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漢學對人類的貢獻(一)
緣起
什麼是漢學?它是中國聖哲對於大自然運行及做人處世之道的觀察與總結,也是各時期的歷史與文化融合後的精華。漢學,尤以儒釋道三家之學最具代表,儒家教人明倫識理,止於至善;佛家教人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道家教人清靜無為,返樸歸真。所以漢學不是凝固僵化的知識,而是能開啟我們蒙昧的心靈,獲得光明的智慧。
漢學教我們用慈愛與智慧的方式認識自己、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認識天地萬物。認識漢學,才能洞悉聖哲深層奧秘的智慧;學習漢學,才能在現代多變的局勢中處變不驚。
漢學所蘊含的文化之美、心靈之善、至理之真、生命之慧,能帶我們領略自性本具的真善美慧,它能滋長萬物,能將仇恨化成愛,能將戰爭化為和平,能使四海成為一家,這就是漢學對人類的貢獻。
近一百多年以來,中國經歷種種戰亂、社會變遷與思想激蕩,致使許多人對傳統文化產生懷疑,甚至加以否定與揚棄。逐漸演變成傳統美德受到忽視,聖哲教育後繼乏人。 因此,瞭解中國聖哲教育、弘揚漢學就變得非常重要!
二〇一六年七月,英國威爾士大學校長休斯教授,深信中國傳統聖哲教育可教化今人,所以排除萬難,邀請淨空老教授合辦「英國漢學院」,期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實為當世教育界之一大創舉。由是因緣,敝會參考淨空老教授講座及其他相關資料,匯整成書,祈願透過此書,能帶大家認識漢學的重要性,認識天地萬物共存共榮的和諧之道,並明瞭如何將漢學的智慧與教誨落實在日常生活及起心動念中,讓它變成我們的生活習慣,進而改變命運、改善世道!
前言
恆常之真、清淨之善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性德,它所流露出來的美慧,是純淨純善的,這種美慧能使人心柔和,能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
若盲目追求真理,缺少了美善與智慧,就容易偏離正道,走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極端。而缺乏真善慧內涵的美,則無法感動人心,這種美只是一時的假相,容易迷惑我們的身心,成為追求真理的障礙。所以真善美慧是一體的,缺一不可。
然而,如何發覺真、感受善、見到美、展現慧?漢學以「孝敬」為入手處 ,因為孝敬能啟發我們內心純淨純善的力量,讓我們明瞭人的價值是由內而外;就像旋風一樣,它的中心寂靜不動,但是它所產生的風,卻能以最小的能量發出最大的力量,從核心向四周不斷的加速擴散,影響全面。
本書除了以漢學的核心——孝敬為介紹要點之外,還會從文化之美、心靈之善、至理之真、生命之慧四種角度,帶大家領略漢學的內涵與價值。願大家在聖哲智慧的薰陶下,即使生活在紛亂的世界中,也能發現生活的真善美慧,活出精彩的一生。
第一章:文化之美
中國文化,是美的文化,是活的文化,更是生活的文化。從哲學文藝到宗教信仰,從琴棋書畫到建築工藝,從醫卜星相到衣食住行,裡裡外外,方方面面。長久以來,中國文化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每個環節,也影響了我們的思想行為。
現在就讓我們從文字、禮樂、建築等方面來一窺中國文化之美。希望在展現它本來面貌的同時,也能發掘文化之美如何體現人類的普世價值。
一、文字之美
一字一世界,內有大乾坤
一畫一思索,智慧蘊其中
文字是人類語言及思想的具體呈現,它是人們用來傳遞信息及表示一定意義的圖畫和符號。
根據各國文字及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世界各民族早期的文字大部分都會經過圖畫時期,例如四大文明古國,蘇美爾的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而中國新近發現的刻劃文字 ,大都是刻畫的符號。中國的甲骨文,則是承續刻劃文字之後,所形成的一套成熟的文字系統。但是後來多數的民族都逐漸走向拼音文字(以多個單音字母合併而成的語音文字);唯獨中國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繼續演進改良,而完成了造字的六種法則(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也因此使得中文字達到形、音、義兼備的境界。
▲蘇美爾(Sumer)象形文字約出現於公元前四千年左右。
▲蘇美爾楔形文字出現於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這種文字呈楔狀,像釘頭或箭頭,屬於表音節的字母符號。
