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全世界都是涼的,我的筆也不會失了溫度
少了他,民國將不會那麼耀眼。
如果把晚清中國置入全球化的視域中,與章太炎等量齊觀的只能是尼采、康德、黑格爾這樣的思想家,他的那些激進立場使中國的聲音異常嘹亮。沒有任何人能為章太炎的筆指明方向,他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宣言,譚嗣同讀過章太炎的文字後,曾說「讀其文,真巨子也」。
章太炎是以中國之心,問世界之大。他先於五四一代人,把原本無法衡量的異質文明放置到同一標準之下,營造出一個「不齊而齊」的新世界圖景。章太炎對西方思想也多有評述,對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柏格森、孟德斯鳩、達爾文等人的學說都有涉獵。值得稱道的是,他是中國少有的率先掙脫西方靈力的文人。
提起章太炎,他「國學泰斗」的地位毋庸置疑,他早年的十大弟子,如黃侃、錢玄同、魯迅、周作人等個個名滿天下。但作為一位政治家,章太炎偉大卻不高明,充滿著愛國者的心酸,革命者的顛沛。他大膽褒貶人物,口無遮攔,常被人視為「瘋子」、怪人。
民國系列第七期,再識章太炎(前六期為李叔同、蕭紅、梁漱溟、胡適、林風眠和梁思成,見文末的「精彩回顧」)。
1
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因為反清意識濃厚,同時又欽佩明末思想家顧炎武的為人行事,所以改名為絳,號太炎,後易名為炳麟。他所處的時代,正當鴉片戰爭以後,內政腐敗,外患紛呈。
他 15 歲時因患病免予應試,使他得以擺脫八股文的約束,同年爆發了中法戰爭;17 歲已經閱讀了大量的古典文獻,同年爆發了甲午戰爭;接著在帝國主義瓜分狂潮中,中華民族岌岌可危;他 23 歲入杭州詁經精舍,隨著名學者俞樾攻讀經書,俞樾是從顧炎武、戴震、王念孫、王引之等一脈相承下來的清代著名樸學大師;至 30 歲前,章太炎已對中國古代文化作了系統研究,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
甲午戰爭後,他放棄了書齋生活,加入康有為組織的「強學會」,並任《時務報》編輯,宣傳維新變法。無奈變法失敗遭到通緝,章太炎避地台灣,後又出走日本。
章太炎初入日本時,作為「革命黨之驍將」,在留學生心目中是個大英雄,七千多中國留學生在東京神田區錦輝館為他舉行了歡迎大會,那是魯迅第一次見到章太炎,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後來成為章太炎的學生。
章太炎對魯迅的影響有多大,看看魯迅的作品便知。魯迅後來那些震耳欲聾的發韌之作,可以說是章太炎思想的「開花結果」:《葯》,是章太炎「國民性積弊」的文學化;《狂人日記》,鐵屋裡的吶喊、曠野上的招魂、廢墟中的怒號,其中活動著一個若隱若現的瘋子,分明就是他的老師章太炎。
也難怪郭沫若曾說:「太炎先生早年的革命精神和治學態度,無疑是給了魯迅先生以深厚的影響。」
2
日本期間的章太炎
在日本橫濱,章太炎還結識了孫中山。在日本流亡數月後,回祖國,隱居家園,認真總結變法失敗的教訓,探索中國革命的理論,刪訂《訄書》。
他還努力學習西方新思想,對歐美經濟學、政洽學、文學、社會學進行了研究,並把這些西方進步學說引進中國。他翻譯了《斯賓塞文集》、《社會學》等著作,其中《社會學》是我國第一部社會學譯著。
