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學基礎講座(九)——賞詞/朱淑真

捨得詞學基礎講座手記(九)

轉載/捨得之間關於詞的美學意義,它可以包含了詩韻美,音樂美,繪畫美,關於詞的歷史意義,它可以折射唐宗宋祖的「略輸文采」。關於詞的文學意義,我們還在品味中。如果簡單地說說填詞方法,那也不算難。可是任何文學體裁寫作上的方法,都是需要對其體裁本質有深刻理解才能真正地掌握。唯方法論,實際上等於沒方法。說起方法論,好友「狗子哥」昨天給我推薦了一個填詞方法方面的資料---《填詞十法》,實用性比較強。尤其其中關於「一、二、三字領字」的列舉以及「鍛煉詞句法」中的古人摘句,可借鑒,可參考,可揣摩玩味。《填詞十法》挺實用,但它不是秘籍,我會附於本次講座之後與各位共同分享的。今天,我們賞析宋詞作品。結合作品,品味作品,也是我們實踐詞學理論必要的一環。從賞析作品的角度理解詞學理論,應該更有效,也應該更有真實感。我們前期說了,詞大體上分為「豪邁」與「婉約」兩大類風格。所謂豪壯與婉約,其實也不是絕對的。比如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女性,文風婉約,得之天然,但其作品中,也不乏豪邁坦蕩之作。她的一首《漁家傲》,詞境闊大,全無婉約小兒女之態。起句便是「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結尾更用了「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此等句子,何其大氣,此作定為豪邁作品,可算是絕對的「國標」了。豪邁派代表人物蘇辛,其詞作豪放壯觀,但是,如魯迅所言「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豪邁詞人,婉約幽情詞句,也絕不缺乏。如我QQ心情上的字句「夢回人遠許多愁 只在梨花風雨處」就是出自豪邁派詞人辛棄疾的手筆,被俺借來表表心情。我們還都熟悉的蘇軾的《江城子》,也非常婉約凄情,僅看其結束部分「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都會不禁為之柔腸寸斷,幽婉悲慟。蘇子之豪邁,得之於「以詩為詞」之變革,將詞當詩來寫。易安之婉約,更在於她的尊體思想,側重的是詞之本質的音樂屬性。皆成大家,各領風騷,其實質在於他們對文體的本質上的理解和參透,故而將文體為我所用。我們學習前人之精美文筆,從他的作品來揣摩品位,當是最好的方法之徑。兩宋詞人,群星璀璨,但大都是男人的天下。可是封建時代,女人地位弱而艱難,所以在詞壇展現風姿的,我們通常所熟悉的,也就兩位而已。一個是朱淑真,一個就是李清照,我們讀宋詞作品,不妨就從認識這兩位女詞家開始吧。咱們這是新時代了,特別講究的是女士優先。這二位女士皆是才藝甚高之人。能詩、能詞、善書畫、諳音律,多才多藝乃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之才女。尤其,二者皆有清高而典雅之性情品位,皆有超乎一般小女子的大境界和深度情懷。清人周頤對她們的評價是「淑真清空婉約,純乎北宋;易安筆情近濃至,意境較沉博,下開南宋之風氣」。這南朱(杭州)與北李(濟南)二女,其實幾乎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朱淑真(1065-1135)略早於李清照(1084-1151),我們姑且按順序先介紹一下朱淑真。朱淑真,自號幽棲居士,浙江錢塘(杭州)人,還有一說是海寧人。史上曾有人說她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侄女,據史料查,朱熹是沒兄弟的,誰知道怎麼掛靠起來,呵呵,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們知道,她是個標準的大家閨秀,生長在一個優越的仕宦之家。從她自己的詩句中,也可以得知「拔悶喜陪尊有酒,供廚不慮食無錢」(《江上阻風》)。那麼,如此優越的家庭環境,從小就可以賞花吟月,書畫棋琴,從小就有條件接受文學藝術的熏陶,也就可以理解了。她享受的,非是一般窮苦人家的女孩子可以享受得到的教育資源。朱淑真其實是善詩的,其詩作遠遠多於詞作品。她留下來的有兩本集子,一個是詩集《斷腸詩集》,還有個就是詞集《斷腸詞》。如此優越環境里的女子,錦衣玉食的,哪來那麼多斷腸傷心情呢?朱淑真的詩詞之中,最多的就是一個「愁」字。這,就和人的環境及追求有關了,窮人家,吃飽了穿暖了那就是最大的幸福,而她這樣的大家閨秀,衣食不愁,追求的當然就是思想上的自由解放了。