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維網:馬克思主義故鄉——德國還流行馬克思主義嗎?

德國是馬克思主義故鄉。前些日子,單位一同事聽說我在德國呆過,就饒有興趣地向我詢問馬克思主義在德國當下情況如何。我籠而統之地告訴他:德國現在在學術思想領域奉行自由主義,沒有指定的官方思想路線,用我們的套話來說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馬克思主義也有信徒,也有少數專門研究者,但在現實學術思想界影響很小。

說實話,像我們這些6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在從小學到大學以致碩士階段的學校教育過程中,基本上都接受正統馬克思主義教育,不論主觀上是否接受老馬的思想,但對老馬本人還是有些感情的,對我這種曾讀過七年歷史(歷史教學包括中國史、世界史兩部分哦!)的人來說更是如此。96年春我到盧森堡旅遊,中途獨自在馬克思老家特里爾(Trier)站下車,在馬克思故居前躑躅流連了一番。99年春,我的一家特里爾朋友還專門請我參觀了馬克思故居,我對著櫥窗里擺設的《資本論》手稿也認真地端詳了一會兒。95年冬一個風雪交加的下午,我坐火車從多特蒙德(Dortmund)到一小城(Schwelm)實習,火車中途經過恩格斯老家巴門(Bamen,德語好像是這種拚法)時,我禁不住深情地朝窗外凝望。——這些雖是往事,但仍藏在在心頭深處。

我所在大學這方面的情況。我在奧斯納布呂克(Osnabrueck)大學社會科學系攻博,該系有三個專業方向——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按說三個方向的專業都可能與馬克思主義學術有聯繫,但教授們很少提到馬克思的名字,即使偶爾提到,也只是說老馬是個歷史人物。系裡有個社會學教授,資格很老,社會活動範圍也很大(曾是若干全國性協會的領導,也曾是若干家教育基金會的頭面人物),聽說我是中國學生,對我很友好。他告訴我他是工會會員,是左派,但不是馬克思主義信徒。

再說說普通百姓這方面的情況。聯邦德國(西德)與民主德國(東德)的老百姓對馬克思的態度有區別。就以我的特里爾朋友來舉例,他們一家開著車領我在特里爾周圍、莫澤爾河(Mosel)畔看風光,介紹Trier的歷史和風景。說到特里爾歷史人物,他們特別提到卡爾馬克思(Karl Marx),他們告訴我,馬克思是他們同鄉中一位改變世界的人物,其自豪之情溢於言表。但問到他們是否相信馬克思學術和思想時,他們認真地告訴我,他們不認同馬克思主義,覺得馬克思主義不現實。東德居民接觸不多,有印象的事情有兩件:

第一,95年11月,我到位於原東德德累斯頓(Dresden)聯邦勞動保護局一個分部時,該分部的一把手親自抽出半天時間專門開車陪我觀看周圍景色,他告訴我,要是非社會主義國家的人來,他是不會賠的;

第二,該部一個處長親自召集20餘名員工聽我講述當時中國形勢,他們告訴我,我們與你們曾經思想是一致,很有興趣了解你們的現狀。我當時好感動,但事後我想,我們正在解除我們頭上的緊箍咒,他們卻在懷戀過去。

個人小事到此結束,小結一下吧:

第一,政治方面。德國人信奉民主,他們認為今日的民主體制是保證他們生活的政治基礎,馬克思主義在德國土地上(東德)有實踐,但最終退出了政治舞台,走進了歷史,倒是奉行議會政治、和平進入社會主義、由伯恩施坦(Bernstein)創立的德國社會民主黨(SPD)成為與右派基民盟(CDU)並駕齊驅的兩大政黨之一;

第二,經濟方面。德國奉行市場經濟,但在市場經濟前面加上「社會」,即社會市場經濟,德國人一再向外人介紹,這是他們現行經濟體制中的最大特色。簡單而言,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就是在強調以市場為手段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證民眾的福利,主要手段為社會保障體制,這種經濟社會體制一方面強調效率,同時通過以社會保障實行再分配,以此來保障普通民眾的基本生活,實行的結果是社會減少了動蕩根源。這種體制是19世紀80年代德國宰相俾斯麥的遺產,與馬克思主義關係不大;

第三,思想文化方面。學術自由,思想多元,學術環境大致如此。國家沒有指定的思想路線,學者可以參與政治,可以競選聯邦議員,但大多數學者在學術研究方面持獨立客觀立場,對政府、社會發表批評觀點很正常。

(本站聲明:以上文章和觀點僅供學術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站立場)

推薦閱讀:

故鄉里、老樹下、老屋前的童年....
【雲來集】步步踩著蓮花——佛陀故鄉行散記(四)
今夜,為故鄉祈禱
鄉情與年味

TAG:中國 | 德國 | 思維 | 馬克思主義 | 流行 | 故鄉 | 主義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