的博客蘇轍的散文表現出遷洋泊的風格和秀傑深醇之氣,他在古文寫作上有自己的主張。他認為「養氣」既在於內心的修養,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廣闊的生活閱歷。他擅長政論和史論,在政論中縱談天下大事,如《新論》、《上皇帝書》、《六國論》、《三國論》等,皆能以古鑒今,針砭時弊,在革新政事上頗有見地。此外,賦也寫得相當出色,如《墨竹賦》,描摹竹子的情態細緻逼真,富於詩意。其文風格汪洋澹泊,也有秀傑深醇之氣,如《黃州快哉亭記》,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鮮明地體現了蘇轍散文的風格。他對散文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霧松飛鶴的博客歐陽修繼承並發揚了韓、柳古文的優良傳統,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即北宋古文運動)。作為這場運動的領袖人物,歐陽修不但驅除了學時文壇上浮華新怪的不良文風,開創一代詩文新風,而且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高遠的才情開闢了新的創作領域,取得了新的成就,將詩文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歐陽修是宋代文學的一代宗師,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在散文理論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張。歐陽修是我國十一世紀中期的重要作家,他的散文、詩、詞在北宋文壇上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公認為當時的文壇領袖、古文運動的領導者。尤其是散文的成就,最為突出。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霧松飛鶴的博客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繫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一。他的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大都是書、表、記、序等體式的論說文,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為變法革新服務。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膾炙人口。從文學角度總觀王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王安石是偉大的政治家兼文學家,他的散文如其為人,崎嶇挺拔,剛勁有力雄健簡古。其政治文觀點鮮明,言詞犀利,見解卓越,如《讀孟嘗君傳》短短24字卻否定了歷朝的觀點實屬千秋傳誦之名篇。霧松飛鶴的博客曾鞏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极參与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亦能詩。現存詩400餘首,大都寫得比較質樸,雄渾超逸,含義深刻,略似其文。他的詩不如韓、柳、歐、王與蘇軾,卻勝於蘇洵、蘇轍。但為文所掩,不受重視。詞僅存《賞南枝》一首。其詩文曾被選譯成英文,在國外發行。曾鞏的學術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聲譽,曾鞏強調六經為本源,借聖人之學加強文章底蘊,追求一種雍容典雅的藝術風格。無論敘事、議論都沖和平淡、委曲周詳。曾鞏十分重視興教勸學,培養人才。曾鞏其文自然淳樸,不甚講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較少的一個。他的文章絕少抒情作品,多為議論文和記敘文。霧松飛鶴的博客
推薦閱讀:
※那些價值過億的文物作品之萬山紅遍
※90後玉雕大師—許群豪作品欣賞
※美籍華裔Zhaoming.Wu繪畫作品集(5)
※美國藝術家Mike.Malm油畫作品賞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