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鞋
07-03
鞋----清明節的思念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清明節就是一個令人傷心而又不能忘懷的日子,是一個鏈接過去和現在的日子。斯人已去,思念猶存-----。 --------題記 清明節,一年一度的傷心節。普天祭奠,天地同悲。在這思淚不盡的日子裡,唯有淚水方可沖淡;子欲養而親不待;遺憾與壓抑。更使我再次想起了駕鶴西去以半個多世紀的雙親,再一次想起了雖漸行漸遠卻歷歷在目的往事-----。 清明節前夕,我們一家人如約而至的來到父母墓前,準時恭敬地為老人掃墓,送燈,獻花。看著墓碑上父母的名字,遺照,彷彿又看到朝思夢想的老人們慈祥憔悴的面龐及點點滴滴的往事,淚水不禁潸然而下。 父親走得早,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的年代,母親在父親走後第三年離我們而去。雖尚年幼,仍清晰記得母親的勤勞,慈愛,博大,無私品質。母親有個被心血與歲月雕磨得光滑紅潤的圓形藤編針線筐,裡面經年累月置放著長短,粗細,顏色不一的針線,寬窄,新舊,花色不等的碎布,參雜在錐子,頂針,剪刀,火柴,花鏡之類的生活及女工用品。一年四季,尤其晚間,便如數家珍般擺弄個不停。這個針線筐,說不清它的準確年代,聽母親講,可能是太爺親手編織,作為嫁妝送給太奶的。每年都要像漆壽材那樣里外漆一遍紅漆,說不清漆了多少遍了,已看不清藤條的紋理與縫隙,色澤深紅,彰顯著古樸與凝重。在我的記憶里,母親就像一台機器不停地運轉,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總是那麼不知疲憊的忙碌著。尤其秋末冬初,母親便把她對兒女的愛凝結在在做棉衣褲,尤其鞋上,為的就是讓我們在冬季到來之前穿上它老人家精心製作的棉鞋禦寒,常常為此忙到深夜,有時一覺醒來,母親仍在昏暗的油燈下做鞋,我頓時鼻子一酸,在被窩裡輕聲抽噎----。 母親做鞋的情景,雖已五十餘年卻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記憶猶新。首先把線麻搓成粗細,長短不等的麻繩,再把各種質地,顏色,新舊,大小的碎布用漿糊糊成厚厚的袼布,一層層貼到面板,或桌面上,晾乾後再揭下來,根據鞋的大小剪成鞋幫,底的坯料,再固定在A字形的夾板上,一針針的納鞋底,用錐子用力將厚厚的鞋底穿透,穿針引線納成密實,均勻的十字花型鞋底,每隻鞋底大致千針以上,鞋碼越大針碼越多。納好後,在鞋底的反面鋪上用棉布和棉花做成的厚鞋裡兒,然後在做鞋幫,縫合,最後將鞋幫兒鞺在鞋底上,一雙新棉鞋就基本完成了。 每臨新年將近,幾個孩子們的新布鞋便會準時出現在我們面前。殊不知,為此,母親的眼熬花了,幾近失明。雙手磨出了厚硬的老繭,腰彎背駝渾身是病,尤其那雙手在納鞋底時被麻繩勒出深淺不一的血印,已如烙印般深深鐫刻在我們的心底深處,成為揮之不去,刻骨銘心的回憶了。 從小到大,母親究竟為兒女們做了多少雙鞋,誰也說不清。母愛無疆,一輩子也報答不完。每每穿著母親做的棉鞋,軟軟的,暖暖的,別提多舒服了。穿著它,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喜歡母親做的鞋,母親用那出色的女工,不知傾倒了多少婆嬸,大姑娘,小媳婦們,更是我自豪炫耀的資本之一,多少年過去了,母親做的鞋,始終是我心中難以割捨的顧念。 世界上鞋有多少種,誰也說不清,人的一生穿過多少種,多少雙鞋,誰也說不清。但母親做的鞋,雖只有一種,那深情厚誼,慈母之愛,兒女們最懂,最清楚。它存於兒女心中,成為中華民族曾經優秀的民俗民風珍藏於歷史的空間,與世共存。 母親駕鶴西去已五十二年了,幾乎天天想到她老人家;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只有付出,不圖回報,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念與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留待後人傳承發揚。如今,我亦步入頤年,但,時間從未沖淡我與母親間愛的傳遞,時時想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與悔恨,始終忘不了歲月在額頭上刻下的,飽經風霜的條條皺紋。母親雖逝,思心猶在。謹以此文獻給普天下的母親們,傾吐緬懷敬仰之情。 林海深處----拓荒牛書齋,清明節追記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元稹寫給白居易的寶塔形送別茶詩
※一、詩詞學概說1
※【詩詞大觀】羅金華詩詞精選
※我喜歡的古詩詞第274首
※〖詩詞常識〗詩詞格律知識五十二篇:(28) 五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