▲蘇美爾象形文字演變至楔形文字(拼音文字)示意圖
▲古埃及(Ancient Egyptian)的象形文字約出現於公元前三千年左右,比蘇美爾的楔形文字要出現得較晚。
▲古印度最早的字元約出現於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由於這些文字大多出土在印章上,所有又叫印章文字。
(一)形
中國商朝晚期占卜記事的文字刻在龜甲與獸骨上,我們稱之為「甲骨文」(或稱為骨刻文等)。古先王確信祖先與天地間的神靈就在周圍,當有疑惑想請示時,就使用龜甲與獸骨(統稱為甲骨)占卜。問卜的人會磨光一塊骨頭,通常是一塊牛的肩胛骨或龜的腹甲,並在上面挖一排一排的深槽。他們謙誠的對著祖先提問,同時將一塊燒得通紅的銅棒放到甲骨的槽裡,甲骨遇熱後,就會發出清脆的響聲並出現裂紋,問卜者從裂紋當中就能讀出答案。他們事後將問卜的問題和答案用刀子刻在所用的甲骨上,還記錄占卜的結果是否應驗,保存起來。
從甲骨刻文演變至金文(又稱鐘鼎文),再演變至籀文(大篆),進而演變為小篆,再演變為隸書至楷書(從漢末至今,楷書一直是中國的標準字體)。漢朝時,毛筆的製作已經很成熟。 毛筆有其獨一無二的柔性,只要書寫的力度稍微改變,就能使字體出現深淺粗細的各種變化,所以又導引出行書和草書這兩種更自由的筆體。
用毛筆書寫的書法,是中華文化特有的一項藝術瑰寶,就實用的角度來看,它是文字;從形象藝術的角度來看,它則是繪畫,因為它能以豐富多姿的形象感動人心。
▲目前發現最早的甲骨文是屬於殷代。
▲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古人稱銅為金,所以稱為金文。
▲大篆是西周晚期開始使用的漢字字體,相傳為周宣王的史官籀作《史籀篇》時發明。
▲小篆是秦始皇統一文字所採用的字體,所有筆畫都一樣寬,所有字都一樣大。
▲隸書分為秦隸與漢隸,秦隸是小篆較草率的速寫體。漢隸為東漢的正式字體。
▲漢字從楷書之後筆劃就定型了,因此楷書成為現代漢字通用的字體。
▲草書是為了書寫方便而產生的字體,其特徵是筆劃相連,具藝術的功能。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行書書寫方便,也易辨識。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乃千古聞名的行書傑作。
不論漢字的字體如何演變,每個漢字背後都有其充滿想像或有趣的故事。這些每天被我們使用且喪失新鮮感的文字,其實有著我們從未發現的動人意義。當我們重新探索每個漢字的源頭,即可發現古人的生活與智慧;而其價值觀與生活史,就在漢字一筆一畫的映射下,歷歷在我們眼前展開。所以漢字不僅是語言的表記形式,而且擁有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價值。
漢字從本身的外在形式、音韻格律、內涵意義到演變傳承,都具有極大的魅力。漢字更有著博大精深的人文、歷史、社會以及民族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更是我們的根。真正瞭解漢字,無疑是我們認識中華悠久歷史的必經之路。所以我們對漢字的認知,不應只停留在日常語言交流的功能上,更不該輕視對漢字的深入學習。
▲象形,指的即是依照眼睛所見的形體,用簡單的線條、回轉曲折的筆畫來表現。例如「人」字,採人的側面形狀,依序畫出人的頭、頸、肩、軀幹和手腳後再省略,只用二筆畫出人形,演化成今日所見之人字。
▲會意,合併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文),將它們的字義會聚成一個新的字義(形+形)。例如「從」字,本為一人跟著一人,有隨從之意,後才又加上彳,指小步走,止為停止,前面的人停,後面的人也跟著停。
▲指事,在象形的基礎上再加上指事的抽象符號來表示,初看可以了解其所指示的形符,進一步仔細觀察就可明白它的意義。例如「本」字,一棵樹最重要的部分是根,所以用手指著根部,後簡化成為以一代表。
▲形聲,將形符(依事物類列)與聲符(字音相同,相近另一字),這兩部分相結而成的字。例如「花」=艸(指草本植物)+化(表示演變),強調花的豔麗來自於綠色藤、莖的神奇之變。
▲轉注,指兩字同一部首、聲音相近,可以互相解釋。例如「老」「考」,都屬「老部」。《說文解字》,「老、考也」,「考、老也」指兩字可以互相解釋。老:從「人毛」「匕」。人毛即鬚髮;匕,變化之意,鬚髮由黑變白為之老。考:象老者倚仗之形。
▲假借,借用已經造出的同音字,代替還沒造出來的字。「西」字原義是鳥在巢上棲息。鳥棲息時,日已在西方,所以借來當方向之西。
(二)音
