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商人成不了總統?
07-03
□ 美國《新共和》雜誌 ‖ 2012-07-21美媒近日刊文,探討了美國商業巨擘與偉大總統之間的關聯性,文章認為,成為總統職位有力競爭者的商業巨擘屈指可數,而且成功的商人與傑出的總統不劃等號。近日刊登了題為《為什麼商人不會被選為總統?》的文章。文章認為,羅姆尼(Mitt Romney)和貝恩資本的關係葬送了自己的競選征程。像這樣的諷刺,羅姆尼不大可能欣賞,也許翻看美國歷史可以讓他找到安慰。這個觀點似乎有點怪誕,因為美國人長期以來對創造財富的企業和企業家都青眼相看。雖然有能力賺錢和討好選民同樣困難,但兩者是兩回事,賺錢的天賦並不意味著在選民中可以左右逢源。這種天賦也許會讓人飄飄然,忽略了賺錢與討好選民的不同。美國前總統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完美地詮釋了兩者的區別。和羅姆尼一樣,超級富豪胡佛相信美國需要一位精明的資本家掌舵。40歲之前,胡佛通過礦業、冶金積累了相當可觀的財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胡佛救濟了上百萬飽受戰爭蹂躪的歐洲人。20世紀20年代,胡佛擔任商務部長而聲名鵲起。胡佛1929年就任美國總統。與同時期曾嘗試總統競選的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和福特(Henry Ford)相比,胡佛是最富有的商人。當時的時事評論員對胡佛期待頗高,寄望胡佛商人的敏銳造就一位傑出的總統。一位記者回憶說,胡佛上任伊始,「我們期待魔幻般的變化」。然而,事實證明願望化為泡影,胡佛的表現甚至難以稱得上差強人意。隨著大蕭條的蔓延,美國需要一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然而胡佛不擅演講,既沒有對失業者表現出同情之心,也沒有拿出有力的方案挽救經濟。「徹底的個人主義」信條為胡佛帶來了財富與聲譽,但他忽略了在困境中掙扎的美國人迫切需要的是物質上的救援,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歷史學家評論說,「1914年那位解救比利時人於飢餓的人道主義家,1928年那位被寄予厚望參選總統的工程師,現在成了最大的吝嗇鬼」。胡佛所鄙視的人,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成了總統的典範:富有同情心、詼諧幽默、任何時候都能爭取到對手倒戈。在以後的60年里,商人總統的想法已不再受歡迎。一部分原因是美國人希望職業政治家來治理國家。美國人好像1992年準備好接受一位商業巨賈。當時,美國失業率不斷上升,赤字嚴重。金(Rodney Glen King)案件導致洛杉磯引起騷亂,民眾感覺國家陷入了衰退。為對抗恐懼,佩羅(Ross Perot)向選民保證平衡預算。最初的幾周,佩羅的支持率搖搖領先。然而就像胡佛一樣,佩羅也無力適應複雜多變的政治環境。面對批評,這位德克薩斯的億萬富豪唯一的反應就是怒氣沖沖和極盡反諷。有時候,他即興演講脫口而出的言語得罪了選民,例如在美國全國有色人種促進會的演講中,佩羅的「你們這些人」得罪了聽眾。20年後,「披薩大亨」凱恩(Herman Cain),這位頗具潛質的候選人重蹈佩羅的覆轍。凱恩自以為是(堅信自己的「999」稅收計劃是治療經濟的良方),華而不實風格令他激流勇退。與以上幾位商業同行相比,羅姆尼顯然更諳於競選之道。然而羅姆尼堅決拒絕公布2010年之前的報稅表,引來公眾對其巨額財富的猜測和質疑。就像邁克?托馬斯基(Michael Tomasky)寫的那樣,「公布報稅表只是你必須要做的事之一,就像在艾奧瓦州吃玉米熱狗一樣。他拒絕公布,給了我們更多的理由去質疑」。羅姆尼與胡佛、佩羅和凱恩秉承相同的信條:商業領域的傑出成績將造就傑出的總統。然而,總統這個職位需要平衡不同的利益群體,團結觀點迥異的選民。賺大錢光榮,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有能力代表整個國家的理想,替大多數的美國人做決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法國第一夫人:我老公是法國最帥總統(圖)
※華裔競選美總統!每人每月發1000美金,雖然註定失敗卻還是要干!
※敘利亞難民不斷湧向歐洲,總統巴沙爾終於發聲了
※總統大選大片落幕 川普VS希拉里一言不合就斗舞
※印尼前總統蘇加諾罕見照(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