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代詩詞中探析宋代茶文化
從宋代詩詞中探析宋代茶文化
宋代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其中極具中國特色的茶文化在這一時期達到了空前的程度,文人們用他們的筆記下了這一歷史盛況,在宋代的詩詞中有不少是描寫當時茶文化的,這些詩詞為我們今天更好、更生動地認識宋代茶文化提供了甚多的幫助。本文不揣簡陋,將自己的一些認識奉獻給喜好中國茶文化的方家,以達拋磚引玉之效。
一、詩詞中所提到的名茶
宋代詩詞眾多,有一些提到當時的名茶,這些名茶有的從唐代開始就是名茶,如蒙頂茶、顧渚紫筍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湧現出來的,如北苑茶等。
1、龍鳳茶,宋代最為著名的茶,產於福建的建溪流域,詩見王禹偁《龍鳳茶》。
2、鳩坑茶,唐代貢茶之一,宋代名貢,產於今浙江省淳安縣,詩見范仲淹《鳩坑茶》。
3、七寶茶,當時的貢茶之一,詩見梅堯臣《七寶茶》。
4、雙井茶,當時的貢茶之一,產於江西省修水縣,詩見歐陽修《雙井茶》、蘇軾《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其韻為謝》、黃庭堅《雙井茶送子瞻》。
5、寶雲茶,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詩見王令《謝張仲惠寶雲茶》、歐陽修《雙井茶》。
6、日注茶,又名日鑄茶,產於今浙江省紹興市的日鑄山,詩見蘇軾《宋城宰韓文山惠日鑄茶》。
7、卧龍山茶,產於浙江省紹興市,詩見趙幾《次謝許少卿寄卧龍茶》。
8、蒙頂茶(蒙山紫筍茶),產於四川省蒙頂山區,詩見文同《謝人寄蒙頂茶》、陸遊《秋晚雜興十二首》。
9、月兔茶,產於四川省涪州,詩見蘇軾《月兔茶》。
10、垂雲茶,產於浙江省杭州市寶嚴寺,詩見蘇軾《怡然以垂雲茶見餉,報以大龍團,仍戲作小詩》。
11、修仁茶,產於今廣西荔浦縣,詩見《飲修仁茶》。
12、峨眉雪芽茶,產於今四川省峨眉山,詩見陸遊《同何元立、蔡肩吾至東丁院汲泉煮茶二首》。
13、七寶茶,產地不祥,詩見梅堯臣《七寶茶》。
14、北苑茶,產於福建北苑,是當時聲譽最高的貢茶,詩見蔡襄《北苑茶》,北苑茶多製成龍鳳團茶,但龍鳳團茶並非一定是北苑所出。
二、賜茶及謝茶表之類現象
唐代的皇帝偶爾會賜一些貢茶給大臣,在宋代則賜茶之風甚盛,受到皇帝恩賜茶葉的大臣們常要作詩或作文章對皇帝的恩賜表示感謝,稱為"謝茶表",如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寫過此類"謝茶表",可參見劉禹錫《代武中丞謝新茶表》,有關的詩可見以下幾例。
王禹《龍鳳茶》:"樣標龍鳳號題新,賜得還得作近臣"。
蔡襄《北苑茶》:"特旨留丹禁,殊恩賜近臣"。
梅堯臣《七寶茶》:"啜之始覺君恩重,休作尋常一等誇"。
三、人們對飲茶功效的認識
宋代人對飲茶的認識是建立在唐代人的基礎上,基本上是認為飲茶可以清心、治療消渴病(糖尿病)、治療眼病和興奮等的作用,具體可見以下幾例。
梅堯臣《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雲愈少愈佳,未知嘗何如耳,因條答之》(以下簡稱為《因條答之》):"一日嘗一甌,六腑無昏邪"(清心)。
蘇軾《宋城宰韓文山惠日鑄茶》:"一啜更能分幕府,定應知我俗人無"(清心)。
蔡襄《和杜相公謝寄茶》:"鮮明香色凝雲液,清徹神情敵露華"(清心)。
朱熹《康王谷水簾》:"採薪爨絕品,瀹茗澆窮愁"(清心)。
