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千字文》:絕妙華章背後的故事 / 望於江湖 / 第84頁

趣解《千字文》:絕妙華章背後的故事共129頁 作者:望於江湖 提交日期:2008-10-13 23:30  「向北隨風」你好,第一本書實在太差,不看也罷,等第二本做出來,一定有你一本。

-作者:望於江湖 提交日期:2008-10-13 23:31    第一百零六句 浮渭據涇    涇水有南北兩個源頭,北源出寧夏六盤山東麓固原縣,南源出甘肅省華亭縣,這兩個源頭合流後匯入渭水。渭水源於甘肅省渭源縣,流經陝西省與涇河、北洛河會合,至潼關縣入黃河,其流域為關中平原。  上句說了東京洛陽的地理位置,這句該輪到西京長安了。長安在地理位置上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渭水和涇水邊上。  長安城是在西周時稱的豐京和鎬京的基礎之上建設發展而成的,漢初,劉邦定都關中,立名「長安」,取長治久安之意。這個名稱一直用了很久,直到隋文帝楊堅定都於此,才更名為「大興城」,而唐朝又恢復了長安之名,元代改為「奉元城」,明初始稱西安。      一把心腸論濁清    說起涇水和渭水,自然會想起「涇渭分明」,這一成語以涇渭二水清濁異流、匯而不混的這種自然景象,來比喻優劣、是非等非常明顯。中國人習慣以涇渭之分為喻,如《南齊書 禮上》中說:「晉初太學生三千人,既多猥雜,惠帝時欲辯其涇渭,故元康三年始立國子學,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國學。」問題是,涇水和渭水到底哪個清那個濁呢?  關於涇渭清濁的最早記載,是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其中的《谷風》中有這樣一段:「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昏,不我屑矣。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後!」翻譯成白話,大致是這樣的:「涇水因渭水而濁,水底卻依然清澈。你們結婚很快活,不要把我來折磨。不要到我的魚塘去,不要碰我的捕魚筐。自身不能被容納,難顧及以後的情況!」  《谷風》是一首以棄婦的口吻寫的詩,講的是一位女子和丈夫共同努力,日子達到了小康,結果丈夫去找了小三,反過頭把她當作仇人,動不動就虐待一番,最後在迎娶小三之日將她趕出了家門。看來,「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化就有錢」之說老早就有例證了。且不說負心漢如何可恨、棄婦如何可憐,我們從這首詩中看到的是涇水清而渭水濁。  但是,漢代《白渠謠》中卻說:「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人們用涇水既灌溉又施肥,泥沙含量都達到這麼誇張的程度了,涇水怎麼可能清呢?西晉潘岳在《西征賦》也有類似的說法:「南有玄灞素滻,湯井溫谷;北有清渭濁涇,蘭池周曲。」唐代杜甫在《秦州見敕》也說 「旅泊窮清渭,長吟望濁涇」,他還在《秋雨嘆》中說「去馬來牛不復辯,濁涇清渭何當分」,就連南宋的陸遊也在《遠遊二十韻》中說「轅門俯清渭,徹底綠可染」,這些大腕異口同聲,都說渭水清而涇水濁,不由得讓人懷疑《谷風》中的棄婦是不是因為過於悲傷而涇水和渭水濁搞顛倒了。不過,元代詩人侯克中在《濁渭》中卻旗幟鮮明地力挺棄婦的說法:「濁渭清涇未易論,從此燕蝠自朝昏。」  有人說渭清涇濁,有人說涇清渭濁,到底誰說的對啊?不只我們產生這樣的疑問,就連清朝的乾隆皇帝也給弄暈菜了。我們由於條件所限,只能查查資料,看看熱鬧,但人家乾隆有便利條件,公元1790年,他讓西安巡撫秦承恩進行實地考察,最後根據秦承恩的提交考察報告得出「實涇清渭濁」的最終結論。  