1903 年,他應蔡元培邀請到上海愛國學社任教。章太炎在《蘇報》撰文與保皇派論戰,他在文中最激烈的一句話是公開辱罵光緒帝的,叫「載湉小丑,未辨菽麥」,載湉是光緒帝的名字,他罵光緒帝是個小丑,連豆子和小麥都分不出!這要擺在滿清早期,定是個凌遲或者腰斬的死罪。
清政府大怒,在與美國租界溝通,查封了《蘇報》,並最終達成協議,引渡章太炎和鄒容,《蘇報》主持人陳范逃走,蔡元培力勸章太炎和他一起出逃,但章太炎死也不走,蔡元培只能孤身逃難。
1903 年 6 月 30 日,租界巡捕衝進《蘇報》編輯部時,只有章太炎照常去報社上班,巡捕頭領從口袋裡掏出一張拘票,高聲念著章太炎等人的名字時,章太炎起身,指著自己的鼻子說:「其他人都不在,要拿章太炎,就是我!」最後,只得入獄。
世人感嘆章太炎的「瘋」、「癲」、「狂」,其實在當時的社會,只要你敢於說些對社會不同於他人的話,人家就說你是瘋子。章太炎用這種世人難以理解、看起來瘋癲不經的舉動,大膽表露了一個文人的風骨和正氣。
3
章太炎(中)與孫中山(左一)、胡漢民(前右一)、汪精衛(左四)等人合影
1906 年 6 月,章太炎刑滿獲釋,被逐出租界,孫中山派人把他接到日本,擔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總編輯。他以犀利的筆鋒發表了《革命道德說》、《箴新黨論》、《排滿平議》、《討滿洲檄》、《中華民國解》等文章。這些文章為辛亥革命作了輿論準備。
1908 年 10 月,日本政府在清政府授意下,製造借口,「封禁」《民報》,並傳訊章太炎,橫蠻地判處罰款一百十五元。而這時章太炎生活十分艱苦,炊煙時斷,哪裡有錢償付罰金,結果日本當局判章太炎服苦役一百十五天以代罰金。由於魯迅和許壽裳等及時資助,使他被關押一天後得以釋放。
他在日本流亡期間一面從事革命宣傳,一面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教學,魯迅稱他是「有學問的革命家」。他認為革命者必須從祖國文化寶庫中汲取一切民族主義的養料。他本人就是這樣,一邊革命,一邊從事學術研究。他「在近代中國學術史上,是自成宗派的巨人」。
1911 年,武昌起義成功,章太炎欣喜欲狂地回到祖國。南京臨時政府建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章太炎雖然在許多問題上與孫中山發生過矛盾,但孫中山還是邀請章太炎為總統顧問。後因陶成章被暗殺,章太炎沒有赴任。
第二年,章太炎任袁世凱政府東三省籌邊使,他抱著興辦實業的熱情去了東北。章太炎一到東北,到處張貼布告徵求人民對政府的意見,派人丈量土地、繪製了精細的黑龍江全圖......正當他醉心辦實業之際,宋教仁遇刺,又加上「二次革命」的失敗,許多革命黨人再度流亡海外,章太炎卻到總統府門前,大罵袁世凱心存禍心,結果遭到袁世凱軟禁。
軟禁期間,袁世凱下令要好好伺候這位名士。1915 年夏,袁世凱準備稱帝,派人遊說章太炎,以上書「勸進」作為釋放他的條件。章太炎不僅不肯勸進,還寫信痛斥袁世凱是「民國之叛逆」。當時章太炎早已自書了墓碑,選擇了墓地,寧死不屈。
章太炎被軟禁了 3 年,在 1916 年袁世凱死後獲得自由。
4
章太炎書法
1919 年,已是民國最鼎盛的幾年,少年中國學會邀請 50 歲的章太炎演講,這次演講的內容就是至今都被奉為經典的《今日青年之弱點》。輪到 28 歲意氣風發的胡適開講時,胡適說章先生是消極的忠告,在結語中好似挑戰地用荷馬史詩來結尾:「請看吧,我們已經回來,未來的世界應該從此不同了!」如今來看,章太炎雖言青年的弱點,內心實則飽含對青年的期許。
