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愛情有這些期待的人,會越來越虛弱

壹心理創作者丨羅麗

01

在婚姻里孤獨

在我的婚姻情感的諮詢里,越來越多的來訪者跟我探討關於「婚姻里的孤獨」。

表現是兩個人情感交流閉塞、愛的流動不夠,幸福感受力缺乏。

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相敬如冰」。

結婚多年,兩個人從陌生到熟悉,再從熟悉到陌生,

距離很近,但心卻越來越遠,

少了夫妻生活,沒有了共同語言,甚至連改變這種冷漠的關係的動力也沒有了,

變成了流於形式的「假面夫妻」。

車子、房子、孩子、位子,一切的奮鬥目標有了眉目,有了外人眼裡的「圓滿」,

但內在缺失的愛、情感上的孤獨、精神的空虛,

這一切都在尋找表達的出口。

此時,如果不重視婚姻內的建設以及不覺察自己內在的這份孤獨的來源,很多感情就會由此斷裂;

但離婚的成本和代價畢竟是高昂的,很多人為了平衡這段婚姻關係,

如果具備婚外關係發展的條件,那婚外情就會由此發生。

西子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她名校畢業,銀行高管,學習、工作、家庭一路走來都非常順利,先生性格溫和,

是個老實人,坐擁人人稱羨的福氣,

她不覺得滿意,心裡時常覺得空落落的。

西子常常掛在嘴邊跟先生說的是,「你又不懂我」。

面對西子的拒絕,先生也不再做更多靠近,

同在一個屋檐下,除了家裡一些事務性的商量,他們幾乎沒有情感溝通。

吃完飯後各自進自己房間,先生玩遊戲,西子輔導孩子作業,而後各睡各覺。

孤枕而眠。關係慢慢越來越冷。

為了維持表面的完整,一直這樣過著。

直到遇見他。

他是剛來單位的同事,比她小很多,有活力,陽光熱情,渾身散發著青春的魅力,

工作中積極主動,願意為她服務,總是會帶給很多好的感覺。

兩個人經常保持著微信上的互動,但都沒有過分的舉動。

那次出差,兩人談完客戶回酒店,借著酒精,兩個人淪陷了,發生了身體上的關係。

他有未婚妻,婚禮日期都訂好了,

但那次關係發生後,西子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他。

他們有如熱戀中的情人般約會,互贈禮物,互訴衷腸,她在工作中照顧他,在精神世界裡,他全情關注她。

在這期間,西子完全忘卻了她為人妻,為人母的身份,她沒想要結果,但卻陷入到婚外的感情里不能自拔。

交往的時間內有甜蜜,但更多是因為不能隨意見面或聯繫的牽掛和痛苦,

西子越來越依賴他,想24小時都跟他膩在一起。她變得越來越控制,對他要求越來越多。他卻越來越逃避,越來越疏遠,他們有了爭吵和間隙。

有一天他微信給她說他要結婚了,也辦好離職手續,就不當面來告別了。

西子有一種世界崩塌,被拋棄被玩耍的感覺,

但出於自尊,西子沒有表現出來,平靜地祝福了他,然後將他的微信,QQ,微博,電話號所有的聯繫方式全刪除了。

他徹底消失在了她的世界裡,期間西子的腦海里回想著兩個人在一起的各種畫面,

臆想著有一天他會回來找她,期待各種死灰復燃的可能性。

西子把自己逼到了角落,有離開他的倔強卻沒有忘記他的力量,

她的腦海里反反覆復地想著他是不是騙了她,是不是從來就沒愛過……

原本想藉助一段關係走出婚後的孤獨,卻沒想陷入更大的無助和絕望里。

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經典著作《包法利夫人》作品也曾講述了一個受過貴族化教育的農家女愛瑪,

她因為不滿意與鄉下丈夫的婚姻而出軌的故事。

在那個年代,因為她讀了幾本文藝的書,

見過無垠的大海,夢想著傳奇式的愛情,而選擇屢次尋找婚外的感情,

可是她的兩度婚外感情非但沒有給她帶來幸福,更使她自己陷入感情困境,

最後服毒自盡。

然而,婚姻里的孤獨,真的能通過婚外情而獲得你想要的完整和幸福嗎?