乾隆這種通過調查研究把孰清孰濁弄清楚的務實態度是值得學習的,但是此時的他可能已經忘了,在三十五年前,他曾經召集群臣,列舉胡中藻《堅磨生詩鈔》一些詩句逐一批駁,最為不能容忍的就是那句「一把心腸論濁清」,加「濁」字於國號之上,是何肺腑?不久,胡中藻被處死。同樣是討論濁清問題,乾隆可以興師動眾讓巡撫去考察,而胡中藻卻只是在心裡想想「濁清」就被滅掉了呢?如果胡中藻把這句詩寫成「一把心腸論清濁」是不是就可以避開「文字獄」了呢?  當然不是,不管胡中藻怎麼寫都難免被乾隆收拾。清朝的「文字獄」並不是簡單的滿漢民族矛盾及新舊朝代在意識文化領域的衝突,而是清廷內部政治鬥爭的一種表現形式。胡中藻一案,是當時朝廷以鄂爾泰和張廷玉為首的兩個對立黨派鬥爭的結果。鄂、張二人同為雍正時代的重臣,共同主持軍機處,但這兩位軍機首輔卻一直不睦,各自控制的官僚集團也採取種種手段打擊對方。到了乾隆時期,鄂爾泰沒斗過張廷玉,在鬱悶中死去。胡中藻是鄂派人物,他在鄂爾泰倒台之後並未受到牽連,出任了廣西學政等職,如果他與失敗的鄂派保持距離,或許能繼續官運亨通,至少得個善終,但這位仁兄的政治敏感性忒低,沒有像他的名字那樣,做一株隨風飄浮的湖中水藻,而是堅定地站在鄂派這一邊,與鄂爾泰的侄子甘肅巡撫鄂昌往來密切,並持續不斷地對張廷玉一党進行攻擊。乾隆為了杜絕朋黨,就來了個殺雞給猴看,以詩文為借口,幹掉了胡中藻。  胡中藻用盡「一把心腸」還是沒有論清楚是濁是清,自己稀里糊塗地被搞死了;乾隆派一個巡撫弄清楚了「涇清渭濁」,批駁了眾多大腕的說法,肯定了《詩經》中記載的正確性,很是得意,但是他忘了:從《詩經》問世到到清朝已經過了兩千多年,很多事物已經是滄海桑田了,不知變化多少次了。  據考證,涇水和渭水的清濁發生了多次變化。先秦時期的八百年里,涇河上游的人類活動比較少,基本上只有為數不多的戎人在那裡游牧,土地植被基本保持著完好的自然狀態,而渭河流域則是當時人類活動最頻繁的地區之一,周王朝及秦國的都城都在那裡,砍樹蓋房子開荒種地自然是免不了的事情,勢必對森林等植被造成破壞,因而這一時期呈現的是「涇清渭濁」的現象,《詩經》中說「涇以渭濁」是沒錯的。秦朝到宋代這一千多年裡,漢族與匈奴等游牧民族展開了長期的戰爭,而涇河流域是主戰場,並大設郡縣,遷徙人口,對環境造成了持續的破壞,而渭河流域在此期間多處於兩種力量對峙的局面,沒有遭受特別嚴重的破壞,這一時期基本上是「涇濁渭清」的局面。從元朝到清末這六百多年裡,涇河流域破壞因素較少,渭河流域亂正好相反,出現了「涇清渭濁」的情況,與乾隆皇帝派人實地考察的情況相符。  那麼,現在涇渭兩條河流是一個什麼狀況呢?我們用腳趾頭也能想像得到,當然是沒一個是清的了,工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具有農耕時代的人為破壞活動無法比擬的威力,現在涇河水渾濁不堪,渭河不僅渾濁,而且惡臭無比,跟中國男足的洗腳水有一拼。其實,在1980年以前,渭河水雖然渾濁,但主要是泥沙所致,水質尚好,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膨脹,渭河污染加劇,上世紀90年代之後,渭河基本喪失生態功能,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關中下水道」,2000年統計顯示,渭河流域80%以上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是通過渭河排到黃河的。  近年來,地方政府開始重視涇河和渭河的污染問題,2006年陝甘兩省三市建立聯絡互動機制聯手治理涇河污染,2008年陝西省出台渭河治理五年規劃,要在四年後消滅黑臭。相關治理工作是否能取得預期成效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但是如果西部開發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效仿東部的發展模式,那麼我們就沒有看到這兩條河水質變好的希望。曾經一條條清澈的江河,留給子孫的卻是一條條污濁的臭水溝,這種清濁變化所折射的,是一把怎樣的心腸。  