1922 年,直奉戰爭爆發,孫中山再次北伐,民國世界亂作一團,章太炎痛罵總統、議員和國會:
約法偏於集權,國會傾於勢力,總統等於帝王,引起戰爭,無如此三蠹者。三蠹不除,中國不可一日安也。
整個 20 世紀的前三十年,章太炎一直積極的參與各種革命及民主活動,直至 1925 年孫中山去世。
孫中山去世時,日本外務省主辦的中文版報紙《順天時報》發布了題為《為孫中山留永久紀念,議改南京城為中山城》的報道。兩天後,中華民國各團體聯合會代表也作出了十項決定,其中第十項決定就是:南京因辛亥年孫中山先生就任大總統,應改為中山城,並再建中山公園,以為開國元勛紀念。
十日後,《申報》登出採訪章太炎的報道,詳細陳述了章太炎反對此提議的三大理由:
首先:國家非一人之私,雖一省城亦不應施號以自伐。
其次:孫中山本人「亦知虛號不足重也」。
最後:「中山」兩字「始借東人氏族,此本不為典要,尤不宜以易城邑正稱也」。
章太炎認為:把南京改成中山,是想學美國華盛頓命名城市,孫中山功勛固然卓著,但比當年建都於此的明太祖朱元璋相比,還是差了點吧?朱元璋都不敢做這事,孫中山就更不應該了。民國元年,孫中山把自己老家香山縣改為中山縣,但等袁世凱當了總統,中山縣就又被廢除,改稱了香山縣,後來孫中山再去廣州,並未恢復。章太炎最後說孫中山本來是叫孫逸仙,中山是他避居日本時借用的日本當地姓氏,這「中山」二字,怎麼可以用來命名一個城市呢?
經過章太炎的反駁,將南京城改名為中山城的提議,從此無人再敢提及。
5
晚年章太炎
上世紀 30 年代後,章太炎活動限於上海、蘇州一帶。
1935 年,在蔣介石資助下,他於蘇州錦帆路開設章氏國學講習會,招收最後一批學生。
1936 年 6 月 14 日,章太炎病逝於蘇州。周作人與錢玄同等送輓聯曰:「素王之功不在禹下,明德之後必有達人。」
章太炎的一生,生活在風雲際會的特殊時代,他的人際交往繁雜得讓人眼花繚亂。學術上他師從俞樾、譚獻、黃以周等飽學之士;交往的友人有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鄒容、章士釗、蔡元培、劉師培和蘇曼殊等;結交的政要、名流有袁世凱、黎元洪、孫傳芳、蔣介石和杜月笙等。面對這些大人物,他或放言無忌,舉止無束,或荒誕怪異,讓人看不懂。章太炎在政學兩界結交的人士之廣之雜,地位身份之顯要,堪稱民國之最。他本人不怕殺頭,不怕坐牢,七次遭通緝,三次被幽禁,從容應對,面不改色。
章太炎的一生配得上一部偉大的傳記,也配得上那些苦難。這些苦難在他的文字中愈發純粹,從未遺失:從《訄書》《中華民國解》到《俱分進化論》《五無論》《四惑論》,之後融入了《齊物論釋》。
長期以來,章太炎被置於革命範式中理解,冷度日益強化,熱度漸失。我們耗盡心思挖掘章太炎作為革命者與批判者的成就,卻忽略了他作為一個文學家的廣闊與博大。
你還可以看:
李叔同 | 蕭紅 | 梁漱溟 | 胡適 | 林風眠 | 梁思成
- END -
LCA 整理 可隨意轉發至朋友圈
公眾號及其他轉載請提前告知
新浪微博:LCA的家
LCA:熱愛生活 喜歡文化 關注藝術
您有任何建議、供稿都可發至郵箱
推薦閱讀:
※婚姻的溫度
※男性久坐當心不育症 血流不暢、溫度高導致少、弱精
※晚安心語130815:默契,成就了世上最有溫度的距離。
※保持愛情溫度的5大「強心劑」
※多少溫度的男人值得你去愛,全部的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