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質美、藝美與道美——談書法美的層次

質美、藝美與道美

——談書法美的層次郭有生

我們聽歌曲就會發現一個現象,一個沒有受過專業音樂教育的歌者,不懂什麼歌唱技巧,同樣會讓聽眾聽得如醉如痴,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有一副好嗓子,這屬於質美;如果懂得用怎樣的技巧處理,才更耐聽,這就達到了藝美的層次;如果歌者能使歌曲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能創造出動人心弦的音樂意境,那就是道美了。書法藝術和這相同,也存在質美、藝美和道美三個層次。

質美是書法美的第一個層次,其它兩個層次是建立在這個層次上的,沒有第一層次,其它兩個層次就是空中樓閣,就不能達到真正的美。就像唱歌,嗓子很差,那麼你再懂得技巧,也會使美感大幅縮水,那還能談得上美感呢。質美,最大的特點一是人們可以憑藉潛意識的直感能夠感受到,二是一種大眾化的美感對象,比如民間那些好嗓子,一聲唱出來,無需理解,大家就感受到了這種層次的美。同理,一幅書法作品,如果一是普通群眾感到很美,而且不須分析理解就能讓人嘆為觀止,就是質美了。

有些書法作品,大家都說好,但到了書法行家的眼裡並不好。書法行家會從筆法、墨法、字法和章法等去分析,說出好多不足,比如他說結字要考慮疏密,或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或左密右疏,或左疏右密,或內疏外密,或內密外疏,你這結字不講收放,一味的均勻板滯,不是好書法,這就是只具有低層次的質美作品,而沒有達到藝美的層次。歷來人們為了達到藝美的層次,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黃庭堅《論述》就有這方面的許多論述,以技法而求得藝美境界:

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

楷法欲如快馬入陣,草法欲左規右矩,此古人妙處也。

張長史折釵股,顏太師屋漏法,王右軍錐畫沙、印印泥,懷素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索靖銀鉤蠆尾,同是一筆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

藝美必須以質美為基礎,否則這樣的作品,就讓人感到莫名其妙了。這樣就會出現從技法分析似乎很完美了,但大家對這樣的作品怎麼也不能產生美感。現實中人們看到,有一些頭頂書法家的頭銜,卻創作出了這樣的作品,一般群眾看了感到很難看,但他卻以為這是你自己不懂書法。其實,就像歌曲,普通人憑自己的直感,也有判斷好壞的權利,不然央視有些聲樂類的活動,為什麼時常以普通群眾當評委呢?

說到這兒,我想到了書法的技美,技美的形成一靠實踐,二靠理論。技美,首先應當達到質美,進而在書法理論的指導下達到藝美。質美最通俗的表達是好看,藝美最通俗的表達是耐看。耐看,一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一是經得住理論家的品味。看來,質美是讓人悅目,藝美是讓人賞心。質美影響著藝美,

藝美也影響著質美。沈鵬在《中國書法的基因》一文中說:

「用中鋒運筆寫出來的筆畫由於書寫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筆畫邊線光潔平整,如刀切的一樣,古稱『古釵腳『;另一類筆畫邊緣毛澀不平,如萬年相藤,古稱』屋漏痕『,或稱之謂「金石氣」。前者書寫速度略快,用力平均,顯示出剛健挺拔、富有朝氣的美。後者書寫速度略慢,比較用力,手指路有震顫。顯示出遒勁涵蘊而又老成的美。」這古釵腳和屋漏痕,體現著藝美,但也是質美的構成元素。但二者畢竟還是有區別。

最高境界的書法美是道美。道美,就是書法作品富有情韻,蘊含著書家的審美價值,顯示出一種撞擊靈魂的個性特色,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意境。要達到道美的境界,和書家的文化素養、審美理念和精神境地有密切的關係。唐代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所謂「達其性情,形其哀樂」(《書譜》),劉廣迎<書法漫談>中所說「書法是心靈的藝術,是人的性格、氣質的流露,是人格、人性的展現;書法不僅是寫字,它還要『寫心』、『寫志』,要『如其志,如其學,如其人』(清劉熙載語)。當書法達到一定境界之後便是抒情,所以說書寫情性是書法藝術的靈魂」,這些都是談的「道」。

