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世界步兵發展史:一段古老傳奇延續的兵種精髓
中國是古世界發展最迅猛的國家,古代步兵的威力是我們中國人有目共睹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世界的步兵都是草包,外國從野人出現時步兵的雛形就出現了。他們是用的武器普遍是獸骨,牙齒等,並且還有了詳細的分化制度:一些人負責伏擊,一些人負責引誘。那時候戰車等助戰工具還尚未出現,但步兵就開始發展了,像這種最普通的兵種通常是在不經意間出現的,去打獵拿個武器,有了敵人,你就是步兵,只要你對待目標不是善意的。
之前的那些人只是用來打獵的,他們的獵物沒有什麼實力,殺死後者完全就是手拿把攥的事情,這步兵也就不會被承認。而國外最早使用武器作戰的國家應該是巴比倫,那裡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步兵誕生的地方。他們很早就已經開始使用長槍,弓箭,巴比倫一般沒有專屬的步兵,他們都是在戰車上作戰,站得高,看的遠,作戰時比步兵更有優勢。
更重要的是,巴比倫戰車相對於其它戰車而言更穩,輪子的直徑較大,還是四輪的。但這種戰車並沒有那種飛馳的感覺,一些巴比倫士兵甚至在接近敵軍時突然從車上跳下來,殺向敵軍,以此來震懾敵人。巴比倫人通常是不怕死的,甚至到後來他們連戰車都不用了,光著腳直接衝上去拼殺。
巴比倫人使用的武器也很有特點,與其說他們使用的武器是長槍,不如說是標槍,他們的長槍比普通標槍長一些。他們衝鋒時都是橫著長槍沖的,直接扎向敵人,在中途還會列成一個方陣,一支龐大的隊伍可能會分成兩排。第一排擔任主攻,負責砍殺敵人,第二排則當掩護。如果遇到的敵人太過於強大,第一排被打散了,那麼第二排就會拚死一戰。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上級長官親自下了命令,巴比倫人在戰場上從來不會輕易撤退,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說到長矛兵,就不得不提一個國家——馬其頓,他們有一個巨大的方陣規劃,其聞名度堪稱早年歐洲之最。馬其頓人把長槍無限度延長,前面的士兵橫著拿,後面的士兵斜著舉,當時的騎兵都不敢靠近,幾個這樣的方陣往前走,敵軍對其無可奈何。在攻打波斯人的戰鬥中,馬其頓人就以此戰勝了強大的前者。
馬其頓方陣從正面來看非常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無法剋制它,但馬其頓人太過注重正面進攻,忽略了側面的掩護,其實他們也意識到了,但為了不製造太多麻煩,就抱著僥倖心理去戰鬥,在戰爭中這樣的想法只會造成一個結局——失敗
經過多次交戰,波斯人發現馬其頓方陣的長槍方向統一都是前方,要是攻擊他們的側翼,轉向對於馬其頓人就成為了很大的一個問題,進而可以輕易將其擊敗。馬其頓人似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方陣周圍布置了長槍兵、短刀兵和騎兵來防守。但波斯人也的確很有韌性,他們把全部軍隊用來攻擊一個方陣的側翼,這個方陣混亂了,就會影響其它的,用了一種心理戰術。波斯人不光軍隊強大,計謀也很超群。
回歸正題,如果不是另一個國家出現,巴比倫就有可能成為亞歐的霸主,但卻偏偏遇上了一個更不要命的敵人——埃及。埃及人有一個致命的武器,就是長弓,他們還組建了長弓隊,由幾百個長弓兵組成。長弓是弓箭中的奇葩,不僅長,而且也比想像中的弓箭要重,它的弓和箭上布滿荊棘,適合近距離砍式殺敵,比一般的弓箭有些威力,這就可以證明他們至少能自衛,不再成為敵方步兵欺負的對象。
當巴比倫人開始衝鋒時,茫茫箭雨就先朝他們射過來,沒有防禦的巴比倫人的結局已經預料到了。後來,這些埃及人又裝上石頭,用線捆著扔出去,最早的投石兵便誕生了。聰明的埃及人還發明了一種方陣,即最前方盾牌掩護,後面是長矛兵、長槍兵,隨時出擊,再後面的則是投石兵與長弓兵,負責預先遠程攻擊,為後面的奮戰打了個「開門紅」。
