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蔡小蓀 > 學術觀點 四、心細智園 倡審時論治學說治法

四、心細智園 倡審時論治學說治法

《內經》、《傷寒論》在反覆闡明人體生理、病理變化與年、月、晝夜陰陽氣交規律密切相關的基礎上,強調不論採取針灸或方葯治病,均應順乎時序更替的變化。蔡師遵循前聖教導,在長期臨證治療中探索、創立了一整套婦科審時論治的學說和方法,頗具特色。

1.倡導周期調治法。月經及生育的月節律早在戰國時期已有認識。至明,《本草綱目.人部》對此有了更明確的論述:「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相符,故謂之月水,月信、月經」。正常月經是女子發育成熟的重要標誌,由此而出現經、帶、胎、產、乳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變化。張景岳《婦人規.經脈諸臟病因》中曰:「女子以血為主,血旺則經調而子嗣,身體之盛衰,無不肇端於此。故治婦人病,當以調經為先」。蔡師甚崇此說,認為婦科確當以調經為首重。而調經之道,在於明審月經周期節律,根據不同時期陰陽氣交生理特點,進行適時適當治療,方能獲事半功倍之效。故早在70年代初,即在長期臨證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月經周期的四期生理特點和調治思路。蔡師指出;在以腎氣為主導,受天癸調節,又因肝藏血、調血,脾統血、化血,心主血,肺布血的協同作用下,沖任氣血相產資胞宮由虛而盛而滿而溢又虛的月經周期中,隨著陰陽消長,氣血盈虧而出現月經期、經後期、經間期、經前期的變化。月經期(經水來潮至凈):胞宮氣血由滿溢瀉漸至空虛,腎氣、天癸作用相對消減。凡經期、經量、經色及經味異常均可在此期調治。常用疏調、通下、固攝諸法。經後期(經凈至排卵前):胞宮氣血由虛至盈,腎氣漸復漸盛,從陰陽論是陰長陽消之時。此期是調經、種子、消症的基礎階段,當補則補,當瀉則瀉,隨其從而治之。經間期(排卵期,即下次月經期前14天左右);此期腎氣充盛,是陰陽轉化,陰極生陽,陽氣發動,陰精施泄的種子時期,若交接合時有受孕可能。治療以促期陰陽轉化為宗旨。經前期(排卵後到經潮前);此期腎氣實而均衡,陽盛陰長,氣血充盈,治療以維持腎氣均衡為原則,又是調治月經前後諸疾及經期諸疾的關鍵時期。在具體治療中,蔡師又將四期生理和婦科諸疾的病理特點有機結合,制定出不同的周期調治法,並創立一系列自擬方劑。如治療不孕症之「育腎助孕周期調治法」:即月經期以理氣調經之「四物調沖湯」加減治療;經後其以育腎通絡之「孕Ⅰ方」加減治療,經間期及經前期以育腎培元之「孕Ⅱ方」加減治療。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化瘀散結周期調治法」:即經前一周及經期,痛經型用化瘀止痛之「內異Ⅰ方」加減治療、崩漏型用化瘀調攝之「內異Ⅱ方」加減治療,經後期至經前期均用化瘀散結之「內異Ⅲ方」加減治療。治療子宮肌瘤之「化瘀消堅方」加減治療;月經期用「化瘀調攝止崩方」或「化瘀調攝止漏方」加減治療。其它如治療閉經之周期 調治法: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之周期調治法;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症之周期調治法等,均在臨床取得較好療效。

2.開拓年度調治意識。蔡師在長期大量診治不孕症過程中發現,每至春季,治癒病人即會顯著增多,根據「天人合一」的觀點,此現象與古人「春主生髮」理論頗相吻合。於是對兩組資料進行了前瞻性統計分析:一組是蔡師1983年4月~1988年3月間治癒的167例不孕症病人;一組是1987年1~12月在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分娩的3608例產婦;均以推算排卵日的方法進行分季歸類。結果表明,兩組資料的受孕最高季節均在春季,但這種春季受孕率高的現象在不孕症組顯得十分突出,經氣象敏感度(M值法)測定,春季治癒有增加傾向(M>2),其他三季均是減少傾血(M<1)。蔡師認為:儘管正常組的調查人數遠遠多於不孕症組,但正常人群由於對性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以及計劃生育工作的廣泛開展,人們根據各自不同的工作、學習、家庭、自身體質等情況以及對最佳分娩期的不同理解,有效控制和選擇著適當的受孕期。因而受孕季節的人為性影響很大。而不孕症病人,在經過至少是兩年的不孕憂慮後,希望早日受孕的心情非常迫切,病人一般均在醫生指導下,十分認真注意著排卵期的交合,故而人為性影響甚少而更符合自然規律。此項調查分析提示,人類生育除有一個月節律外,確實還存在著年節律的變化。

