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縱橫漱屋除,午窗殘夢鳥相呼。」王安石《悟真院》原文翻譯與賞析

小故事網 時間:2016-11-30 悟真院(王安石)【原文】野水縱橫漱屋除,午窗殘夢鳥相呼。春風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無。【賞析一】悟真院又名悟真庵,在金陵(今江蘇南京)鐘山(亦稱紫金山)之東。金陵地處長江下游,山水秀麗,風景絕勝。《輿地紀勝》卷十七《建康府》引《續建康志·景物下》有「悟真院」,說明在宋時已為著名勝地。王安石晚年退居鐘山,悟真院環境幽靜,是他常去遊覽的地方。他有《同熊伯通自定林過悟真》詩云:「暗香一陣連風起,知有薔薇澗底花。」生動地刻畫了這一帶的自然風光。

【賞析二】此詩題為《悟真院》,是一首寫景之作,然而不乏氣格。王安石是北宋一位傑出政治家,寫作此詩時雖已退出政治舞台,但仍樂觀自信,可見他襟抱之寬廣。【賞析三】首句「野水縱橫」寫悟真院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在這座寺院後面,除了有著名的八功德水之外,附近還有許多縱橫交錯的溪澗。這裡河網縱橫,殿閣臨流的寺院建築更顯得多姿多態。此句意境與杜甫《客至》首句「舍南舍北皆春水」相彷彿。「漱屋除」三字,形容綠水繚繞。「漱」就是洗滌。「除」是牆根屋角。這句詩描繪了悟真院浸浴在縱橫交錯的野水之中,正經受著周圍流水的沖漱滌盪,顯得明凈、壯觀。次句寫倦遊後倚窗午睡,好夢將闌,忽聽得小鳥啼叫,如同在彼此應和,點出正是桃紅柳綠的春天。鳥鳴聲嚦嚦可聞,正反襯出悟真院的清幽。古人說詩中有畫,這首詩的開頭兩句,就毫不費力地畫出了一幅山寺風景圖。和煦的春風,送來了沁人肺腑的芳香。詩人被這大自然美景所陶醉。三四兩句,是對春的禮讚,說明詩人的視野已從悟真院移到了整個鐘山。但見芳草遍野,欣欣向榮。山北山南,都被叢生的綠草遮滿,連路徑也幾乎辨不出來了。短短兩句,寫出了暮春三月,江南草長的情景,與唐代孟郊《連州吟》的「春風朝夕起,吹綠日日深」和薛存誠的「積草漸無徑」,有異曲同工之妙。

【賞析四】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寧後,流連山水,詠詩學佛,平靜的生活和心境使作品的內容與風格也起了變化。大量的寫景詩和禪理詩代替了政治詩。他傾注全部精力講究藝術技巧,在語言運用上更精湛圓熟了。這時期王安石的作品多律詩和絕句,寫的精深華妙,突過前人。《梅花》詩是作者自身的寫照,也歷來為人傳誦。又如《北山》,增加了自己瘦硬精嚴的特色,後人所說的「半山體」,即多指此類詩作。【賞析五】王安石詩作從藝術風格看,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三十六歲在京中任群牧司判官之前是前期,其詩崇尚意氣,缺少含蓄;三十六歲到五十六歲的二十年間是中期,藝術上逐漸成熟,形成了自己雄直峭拔而又壯麗超逸的獨特風格;五十六歲罷相退居江寧的十年是晚期,詩風轉為深婉華妙。「山鳥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對馬蕭蕭。」王安石《送項判官》原文翻譯與賞析小故事網 時間:2016-11-30 送項判官(王安石)【原文】斷蘆洲渚落楓橋,渡口沙長過午潮。山鳥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對馬蕭蕭。十年長自青衿識,千里來非白璧招。握手祝君能強飯,華簪常得從雞翹。【譯文】西風蕭瑟的深秋季節,午潮已過,送君於江畔渡口。渡口山鳥鳴叫,行人如織,車來馬往,熙熙攘攘。我們兩人年齡相差十歲,但親如兄弟,初識時,都還是沒有官職的學子。千里迢迢來此,並非受白璧招聘,貪圖榮華富貴。握手祝君保重身體,努力加餐,將來定能美服華車,前途無量。【賞析一】這首詩與一般贈別之作不同,作者沒有渲染當時的別緒離情。前後八句脈絡分明,自始至終用一個「真」字貫穿了起來。前四句寫景,詩人把送別時耳聞目睹的真情實景加以描敘,渡口的情形,歷歷如在目前。尤其是「山鳥」一聯,命意造境,別開生面,詩人借前人的名句,為己所用,而又不露斧鑿痕迹,波瀾起伏,情趣盎然。後四句敘情,表達了詩人真摯的感情。其中雖穿插了幾個典故,但用得精妙貼切,語重心長。後人謂王安石的詩在宋詩中有唐詩風調,這首詩可作代表。