顯然,巴比倫人的計策已經過時了,巴比倫人在幾次與埃及人的交戰中失敗,耗盡了元氣,埃及法老的時代來臨了。
就說埃及人喜歡發明,即使是和平年代,他們也不斷地在升級現有武器,警惕性很高啊。在投石兵的基礎上,一個新的兵種成為了軍隊中的一員,俗稱「回力標」,在那時候被稱為飛去來器。飛過去殺傷敵人,之後還能回來,是最能有效利用資源的一種武器。
弓箭和石頭扔出去了,士兵總不能冒死上去撿吧?但這種飛去來器就不同了,可以多次循環利用;士兵們沒了石頭沒了箭也就無法射擊了,但飛去來器可以,只要不被打飛了,一名士兵在戰場上就可以只使用這一重武器作戰。看來古人就已經意識到節約能源,環保利用的理念了。
繼埃及人之後又一個強大國家就是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步兵普遍使用短刀,這種刀被磨得異常鋒利,通常只要輕輕一掃,敵軍就可能倒下好幾個。他們每個人還都裝備了盾牌,是普通的步兵建制。這不是令人驚奇的,羅馬人還有一種在普通步兵基礎上研發的長槍步兵,這種步兵在戰場上生存能力很高,但就是他那一身皮子有些貴,因而這類兵種在每支軍隊中只被特定使用。
他們就是長槍步兵,裝備長盾牌,使用長槍,行動起來不是很方便,通常都會有幾個短刀兵在身旁掩護。但他打起仗來卻威力十足,基本上近戰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剋制他,而他們則可以給予敵軍士兵致命一擊,與羅馬交戰的國家對其無可奈何。只有在遠處密集放箭,才有可能將長槍步兵射殺。
羅馬軍隊還有一種標槍兵,這類士兵有的時候會擔負類似現在工兵的責任,在雙方開戰前,標槍兵會將他們的標槍投擲敵軍陣前。會對正在衝鋒的敵軍造成一種無法形容的傷害,如果投在在陣中甚至會起到強大的殺傷作用,騎兵反應不過來時就會摔倒。然後再搭配上石頭弓箭的遠程攻擊,能與羅馬軍隊近戰的敵軍已經所剩無幾。
羅馬帝國的皇帝幾乎每個人都愛好征戰,企圖獲得更多的領地,但他們的敵人也都頑強抵抗,一座城池通常要幾天甚至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打下來。羅馬人在十分著急的情況下,研發了矛弩,也叫破城弩,在羅馬軍隊中這就是弩兵。不光對付城牆,在兩軍作戰中,幾十名弩兵一次發射的矛弩就基本上可以讓對方全軍覆沒。
矛弩對付城牆很有效果,羅馬軍隊在攻城之前就對城池發射大量的弓箭、石塊,但真正起到效果的還是矛弩。矛弩能將城牆擊碎,士兵們可以趁機大破城池,有了這種武器羅馬軍隊就「如虎添翼」,所向無敵。
在公開的對戰中,矛弩兵讓敵軍感到後怕,一支矛在發射時的速度非常快,密集的軍隊通常幾個人都是被連穿而死的。聽起來像是神劇,但羅馬在許多本古書中都有這樣的記載,當矛弩兵射擊過後,士兵們衝上去就相當於來撿戰利品的。
對於其它一些強大的軍隊,如腓尼基、亞述、埃及等自認為強大的國家,在矛弩與羅馬軍隊面前就成為了任人宰割的小雞崽。可這些國家的威名又不是自取的,他們也擁有強大的步兵力量,亞述帝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亞述帝國的士兵們普遍使用短矛,即稱短矛兵,這種士兵在戰場上被稱為「陰險的人」。他們經常會在出其不意的時刻對敵軍發起攻擊,而且短矛在戰爭中可以靈活移動,一些老兵甚至可以一次擊中對方心臟。當時的歐洲甚至流行了一種傳統:不要和羅馬人遠距離對戰,近距離對戰千萬不要遇上亞述人。
亞述的短弓兵在作戰,由於弓箭比較短小,射程並不如長弓高,因而一般短弓兵都被投入到近戰當中,他們後面普遍會跟隨一些步兵保護他們,要不然就是白白去送死,但即使是這樣,亞述短弓兵在戰場的陣亡率也很高
亞述帝國的弓箭兵也比較特殊,他們使用的是短弓,比一般弓箭還要小,箭也比較短,這種弓箭是為特定人設計的,是那些對弓箭很敏感的人,在遠處可以一擊致命者。後來逐漸擴大裝備,管他士兵是否擅長,如果沒有弓箭等遠距離裝備,亞述帝國想統一領地內的暴動都難,更何況抵禦外敵入侵呢?