丁謂《詠茶》:"煩襟時一啜,寧羨酒如澠"(清心)。
梅堯臣《因條答之》:"夜枕不得寐,月樹聞啼鴉"(興奮)。
余靖《和伯恭自造新茶》:"一槍試焙春尤早,三盞搜腸句更佳"(興奮)。
朱熹《茶坂》:"一啜夜窗寒,跏趺謝衾枕"(興奮)。
趙抃《次謝許少卿寄卧龍山茶》"啜多思爽都忘寐,吟苦更長了不知"(興奮)。
曾鞏《嘗新茶》:"一杯永日醒雙眼,草木英華信有神"(興奮)。
蘇軾《汲江煎茶》:"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興奮);《贈包安靜先生茶二首》:"奉贈包居士,僧房戰睡魔"、"東坡調詩腹,今夜睡應休"(興奮)。
黃庭堅《奉同六舅尚書詠茶碾煎烹三首》:"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繩床過疾雷"(興奮);《雙井茶送子瞻》:"為君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興奮)。
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去"(興奮)。
秦觀《次韻謝李安上惠茶》:"從此道上春困少,黃書剩校兩三家"(興奮)。
孫覿《飲修仁茶》:"昏昏嗜睡翁,喚起風灑面。亦有不平心,盡向毛孔散"(興奮、清心)。
曾幾《述侄餉日注茶》:"談多喚坐睡,此味政時須"(興奮);《謝人送壑源絕品,雲九重所賜也》"誰分金掌露,來作玉溪涼"(生津)。
陸遊《喜得建茶》:"舌本常留甘盡日,鼻端無復鼾如雷"(興奮)、《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岩電已能開倦眼,春雷不許殷枯腸"(興奮)、《試茶》:"睡魔何止退三舍,歡伯直知輸一籌"(興奮)、《幽居即事九首》:"幽人作茶供,爽氣生眉宇"、"超然高世韻,何獨驅睡昏"(興奮)、《懶趣》:"舌根茶永"(生津)、《飯後忽鄰父來戲作》:"茶味森森留齒頰"(生津)、《雜興》:"甌聚茶香爽齒牙"(生津)、《初秋雜詠》:"茶甘半日如新啜"(生津)、《晚興》:"客散茶甘留舌本"(生津)、《北岩採茶用<忘懷錄>中法煎飲,欣然忘病之未去也》:"細啜襟靈爽,微吟齒頰香(生津)"。
文同《謝人寄蒙頂茶》:"十分調雪粉,一啜咽口津;沃睡迷無鬼,清吟健有神;冰雪凝入骨,羽翼要騰身"(生津、清心、興奮)。
王令《謝張和仲惠寶雲茶》:"與療文園消渴病,還招楚客獨醒魂"(治療消渴病、興奮)。
蘇軾《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其韻為謝》:"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治療消渴病)。
蔡襄《北苑茶》:"啜將靈藥助,用於上尊清"(治療消渴病)。
楊萬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京塵滿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治眼病)、《寄新茶與南禪師》:"筠焙熟茶香,能醫病眼花"(治眼病)。
黃庭堅《謝劉景文送團茶》:"鵝溪水練落春雪,粟面一杯增目力"(明目)。
四、名泉
唐代人們對用於煮茶的水質已經很講究,這在陸羽《茶經》中有比較充分的記述,但詩歌較少見到,宋代人們對用於飲茶的水進一步講究,並在詩詞中有比較多的表現,具體參見如下:
1、谷簾泉,又名康王谷簾泉,位於江西省廬山,古人認為此水為天下第一,詩詞見王禹偁《谷簾泉》、朱熹《康王谷水簾》、陸遊《試茶》等。
