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青銅器的分類 六 【匜 斝 觚 爵 角 觶 兕觥】

青銅器的分類 六 【匜 斝 觚 爵 角 觶 兕觥】十八,匜(yi,儀)深沿盤,開口成流。匜為盥洗器,《左傳》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澆水,1,有足與耳(鋬)

齊侯匜西周, 上海博物館收藏。高24.7厘米長48.1厘米。 此器平蓋,龍首鋬,四獸形足。通體飾較密的橫條溝脊紋。腹內底有銘文四行二十二字,記齊侯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為齊侯夫人。在青銅匜中,以此形製為最大、最重。2,無足或者無耳(戰國到漢)

楚王銀匜,戰國,故宮博物院藏。建國前出土於安徽壽縣,銀盥器戰國高4.9厘米,口徑12.5—11.8厘米,重100克。早期西周到春秋一般是長形,後期戰國到漢為圓(方)形,有短腿或者無腿,耳演變成提梁或者無耳。十九,觚(gu,姑)飲酒器,長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狀,直徑比尊細。

天觚西周前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收藏。器通高26厘米,口徑15厘米,現藏於。敞口,束頸,厚方唇,腹部不顯,高圈足。頸飾仰葉紋,有鱗紋邊飾。腹飾對稱夔紋,圈足飾卷體鉤鼻獸紋。全器自頸至圈足有四道三棱形棱脊,上飾人形幾何紋。此觚紋飾奇麗,同類器形較為少見。觚是流行於商代至西周初的飲酒器。整個觚體分為三段,上部器口與細頸為容體,中間的腹部為實心,考古學上稱之為"假"腹,下面為圈足。這樣的造型設計符合力學原理,使重心降低,增強了器物的穩定性,顯得精巧別緻而又不失沉穩莊重。商代酒器最基本的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飲;也有與斝成組合的。二十,斝(jia,甲)溫酒器。形狀像爵,有三足,兩柱,一鋬。

獸面渦紋斝西周,湖北省博物館藏。高15.1cm;流尾長16.7cm。斝初見於夏代晚期,盛行於商,西周時期。斝的侈口較同類的爵要寬。口沿有柱,一側置鋬,長足,有蓋和無蓋的形制並存。通常有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形狀似爵而大,然無流無尾,僅在口緣上有兩柱。二十一,爵(jiu, 決)飲酒器。相當於後世的酒杯。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兩柱,後有尾,旁有鋬(把手—)

婦好平底爵商,安陽殷虛博物館收藏。青銅爵是最早的青銅容器,青銅爵是古代飲酒器,兼可溫酒,商到春秋流行。青銅爵的一般形狀為前有流,後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際有雙柱。青銅爵形式獨特奇巧,是中國古酒具中的形象代表。二十二,角(jiao )與爵相比,無兩柱。

角商後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通高21.4厘米,1990年河南省安陽市郭家莊一六O號墓出土.口有兩翼,作凹弧形分離,兩翼尾呈銳角;深腹,一側有鋬;卵形底,下有三棱形尖錐寶心足,足尖外撇。腹部飾饕餮紋、夔紋,兩翼下飾三角紋、夔紋、雲雷紋作地。鋬內有銘文「亞沚」。殷墓隨葬青銅器,一般以觚、爵相配,此墓無爵,代之以角,共出十件。二十三,觶(zhi,志)飲酒器。圓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數有蓋。 類似現在的小罐或者大杯。

庶觶西周早期, 首都博物館收藏。高20徑厘米 11.5厘米,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此觶在銅觶中可謂形體較大者,蓋內與器內底鑄有相同銘文"乙丑,庶賜貝於公中,用作寶彝",意思是貴族"庶"獲大貴族"公中"賜予貝幣,鑄觶為念。二十四,兕觥(sigong,四公)盛酒或飲酒器。橢圓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蓋作成獸頭或象頭形。下部形狀與大小類似匜,只是有蓋。

鳳鳥紋兕觥西周.南京博物院收藏。 高21.2長21.8,1954年丹徒煙墩山出土。


推薦閱讀:

實用貼 || 西服定製的面料分類
解夢文化:十五類常見夢境的分類和解析
每天進步一點點:詞語分類大全
80味中藥分類
金口訣分類預測口訣 求 財 財爻旺相財可求。 財坐空地空手謀。 財動求財動本得, 財旺身弱勞神憂。 財空只宜雙牽線, 財旺身弱官非愁。 財休年月日時生, 合助宜速急可求。 課旺歲月日時絕, 刑

TAG:分類 | 青銅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