但「道」必須憑藉「藝」,無「藝」,「道」也就不會動人。王宏建在《藝術概論》中說,藝術作品的內容,「是它的形式的涵義,是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具體的、生動的生活和情感內涵。」這裡的「形式」就是「藝」的範疇。怎樣的「藝」能表現怎樣的「道」,對一個書法家來說,是一門必修課。真正使二者的關係瞭然於胸,才能使一件書法作品體現創作者的主觀意志。才能使書藝璀璨炫目,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說:「道尤表象於藝。燦爛的藝賦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給予藝以深度和靈魂。」事實正是如此。

記得陝北著名書法家劉天宣先生談行書字勢,講到了橫勢、縱勢、左傾勢、右傾勢、開合勢和收放勢,這些自然屬於「藝」的範疇,只在這個層次掌握它,當然會顯得蒼白。這些字勢,我們仔細看,就會發現都是改變字形的一些技巧。字形有正方、長方、梯形、三角、圓形等等,每一種形狀又有大小、方向、位置等等不同,於是人們對此就會有一定的形式感。比如同是長方,因為方向不同,而出現縱勢和橫勢,縱勢有挺拔感而橫勢有平靜感;再比如同是梯形,上開下合勢給人沉重壓抑感,而上合下開勢則給人穩重堅定感。這些形式感是連接「藝」與「道」的紐帶。當這些字勢,只為達到變化、追求對比的時候,它就處於書法作品的背景上。但如果某種字勢以反覆、加重和增大等手法從在背景上突出來,就成了有效的載」道「之體。

再比如有人從質感、力感、動感、立體感和節奏感等「藝美」的品質來談書法時說:「一般來說有質感的線條能喚起審美聯想,所以選擇一種特定形質的線條,去表現特定文字內容,加之巧妙的章法,就可能是一幅內容、形式相統一的佳作。例如濃重粗澀的細線,宜於表現『鋼鐵長城』的意境,柔軟細韌的線條,宜於表現『細雨春風』的意境,枯燥凝澀的線條,宜於表現『寒林漸肅,虎嘯猿啼』的意境,否則,難以創造出書法作品特殊的神采和韻味來,更不會釀造出渾樸或高逸或妍麗或霸悍的風格。」這也是在探討藝與道之間的密切聯繫。

同時,不僅要看到「藝」對」道「的表現,也要看到「道」對「藝」的駕馭。真正明白二者的關係,就應當把「還我河山」寫得富有氣勢,把「澄懷觀道」寫得滿蘊空靈,把「厚德載物」寫得厚朴凝重,把「乘風破浪」寫得遒勁力韌。

瑤在書法與中國文化》一文中說:「書法線條雖可以說是最簡約、樸素不過的藝術,但由於其按照古哲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想,創作者和欣賞者可將眼中的這些簡單線條字跡與內心的感受、想像相結合,由粗致精,由一生萬,由象內之象而得象外之象,由字內之情、字外之意生化出無窮的意味。」這讓我們更看到了「藝」與「道」的複雜關係。 書法的「道」,體現在哲學層次的陰陽二元理論,體現在性情層次的婉轉而含蓄的表達,體現在審美聯想層次的自由遐想。 大家都知道「意象「理論,」藝「屬於」象「,道」屬於「意」。張立辰教授在《如何認識和學習中國畫》中說: 關於中國繪畫「意象造型」的理論體系和畫理、畫技均在中國畫學的道統之中。從《周易》的「象」、老子的「氣」「道」「象」、孔子的「繪事後素」、淮南子「神貴於形」、謝赫的「六法論」、顧愷之「以形寫神」的傳神論、蘇東坡「形神兼備」和「形」「理」論等等,絕妙地闡述了中國畫「意象造型」觀的深邃之理。中國繪畫秉持這種「觀念」和規律,實踐了幾千年,攀登到了世界「造型」藝術的審美最高峰。 這雖然談的是畫,但其實書畫一理。 2015.03.09作於陝北榆林
推薦閱讀:

書法研究 | 草書、詩文與酒的關係淺說
「泉城名士」——王興 書法作品精選
李白書法——《將進酒》欣賞*
集趙體字書法春聯
爺爺的書法

TAG:書法 | 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