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琉璃博物館 古董玻璃

上海琉璃博物館 登頂(蝸牛雙耳盒)

上海琉璃博物館 登頂(蝸牛雙耳盒)

五月初去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參觀,那裡正展出一個安東尼·勒彼里耶的15件「一念流逝,一念永恆」系列作品的特展(下次專題介紹),順帶還展出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玻璃大師加萊、德孔西蒙、華特等人的8件古董玻璃,藉以呈現歐洲玻璃藝術承先啟後的軌跡脈絡。其中,德孔西蒙正是勒彼里耶的外祖父,法國脫蠟鑄造技法的先驅。從早期的「聖骨盒」「混亂的當下」,直到這次展出的「一念流逝,一念永恆」,安東尼·勒彼里耶的作品恰如一座舞台,上演著一幕幕或荒誕或嚴肅的戲劇:腐爛的水果、跳躍的兔子、孤獨的頭蓋骨,以及出現在中世紀畫作上那些訴說時間概念的文字,都預示著難以捉摸的人生。 19世紀末法國玻璃藝術「啟蒙時代」,法國藝術巨匠艾米兒·加萊、脫蠟鑄造先鋒弗朗索瓦·德孔西蒙和艾馬里克·華特,創造了法國術最了不起的玻璃藝術傳統,將Art Nouveau藝術推向最高峰。在他們的作品上,我們可以窺見那個充滿光、色彩與詩意的時代,就立意和技法上,均是極為絢爛的代表。張毅說,這些作品,或許是世界上不會再有的法國玻璃藝術精華,因此我很有幸能接受這藝術美的洗禮。

上海琉璃博物館 盤踞(變色龍盤)

上海琉璃博物館 盤踞(變色龍盤)

上海琉璃博物館 盤踞(變色龍盤)

上海琉璃博物館 盤踞(變色龍盤)

上海琉璃博物館 藍色天牛花瓶

上海琉璃博物館 藍色天牛花瓶

上海琉璃博物館 藍色天牛花瓶

上海琉璃博物館 沉澱(浮雕花瓶)

上海琉璃博物館 沉澱(浮雕花瓶)

上海琉璃博物館 向光飛行(玻璃蜜蜂燈罩)

上海琉璃博物館 向光飛行(玻璃蜜蜂燈罩)

上海琉璃博物館 向光飛行(玻璃蜜蜂燈罩)

上海琉璃博物館 向光飛行(玻璃蜜蜂燈罩) 法國北方小鎮Conches-en-Ouche,弗朗索瓦 德孔西蒙,在這裡開創了脫膜鑄造百年世家。他是印象派大師莫奈的好友,巧合的是,他也是玻璃藝術的印象大師。 弗朗索瓦 德孔西蒙起先醉心於陶瓷,後來,他發現脫膜鑄造的玻璃,呈現出似透非透的色彩,光影的變化在這通透的材質中,時刻變幻著,於是,開始玻璃脫膜鑄造技法的探索。他曾經試驗青銅工藝的配方,用牛糞或馬糞混合制模,以其中大量易燃的草料,讓青煙升騰、溢出,引導玻璃材質和色彩的流動。在那個沒有電腦控溫,只有煤炭窯爐的時代,他致力發展的脫膜鑄造技法,讓玻璃不可測的因素降到最低,而使藝術家能準確追求自己想要的定色、造型。 尤其,他對金屬和配色的判斷,具有驚人的拆解能力,在他眼中,一朵午後的玫瑰花,是由60%的黃金,30%的白金,10%的錫和金屬氧氣物所建構而成的。也因此,他的玻璃藝術探索,如同一場又一場幽微神秘的鍊金術。德孔西蒙反思粗製濫造的量產,所以他的作品,總是小系列、小系列的發表,只為追求極致的美學,在透與不透之間,將色彩暈染到極為精妙的地步,做玻璃,如同作畫一樣隨心所欲。

上海琉璃博物館 靜候(琥珀天牛瓶)

上海琉璃博物館 靜候(琥珀天牛瓶)

上海琉璃博物館 我心靈藏匿在黑暗的角落

上海琉璃博物館 我心靈藏匿在黑暗的角落

上海琉璃博物館 我心靈藏匿在黑暗的角落

上海琉璃博物館 我心靈藏匿在黑暗的角落加萊刻在這件瓶身上的,正是法國女詩人Marceline Desbordes-Valmore的詩句,她顛沛凄婉的一生,愛不得,苦離別,法國人稱她「哭泣的聖母」。

上海琉璃博物館 中國菊(浮雕長頸吹瓶)

上海琉璃博物館 中國菊(浮雕長頸吹瓶)

上海琉璃博物館 中國菊(浮雕長頸吹瓶)

上海琉璃博物館 中國菊(浮雕長頸吹瓶)  埃米爾·加萊 (1846-1904),法國新藝術的首席代表,以自然為創作主題的琉璃花瓶,清新的風格、象徵主義(Symbolism)的色彩以及精湛的工藝,領導法國工藝美術向當時工業革命大量製造機械產品挑戰。在法國新藝術重鎮南錫,他作為領導發起者,成立了南錫派學會。 加萊 將花卉、昆蟲以種種象徵表現:蝙蝠代表一個在眾人皆盲的環境中仍能找到方向的靈魂;蜻蜓、知了闡釋了他對生命的短暫和美好的體會;花叢中采蜜的蜂呈現自然界循環;黑蝴蝶是死亡的暗示,也象徵新生命的人類誕生。這樣的思想和情感,透過琉璃花瓶,賦予觀者莫大的感動。

上海琉璃博物館 唐 淡藍色玻璃杯

上海琉璃博物館 漢 藍綠色蒲紋玻璃璧
推薦閱讀:

【景泰藍】古董景泰藍的鑒藏
一個電話約的她,竟然買下米芾的畫!
葯墨,是啥?
那些街頭賣古董的,有可能有真貨么?
知乎上有沒有對古瓷首飾店感興趣的投資人?

TAG:博物館 | 上海 | 玻璃 | 古董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