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塑造一個健全的人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塑造一個健全的人——凱迪上海會館「下午茶」第五期活動現場報道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757432&boardid=99 「猶太人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塑造人,塑造人的靈魂、品德和智慧,建立一個『全人』的教育模式。讓思想烤出麵包,烤出香噴噴的麵包。」——賀雄飛時間:2014年1月4日地點:上海閔行區吳中大廈12樓主持人 恩澤與會嘉賓 賀雄飛與會網友 30人導語凱迪上海會館「下午茶」在廣大熱情的凱迪網友支持下,已連續舉辦了5期,2014年1月4日,迎來了2014年首期凱迪上海會館下午茶活動(總第五期)的舉辦。本次活動,凱迪上海會館邀請了中國著名出版人、猶太問題專家、教育問題專家賀雄飛老師為特邀嘉賓,與幾十位凱迪貓友一起就當下中國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些模式問題展開交流探討。賀雄飛老師做了精彩演講,並在場與網友展開了互動交流與問答,思想與智慧的快樂在會場不斷閃耀。以下為活動期間的精彩語錄。
賀雄飛老師做了精彩演講 應試教育導致孩子學習十分不快樂恩澤(主持人):今天活動的主題是家庭教育問題。我們中間的一些資深貓眼網友,有種習慣性地對某一問題做「三步推論」而歸結於制度問題的習慣。但我們今天要改變下這種「習慣思維」,著力於一些關於解決具體問題的討論,對現實有幫助的、建設性的討論。歸結於制度問題的探討要盡量少一些。賀雄飛:非常高興來參加凱迪網的活動,能夠和各位凱迪網友一起一邊喝著茶和摩爾多瓦葡萄酒,一邊享受下思維的快樂。就今天的話題來說——中國的教育模式和家庭教育模式,從文化層面來探討,這種探討有用嗎?如果不探討中國也會進步,也會滿懷希望地往前走。我們的教育不是制度沒有問題,但在制度不改的情況下,我們能做些什麼,大家一起發完牢騷只會感覺更不好。但是,我們還是要在智慧和文化的層面上來探討這些問題。我最早是做出版的,出了《草原部落》系列。後來我感覺出版不好搞,尺度把握不好,而且出版行業要走市場化道路,導致了什麼賺錢就做什麼,與我起初的理想相悖。於是我轉向了猶太研究,出版成了我的副業。此後,由於接觸了猶太研究,看到了猶太人對人類教育的理解和實踐,給我很大啟發,我就想在中國發起成立一所猶太商學院,向中國人傳授猶太民族的智慧教育,慢慢往中國的教育產業上去轉。中華民族要發展、要復興還是要靠教育,我們目前的一些教育模式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比如我們的一些教育模式把一些階段性的目標做成了人生的目標,如高考,把你變成考試機器,衡量一個孩子的能力好壞在於能夠考多少分。把學習變成了一種枯燥的東西。我在內蒙作過一個調查,發現95%的學生最痛恨的事是考試、上學、上課,厭學率達到95%。我在寧波一個學校演講,場內有600個孩子,我問他們:「你們喜不喜歡學習?」,沒有一個人舉手。我們目前存在的一些應試教育模式,出現了凡是一些孩子們喜歡的課都不考,一些不喜歡的課都考的現象。比如辯論、創意、演講等學習內容,只要是一些孩子喜歡的課目不學也不考,只要求他們學些基礎知識。而考試手段也枯燥單一,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考試集中營。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十分不快樂,這就導致了教育結果的不盡如人意。2013 畢業的幾百萬大學生,就業率只有30%,孩子花了這麼大的精力去學習,最終獲得的是這個結果。一些地方要上個好的學校,要贊助費幾萬幾萬人民幣,結果一些學生考上大學,畢業出來還是找不到工作。賀雄飛:這幾年,我在嘗試,用猶太人的智慧教育去改變我們中國的一些教育模式。這主要是觀念問題,我們通過嘗試是可以改變的。我認為可以把考試改變成一個遊戲。舉例,我們現在,一個學期一個學生學一本語文課本。如果這個書,是在座的各位來學習,估計一個月就學完了,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在座各位的知識閱歷和理解力要比孩子們多。而我們的孩子就是缺乏這種多元的知識閱歷和理解力。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去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通過學習而掌握多元的知識閱歷,增強學習的理解力,那麼這樣的孩子,會不愛學習和學習不好嘛?好的課堂就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潛能,喚醒他的理想和興趣,喚醒他的綜合能量和個人自信。提高孩子理解社會的綜合能力,為孩子通向未來打開多扇窗子。這就是我目前想進行課堂和課程改革的目標,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的能力。
