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司馬懿學管理》(趙玉平著)讀書體會
《跟司馬懿學管理》(趙玉平著)讀書體會
在中華民國誕生百年之際,有幸讀到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士趙玉平先生新著《跟司馬懿學管理》。
《跟司馬懿學管理》作者立意新穎,從管理學角度詮釋了三國時期風雲人物之一司馬懿的一生及其影響(司馬懿也是西晉王朝的主要奠基人)。
1、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除春秋戰國時期以外的又一個群雄並起、風雲際會、人才輩出的時代(其它時期雖然有動蕩,但沒有春秋戰國和三國這兩個時期最具代表性。)
[《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惟妙惟肖、生動活潑再現了那段歷史]
2、司馬懿,從一個有志青年到曹魏集團的骨幹、再成為實際掌權人、最終成為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縱觀司馬懿的一生,波瀾壯闊、多次起伏,在人生的多次岔路口,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司馬懿那麼地刻苦學習、踏實工作、團結互助、夾著尾巴做人,處處以大局為重(一般不計較個人恩怨和個人得失),把儒家的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
歷史評價諸葛亮(司馬懿同期傑出人物)是:「諸葛一生唯謹慎」。余認為,司馬懿比諸葛亮更加謹慎(史書記載,當年曹操多次欲加害於司馬懿,都被他機智闖關而過)。在與諸葛亮對陣中,特別是在與曹爽的對陣中,表現尤其出色。曹爽專權八年,他隱忍了八年,最後找准機會、果斷出手,幾天時間,把曹爽集團消滅乾淨,那是多麼地「爽」啊。
3、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但不是簡單的重複。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丕逼漢獻帝「禪位」;若干年後,司馬懿之孫司馬炎逼曹操後人「禪位」,如出一轍。因果報應,一點不差。
4、諸葛亮和司馬懿同是三國時期傑出人物,兩人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儘管諸葛亮的名氣(特別是後世主流輿論)遠在司馬懿之上。余認為,司馬懿的「文治武功」 遠在諸葛亮之上。
諸葛亮是「愚忠」的代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諸葛亮的人生信條。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竭盡全力輔佐那個「扶不起的『阿斗』」),結果早早地累死了自己(53歲早逝);導致蜀國在三國中最先滅亡。
司馬懿和他的子孫則與諸葛亮相反,面對「幼主」,採取的方式是「可輔佐,則輔之;不可輔佐,則取而代之」。 司馬懿和他的子孫抓住了歷史機遇(該出手時就出手),順應歷史潮流,毫不猶豫、毫不留情地以新生政權「晉」取代了「魏」(曹魏政權)。實現了中華自秦朝以來的第二次全國大統一。
秦朝統一後,實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促進了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隋朝統一後,實行了「科舉」,使讀書人有機會從一階平民一「躍」進入「高級公務員」行列,使社會又向前邁出大步。西晉統一後,好像沒有留下值得紀念的事項,只有值得一提的是,產生了一個「白痴皇帝」—— 西晉惠帝司馬衷。儘管秦朝、西晉、隋朝這三個王朝都是短命,但從「文治武功」方面來說,秦朝、隋朝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而西晉王朝則「稍遜一籌」了。
5、身體健康很重要。
司馬懿比諸葛亮大兩歲,卻比諸葛亮晚死17年。司馬懿同諸葛亮在戰場上多次正面交手(共同對立作戰23年),最終結果是司馬懿通過智慧交鋒和時空轉換,戰勝了諸葛亮,取得了全面勝利。從歷史上看,司馬懿是交出「持久戰」傑出答卷的代表性人物。
6、培養人才(子女)最重要(也是培養接班人)。
司馬懿通過對子女的嚴格教育,使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具備了理論和實踐等各方面的才能,再通過孫子司馬炎的接力,三代人(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炎)終於完成了歷史性的華麗轉型(權力轉換),建立了全國統一政權——西晉王朝;可惜的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沒有繼承司馬懿的「光榮傳統」培養好自己的接班人;同樣,司馬炎的後人西晉惠帝司馬衷(西晉王朝的接班人)養尊處優,把先輩們含辛茹苦創立的江山在不長的時間裡玩弄丟掉了。西晉惠帝司馬衷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
西晉王朝是是中國歷史上三個(秦朝、西晉、隋朝)實現統一大業的短命王朝之一。西晉王朝的興起與沒落再一次證明了培養子女(接班人)是何等重要。
遠看三國,曹魏集團的三人曹操、曹丕、曹睿,一代不如一代;近看晚清王朝的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宣統皇帝,三代人都沒有生出一個「種」來,這樣的王朝豈有不完蛋之理。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或團體),沒有接班人或好的接班人,就是「氣數已盡」,「 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沒有任何「懸念」可言。一句話:沒有好的接班人,萬事皆休。