2、惠山泉,位於今江蘇省無錫市西,以泉山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二十多處,詩詞見蘇轍《次韻李公擇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宋城宰惠日鑄茶》、文同《謝人寄蒙頂茶》、王令《謝張和仲惠寶雲茶》。
3、大明泉,位於今江蘇省揚州大明寺,詩詞見黃庭堅《謝人惠茶》。
4、報國靈泉,位於今四川省劍閣縣西南,詩詞見陸遊《過武連縣北柳池安國院,煎泉試日鑄、顧渚茶,院有二泉皆甘寒,傳雲唐僖宗幸蜀在道不豫,至此飲泉面愈,賜名"報國靈泉"雲三首》。
5、六泉,位於今安徽省滁縣城西南琅琊山麓,詩詞見楊萬里《以六一泉煮雙井茶》。
6、金線泉,齊州城南,詩見蘇軾《次韻李公擇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
五、茶的等級鑒別標準
宋代人們對茶的等級標準分為七級,以一級為絕品,七級為末品,評定時不僅僅是依據某一方面,而是各有側重,詩詞見梅堯臣《因條答之》:"七品無水暈,六品無沉槎。五品散雲腳,四品浮粟花。三品若瓊乳,二品罕所加。絕品不可議,甘香焉等差"。
六、建溪茶品種(或曰建茶品種)
宋代福建的建溪一帶產茶業因北苑茶的名聲而發展迅猛,名茶紛紛湧現,成為名茶品種最為集中的地區,描寫建溪茶的詩詞甚多,一些名品在詩詞中有所體現,具體如下:
1、建溪洪井茶,詩詞見梅堯臣《因條答之》。
2、建溪龍鳳茶,詩詞見王禹偁《龍鳳茶》。
3、的乳茶,詩詞見梅堯臣《劉成伯遺建州小片的乳十枚,因以為謝》。
4、葵花(龍鳳茶中的一個品種,龍鳳團茶,屬於一個系列,其中茶名有幾十種,如葵花、龍團勝雪、玉葉長春、瑞雲呈祥、啟沃承恩等),如曾鞏《嘗新茶》:"麥粒收來品絕倫,葵花制出樣爭新"。
七、對陸羽的崇拜
陸羽因其著作《茶經》而倍受後人的崇拜,在宋代,文人們對陸羽是推崇備至,紛紛以陸羽再生自諭,其是尤以陸遊更甚,具體見如下詩詞:
徐照《謝徐璣惠茶》:"靜室無來客,碑粘陸羽真"。
陸遊《戲書燕几》:"水品《茶經》常在手,前生疑是竟陵翁";《同何元立、蔡肩吾至東丁院汲泉煮茶二首》:"身是江南老桑苧,諸君小住共茶杯";《八十三吟》:"桑苧家風君勿笑,他年猶得作茶神";《幽居即事》:"卧石聽松風,蕭然老桑苧";《幽居即事九首》:"卧石聽松風,蕭然老桑苧";《開東園路北至山腳因治路傍隙地雜植花草》:"遙遙桑苧家風在,重補<茶經>又一篇"。
林逋《烹北苑茶有懷》:"人間絕品應難識,閑對《茶經》憶古人"。
八、鬥茶之俗
鬥茶,又稱點茶、斗試,方法是將碾碎的茶末放入盞中,再將初開的水點注至盞中,從而進行品賞。唐末五代,在福建省建州的產茶地區興起了鬥茶之俗,至北宋流行,文人士大夫之間在鬥茶時多詩歌唱賦,氣氛熱烈。鬥茶包括斗形、斗香、斗味、斗色等四個方面,其中斗香從碾茶時即已開始,斗味則以茶味之淳釅濃厚程度為準,斗色則以白色茶沫為最佳,同時還要看茶沫的存留時間的長短。在實際鬥茶過程中,茶香、茶味因標準甚難把握,人們多以斗色為準,茶沫(茶花)白且長久不散,表示茶湯濃,也表示茶品質好,因此詩中多見描寫茶沫(花)的內容。如梅堯臣《嘗茶和公議》:"湯嫩水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長";蘇軾《贈包安靜先生茶二首》:"皓面生甌面,堪稱雪見羞"、晁補之《次韻蘇翰林五日揚州石塔寺烹茶》:"輕塵散羅曲,亂乳飛甌雪"。
在這個風俗中,范仲淹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描寫得十分清楚,鬥茶勝利者很得意,"勝若登仙不可攀",而鬥茶失敗者則很沮喪,"輸同降將無窮恥"。蘇軾《月免茶》:"君不見,鬥茶公子不忍斗小團,上有雙銜綬帶雙飛鸞"。