賀雄飛:「凡是一些孩子們喜歡的課都不考,一些不喜歡的課都考。」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學習的天才 賀雄飛:其次,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長處,但老師和家長要去開發和尋找。比如在家庭教育中,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但孩子們究竟在哪方面是天才,我們是不知道的。如果劉翔和姚明的父母一開始讓劉翔和姚明去學小提琴,那麼也就沒有運動健將姚明和劉翔了。那麼,怎麼去發現孩子的天賦和斌性呢。猶太人認為,首先給他們提供多項的知識儲備以做選擇,教授的知識點要多而寬。二,在知識儲備做到多而寬的的基礎上再專一化和專業化,使之在四十歲後成為一個領域內的專家。三,設定學習內容的保護性限制,比如一些會危害其道德、認知、思維的知識要設置學習底線,設置一個學習知識的安全基礎,培養他健全的人格。四,達成一個家庭協議,制定家庭和學校的指導孩子學習目標和方法的協議。家長和老師達成共識,而不會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方法互相指責。學生家長與孩子要彼此交流,要設定共同的目標。而不會搞成,家長對孩子設定的是一種學習目標,而學校對孩子的要求是另一種學習目標,結果雙方對孩子的教育是背道而馳。最後,我認為我們的課堂改革,主要是怎樣去提問。為此我寫了一本新書《孩子,你今天提問了嗎?》。目前的學校的講堂式的授課是單板的。在課堂上,用海綿式提問,連續的提問,激活課堂和孩子的學習興趣,主動地去教學。猶太人認為是要培養孩子的五大智慧——創新的智慧、情感的智慧、規則的智慧、實踐的智慧、學習的智慧。如果激活了課堂,把課堂變成一個多元的課堂、智慧的課堂,學習就不枯燥了,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就起來了。如果學習多元化,一個孩子一個學期除了讀課本外,還能讀其他的40本書,孩子的創造力與知識量會不豐富嗎?在激活他們學習的興趣後,之後是解決學習的問題,設立學習的目標,豐富五大智慧。猶太人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塑造人,塑造人的靈魂、品德和智慧,建立一個「全人」的教育模式。讓思想烤出麵包,烤出香噴噴的麵包。
演講引起了熱烈討論教育要有擴散性思維恩澤:很精彩的演說。下面我們就採用賀雄飛老師「激活課堂」的方式,用互動方式來展開交流。商機互聯:一個家庭中,有爺爺的教育方法、有父親的教育方法,有孩子的教育方法。如果,父親自己都沒學好,怎麼去教育下一代。加上一個家庭中,父子孫三代,隔代人之間就有思維和模式的代差。比如,第一代是傳統式的,第二代是非傳統式的,第三代是網路時代的教育模式。遇到這些問題,上一代人怎麼去解釋溝通,那麼就存在一個彼此補課的問題。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爺爺退休了,孫子上小學了會上互聯網,而爺爺不會。所以,我認為家庭教育,三代人要互相學習、互相教育、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八根木:有個問題困擾了我好多年。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趨向不同,怎麼解決這個矛盾。錢網友:家庭教育是中國人最大的問題。我和大家分享下我對我女兒的教育。我對她是鼓勵為主,哪怕出了一點點成績也要鼓勵。第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有擴散性思維。我看到過一篇報道,美國的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提問,過河的方法有哪幾種?學生回答,有用蹚水過河的,有撐桿跳的。而老師回答,過河沒有唯一的方法。這就說明要開發孩子們的擴散性思維。孩子自己的喜好,家長不要強制地替她選擇。我的女兒小時候學的興趣班也蠻多的。但我按照她的興趣,讓她學打字、學繞口令,按照她的興趣來培養。所以,家庭教育的思維模式很重要,要以鼓勵為主,要多元化擴散化。現在我女兒已經在美國博士畢業了。列寧說「生活的需要抵得上幾百所大學」。
網友發言:列寧說「生活的需要抵得上幾百所大學」。用家庭教育去抵消應試教育的弊端莫英:家庭教育本身是十分有價值的東西。「十年樹人百年育人」。中國的孔子和他家族綿延兩千多年,又如北宋的范仲淹家族,他們都把教育作為一種職業和傳統。教育無疑是種最好的投資。我是做投資投行領域的律師,我認為,教育永遠都是最好的投資產品。那麼,我們的家長如何來搞家庭教育?我做律師的,工作很忙,這就使我的兒子,也經歷了很多的迷茫。他是一個不錯的小孩,但沒有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我先生說,家庭教育,一個是要講科學,一個是要講民主。我的律師專業是學習來的,但是作為家長,卻沒有一個地方去可以專門培訓這種專業職能。做家長的第一課就是怎麼去做一個家長。我站在普通家長的角度,我們無法影響現有的中國教育體制和一些應試教育模式。比如,一些老師把學生放在「設計同一種產品」的前提下去教育,出現了一個孩子寫錯一個字要抄寫500遍的情況。那麼我們可以用一種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去抵消掉一些學校應試教育中的弊端。我們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究家庭教育,它涉及到如何去正常地去培養一個人,直接關切到家族的繁榮發達。一些社會教育無法做到結果需要通過家庭教育去彌補。其次,教育產業是朝陽產業,利國利民,國家需要合格的國民。教育產業就有機會向民營機構開放。因為,所有的行業一定是他不能提供合格產品而你能提供合格產品的基礎下才能發展的。目前的社會教育機構做不到的事情而民營教育可以提供。而賀雄飛老師所說的猶太人智慧能符合中國人的口味。比如成為好人、得高分、賺大錢。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抓住未來三十年的發展機會,共同來發展教育產業。