-作者:望於江湖 提交日期:2008-10-20 09:15  第一百零七、一百零八句 宮殿盤郁 樓觀飛驚(一)    宮,像房屋之形,古代作為對房屋、居室的通稱。《禮記 內則》中說:「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意思是說:但凡受有爵命的士人家庭,老子和兒子就不能住在一起。——這是為啥呢?《顏氏家訓》里解釋說是「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距離產生美嘛,爺倆總在一起也就沒有美了,更不要說禮節了。現在沒有人把自己的房子稱為「宮」的了,因為自從秦漢以後,「宮」就被用來特指帝王辦公和居住的房子。  「宮」字的引申意思涵蓋比較廣泛,既可以借指帝王,又可以指太子,還能用以指后妃。明清時朝,朝廷流行有功勛卓著的大臣加封榮譽稱號的做法,「太子少保」就是眾多榮譽稱號之一,尊稱為「宮保」,這是一個二品官階,但可以穿一品的官服。有一道貴州名菜,叫「宮保雞丁」,據說就是因清朝太子少保丁寶楨(清朝末期的名臣,在任山東巡撫期間曾殺了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安德海)而得名的,也有說是因為另一位太子少保左宗棠而得名的,這道菜在烹調過程中需要爆炒,因而也被叫做「宮爆雞丁」。  「宮」還是一種酷刑,而且由來已久,《尚書 呂刑》中稱為「椓」刑。《尚書正義》解釋說「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婦人幽閉,次死之刑。」就是說,這是對亂搞男女關係的人實施一種懲罰,不光對男子實施,女的也要行刑,這是一種僅次於死刑的酷刑。  殿,原指高大的房屋,漢以後專指帝王受朝理事或供奉神佛的大廳。這個字還有其他意思,如《廣雅》解釋為「後也」,古代行軍打仗時候,在部隊的後面晃悠的為「殿」,在前面領頭的叫「啟」。《論語 雍也》中有這樣一段話:「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意思是說,孔子認為孟之反這個人不愛炫耀,在部隊撤退的時候他來殿後,快撤進城的時候還十分謙虛地為自己的勇敢行為編了個理由:唉,我的馬跑得太慢了!   樓,《說文》中解釋為「重屋也」,就是多個屋子摞起來。觀,讀「貫」音,《爾雅》解釋為「觀謂之闕」,闕,即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類似於塔樓之類的東西,因為經常在上面張貼告示給老百姓看,所以叫做「觀」。  盤郁,指盤旋曲折、錯落重疊的樣子;飛驚,這裡形容建築物太高,感覺要飛起來似的,讓人看了有驚心動魄的震撼感。  這一部分內容像是一個攝影師在直升飛機上搞航拍一樣,先是高空拍攝,看清了首都在全國的位置,然後降低高度,拍攝城市的周邊環境,到了這兩句,飛機已經降落在城市裡一個高尚社區的大門口,攝影師環顧四周一看:哇塞,這個社區太帥了,宮殿密密麻麻地戳在地上,樓觀高高大大地插向天空,剛才在天上飛的時候,飛機差點撞到它們!我得找門口的保安問問這個樓盤叫什麼名。啊?原來這就是皇家房地產無限責任公司開發的精品樓盤:皇宮!      不是人住的好地方  西方國家建築的最高水準,集中體現在宗教建築上,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著名的教堂,我國則不同,為了突出王權的尊嚴,每個朝代都把皇帝朝會和居住的宮殿建設當成國家頭等大事來抓,因而宮殿成了體現我國最高建築成就的主要實體。  雖然中國有很多城市做過首都、建過宮殿,但現在只有北京故宮和和瀋陽故宮還基本保持完整,其他城市的故宮或煙消雲散,或斷壁殘垣。