蔡師指出:「春主生髮」之論是基於前賢對陰陽觀的認識上。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在這陰陽消長中,蘊育著萬物的生生化化。其中陽氣始終起著主導作用。一年之陽始於春,春天陽生則萬物亦生;夏天陽盛則萬物趨長;秋天陽減則萬物為收;冬天陽衰則萬物乃藏。故曰:「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以之喻之,則「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所以成吾身者,即真陽之氣也」(《類經附翼.求正錄.大寶論》)。所以有二七、二八之變;四七、四八之壯;六七、六八之憔;七七、八八之謝,亦皆主歸於腎陽之氣的盛、實、衰、竭。而人生於天地之間,宇宙之陽必能助化、影響人體之陽。張介賓曾明確提出:「凡陽氣不充,則生意不廣」的病理概念。時間生物學和神經內分泌學的研究和發展使人們擁有大量事實證明:季節相代,晝夜交替所形成的光線變化,對哺乳類生殖功能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改變松果體活動來實現的。光線能抑制其分泌,黑暗則反之。因而晝長夜短的光照周期,能使性腺功能處於相對最佳,從而有促進受孕作用。這種新觀點,不僅從一個側面動搖了狹義的「自身穩定」在現代生理學乃至整個醫學中的統治地位,也為古老的中醫理論提供了科學依據。

蔡師言,雖然夏天乃晝最長夜最短季節,秋季和春季之晝夜長短相似,但是冬去春來,是一個由晝短變為晝長的過程,所謂「陽氣漸長,陰氣漸消」,對生殖功能來說,是從被松果體長時間抑制逐漸轉為短時間抑制,性腺活動的「自由度」在增大。從陰陽論,則陰氣適從盛極而衰,陽氣則生而上升,可謂是陰實陽充,故而能使人類生育功能處於相對最佳。對不孕症病人來說,機體的自身條件基礎差,當有效的治療使她們體內的不孕因素逐漸減少時,良好的生殖環境,可使其不孕因素變得更小更弱,於是「兩精相博,形神乃成」。春季治癒率高現象的實質即基於此。1989年,蔡師帶著這一學說,參加全國第四屆中醫婦科學術交流會,推薦大會發言後,引起較強反響,得到充分肯定。

蔡師在創言人類生育年節律學說的前提下,積極利用這一規律探索、開拓治療不孕症的思路和方法。鑒於目前許多不孕症患者,在中藥治療中均有長期服藥之累,少則幾月,多則愈年,在治療的同時,也因持續地看病,煎藥、服藥、測基礎體溫,擇時交合等治療措施,帶來了頗多頗重的心理負擔。且長期服藥,也易產生耐受性。蔡師提出:如果我們運用時間治療學適時治療能提高療效的定理,利用年節律規律,著重於冬、春兩季進行治療,對於中藥治療不孕症,或許能達到縮短治程,提高療效的作用。近年來,蔡師正在對兩組病人進行臨床觀察,一組是四季均長期用育腎助孕周期調治潔治療的不孕症患者,一組是僅在冬、春兩季用育腎助孕周期調治法治療的不孕症患者,目前此項觀察仍在進行中,能否達到預期目的,有待觀察結果。

推薦閱讀:

汪綺石「清金保肺」學術思想探述
如何改觀自己來提升階級形象,來讓自己由內而外的變成上等人?
說一個最近的小想法
科研界收入不平等加劇,基層科研人路在何方?
政治經濟學現代化的四個學術方向

TAG:學術 | 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