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只為看鳥的旅行
在被忽視的鳥鳴和荒野中,有另一重奇妙的大千世界。
觀鳥小組成員利用周末到北京東靈山觀鳥。主峰海拔2303米的東靈山是北京最高的山,也是冬季看鳥的好地方(黃宇攝)
車隊開到靈山腳下,天才漸漸亮了起來。沿著盤山公路上山,陽光漸漸灑在了密林中。看起來,這是個幸運的北京冬日:乾燥,大風,沒有霧霾。
「岩鴿。」
「啄木鳥。」
「鶇,好多鶇。」
赤頸鶇(李振中攝)
聽見司機居明和同伴的討論,我和居明9歲的女兒小果子都從車窗向外望,可除了路邊突然飛起的一隻喜鵲,什麼都沒見到。不一會兒,車隊停在了一處山坡旁,十幾個人呼呼啦啦地下了車,對著這片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的山坡,架起了一排望遠鏡。
主峰海拔2303米的東靈山是北京最高的山,這也是冬季看鳥的好地方。候鳥每年有南北遷徙,留鳥有高低海拔之間的垂直遷徙,我們所在的這塊山坡海拔大概800米,半山腰有幾片沙棘樹叢,橙黃色的小漿果正是鳥類冬季的美食。
大家按經驗,把望遠鏡對準幾百米外沙棘樹叢的方向,馬上就有人發現了樹梢的異動,眾人的視線集中的地方,一隻小鳥正探出身子,飛快地啄食樹上的漿果,居明讓我透過單筒望遠鏡看近景:「是紅腹紅尾鴝。」
被忽視的美妙世界居明現在還記得自己從望遠鏡里見到第一隻野生丹頂鶴的場景。
2013年8月,是居明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觀鳥。喜歡自駕的他一直對動植物感興趣,以前一直不知道怎麼繼續深入,偶然看到紅海灘網友的招募帖,就報名帶著父親到遼寧盤錦的紅海灘看水鳥。
紅海灘是一處絕妙的觀鳥點,每年春秋兩季,這裡都是候鳥遷徙的要道。尤其是8月下旬開始,秋季即將到來,西伯利亞的鳥兒紛紛向南遷徙,在這裡能看到飛往南亞、澳大利亞等地的候鳥。
居明帶了一本《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這是觀鳥群體中人手一冊的基本工具書,初次正式觀鳥,面對大片的鷸類和鷗類,居明找得手忙腳亂。自駕時他也會專門帶著家人繞路去看鳥,但那時留下的都是「上萬隻大天鵝」這樣籠統的印象。真的面對這麼多長腿長嘴的水鳥,初學者很難辨認出具體的鳥種。
賀蘭山紅尾鴝(馬喆攝)
即便這樣,居明還是在團友的幫助下記錄了70多種不同的鷗。從不認識到漸漸梳理出條理的過程,給了他極大的成就感。而那一次最讓他難忘的,是在濕地里第一次看見野生的丹頂鶴。
居明以前看過圈養的丹頂鶴,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這種隔著籠子的觀看,就已經對它有足夠了解了。可親眼見到濕地里的野生丹頂鶴,完全是另一個樣貌:美麗的大型鳥活潑、優雅,保持了天性中的謹慎,遠遠地與眾人保持距離,不會過來向遊客乞食。將近一人高的成年丹頂鶴在灘涂上踱步,有一種截然不同的舒展。
「被關起來的,和自由自在的鳥,氣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居明被丹頂鶴的美震撼住了,「這個世界太美了,我第一次體會到自由對於動物這麼重要。」
1970年出生的居明是廠礦子弟,過去父母的單位就在湖南的大山裡。兒時沒什麼消遣,映山紅開了,父親就帶著大家上山去看,進林子還要準備把小砍刀隨時開開路,經常會遇到小土蛇,刺溜一下從腳邊竄走。讀大學時,校園緊鄰嶽麓山,他沒事兒就跟同學去山上走一走,拿個小棍子,教北方同學真正的「打草驚蛇」。
在北方工作後,這種上山的機會就少了。家鄉興起過一段小礦場,排放的二氧化硫把山熏得不成樣子,幾次回家,居明發現,小時候山上還有野生板栗、野獼猴桃,現在都已蕩然無存,曾經撈過魚蝦的小溪也已經乾涸。父親那一輩還在山上見過猛獸,等到自己帶著孩子回家,他不願意帶兩個女兒上山,「看著太傷心了」。