要知道,修建規模好大的宮殿可是一項勞民傷財、費時費力的技術活,比如說北京故宮,從動工到入住,一共用了十四年,但是,入住了並不等於建完了,還有很多配套設施有待繼續施工,而且在入住的第二遍,一把大火把前三殿燒了個精光,拖了二十年才重建。可以集中全國一切資源的皇宮尚且如此,無怪乎現在的房地產開發商以延期交房為常態了。  北京故宮原名紫禁城,這個名稱也是有來頭的:《廣雅》中有「天宮謂之紫宮」一說,前面講過,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為三垣二十八宿,紫微壇位於三垣中央,是天帝的住所,因而把天宮稱為紫宮;「禁」又是怎麼回事呢?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中說:「天子所居曰禁中。禁中者,門戶有禁,非待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不僅名稱有由頭,皇宮裡還有很多複雜的規矩和來歷,更有至今未解之謎,比如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故宮設計者是誰等等。這些高深的問題我們不去探討,在此只選其中一個比較簡單的來摸摸門路。很多人都去過北京故宮,但是不知道有人注意這樣一個細節:那裡匾額上的「門」字都沒有鉤。按理說,「門」字的繁體字也是應該有鉤的,沒有鉤明顯是不對的,在國家最高級的殿堂犯這麼低級的錯誤而且一直沒有人糾正,似乎不應該啊?  明代天順年間的刑部主事馬愈在《馬氏日抄》中給出了解釋:「宋都臨安玉牒殿災,延及殿門,宰臣以門字有句腳帶火筆,故招火厄,遂撤額投火中,乃息。後書門額者多不句腳。我朝南京城門額皆詹孟舉所書,北京大明門額皆朱孔易所書,門字俱無鉤腳。」  南宋的皇宮發生火災,有人認為這是門匾上「門」字有鉤引起的,就把扁給燒了,從這以後,匾額上的「門」字就不帶鉤了。所以,明朝南京和北京的門額上,都是沒有鉤的門。寫個帶鉤的字就能點火嗎?宋朝易學大師邵康節在《梅花易數》中把漢字的筆畫和陰陽五行對應起來:「五行者,立木,卧土,勾金,點火,曲水之象。」按此說法,「門」字屬於豎下帶鉤,是木生火之筆,俗稱火筆。看來想放火很容易嘛,去畫一些鉤就行了,不過如果放火不成反而被城管逮起來可別怪我。  從這段記載上看,寫在匾額上的「門」字不戴鉤從宋朝開始就形成慣例了,但是我們卻可以在瀋陽故宮看到很多帶鉤的「門」字匾額,就算女真人在文化上比較蒙昧,也不會落後內地好幾百年吧?幸好我們還可以找到其他可供參考的文獻,有記載說:這一變化始於朱元璋,並和一位倒霉的大臣有關,他就是前面引文里說的詹孟舉。  《明史 詹同傳》載:「同從孫希原,為中書舍人,善大書。宮殿城門題額,往往皆希原筆也。」詹希原,字孟舉,詹同的侄孫,給明太祖朱元璋當秘書,他的特長就是寫大字,南京宮殿城門上的題額多數都是他寫的。  從正史這段記載中,我們沒看到詹希原倒霉啊?別急,您再看看下面這段野史。明代馬朴在《談誤》記載:「太祖初命詹希原書太學集賢門,門字右直微鉤起。上曰:『吾方欲招賢,原乃閉門,塞我賢路耶?』遂殺之,而以粉塗其鉤。」明代呂毖的《明朝小史》等文獻中也有類似記載。  詹希原按照正確的寫法寫了一個「門」字,命就丟了,實在是太倒霉了。由於正史沒有相關信息,我們難以確認這一段記載的真實性,如果朱元璋真的殺了詹希原,恐怕也不僅僅是因為一個小小的鉤,《明史 詹同傳》載:「藍玉下獄,語連徽及子尚寶丞紱,並坐誅。」詹同的兒子詹徽、孫子詹紱都因藍玉案被殺,作為族人的詹希原也很難逃脫被收拾的命運。  在古代社會公眾的眼裡,皇宮這個社區太好了,權力、金錢、美女,要啥有啥,想啥來啥,簡直不是人住的地方,而是神仙住的地方,於是有人在描寫神仙住處的時候用到了「宮殿盤郁」一詞。  