【賞析二】這是一首送別詩。項判官生平不詳。宋代的判官一般為州府或節度使、觀察使等的佐吏,主管判斷公事,在地方官中雖非正職,但地位相當重要。【賞析三】詩的開頭兩句寫送別時所見的景物。首句「洲渚」是江中泥沙沖積而成的小洲,可見送別的地點是在江畔渡口。「斷蘆」和「落楓」點明時間是西風蕭瑟的深秋季節。次句「沙長」與「午潮」密切相關,由於午潮已過,隨著潮水的退落,原來被水淹沒的岸邊沙灘盡皆呈現眼前,顯示送別的時間是過午以後。三四兩句記渡口所聞所見。「山鳥」是指一種捕食小蟲的禽鳥,俗稱「山雞」,又名「雞頭鵑」,它鳴叫時的聲音為「泥滑滑」(滑,在這裡讀作「古」),南方人也就稱這種鳥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雞鳴叫的諧音,寫得頗為有趣。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這個渡口車來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蕭蕭馬鳴」出自《詩經·車攻》;這裡的「馬蕭蕭」,源自杜甫《兵車行》中的「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詩句,與上句「泥滑滑」成對,也是諧音。作者運用唐代詩人的句子,熟極如流,寫情寫景,妙到毫瑞,卻又各不相犯,足見其藝術手腕之高。五六兩句寫與項判官的交誼以及項判官的為人。第五句包括了兩個典故:「十年」用《禮記·曲禮》中的「十年以長,則兄事之」;「青衿」出自《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矜。」據《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這句是說,兩人的年齡大約相差十歲,親如兄弟,最初認識的時候,彼此都還是沒有官職的學子。第六句「白璧招」用《韓詩外傳》「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雙,聘莊子為相,莊子固辭」事,指項判官為官廉潔,他千里迢迢來此,並不是受白璧招聘,貪圖榮華富貴。結束兩句,是臨別贈言。第七句的「強飯」,用平陽公主對漢武帝衛皇后說的話。衛皇后即衛子夫,原是平陽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官時,平陽公主拊其背說:「行矣!強飯勉之。即貴,願無相忘!」(見《漢書·外戚傳》)第八句的「簪」,指系發于冕的簪,「華」是形容詞,言其美。「雞翹」,是鸞旗車的俗稱。這種車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這兩句是希望項判官保重身體,努力加餐,將來一定高車大馬,前途無量。

【賞析四】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出身於一個寒素的地主家庭。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王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謚文。【賞析五】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寧後,流連山水,詠詩學佛,平靜的生活和心境使作品的內容與風格也起了變化。大量的寫景詩和禪理詩代替了政治詩。他傾注全部精力講究藝術技巧,在語言運用上更精湛圓熟了。這時期王安石的作品多律詩和絕句,寫的精深華妙,突過前人。《梅花》詩是作者自身的寫照,也歷來為人傳誦。又如《北山》,增加了自己瘦硬精嚴的特色,後人所說的「半山體」,即多指此類詩作。
推薦閱讀:

無量壽經 原文—白話文 12--24
《荀子·大略》原文與譯文(三百二十五)
青溪 / 過青溪水作原文、翻譯及賞析
古代商人的經商必備;《計然七策》原文及譯文解析
《「黃元御醫學全書」答疑匯總》之:如何理解黃元御老師著作中相互矛盾的原文描述?

TAG:翻譯 | 賞析 | 王安石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