莫英:「用一種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去抵消掉一些學校應試教育中的弊端」。教育是塑造一個「全人」的模式 張力:我想請教賀老師一個問題。有新聞說,一個16歲的清華博士,遇到了一些問題,要自殺。在一般人的目光中他是成功人士。這讓我反思,什麼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學校的教育增加一個人的知識,家庭教育是解決一個人如何追求幸福的權利,二者怎樣去協調? 賀雄飛:我的理解。教育產業是塑造一個「全人」的產業。 我認識的一位加拿大作者說過一個教育本質問題——幼兒園教育是學會快樂,小學教育是學會審美,中學教育是學會審美和創新,大學教育是學習成為具有世界眼光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人。 王凡:教育問題是所有人都在關注的問題。我們在做家長的時候往往都都沒意識到家長是要學習的。每一個父母都要關注家庭教育的問題,而自己也在不斷的摸索當中。 起初,我在決定我女兒入學的時候,我首先考慮的是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感覺小孩子是個要快樂、要活潑、要跟人有交流的孩子,有學習目標的孩子,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孩子。而怎樣才能達到以上的目的,我就發現一些學校的教育太重視應試,孩子不是很快樂。於是我研究很多國際國內的學校,看他們課程設置。後來我就決定,我要把孩子送到更國際化的學校。他們的授課方式非常的靈活。這樣,從小為小孩子開了一扇門,讓她能夠比較快樂。 范海辛:我們中國人的家庭教育傳統,一直認為兒童是完全不懂事的,沒有獨立判斷能力的人。於是我們中國人的父母對孩子往往會對孩子提供一種動物式的本能。給他提供溫飽和安全,並且認為孩子是我的工具和私有財產,要孩子如何就如何。而西方認為孩子是上帝給的,孩子和家長是平等的。
王凡:「我把孩子送到更國際化的學校,從小為小孩子開了一扇門,讓她能夠比較快樂。」某網友:目前,很多人說我們國家的教育有問題,這一觀點我不贊同。中國的應試教育存在了那麼久,為什麼他還存在?這麼堅硬?我記得一句老話叫「存在即合理」。其次,猶太人的教育方法很好,但是它是不是適合我們中國人呢?事情不會那麼簡單。如果要去採取一個好的教育模式,要卻根除無知之惡,對於哪種家庭教育模式更合適,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怎麼去甄別,還是我們需要更有智慧。我們自身的素質也不好說。我的觀點比較消極,我是一個懷疑論者和悲觀主義者。猶太人的教育觀點是不是不符合我們中國人,是否有普適性,我是質疑的。阿詢:談談我的親身經歷,我08年去日本訪問,去聽日本大學的講課。他們是非常重視課堂提問的。他們的教學規則規定了上課過程中必須有學生提問互動。當時,一位老師在課堂向學生提問,結果學生沒有一個提問。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問題問出,就說明老師上課不好,老師就會很尷尬。其次,他們的授課方式十分靈活多元,記憶深刻。當時他們在講一堂艾滋病傳染的內容。開課後,老師用了很多小杯子發到學生手中,說明其中一杯是有艾滋病病毒。而教課的用意是讓學生知道艾滋病並不可怕,不能歧視艾滋病。在什麼場合會下會發生感染,在什麼場合下不會發生感染。最後用這種活潑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知道普通的接觸是不會感染艾滋病的。這就是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體驗型的學習方法。另外還有個案例,一個我們一所著名大學的優秀生去考一所國際知名大學,成績非常優秀,但在面試過程中卻被一個英國大學的教授否決了,理由是綜合型能力太差,也就是情商低和實踐能力低。我們中國學校最好的學校中,應試教育出來的學生往往被國際化大學拒絕,就說明我們一些教育模式下培養的出來的人是不被社會認可的人。
阿詢:「應試教育出來的學生往往被國際化大學拒絕」
網友發言:「猶太人的教育方法很好,但是它是不是適合我們中國人呢?」
會前交流
網友與嘉賓彼此問候交流。
推薦閱讀:
※4月,最佳旅行目的地出爐!你最想去哪個?
※一個可以看港台頻道和海外頻道電視節目的APP,你要不要?
※上帝設立婚姻的目的
※取經項目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古玉說·琳琅滿目的裝飾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