事實是,當你不夠愛自己時,任何關係都會讓你更加匱乏,更孤獨,更受傷。

02

是內心的匱乏感,讓你陷入婚外情的深淵

有的時候,極度渴望靠近一個人,

從他那裡獲得之前不曾擁有過的滿足,然後舒舒服服流連在自己的愛情夢想里,長醉不醒。

哪怕這男人一開始並不怎麼讓她動心,只要對她甜言蜜語的、只要讓她暫時獲得舒服感,也是可以的。

在愛情夢裡,不必面對婚姻里的平淡與瑣然無味,更不需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

的確會點燃她們內在的激情和活力,但婚外情營的是一個完美的愛情烏托邦。

而這個烏托邦,很脆弱,會很輕易就瓦解。

因為在關係的最初,愛的動機不夠純粹,只為了滿足個人自戀的需要,填補心中的匱乏:

我需要一個人,來無條件愛我

通過他的愛來讓自己感受到優勢和資源,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

彌補我在婚姻中的孤獨感,創造被愛的幻象。

我需要一個人,讓我不必要面對真實無力脆弱的自己,暫時緩解我內在的無力感和匱乏感

而匱乏感,是直接導接導致婚外情發生的本質。

所謂匱乏,就是不夠,自我認同不夠、愛和連接的能力不足夠。

自我認同的匱乏

本質上來說,西子和包法利夫人一樣,她們內在是不自信的,

一方面她們的自我認同感不夠,她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另一方面又無比渴望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自我可以出來,因而就在下意識地不斷地尋找。

她們尋找的並不是什麼樣的愛情,而是自己。

她們表面看起來驕傲清高,但是內心深處也很彷徨迷茫和不安。

對待婚外關係的尋找,她其實只是在表達一樣的東西:

我得到的愛不夠,我缺愛,我需要有一個人來完完全全地滿足我,

我渴望尋找到一種東西或者一個人,可以讓自己安定下來。

這樣的內心吶喊,讓人心疼。

而這種自我認同的匱乏很可能是在早期的關係里就缺失的,自我認同的核心問題是本體安全感。

內心對自我認同的不足夠,不自信感會讓她們感覺到不安全,敏感脆弱,感受到會輕易被傷害和被拋棄的。

事實上,真正讓她受傷的是她內在那個未長大的小孩子。

成年的自己是可以清晰地看待這段關係的,婚外情的關係並不會長久,

暫且拋除婚外情被發現女性將會承受怎樣的代價,

但未長大的小孩子,沒辦法看到並重視這些。

從情感層面,西子需要的是高濃度的愛,

她非常需要一個完全可以包納她、關注她、支持她、可以來餵養她的客體。

這樣的感情,從動力學的意義來說,她需要的是一個媽媽。

她還活在嬰兒未跟媽媽完全分化的階段,對方需要時時配合她,愛著她的愛,痛著她的痛,

而一個嬰兒如果被「媽媽」(這裡指的是婚外關係時的那個男主角)拋棄,

那意味著她是「活」不下去的。

而分手的痛苦有多深,說明過去的她有多依賴,

痛苦持續時間有多長,說明現在的她有多不想放棄自己的依賴。

愛與連接的能力層面的匱乏

愛無能,或者愛無力的人,她們企圖通過被愛來感受她們的存在價值。

她們在婚姻關係中無法深入而持久。

一方面她們喜歡掌控關係的節奏,但內心有一些隱藏的關於信任和恐懼的問題,

她們害怕暴露真實的自己,害怕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應而給自己帶來羞恥的感覺。

另一方面,她們對待感情和自己的方式,很多時候是理想化和貶低的防禦機制。

她們會把對方過度理想化,而偏執化的扭曲,是當在結婚後發現了對方的弱點後,感覺到對方的不完美,

甚至會覺得對方一無是處,根本無法滿足她的需要,而她從一個不完美的客體里看到其實是自己的無助和無力的感覺。

而這種感覺一出現,她們就會想要逃避。

如此循環往複,就會不停地去尋找,直到找到她以為完美的那個他,

而這樣的投射和尋找終究會失敗。

如果抱著這樣的信念去尋找,受傷自然是在所難免。

因為這世上沒有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存在。

這種持久而深入的愛的能力的不夠,可能是早年愛的缺失與匱乏的狀態,

導致他們從不曾有過健康的愛的經驗,因而也不懂得如何去表達愛實踐愛;

還可能是早年的愛的經驗里伴隨了太多壓力和捆綁,或者是痛苦的分離,她們更多選擇逃避。

這種愉悅感滿足的缺失,使得她們處於溫飽尚且不易的匱乏階段,富裕之路自然就更遙遠了。

03

依靠外物給愛,你會越來越虛弱

人們習慣於在感覺到匱乏的同時,採取逃避和隔離的防禦機制,

多數人沉淪和執著於外在的填補和獲取。

而越期待的,越會讓你失望,因為你想控制的東西,必將控制你。

為什麼越追逐,越想佔有和填充,越會感到更大的匱乏和不安呢?

