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比吳三桂更加可恨,他的陰險建議使漢人痛了300多年
清軍入關以後,如果說赤裸裸的屠殺和明晃晃的鋼刀只能讓漢人在形式上屈服的話,那麼文化上的征服,則成為漢人長久的痛。清朝入關以後的剃髮易服政策則使漢人喪失了屬於自己的衣冠(現在正在復興),在精神進行了一次沉重的打擊。向清廷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就是孫之獬,這個人對中國的損害遠超吳三桂。
一、此人行為之無恥,後人難以匹敵
孫之獬此人早在明朝天啟時期就投靠了大太監魏忠賢,成為閹黨的一員。崇禎皇帝即位以後,對魏忠賢進行了清算,孫之獬也被罷官還鄉。清朝入關以後,啟用他為禮部侍郎。剛剛入關以後,多爾袞就迫不及待的命令北方地區人民剃髮留辮,當時遭到了河北地區人民的強烈反抗,有一些在北京已經投降的明朝大臣,為了保住自己的頭髮,選擇了棄官舉家南逃。多爾袞看到清朝的底子還很薄弱,最後收回了這到命令。
但是孫之獬確實一個另類,此人早在進京上任的路上就已經剃髮留辮,為沿途百姓所痛恨。見到鍋多爾袞的第一面,就厚顏無恥的表示「臣之妻已經放足,臣全家剃髮相仿滿洲」。此時的清朝剛剛入關,上朝之時滿族官員和明朝投降官員各站一班。而這個孫之獬卻穿著滿清官服進入大殿,他他首先選擇進入滿族大臣的隊列,但是滿洲那些人自謂高人一等,你孫之獬算老幾?於是立刻將他趕了出去。孫之獬只得走回漢班,這些明朝的官員雖然已經投降,但也是要臉面的人,他們還沒有見過這麼不厚顏無恥的人,他們緊挨著毫不鬆動,不讓這個傢伙入班。此時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但是這時攝政王多爾袞來了,孫之獬立刻啟奏「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之從陛下也」。多爾袞聽到以後,也是就坡下驢表示同意,並下令全國剃頭留辮、更改服飾。
二、漢人為保住自己的頭髮和衣冠進行了長期的鬥爭
從炎黃二帝開始,中國人一直沒有剃髮,在人們的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毀則不孝」。在此之前的生活中,人們會把脫落的頭髮和修剪的指甲用白布包起來,等自己下葬時一起帶進地下。4000多年的傳統豈是說改就改的,孔子的後代首先起來反對,他們請出了孔聖人這座大神,並且表示在金、元統治時期,也均為剃髮的先例。但是得到的回答是「剃髮嚴旨,違者殺無赦」,同時下達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命令。
剃髮令一下,原來準備投降或者已經投降的州縣紛紛揭竿而起,由此引發的大規模武裝鬥爭幾乎遍布全國。江陰保衛戰就是在清廷宣布剃髮以後發生的,該城的眾人聚集在孔廟之前,一致決定「頭可斷,發決不可剃」。這座縣城整整堅守了2個多月,前來進攻的清軍也越來越多,由起初的500清軍增加到了6萬多人。城破以後,與清軍展開巷戰,竟無一人投降,最後全城僅剩下53人。當時的士人稱頌此事寫寫了一副對聯: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三、遲到的公道也是公道,孫之獬最後的下場
孫之獬在提出剃髮的建議以後,被清朝派往江西鎮壓當地的起義運動。不過這個人沒有什麼能力,被打得一敗再敗,最後被清廷罷官,只得回鄉居住。就在第二年,這個敗類的報應來了,山東爆發反清起義,成功抓住了這個罪魁禍首。起義軍用錐子刺滿其全身,孫之獬自知眾怒難犯,自己已經無路可逃,便破口大罵。起義軍首領謝遷用鋼針封住其口,咬牙切齒的說道「為江南百萬生靈誅殺此賊」。最後,孫之獬被凌遲處死。這是此人應有的報應,遲到的公道也是公道。
漢人雖然在外表上失去了自己的頭髮和衣冠,但是心中卻無法割捨。清乾隆時期,朝鮮派遣使臣入貢,朝鮮使臣歸途之中,山海關外的一位知縣負責接待。在酒足飯飽之後,知縣提出了借穿朝鮮官服的要求(明朝官服與朝鮮官服很相似),朝鮮使臣欣然答應,並表示絕不會泄漏。知縣穿上朝鮮官服,並喊來其妻,二人抱頭痛哭,朝鮮使臣也是黯然淚下。1912年,辛亥革命以後,一位江西的士子將自己家族秘密珍藏傳承的漢人服飾穿在身上,前往祠堂祭奠列祖列宗,痛哭流涕的說道「華夏光復」。
推薦閱讀:
※兩億漢人為何會被幾十萬滿人打敗?
※甲申國難:明末王朝更迭的災難,活生生將漢人的骨氣滅殺殆盡
※李伯重: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覆滅
※野蠻與文明—從一則寓言談起
※此人將漢人帶入200多年的黑暗統治,卻被後人一直奉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