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符號,救社交語言於蒼白之中!
- 關鍵字: 表情符號社會暗示社交親密度孤獨感
心理引言:表情符號由鍵盤上的字元組合而成,用來代表我們的面部表情。通常我們用到的表情符號都是由日式風格演化而來的。而我基本上每次發信息時都會用到它們。這種頻繁使用和慣性依賴的背後,到底是什麼讓大家對它們如此熱衷呢? ——心靈咖啡網
在公共場合為了跟別人交流,每次我都會提前準備一些有意思的話題。為此,我總會感到莫名的焦慮,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在角落裡待著。要是給我找個對應表情的話,估計沒有比下面這款更合適的了。
表情符號由鍵盤上的字元組合而成,用來代表我們的面部表情。通常我們用到的表情符號都是由日式風格演化而來的。而我基本上每次發信息時都會用到它們。這種頻繁使用和慣性依賴的背後,到底是什麼讓大家對它們如此熱衷呢?
表情符號讓我們成為更好的溝通者
沒人能脫離社會群體,獨立存在。一旦脫離,孤獨感作祟,我們的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在生活中,我們會潛意識地從周圍人的反饋中獲得存在感。美國科普雜誌上說:「作為社會人,我們需要持續且頻繁地確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而這種確認,對自己社會關係網的維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需要具備衡量與他人社會關係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面對面交流不僅要用到語言,一些非語言的辦法也會派上用場,比如:語調、手勢、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它們有助於我們更準確地傳達自己的心聲。但通過網路或其它移動通訊設備與人交流時,我們往往沒有面對面的條件,上述非語言的辦法也就失去了意義。網路上形形色色的言論攻擊戰你不會感到陌生吧?這些唇舌之爭就源於社會暗示的缺失。(註:社會暗示主要包括會話、文字等語言,語調、語氣等亞語言,以及表情、動作、姿態等非語言符號。)
下面這封郵件也許能體現社會暗示缺失所帶來的誤解——
發件人:Andrea
收件人:你
主題:回復你的e-mail
嗨,我知道你覺得這很可笑,但其實一點都不可笑。我覺得自己被冒犯了。
……
就這樣看,你是不是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我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其實我是在諷刺你,寫這封郵件的時候,我自己能明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的語音語調和抑揚頓挫,但你感受不到。寫郵件時,我們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表達能力,被強大的自我驅使,忘記了考慮對方的感知能力和所在環境。這樣的結果就是句不達意,產生誤解。如果在郵件中使用表情符號,就能有效輔助對方理解我們想表達的情緒。
為了測試表情符號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交流,研究團隊選取了兩組人員進行實驗:給他們安排了一些需要合作解決的任務,唯一的不同就是,其中一組在交流過程中可以使用6個表情符號,而另一組不能。
實驗結果顯示,允許使用表情符號的那組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確實能更順暢地交流,他們也在不斷地使用表情符號輔助溝通。他們認為,在溝通中,這些符號能讓彼此獲得社交滿足感。
和我們面對面交流時非語言暗示所起的作用一樣,表情符號也有助於減少歧義、增強或緩和我們的情緒表達。
表情符號背後的真意在於傳達情感
良好溝通的前提是提高社交親密度。社交親密度的建立需要通過不斷的交流獲取對方的個人信息。這不僅要與對方分享身邊的事,還得和他分享自己的情感。在大家廣泛使用社交媒體交流的今天,表情符號能幫助我們在這個分享過程中,變得更為真誠、更為自由。
雖然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我們在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時候在模仿彼此的表情和情緒。這被稱為情緒的傳染。這種模仿是建立社會關聯的一部分,有助於提高社會親密度。
你可能要問:「這不會也能和表情符號扯上關係吧?」哎,但是真的有關係。最新調查顯示,當我們看到特定的表情符號時,情緒會發生改變。東京電機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表情符號越具象化,大腦的反應就越強烈。
對比;) 和
這個表情符號,你對後一個會更有好感,那是因為大腦對後者的反應更強烈,導致我們更容易辨識眨眼這個俏皮的動作。無論是普通或具象化的表情符號都會被大腦當作非語言信息來處理。我們看到表情符號後,右側額下回就會被激活,進而產生情緒上的交流。
後記:
和面對面交流一樣,社交平台中的表情符號也能夠優化我們的社會關係,減輕我們在時代洪流中的孤獨感。隨著它們的演變,我們也將繼續從中獲益。
也許我永遠都不會成為派對上被喧鬧人群包圍的hot icon,但其實這也沒什麼。線上語言的演變同樣能讓我更充分、靈活地表達我是誰、我對什麼感興趣——至少我不會像在現實社交中那樣倍感緊張。當語言不足以表達一切的時候,讓表情符號來填補這些空缺吧!(文/Andrea Ayres-Deets)[
推薦閱讀:
※語言溝通難奏效,書面通知勿忘掉
※葉匡政:讓語言成為一盞自主的明燈
※個性語言
※揣情術:破譯體態語言 掌握對方意圖
※微笑是最親切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