7、歷史上,諸葛亮的名氣比司馬懿響亮得多,何也?那是因為歷代王朝統治者都希望自己的臣子都要像諸葛亮那樣,「愚忠」皇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要有非分之想,這樣王朝統治者的江山千秋萬代都會在自己的兒孫手中。諸葛亮是「愚忠」典型人物;而司馬懿是「睿智」、「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典型人物。
8、以「家天下」為代表的王朝壽命都是短暫的,在「家天下」王朝的循環更替中,就是社會動蕩不安,民不聊生。時代發展為「民主憲政」為潮流,孫中山先生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因此,「家天下」或小集團統治是不會長久的。
「民主憲政」的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家天下」王朝式的「專制」、「獨裁」 的制度。在「家天下」王朝式的「專制」、「獨裁」 的制度下,動不動來個「滿門抄斬」,最著名的是朱元璋的「胡惟庸案」、「 藍玉案」,就屠殺了45000人。這在「民主憲政」的制度的國家裡是不中能發生的。
一個國家,唯有實現「民主憲政」,才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台灣,已經為中國大陸同胞做出了最好的示範。
9、管理出效益。
在「家天下」王朝式的「專制」、「獨裁」 的制度下,是沒有「科學」「民主」可言的,所以,重大決策也是在「皇上聖明、吾皇萬歲萬萬歲」聲中做出來,毫無「科學」「民主」。
因此,只有科學的管理,才有「科學」「民主」的決策。(有關科學管理的專著是「汗牛充棟」,這在就不再贅述)
中國洋人 於中華民國建立一百年之際
附: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里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家庭,三國時期魏國大臣,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其子司馬昭稱王后,追尊為晉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故也稱晉高祖、晉宣帝。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郡(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謚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三年(607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約一千三百年。
科舉不僅是一種中國文化,從整個人類社會管理變遷過程來看,科舉制度是一種社會智商、能力的培養、挑選、使用的社會性管理程序(方法步驟),他不變的操作步驟是:"逐級培養篩選、一一對比淘汰"。他為社會智商能力的挑選提供了可見、可比、可控、可重複、可驗證的過程及依據,提高了社會成員能力智慧培養、挑選、使用的「專業性、系統性、精確度及效率」。
科舉制度對社會成員「逐級培養篩選、一一對比淘汰」的程序性步驟,得到全世界各種文化的認可接受,成為現代公務員制度、中高考制度、技能職稱評定製度、體育競賽、科研程序中的實驗組/對照組的核心程序,是全世界普及度最高,使用度最廣,支撐著整個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社會智商能力挑選」核心制度,也成為了全世界都複製拷貝執行的世界性文化。
白痴皇帝: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晉惠帝司馬衷。他本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嫡次子,由於其兄司馬軌早死,他就成了嫡長子,被立為東宮太子。當時,負責教養太子的東宮官員都知道太子是個白痴,但為了維護嫡長子的繼承製以及自己未來的帝師地位,便合夥長期對晉武帝陷瞞真相。到晉武帝死,司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為晉惠帝,其白痴真相便再也隱瞞不住了。有一次他出外聽到青蛙叫聲,便傻乎乎地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意思是這些青蛙是公家所有是私人所有的?侍從聽了哭笑不得,無法回答,只得敷衍道:「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有一次,全國鬧饑荒,老百姓沒飯吃,餓死無數。這個白痴皇帝聽了大臣彙報後,感到很奇怪,竟問待臣說:「老百姓既無飯吃,何不食肉糜?」這荒唐的話語成為千古笑話。王公大臣們知道惠帝是個白痴後,便都心懷不軌起來:爭權奪利者有之,結黨營私者有之,覬覦皇位者有之。最後終於爆發了骨肉殘殺的「八王之亂」,導致「五胡」入侵,天下擾攘,生靈塗炭。惠帝本人在糊糊塗塗做了17年皇帝後,也受盡磨難,被人下毒而死。不久,西晉滅亡。
{視頻}《百家講壇》 20110801 跟司馬懿學管理(一) 無悔的選擇是好選擇
http://kejiao.cntv.cn/C29940/classpage/video/20110801/100997.s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