因為填充匱乏感,本質上是對匱乏感的一種掩蓋和逃避。

這個世界上最殘忍的,莫過於他給過你滿足感,然後又拿走這種感覺。

愛和給予的能力是對方的,對方可以選擇什麼時候給,什麼時候不給。

如果你所有幸福的來源建立在對方這個客體身上,當沒有了這個外在給予的這個客體,

我們的本體會失去所有的意義。

因為你想要做的是一個被餵養的「嬰兒」,一個愛的「乞丐」,你的自體虛弱無力,

那麼在失去對方的這種給予後,你會更多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感,陷入一個徹頭徹尾的「受害者」、「被拋棄者」,

怨天、怨地、怨自己,陷入習得性無助里,無法獲得救贖。

這也是西子在面臨關係結束後會那麼受傷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諮詢的過程里,讓西子更多了解自己的自尊發展水平和心智化成熟程度,

拓展內在的格局,實現自性成長、自我負責,

是讓她從失控的外界關係回歸內在對自我的探索來的關鍵。

否則,外物的不控性會給她帶來絕望般失控的感覺。

所以真的要消除內在的匱乏感,除了面對內心的那個匱乏本身並接受和理解並為之負責,並無它路。

而這個真實真誠的面對,會引導你走向豐盛的機緣。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為了愛你而存在的,每個人都是先成為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

此時靜下心來,來體認和理解我們的內在感受,以此發現痛苦背後的轉化,超越和升華。

04

自性化,實現自我的圓滿

自性化概念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

通俗的解釋就是成為真正的自己,覺察並收迴向外的種種無意識的投射和期待,發展和整合自己獨立、自由、完整的人格,以及愛和被愛的能力。

記得我年少時看過電影《廊橋遺夢》,

女主角在沉悶無趣的婚姻生活中,遇到了傾心相愛的人,

當時不理解,遇到了愛的人,為何畏首畏尾,留下終身遺憾?

長大後才懂得,女主角的回歸不是怯懦,而是清醒

她尊重自己對激情之愛的渴望,但知道人和人之間的界限,也更懂得為自己選擇負責。

她高貴純凈的靈魂沒有在所謂的婚外情里沉淪,

而是恰到好外保持禮貌的距離,與對方發展了一種持久而純潔的友誼關係。

我們的能量是守恆的,當你在現有的關係無法獲得幸福的感受,

而試圖換個客體就能有所轉變時,這會讓你非常失望。

因為你自己沒變,你的本體沒變,你內在的信念和劇本沒變,

即使客體有差異,你也有可能把所有客體變成一樣的人,

事實上是你創造了自己生命的實相。

這在心理學上叫自我實現。

生命中的人和事都是被自己吸引來的,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為自己負責,不去試圖了解自己,關懷自己,誰還會心甘情願地來愛你呢?

所以遇見誰都是遇見自己的旅程。

真正的智者是如何從現有資源里去看見自己的需求和正確評估對方愛的能力,並支持自己有所滿足。

當然,如果現有關係的確會讓你覺得消耗,

你是可以允許自己隨時抽身離開的自由的。

關鍵是,讓自己不留遺憾是初衷。

因為,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恰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著名心理學大師弗洛姆說過:

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

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

如果沒有愛他人和創造愛的能力,

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

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

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

如果沒有愛他人和創造愛的能力,

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

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這段話說的就是我們不是去求人愛,而是去愛人。

我們渴望愛,渴望愛情發生,我們彼此都尋找特別的關係,可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生活在孤寂中?

事實上,愛與被愛,是需要我們主動去創造的東西。

愛不是名詞,而是動詞,

愛的感覺,是行動所帶來的結果。

用你希望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去做你希望對方為你做的事。

當我們長大,不再是小孩子,

我們就要學著為自己的情緒感受負責,並為之創造一個有滋養的環境。

創造愛是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在失去關係的痛苦裡,去慢慢感受,你的情緒背後隱藏著什麼,

或許是長久以來一直攜帶著某些創傷和內心深處的陰影,

也許是你童年和年輕時的一段傷痛,去面對那個經驗。

這正是自我認識和創造美好的最佳機會。

張愛玲說,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

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貪戀紅塵的俗世男女總免不了在愛里受苦。

或許情傷難愈,或許婚姻不易,但對於生命的圓滿,

唯有對自我世界進行更多體察和探索,並允許自己去經驗,坦誠地面對真實的自己,

帶著穿越痛苦的勇氣,你才能獲得全部的力量。

(PS.本文案例已獲得來訪者授權,並已做處理)

- The End -

- 壹心理專欄作者簡介 -


推薦閱讀:

美朝急速融冰:不必大驚小怪 亦無需過多期待
本周是華語片的天下張藝謀的《長城》最值得期待        錢江晚報
我的期待
軍事題材長篇小說:期待「高峰」
好的夫妻關係:沒有期待,各自強大

TAG:愛情 | 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