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為什麼很少給杜甫回詩?學者:有精神鴻溝|李白|杜甫

  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宋宇晟)「很重視的友情對方卻不看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網友:大概就是杜甫對李白的感覺吧……」近來,李白和杜甫因為這樣一個問題在社交媒體上「火」了起來。

  有網友指,杜甫有多首贈李白的詩,但李白卻只有一首《贈汪倫》。李白成了「網紅負心漢」,事實真是這樣嗎?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於賡哲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指出,其實李白與杜甫是有相互贈詩的。就流傳到今天的資料來看,杜甫贈李白的詩有十幾首,李白贈杜甫的詩「起碼明確的有三首,疑似的有一首」。

  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至天寶四年(公元745年)間,李白與杜甫相遇並同游。記者梳理李杜間贈詩發現,現存的李白贈杜甫之詩都創作於這一時期,同時杜甫在這時期也有詩作贈與李白。

  這期間,李杜兩人互有贈詩往來,傳世至今的、這兩年間的二人互贈詩作數量也大體相當。這以後,杜甫仍有贈李白詩作,卻並無李白回贈的詩作傳世。

  對此,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告訴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詩人之間互相贈詩、寫詩其實是「一個大的傳統」。「文人之間,大家很渴望表達一下對社會、對人生、對自然、包括對某個人的見解。但回復不回復又是另外一回事。」

  她舉例稱,如果後輩給前輩寫詩,「就不完全是你寫一首我就要回一首」。「唐代這樣的情況不少,像李白和孟浩然就是這樣的關係。」

  「李白對孟浩然非常崇拜。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李白曾寫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贈孟浩然。」但就流傳下來的詩作來看,孟浩然鮮有對李白的回贈。

  「而孟浩然對張九齡又類似李白對孟浩然的感情,因為張九齡又比孟浩然大上十幾歲。孟浩然寫『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送給張丞相,希望張丞相對我如何如何。」蒙曼說。

  因此,杜甫和李白間的詩文往來也「屬於這種情況」。「李白明顯比杜甫大,李白成名明顯比杜甫早。杜甫當年是非常崇拜李白的後輩,所以他當然給李白寫的多,李白回他的少。」

  但同時,蒙曼也強調,並不能據此就說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我認為他們倆是真誠地討論。杜甫在精神上從來沒有矮化過自己。他在給李白的詩中寫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是要討論文章。而且他跟李白的文藝見解並不一樣。李白自喻為謝脁,杜甫卻認為他更像庾信和鮑照。杜甫遠比一般的粉絲要深刻。」

  此外,蒙曼還指出,性格上的差異也在詩人交往中有所影響。

  「李白是一個飄飄欲仙的人。他看到自己的多,看到人間的少,當然看到朋友也會少一點。他一直在自我表達,像『我是多麼偉大』、『別人應該怎麼重視我』、『他不重視我他怎麼不對』,另外就看神仙過什麼日子,要跟神仙一起遨遊世界。而杜甫更關注人間現實,兩人有某種精神上的鴻溝在。」她說。

  和李杜的狀況不同,白居易和元稹就是那種年齡相仿、性格相近詩人的典範。「元稹和白居易兩人唱和不斷。元稹有詩就寫『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如何。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意思是信一來,元稹還沒看信眼淚就先下來了,把家人嚇壞了;後來覺得不會是什麼大事,一定是得到白居易的信了,只有他的信才能引起元稹如此激動。」

  當然,影響詩人之間友情的不會只受年齡、性格這兩個因素影響。蒙曼說:「像王維和孟浩然,雖然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彼此間沒有那麼大的身份差異,甚至王維年齡更小一點。但是因為王維的官更高,所以孟浩然對他是有所倚仗的。」

  而王維卻有大量贈與裴迪的詩作。王維為什麼會給裴迪寫詩?蒙曼認為,就是「因為他們倆住得近」。「他們倆一塊隱居。每天就是一塊喝酒聊天,當然詩人喝酒聊天,說的都是詩,你給我寫一首,我也給你寫一首。孟浩然離得遠,就不一定要特意回復了。」

  除此之外,還可能有一些客觀因素導致今天我們認為李白未給杜甫回詩。於賡哲告訴記者,現在沒有證據表明,杜甫所有的詩都已經寄到了李白那裡。

  「古代平民之間互相通信是很困難的,這除非有大家共同認識的人來捎信,或者有商人願意幫你帶信。唐代並沒有完善的民間郵寄系統,所以寫的詩往往可能是自己欣賞,或者可能給旁邊人看一看,不見得真正能到達對方的手中。」他說。

  於賡哲還指出,今天大家看到的也只是流傳至今的詩作。「李白與杜甫的詩作都有很多沒有流傳下來,在沒有流傳下來的這些詩當中是否有兩人的往來詩作還不知道。」(完)

責任編輯:劉德賓 SN222


推薦閱讀:

【東籬薦讀】李白絕句
最美唐詩:杜甫《春日憶李白》
李白
讓李白認慫的一首廣告詩
李白的這首名詩,既有深邃的孤獨,更有靈魂的超然

TAG:精神 | 杜甫 | 李白 | 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