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的滋味 上卷說

中國的滋味 上卷說

2012-02-14 07:13:23

陳平

中國人,靠著勤勞和勇敢,真是千山萬水走遍.

無論走到哪裡,最不容易改變的是什麼? 鄉音 ? 行為舉止? 思維觀念還是語言習慣?

以我之見,都不是,這些都能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就算是過去氣質上土的掉渣的人,經過歷年歲月和環境的熏陶和浸淫,也會慢慢發生變化.

有天賦的,語言學的好學得快些的,完全可以說的地道的別的城市和國家的語言.變得就讓人聽不出你的鄉音來.

接受能力強的,思想慢慢地會開放起來,會進步起來,或者乾脆同流合污起來.或者乾脆比洋人還洋氣起來.

那麼對於一個遠走異域,背井離鄉的中國人而言,什麼是最不容易改變的?

還是以我之見,那就是中國的滋味.

什麼是中國的滋味?

再以我之見,所謂的中國滋味,就是在中國的油鹽醬醋和花椒大料中養出來的中國胃口.這個不容易變.

比如一個在北方出生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去了南方的人,多少之後,還會懷念帶著撲鼻香味的蔥花烙餅和麵條饅頭包子.

一個南方水鄉出生的人,只要是成年之後離開自己的故土,就算是到了青藏高原,他也會懷念米飯的滋味.還要就著小魚和小蝦.

這些滋味,就像是母親的溫暖和慈愛一樣,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感到一種體貼和親切.

從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移民海外定居開始,唐人街就先把中國的滋味帶了出去,世界各國的唐人街,華府,或者華埠里,中國的什麼最著名? 毫無疑問,是中餐館.

最早被販豬仔,下南洋勇闖西歐的華人們帶到世界各個角落的是什麼?

是中國滋味們.他們背井離鄉,前赴後繼,卻不忘記把祖宗的滋味帶出去.

中國人帶了海外,中餐館就到了海外,然後就把中國滋味也越洋帶去.

一代又一代的華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設者唐人街,塑造者唐人之後的形象,除了雙手和勞動,就是用這些中國滋味們,讓外國人了解中國,儘管是一隻鐵鍋,一張小餐桌,一頓醬油炒米飯,也會把家鄉的味覺裝在心裡帶走.

很多外國人對於中國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他們印象中的中國人,大多是中餐館裡的老闆老闆娘以及夥計們,最早下南洋販豬仔過去的大多是南方的中國人,身形矮小,笑容拘謹,表情木訥,語言不精,但是態度謙恭,勤勤懇懇,做的一手好菜.於是很多西洋人覺得中國人的大底形象都是如此,他們把眼睛密封起來,說中國人就這樣.

他們開始對於中餐的接受程度是不夠堅定的,猶猶豫豫羞羞澀澀的,彷彿中國人鍋里的五顏六色和各種調味富有神秘色彩或者乾脆就有鴉片一般,他們吃的小心翼翼彷彿在研究室里做解剖.

慢慢地,他們吃出了滋味,於是中國的滋味慢慢地傳了開來,

起初,也許中國人開餐館,是為了慰藉自己的腸胃的,就像前面說的那樣,離家萬里,最不能改變的就是爹媽養大的中國胃口,於是華人們開起了餐館,省事,不用過多地使用外語,不用過多地跟外人打交道,不用在外面風裡來雨里去.

逾越風雨歲月,隨著中國餐館的遍地開花,中國的滋味和廚藝漸漸地成了各國各地個城市的一個風向標,到了近些年,在美國大片中,你會經常看到,辦案的警察,忙碌的白領或者混混無賴,都會捧著著一個紙盒子,笨拙地用著筷子,吃著中國炒麵,或者燒麥點心之類的中國快餐.

毫無疑問,中國的滋味早就走向了世界也趨向了流行.

多少年的歲月里,唐人街的中餐館,就這樣養育著一批又一批的食客,他們當中,大多是是海外的遊子,華人之後,半個華人,香蕉人,甚至跟中國根本沒有關係的人.

中國的滋味,也滋潤著無數人的心扉.

在無數華人湧出國門,旅遊參觀考察的路上,第一天也許會對西餐興緻勃勃,第二天會對洋酒深切嚮往,第三天會覺得西餐有幾分半生不熟,尤其是洗洗就放入口中的生菜葉子們,無滋無味的.

到了第四天就會開始思念那些來自中國的滋味們.

鹹的辣的酸的甜的甚至是麻麻辣辣不算不甜的滋味們.想起中餐,人們會一股腦會湧上心頭,思緒萬千.

到義大利去,除了披薩和通心粉之外,慢慢地就經不住吃起來,再點還是意粉,無論是番茄醬還是海鮮醬,總會有乏味的一天.

到法國去吃了鵝肝醬,吃了生蚝和牡蠣,也喝了紅酒,第二天,還是覺得重慶火鍋,更給力.

到西班牙去,簡直找不出更令人滿意的好菜譜來,於是滿腦子的五花八門的中國滋味會無休止地向中國人的胃口用湧來,不想家可以,不想這些滋味不行.

到美國去,美國吃什麼?薯片?麥當勞?土豆條?都不如來一頓中國的雜醬面或者回鍋肉吃的痛快和貼切.

於是,中國人,世世代代,無論到了那裡,走了千山萬水,只要你聞到中國的滋味,就會把自己的心和人栓在哪裡.

只要有中國人出入的地方,過不久,就會看到中餐館的出現.

在紐約,在洛杉磯,在巴黎,在柏林,在維也納,在蘇黎世甚至里約熱內盧,古巴,埃及,中東,南美......只要你想到的地方,就會看到中國飯店和中國滋味.

2010年10月,我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參加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府間委員會的會議.那次會議上,中國的針灸,京劇,活字印刷都進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會議休息之餘,我們在會議大廳的角落裡發現了一家餐館,走進去一看,居然是中餐館.

心中大喜的我,呼啦啦地把一幫不同國籍的朋友們全招呼進去,大家在內羅畢的國家會議中心,吃到了中國的古老肉,糖醋裡脊絲,還有宮保雞丁,這些有至少十個不同國家的朋友們吃的不亦樂乎,後來的幾天,天天眷顧.

雖然對於我而言,那餐館裡的中國滋味僅僅是像中國餐而已,但我還是很滿意地吃到了有點中國滋味的中國餐.

說來你不會相信,哪裡的大師傅居然是個黑人同胞.

所以,中國滋味不太精準,也夠難為他的.

我也就真不能再說點什麼了.

在歐洲,最為對中餐寬容的應該算是法國,巴黎的十三區里,到處是比比皆是的地道的中國餐,< p="">


推薦閱讀:

中國男性的自私(端木賜香)
2006年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獲得者李肅書作欣賞!
中國之前途:中國想要什麼?CHINAS FUTURE | The Economist
中國篆刻章法秘訣
此人和劉邦齊名, 卻讓中國陷入三百年黑暗歷史, 課本上說他是大英雄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