不過,亞述人卻發明了一種通用的「冷兵器」,直到現在還被不斷使用,在中世紀的時候頻繁被歐洲人用於刺殺任務,這就是在亞述人短弓上改進的產品——彈弓。
再來談談現在那些現在愛鬧事兒的「阿拉伯人」,這幫人騎兵用的是彎刀,步兵也用彎刀。更覺得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阿拉伯步兵只拿一把彎刀,沒有盾牌掩護,甚至還穿著拖鞋就上戰場了,可能這是他們普遍有大汗腳的緣故吧。在戰爭中死傷普遍很多,但這些阿拉伯人從來沒有後悔過他們的決定,我越來越見識到教派的威力了。
後來,這幫阿拉伯人覺得彎刀有些短,就裁撤了一部分彎刀兵,改用傑里德矛代替,這類士兵在阿拉伯軍隊中叫做「傑兵」。(結冰)此長矛屬於一種畸形產物,有種劍的特徵,而且還有刀鞘,便於抽出,但這種武器比較長,與長矛的特點很相似。在那個沙漠地帶,土裡土氣的阿拉伯人還不知道什麼是劍,就按照中世紀劍的特徵,將新設計的武器延長,於是便成為了這個奇葩。
德國人屬於那種大眾流派型的,沒有他們自己的個性化武器,甚至還不如他們在二戰的影響。但有一種武器德國人將其發展深遠,那就是起源於英國的十字劍。
十字劍最早在英國出現,後來通過十字軍東征遍布歐洲各地,十字軍為了彰顯其標誌的個性,均採用十字劍作戰,而德國人也是加入到了十字軍部隊後,才開始接觸十字劍,發覺此武器很好用後,就開始為本國裝備,超出了他們預期的效果
約翰牛們覺得好奇,認為如果給士兵裝上兩把劍,那麼戰鬥力會不會翻一番?但結果令他們大失所望,那些士兵們裝備了十字劍後,在戰場上表現大不如前,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敵軍捅勒一刀。於是十字劍在英國軍隊中被撤銷,只有在神話中,才能感受到這把劍的獨特魅力。
幾十年後德國人看上了這種劍,當時的德國普遍為日耳曼人,力氣很大,哥哥都像典韋一樣,舉起這兩把劍絲毫不成問題。德國國王大喜過望,親自下令組建十字劍部隊,風頭甚至蓋過了部隊中的步兵。這些壯漢們在戰場上拿著手裏劍瘋狂砍殺敵人,絲毫不懼怕來自他們的攻擊,因為要是裝備了十字劍,就無法持有盾牌防禦。
但德國人不一樣,他們有的時候甚至赤膊上陣,靠雙手來殺敵,武器對於這些不要命的人而言已經沒什麼用了,反而成為了重量上的累贅。一些人甚至可以把兩輪戰車掀翻,德國人的潛力無窮啊!