其實,朱淑真是挺不幸的,她的不幸來源於她對命運的抗爭,來源於她自己思想境界的覺醒,她的愁以及斷腸之嘆,其實是對封建社會總的抗訴。自己喜歡的對象被生生拆散了,父母硬把自己嫁給一個庸俗不堪的俗吏。情趣不同,當然也無樂趣可言。要麼分道揚鑣,要麼委屈求全。淑真可是個有性格有情趣又有追求的女子,不堪忍受那般無聊惡俗,自然就把她那老公給「休」了。回娘家長住不返,終生鬱悶惆悵,畢竟是那個封建年代,女子沒什麼社會地位的。這也造就了這位多愁才女的一世之愁了。其《斷腸集》和《斷腸詞》,來之有因。了解其作者背景,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其作品所表現的詩情畫意,了解其內涵所在,也就了解了其作品美學意義所在。羅嗦這麼半天朱淑真的背景資料,也該看一下她的作品了。我們先看一下她的一闋《謁金門》春半: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詞譜就不在這裡列了。這是一首典型的閨愁之作。起句便扣住主題《春半》,這種起法,我們在講詞的開端的時候說過,起句扣題,開門見山。「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緊扣了題目,並具體而深雋地標達了詞人寫景抒情的意象中心。看到這句,似曾相識,其實,她這句應該是借來的句子。李煜的《清平樂》里有句是「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淑真可是毫不客氣,稍加修改,拿來就用,呵呵。接下來「十二闌干閑倚遍」之句,委曲婉轉之功力便顯現出來了。我們熟悉的是這個「十二闌干」,在李商隱及歐陽修等人的作品中也都見過。這「十二闌干」其實也是有來歷的,來自古樂府的《西洲曲》「盡日闌幹頭,闌干十二曲」。這典啊,要化用。我們做近體詩時,引典是個重要課題,我們要求的是引典無痕,化之為己。填寫詞作,更要要求化的乾乾淨淨,如同己出。看看朱淑真這前幾句,該借的也借了,該化的也化了,完全變成了自己的心情語言。她能這麼自如地借來化去的,憑的是什麼?當然是她博覽群書,底蘊深厚啊!不然,看的書少,知識淺浮,你想借還沒地方可借呢,呵呵。關於這「十二闌干」,還有一說是來自「十二樓」,《史記·武帝紀》中提到「黃帝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乃上古時的傳說。「十二樓」慢慢演變成了「十二欄杆」,而「欄杆」與「闌干」是可通用的。後來,還演化為女子閨閣的代稱了。比如在小山的詞中就有「十二樓中雙翠鳳,緲緲歌聲,記得江南弄」之句。闌干、闌干、十二闌干這類的詞兒,我們現在不少人填詞寫詩,也常常寫上,知其來龍去脈,以及所蘊之意。才會用的更貼切。其實,我們最關注的是她上片的這個煞尾「愁來天不管」,這絕對是怨天之辭了。觸景生情,閑愁無度,思佳偶而不得,怨天尤人,此愁此怨,老天也管束不住也。說起這個「愁」,算是朱淑真作品的典型標誌了。她的作品裡,愁字特別多,各種各樣的,花樣翻新的愁。在我們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時候,可以不妨借鑒一下呵。比如他的詩詞中我們可以見到「一點愁」「一種愁」「一曲愁」「一段愁」「倍增愁」「滿眼愁」「滿紙愁」「字字愁」「日日愁」「萬觚愁」等等一腔愁緒皆被「傾心吐盡重重恨,入眼翻成字字愁」了,在她看來「人間處處皆是愁」了。直至我們看到的這句「愁來天不管」。這這闋詞中,「愁來天不管」,是對上闋情景描寫的一個收束,此結手法,可借鑒。看下片我們該注意什麼?對,注意它的過片。「好是風和日暖」,這是以仲春之景色佳好,來作為反襯過渡的。「風和日暖」,「鶯鶯燕燕」,這樣的景色描寫,其實是反襯自己孤單愁悶的思緒的。我們在這裡,重點關注這裡的領字「好是」。這個在宋詞中常被用到,也就是我們前面講句式的時候說的「二字豆」,它引領了二句「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好是」一般有這樣幾種用法,可以在這大致介紹一下:1,當做「正是」「恰是」講的。如看白樂天的詩句「況當豐歲熟,好是歡游處」(《吳中好風景詩》),再如劉禹錫的「何況菊香新酒熟,神州司馬好狂時」。皆「正是」「恰是」的意思。2,當做「好一個」的意思。「好是漁人,披得一蓑歸去,江上晚來堪畫」(柳永《望遠行-雪》),好一個漁人,嘆也。3,是有「真是」的意思,「城上望鄉應不見,朝來好是懶登樓」(岑參《臨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題縣南樓》),這裡的「好」是加強語氣的意思,當做「真」講。4,看成是「好在於」的意思。