在公元一九一九年白話文運動之前,漢語的發展一直是書寫用文言文,說話多用白話(口語),因此產生了讀音與語音的差別。也就是說,讀音是在讀文言文、古韻文時的字音,所以讀音又稱為「文言音」,它是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語音是在讀白話文、白話韻文時的字音,所以語音又稱為「白話音」,語音則是會隨著時代而改變。舉例來說,「削」字用在文言的古典文辭時,讀「xuè ㄒㄩㄝ四聲」,例如:《禮記·曲禮》上:「為天子削瓜者副之。」用在白話的通俗語詞裡,讀「xiāo ㄒ一ㄠ」,例如:削鉛筆。
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文字跟語言是一致的,但語言會隨著時代變更,所以古人的文字與語言,後人就沒辦法理解。中國人發明了文言文,把語跟文分開,不論語言如何變化,文言始終不變,這個方法妙極了!因此,現代人若懂得文言文,讀《論語》時,就像與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面對面講話一樣,我們能理解他老人家的意思,不會發生溝通上的障礙與誤會。換句話說,文言文能超越時間、空間,貫穿古今。
文言文要從哪裡學起?只要能夠熟讀五十篇古文,就有能力閱讀;能夠熟讀一百篇古文,就有能力寫作。我們用《古文觀止》做標準,從中選擇五六十篇認真的背誦,文言文的鑰匙就拿到了。
文言文是我們中國祖先的智慧,透過文言文,把他們的智慧與經驗代代傳承下去,傳到千年萬世還永遠保持原本的純度,而不會產生變化,這個工具太重要了!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明,我們果真學會了,開啟老祖宗智慧寶庫的鑰匙就拿到了。
文言文是我們中國人的命脈,文言文若沒有了,中國人的慧命就斷掉了。因為文言文是古今共同的語言,學會文言文,就能看懂中國祖先們傳承下來的經典。而中國祖宗的智慧、方法、經驗都在裡頭,這些寶藏能幫助我們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和諧、天下太平。
▲「古文觀止」意指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準,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三)義
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文字之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民族所 罕見的,因為從字的符號上就可體會到它的深意。特別是「孝」字,中國老祖宗用「孝」字,讓我們明瞭人與宇宙萬物是一體的關係;明瞭之後,各個宗教所講的仁慈博愛才能真正落實:所以孝字的意義就非常深遠,充滿了智慧。
「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與子兩個合成一個,這告訴我們,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這就是佛家講的「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也是我們圓滿的真心本性。
世出世間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在佛法裡,地藏菩薩代表「孝」這個法門,地是心地,藏是寶藏,我們心地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唯有透過「孝敬」才能夠開發自性的無盡寶藏。所以儒家教學是以孝敬為中心,佛法教學更是以孝敬為核心,這是世出世間的聖人對世人教學不謀而合之處。
關於漢字所含藏的深意,我們再舉幾個例子說明:
「思」字,從字面上就可體會到,這是指心裡頭畫了好多格子,這就是有了分別。 不思是真心,一思就變成妄心。
「想」字,是心裡頭有相。我們的自性本自清淨,本來沒有相;若有妄想、分別、執著,相就出來了。
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是世界上既有趣、又美麗、又具科學精神的文字,每一筆每一畫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因此,文字之美的真諦,不在於筆畫書寫的美觀,而在於它蘊含著中國老祖宗的經驗與智慧的傳承。(待續)
歡迎轉發,功德無量!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推薦閱讀:
※王錕:朱子對理學的貢獻和創新究竟是什麼
※【轉】對弘法有重大貢獻的憲嘎大師!
※子夏在儒學發展史上的貢獻(謝耀亭)
※揚州藝術,不只貢獻了「八怪」——與賀萬里教授談揚州藝術史
※王培生對中華武學的重大貢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