由於茶質的好壞以茶沫為評斷,茶沫的顏色以白者為佳,因此,只有選擇與白色對比度最大的色彩--黑色,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表現白色的純度,當時人們用於鬥茶的茶碗(盞)是以黑(褐)的茶盞為首選,產於福建省的水吉窯的黑釉盞成為最好的鬥茶所用的茶碗。水吉窯的黑釉盞因為發色的原因,品種很多,如兔毫盞、鷓鶘斑盞、油滴盞、曜變釉盞等,在宋代詩詞中多用"紫"來表示黑,具體可見下例:
歐陽修《和梅公議嘗建茶》:"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洒有餘清"。
蘇軾《游惠山》:"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送南屏禪師》:"勿驚午盞兔毛斑,打出春瓮鵝羅酒"、《水調歌頭桃花茶》:"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里"。
蘇轍《次韻李公擇以惠泉答子厚寄新茶二首》:"蟹眼煎成聲未老,兔毛傾看色尤宜"。
楊萬里《澹庵坐上觀上顯人分茶》:"二者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以六一泉煮雙井茶》:"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嗚雪兔毫霜"。
蔡襄《北苑十詠》:"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
黃庭堅《信中遠來相訪且至今歲新茗》:"松風轉蟹眼,乳花明兔毛"。
梅堯臣《和歐陽修》:"兔毛紫盞自相稱,清泉不必求蝦蟆"。
從上述詩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宋代的茶文化在唐代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是我國茶文化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期,與唐代豐富的茶文化相比,宋代的茶文化較之於唐代茶文化有以下一些特點:
1.依然是名茶眾多的時代,一些名茶仍列宋代名茶的行列;與此同時,湧現出一些名茶,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其中某些名茶除其內在有本質良好以外,也與當時名人的極力推崇不無關係,如雙井茶。
2.依然實行貢茶制度,唐代貢茶品種數量較多,不同的時間裡有不同的重點貢茶,呈現出各領風騷幾十年的格局,而宋代的貢茶品種雖有不同的名茶,但一直是獨尊北苑茶(也包括建溪茶)的局面。
3.賜茶現象與謝茶現象出現頻繁。
4.人們對茶品質的評定更加細化,標準大體上被人們所接受。
5.當時的人們,特別是一些文人雅士、官場失意的文人,多對陸羽充滿崇拜之心。
6.人們對用於煮茶的水更加講究,新出現了一些名泉,並給予不同程度的讚譽。
7.對茶的功效的認識在唐代的基礎上進一步地認為茶可以治眼病。
8.湧現並十分流行"鬥茶"之風,與之相配的是福建水吉窯所出的黑釉茶盞(茶碗),成為當時鬥茶最為通用之具,這也是歷史上福建陶瓷業首次以其獨具一格的產品風縻全國乃至國外。
推薦閱讀:
※【演出預告】齊源文化,相約三月
※日本傳統文化:大奧和服
※《十萬個冷笑話2》中有哪些經典的梗?
※修《地方志》有哪些意義,古代修和現代修的意義有哪些異同點?
※孫悟空為何變松樹,菩提就攆他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