例子可看「紫膩紅嬌扶不起,好是未開時」(張鎡《念奴嬌-宜雨亭詠千葉海棠》),這裡,就有「好在於」「還好」的意思了。虛字領,有時意是只可領會而不可真的清晰解釋的,這裡藉機會,不妨把常用的二字領字再羅列一些(取自《填詞十法》),也使大家多點感性認識,熟悉些,也容易借用:試問 莫問 莫是 好是 可是 正是 更是 又是 不是 卻是 卻喜 卻憶 卻又 恰又 恰似 絕似 又還 忘卻 縱把 拚把 那知 那番 那堪 堪羨 何處 何奈 誰料 漫道 怎禁 遙想 記曾 聞道 況值 無端 獨有 回念 乍向 只今 不須 多少往下繼續看詞。「滿院落花簾不卷」,這是寫窗里窗外的景色了,景中自然寓含情。「落花」為景傷,「不卷」為傷態。過片的「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寫本盡了春日之美好,而自己孤單無侶,寂寞深閨,還不如那「鶯鶯燕燕」們來的快活呢。這種對比修辭的手法,當真也值得我們學習的。下片的煞尾「斷腸芳草遠」,當是有所思念了。以比興收結,收的隱涵而深境。「芳草」肯定不是指真的草木而言了,該是比喻所念之人了。注意結句的「斷腸」,與前面的「輸」字「愁」字,在氣脈上非常順和允貼,意連貫也。在這煞尾處表現的,正是我們先前說的「辭盡而意不盡」。在闋詞,情調怨傷,清空流麗,婉轉而留有餘音,特別符合倚聲填詞之三味真音。朱淑真愛寫愁,朱淑真總是寫愁,朱淑真的詩詞全是愁。但,她真的是林黛玉那樣的整天哭咧咧的小女子嗎?雖然她寫的「人間處處皆是愁」,但,她其實不是一個柔順的弱女子。她的「愁」也並非的為賦新詞強做的愁,決非是那種無病呻吟的詞句。仔細看過她的《斷腸集》《斷腸詞》就可以品味得出,她的愁其實是一種不平之氣。看她的「傾心吐盡重重恨,入眼翻成字字愁」,足可以表達出她的不滿之情了,不是小恨小怨,按現在的話講,她表現的是對社會不滿,是對封建社會桎梏男女情愛自由的一種不平。她也不象林黛玉那樣的軟弱逃避,她對愛的追求,其實也是蠻大膽的。「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就是在她的《秋日偶成》中所書。那時候敢寫出如此熱烈奔放的字句,也可稱上「狂傲」之句了,不羈鎖絆,熱情表達。她還大膽地寫到「嬌痴不怕人猜,和衣倒在人懷」,膽兒挺肥的吧,呵呵。曾有考證曰,「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首大家都熟悉的《生查子》也是出自朱淑真之筆下,而非歐陽修所作。在古時,寫男女情愛之句,出自男人手筆則無所謂,出自女子手筆,則為不雅,不潔,而被那些道學家們群起而攻之。那個年代,就那樣。再簡單看一下她的另一闋詞《減字木蘭花 春怨》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卧。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看起句的寫法,「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卧」,連續使用幾個「獨」字,行啊,坐啊,唱啊,酬啊,卧啊,其實表現的是一種心緒不寧之態。心煩意亂,坐也不是,卧也不是,這種情勢描寫,實際上也為下面的的心緒描寫做出了一個充足的情態鋪墊。反覆重出「獨」字,意味頗重,這種寫法,也是一新穎奪目手法。獨特。「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呆立窗前,品位孤寒。這裡要注意的是「著摸」二字,這二字現在雖然少見,但是在唐詩宋詞中,常常見到。例如「深林鳥語流連客,野徑花香著摸人」「明月風送,清香苒苒,著摸美人詞客」等句。過片「此情誰見」,是以問來過渡,屬於設問句,用問的方式來使詞意進入更深一步。「淚洗殘妝無一半」那就是描寫傷悲愁苦之態了。淚水把臉上的妝粉都沖刷沒了,「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這兩句,也可以理解成倒裝描寫,也說的過去的。「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煞尾句,仍然是情景相融。在這裡反扣主題,寫的還是不盡愁。注意在下片中,「淚洗殘妝」「愁病相仍」是對上片的深化和復推,屬於一種遞進的描寫。今天先說到這吧,下期我們繼續結合作品,做詞學知識的探討。再見。
推薦閱讀:

控血糖,打基礎,這兩個因素要注意
八字命理基礎篇,八字神煞金口訣,三命通會講解的最完整
堪輿基礎
乙肝秘方 【中醫基礎版】
只有打好基礎,跳舞才好看!

TAG:講座 | 朱淑真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