———————————————————————————————————————————————————————————————
中國歷史上蒙古人是一個奇葩,他們武器裝備的技術含量並不高,但經過不斷地發動戰爭,以壓倒性攻勢擊敗敵人,他們還是成為了史上最龐大的帝國。這些蒙古人的部隊中有大量都是弓箭兵,而且步兵和弓箭兵可以混用,那些騎兵們也根本不保護弓箭兵,因為他們可以把自己保護得很好。
蒙古人的視力很好,而且他們從小就被長輩們訓練得武藝高強,騎射樣樣精通,他們的射箭戰術並不是按照常規的面積性散射,碰運氣殺害更多的敵人。蒙古人則是瞄準了射箭,但他們殺傷敵軍的數量也絲毫不減,射速還很快,基本上就是抽出箭幾秒後敵軍就陣亡了。
蒙古弓兵不懼怕敵人,他們很勇敢,經常與騎兵並肩作戰,冒著生命危險衝擊,但蒙古弓兵真正陣亡的人數並不是很多,因為那些難纏的敵人已經被前面的騎兵解決了,因而他們並沒有機會去接觸龐大的敵軍部隊,但這卻間接地保留了蒙古軍弓兵的實力
蒙古人真正散射的是火箭,他們在攻擊時把箭燃上火,有規律地射出去,這比平常普通的弓箭射擊威力大了很多。這種陣法如果早些出現在歐洲的話,那麼羅馬帝國甚至可以擴張到亞洲來,也註定了蒙古人的攻勢將會更加強大。當他們知道火箭已經在歐洲普及了,而他們的目標又是歐洲,自然不會去使用已經落後的冷兵器,到時候就是火箭對戰火炮了,這場面一定很精彩。
鄰國的小日本的步兵兵種有兩個是比較出名的,忍者我想大家都聽說過,他們的武器是「手裏劍」,棍棒等武器,但在一些中世紀日本軍隊當中,也有一些投擲忍著類武器的士兵。他們與弓箭兵一樣,都是遠距離攻擊,只不過小日本生產的東西就是不好用,手裏劍什麼的被敵軍一擋就完蛋了,而弓箭的角度比手裏劍高很多,無論怎麼防禦都是抵擋不住的。人心裡的驚慌可以擊敗一切,望著撲面而來的箭雨,任何人都覺得自己肯定死定了,然後就胡亂掩護,這麼做被射死是必然的。因而這個兵種只處在試驗階段,還沒經歷宏大的戰役就夭折了。
略微強大一些的武器就是鐵炮,日本人還有一個特殊的兵種——鐵炮足輕,鐵炮怎麼會輕呢?其實這可以理解為日本人迷惑敵人的一種把戲,那些鐵炮其實就是十足的火繩槍,小日本幾個軍隊中也不一定有實打實的火炮。火繩槍這種武器在日本算是稀罕貨,有上幾百支就算是大款了,小的部隊也得有二三十支,但軍隊中大部分武器還是以冷兵器為主。火槍兵在中國當時早已普及,而日本兵甚至有些人還不會使用,看來新式武器只適合部分人接納。
不光如此,日本中世紀還有什麼長槍足輕、侍足輕、足輕長等職位,聽這名字感覺足輕和普通的步兵差不多,可能士兵們是穿著草鞋作戰,就叫他們足輕,也可能是為了宣傳日本人打仗像風一樣輕,來無影去無蹤,同時也強調了足輕們像風一樣盛極一時,終將歸去的獻身精神。
足輕是中世紀日本對普通步兵的一種稱謂,足輕也有著詳細的規劃與管理,但其影響力應該不如步兵,當時的日軍部隊大部分還是以步兵為主,但可能在日本文化遊戲中足輕被過於神化,所以才會造成現代人對日本足輕的認知要遠遠超過他們的步兵
好了,現在我們把目標轉向老美,那裡是近代非自動步槍的誕生地,也就是從火繩槍到毛瑟槍的一個重要的過渡性國家。在火繩槍被廢除之後,燧發槍成為了步兵的主要配備武器,它已經開始使用彈丸,沒有火槍的那麼多天氣條件,處在惡劣環境下士兵也可以射擊。
但這種槍械是前裝的,射擊時實在不方便,在和印第安野人的戰鬥中,這玩意兒甚至還不如弓箭回力標,讓堂堂美國政府有些鬱悶。而歐洲人則從燧發槍那裡得到了啟迪,在其基礎上研製了來複槍,這種槍械是後裝的,但其發射裝置卻比較麻煩,而且需要頻繁修理,很不方便。這種槍射速也不快,無法成為令士兵們滿意的熱兵器。
後來的毛瑟兄弟又對來複槍進行複雜的改進,基本上就是重新設計了一遍,才是我們之後所見到的步槍的雛形。後面的各大槍種我不想提了,因為那些槍械很複雜,陸軍論壇里都有很好的帖子,我只是在說歷史上的那些步槍兵,希望大家喜歡。
世界的步槍兵風雲多變,武器被逐漸更換,但他們卻是軍隊中最底層的兵種,也是人數最多的兵種。任何一個兵種都是在步兵的基礎上建立的,沒有了步兵,軍事科技就不會發展如此迅猛。這也是步兵見證了多個兵種的沒落,而他們自己卻依然屹立在戰爭的核心地位,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鬥爭的勝敗。無論科技怎麼發達,步兵永遠不會被廢除的,只要世界有人,軍隊中就不會沒有步兵。
推薦閱讀:
※迪斯科傳奇 - Boney M
※明朝的傳奇內閣首輔李東陽
※洪城龍蝦傳奇
※山口百惠的傳奇之唱片映像篇
※『觜宿』輕沾傳奇的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