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貝丘西有玉女山,傳雲晉太始中,北海蓬球,字伯堅,入山伐木,忽覺異香,遂溯風尋之。至此山,廓然宮殿盤郁,樓台博敞。球入門窺之,見五株玉樹。復稍前,有四婦人,端妙絕世,自彈棋於堂上,見球俱驚起,謂球曰:『蓬君何故得來?』球曰:『尋香而至。』遂復還戲。一小者便上樓彈琴,留戲者呼之曰:『元暉,何謂獨升樓?』球樹下立,覺少飢,乃以舌舐葉上垂露。俄然有一女乘鶴而至,逆恚曰:『玉華,汝等何故有此俗人!王母即令王方平行諸仙室。』球懼而出門,回顧,忽然不見。至家,乃是建平中,其舊居閭舍皆為墟墓矣。」  「貝丘」不是地名,而是我國先秦時期重要的人類生活居址,是當時人們以貝類為主要食物並定居從而形成貝丘遺址的聚落形態。說在貝丘的西邊有座玉女山,傳說,晉朝有個姓蓬名球字伯堅的人進山去伐木,聞到一股奇異的香味,他迎著風找到了北山。那裡廣闊無邊,宮殿曲折幽深,樓台高大敞亮。蓬球像小偷一樣開門偷看,有五棵玉樹,還有四個絕世美女在玩彈棋。看到蓬球,美女們驚訝地站起來說:「老蓬你怎麼能來到這裡呢?」蓬球說:「聞著味找來的——我可不是狗啊!」四個美女又回去玩了。過了一會兒,一個小美女上樓去彈琴,剩下的美女呼喚她說:「元暉,你簡直是無組織無紀律,為什麼獨自上樓?」蓬球在樹下站著,覺得有點餓了,用舌頭舔樹葉上的露珠。忽然有一個女子乘著鶴來到了,沖著她們氣憤地說:「玉華,你們為什麼留下這麼個俗人?王母娘娘命令王方平到各仙室巡行了。」蓬球嚇得趕緊溜出大門,回頭一看,宮殿、仙女都不見了。回到家裡才發現,竟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他過去居住的房屋和鄰里房舍,早都變為廢墟了。  這個故事和其他遇仙傳說差不錯,都是說仙界生活多麼美好,就是時間過得太快。愛因斯坦曾用這樣解釋相對論:一個男人與美女對坐一小時,會覺得似乎只過了一分鐘,但如果讓他坐在熱火爐上一分鐘,卻會覺得似乎過了不止一個小時。如果你感覺到愉悅,那時間過得肯定比較快,「快樂」一詞就是這麼來。不知道你發現沒有:諸位神仙的名字十分平庸俗氣,還不如那位俗人「蓬球」的名字有特色、夠個性。  能在常人眼中的如同仙境的皇宮中工作的,除了達官顯貴,就是那些為皇宮提供服務物業公司里的工作人員,這兩類人在社會上的地位都不是一般的高,屬於當時社會上特別熱門的職業。不過,達官顯貴隨時都有姓命之憂,比如詹希原;想當皇宮物業的工作人員條件倒是簡單,男的要先得挨一刀,變成太監,女的不用挨刀,但終生不能跳槽。那麼,如果我成為皇宮的業主就好了吧?實現這個願望,條件非常簡單,就是你得是皇帝的家裡人,比如皇帝的老爹、兒子什麼的,如果你和皇帝沒任何關係,還想當皇宮裡的業主,那只有給皇帝當老婆。不過,皇宮雖然是高尚社區,但是治安卻比較差,裡面聚集了一個國家權力最大的一家人,在權力的誘導下,皇宮從來都沒有安寧過,其鬥爭的殘酷性遠非一個衙內和六個捕快的酒後大戰可比。  司馬遷在《史記》中反覆說過這樣一句話:「女無美醜,居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一個人,不管你長得咋樣、品行如何,只要進了皇宮、上了朝廷,都變成了一個德行,就是明爭暗鬥,越靠近權力的制高點,鬥爭越激烈、越殘酷。所以,頂級高尚社區還是讓別人住去吧,住普通房子、過尋常生活的人,或許快樂會多一點。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99825/84.html


推薦閱讀:

《戰狼2》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差點登上美國紙幣的印第安人和他的故事
畢加索名畫背後的故事
教室·卷二(33~38)
你寫過或聽過哪些神性的故事?

TAG:故事 | 背後的故事 | 江湖 | 《千字文》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