觀鳥讓他重新找回了兒時自由的自然世界。從紅海灘回來之後,他迅速加入了觀鳥的圈子,幾乎每個周末都去北京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觀鳥。
很多人會驚訝:奧森也能看到鳥?這座公園在北京中軸線上,橫跨北五環,雖然面積足有680公頃,但依舊離高樓大廈很近。每到周末,上萬人會到這裡跑步露營,但很少有人觀察過林子裡面有什麼鳥。
銀喉長尾山雀(李振中攝)
居明和朋友們的活動,要比一般的長跑者早很多。10月份正值秋季遷徙期,北京是很多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路。天剛剛亮的時候,正是各種鳥類活動的高峰期。早上6點半,跑步的大部隊還沒到,觀鳥愛好者們就已經在奧森的南園集合了,這裡有濕地,蘆葦、漿果多,因此鳥也更多。
「蒼鷺、夜鷺、翠鳥、大杜鵑、棕頭鴉雀、啄木鳥、東方大葦鶯……這些鳥跑步者一定都看見了,只是沒關注。」居明告訴我們,到了遷徙季,每天看到的鳥可能都不一樣,觀鳥者可以看到少見的黑水雞、小……、白鷺、林鷸、白鶺鴒,冬天還能看到鷦鷯。有時兩個女兒也會跟著他一起來,這種環境下不需要刻意教孩子記住什麼,下一次再看到同樣的鳥種,小女孩自己就會認出來了。
居明只要有空,就會帶上9歲的女兒去觀鳥(黃宇攝)
這兩年,居明全家為了看鳥去過靈山、蓮花山、阿爾山、滿洲里,去山西玄中寺看過瀕危鳥類褐馬雞,到西藏專門跑到雄色寺看藏馬雞,在海外旅行時也會安排觀鳥路線。觀鳥已經是居明的一種生活方式,貫穿於整個生活,即便是跟車友們去沙漠穿越,他也會在沙漠的水泡子旁邊發現黑翅長腳鷸、灰頭麥雞熱鬧的繁殖地;全家自駕車去西藏時,318國道的排龍天險堵車堵得厲害,普通司機都忍不住焦躁的情緒,居明和孩子們卻驚喜地發現,路邊居然有大群城市裡難得一見的角百靈。
「我覺得觀鳥打開了一扇窗,讓你看到另一個美妙的世界。其實你看沒看它都在那兒,只是你一旦看到了,就會有更多愉悅的體驗。」居明現在出差隨身帶著望遠鏡,剛剛去了趟上海浦東,回京前還擠出來兩個小時到世紀公園看了一圈。他常年要去北非出差,當地為了反恐禁止攜帶望遠鏡,居明就帶一個150~600的長焦鏡頭,每天早上背著相機到海邊轉一圈,拿著歐洲的觀鳥手冊認鳥。
就像美國著名生態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所說:「這城市裡某一塊草坪上的野草地與森林裡的紅杉可能會傳遞出同樣的信息;而在南太平洋考察的科學家則可能無法感受到農夫在牧場上看到的事物。」即便沒時間出門找鳥,家門口的世界也遠比想像中豐富。有朋友在北京東三環的小區里記錄過40多種鳥類,居明也在自己家樓下看到過北京不常見的棕腹啄木鳥。
「我們走路可能跟別人不太一樣,習慣多抬頭看看。」他曾在小區里看了一上午燕子,就是一隻最普通的成年家燕,剛剛孵出了5隻幼鳥。燕子媽媽飛來飛去地抓蟲子,挨個給孩子們餵食。
「鏡頭湊近了能看到燕子羽毛上的金屬光澤,看久了就發現,小鳥們都在儘力爭取讓媽媽能多喂自己一次。這個場景太常見了,但只要你關注,就會發現新樂趣。」居明說。
推薦閱讀:
※最適合4月旅行的地方 | 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春,走一個!
※短期交流去東京好還是名古屋好?
※說走就走的旅行,竟然遇到了。。。
※《尋夢環遊記》亡靈世界的原型 一座因礦而興的色彩斑斕的小城
※北京58家博物館親身體驗攻略手冊——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獻禮
TAG: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