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謂雜談——漸行漸遠的「同志」
07-03
稱謂雜談——漸行漸遠的「同志」 不知從何時開始,「同志」這個原本熟悉的稱謂,似乎變得愈來愈陌生了。現如今,假如日常生活中你再用「同志」稱謂與人打招呼,不僅會讓人覺得「out」了,甚至連自己也覺得不太得勁兒。取而代之的,至少男子稱「先生」,女子稱「女士」,對年輕女子還多稱「小姐」。有時還怕犯忌諱,把此「小姐」稱謂與彼「小姐」稱謂概念混淆,無論打招呼者還是被招呼者,內心都不免有些尷尬感。 其實稱謂就像人名一樣,不過也是一個符號而已。打招呼直呼其名也未嘗不可。國外大多都是直呼其名,甚至對自己的父母也如此。當然這與民族文化和習俗有關。在中國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古國,自然是必須講究對人的稱謂。既代表著一個人自身文明、文化和修養程度,也表達對他人的尊敬、尊重。反之,還有一種吆五喝六的稱謂,尤其在舊社會,富人對窮人的稱謂,直呼其名算是不錯了,往往都是「老幾」或弄個綽號叫著,從骨子裡帶有一種鄙夷蔑視。而窮人對富人的稱謂,大都是「老爺」、「大爺」、「少爺」、「老夫人」、「大奶奶」、「少奶奶」、「小姐」……反正儘可能地貶低自己去恭維人家,怎麼讓對方聽得入耳怎麼稱謂。 新中國成立後,一宿之間所有稱謂被「同志」統一了。不僅男女平等,官民平等,即使從「八大胡同」出來的人,也一樣都稱「同志」了。一時間,「同志」稱謂成為那個時代的時髦用語。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大家都互稱「同志」並非確切。因為「同志」的概念,是指為共同理想、事業而奮鬥的人,通常特指同一個政黨的成員。譬如,共產黨內互稱同志,國民黨內也是互稱同志。我們在《北平無戰事》等一些電視劇里,看到國民黨對蔣經國就一直稱其為建豐同志。早年辛亥革命,中山先生創建的革命黨人,也互稱同志。他勉勵後人的遺囑也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黨從1921年建黨初期就一直親切地稱自己人為同志,直到創建了新中國不僅黨內稱同志,並讓整個社會的人際關係統統變成了同志關係。舊社會,那些三教九流烏七八糟不合時宜的稱謂統統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至於「先生」稱謂,只有少數黨外民主人士包括著名的專家學者或藝術家,才配得上先生的名號。譬如,宋慶齡、魯迅、黃炎培、葉聖陶、梅蘭芳等。 還記得當年,無論任何人都很在意名字後綴的「同志」二字。領導人的名字後面沒有了同志,或排在「還有」的行列,唯恐下一個就是被打倒的對象。普通百姓沒有了同志二字,也恐怕要與地富反壞右為伍了。即使現在反腐,只要被調查對象後面去掉了「同志」二字,便意味著升級為敵我矛盾了。總之,同志稱謂是神聖的、親切的和有安全感的。同志稱謂已不再是黨內的專利,普及到了整個社會層面,男子稱男同志,女子稱女同志,長者稱老同志,少者稱小同志,官兵一致,干群一致,每個人都沒有職業、身份、財產上的差異,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融合、融洽、和諧,人人享受一個完完全全的公平社會。 前段時間,我讀到一篇曾在劉少奇同志身邊做過8年保健醫生撰寫的文章,讓我對同志這個稱謂更加敬畏。文中披露了,少奇同志雖身居要職,但始終認為他自己是一名普通勞動者。在少奇同志那裡,國家主席和秘書、警衛員、服務員之間,國家主席和保健醫生、家庭保姆之間,和廚師、司機之間,始終是真正的革命同志之間的平等關係。譬如,1958年一位新來的警衛員同志見到少奇同志時,稱他為委員長。少奇同志聽後馬上說:「今後要稱同志,不要稱官銜。我們職務不同,這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平等的。同志這個稱呼,既尊重人,又無等級之分,我們黨內就應該是這樣的氣氛。」那段耳熟能詳的與掏糞工人時傳祥的對話:「你掏糞是為人民服務,我也是為人民服務、我們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至今讓許多50、60後的人記憶猶新。因此,少奇同志擔當國家主席期間,除了在公開場合和外事活動中以國家主席身份出現,在辦公室、在家裡,大家依然稱他「少奇同志」。 周恩來最喜歡的稱謂也是同志。建國初期,有一次身邊工作人員向剛走出辦公室的周恩來說:「總理,有幾件事想向您彙報一下。」周恩來立即打斷他的話鄭重地說:「不要叫總理,我們黨內還是稱同志好。」毛澤東也曾表示他最喜歡別人稱他「毛澤東同志」。1959年8月3日,毛澤東致信劉少奇、周恩來、彭真、楊尚昆等同志,建議黨內一律用「同志」稱呼,不要以職務相稱。故早在半個世紀前,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黨內同志之間的稱呼問題的通知》,要求「今後對擔任黨內職務的所有人員,一律互稱同志」。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公報中再次明確,「黨內一律互稱同志,不要叫官銜」。而鄧小平更是身體力行,不管黨內還是黨外,人們都親切地稱他「小平同志」。當年那幅標語「小平您好!」更是把同志稱謂發揮到極致。時至今日,儘管中共黨史上首次中央黨內法規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全部結束,廢止了691件黨內法規文件,「互稱同志」規定依然有效。 再看現在,只要掛上一官半職,即使是非領導職務,都要在其姓氏的後面把官銜叫出來,而且全部省略「副」字。譬如,×科、×處、×局、×廳,×鄉、×縣、×市、×省,×隊(隊長)、×所(所長)、×支(支隊長),×檢(檢察長)、×庭(庭長)、×院(院長)……再看新聞報道,也要在官員姓名前把若干個職務全部報完,就是聽不到「同志」二字。所以我說,「同志」漸行漸遠,是政治生態環境問題。領導幹部喜歡聽官銜,下面必然要迎合稱官銜,久而久之便不會再有人稱同志了。假如每位領導幹部每聽到一次官銜的稱謂,包括媒體的報道,你就嚴肅地糾正一次,就像我們的少奇同志、恩來同志那樣,下面的人就自然會習慣地稱您「××同志」了。記得施平同志那篇《拆掉官員稱謂這堵「牆」》結尾的一段話說得好,「四風」問題總是發生在細節處。雖然官稱只是稱謂,卻關係到領導幹部怎麼認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拆掉官稱這堵牆,任何時候都不嫌早。筆者以為,只有官稱的稱謂淡化,同志的稱謂才能重新興起。但願我們早日能夠聽到媒體報道中,採用像「毛澤東同志」、「少奇同志」、「恩來同志」、「小平同志」這樣的稱謂,率先來報道國家領導人的活動,我想全社會的「同志」稱謂回歸將指日可待。 (原創於2015年7月30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女人雜談#:楊瀾:送給天下女人的15句金句!
※【賞石雜談】專家支招教大家選寶石
※山醫卜命相!五術雜談!周易!
※看完這個,才發現中國這幾十年運氣好到爆 - 軍事雜談 - 華聲論壇
※(4)圓智雜談:談談舍識用根與心無掛礙的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