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不需要條件(8)
六親子溝通是父母和子女之間進行的包括信息傳遞、信息反饋、情感滲透等內容的一個互動過程。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信息的傳遞和接收是雙向反覆的,在信息多次被傳遞的過程中情感因素始終滲透其中,信息的傳遞和接受受到信息傳遞者情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反饋中的信息是經過接收者加工的、在質和量上已經有所變動的信息。親子溝通在家庭教育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沒有順暢的親子溝通家庭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者出現負效果。沒有良好的親子溝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親子關係,而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家庭教育資源,有效的開發和利用這一資源才能促進家庭教育的有效開展。
首先,積極有效的親子溝通能為家庭教育創設良好的環境條件。
家庭教育不是憑空的,也不僅僅是在有形的家庭——房子及家庭設施這個環境中完成的,家庭教育更多地是在由家庭成員及彼此間的情感聯繫共同組成的這個抽象意義上的家庭中來完成的。抽象意義上的家庭和有形的家庭共同組成了家庭教育的環境,積極有效的親子溝通能夠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繫,優化親子互動的模式,在信息傳遞、接受和反饋的過程中實現信息的有效接受和正向加工,實現親子間的良性互動,使抽象意義上的家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給每個成員尤其是孩子一種穩定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同時會讓有形的家庭——房子及家庭設施在每個成員尤其是孩子的心裡經過積極加工而具有溫暖、安寧、幸福等積極的屬性。從這個意義上講,積極有效的親子溝通為家庭教育的創設了良好的環境。
其次,積極有效的親子溝通是順利解決家庭教育中過程性問題的前提條件。
家庭教育是一個整體概念,但具體到每一個家庭而言又是一個具體的過程。並且不可能用實驗的方法來尋找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培養模式,也不可能教育過程中發現問題後就一切打亂、重新開始,作為每個家庭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探索中進行。同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每個人也因此有著不同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作為家長和孩子也不例外,這就決定了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不同的想法、看法甚至發生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現在的高中生,他們的成長環境和父輩們的成長環境有了很大的差別,這就決定了他們和父母之間的行為和觀念差異就會更加明顯。
親子之間的行為和觀念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在日常生活中親子之間出現矛盾和衝突也是難免。所以,重要的就是當我們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親子之間出現矛盾或衝突時如何有效地去解決問題。解決的方式因人、因事而異,但要想有效地解決問題,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滲透其中的重要因素,而良好親子關係的形成依賴於親子間的溝通是否順暢、積極和有效。
再次,積極有效的親子溝通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會各有差異,孩子成長中遇到的這些問題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就要通過自己的觀察和交流及時發現並引導孩子來面對自己遇到的問題,並最終通過努力、找到方法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而問題的發現、父母對孩子的引導都是離不開及時有效的親子溝通的,只有順暢的親子溝通才能讓父母及時的發現孩子遇到的問題並在良性的情感互動中引導孩子正視問題、付出努力,最終解決遇到的問題而不斷成長。 暗示與溝通分類:教育 |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我們的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教育上,應去掉那些讓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須」等辭彙,而通過「啟發、暗示、商量」等形式來進行,這種形式的教育,孩子會更樂於接受,更喜歡。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暗示就是體態手勢、表情。
眼神暗示。眼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比語言能更細膩更清晰地表達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說的話,所要表示的態度暗示出來。
表情暗示。人的表情能傳達多種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該等等。孩子做了好事,你對他讚許地點一點頭。孩子經過努力,解開了一道題,你對他會心地笑笑,都是一種最好的激勵。
言語暗示。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語直接表態。當要表揚或批評時,而採取一種迂迴的方法,用講故事、打比喻、作比較等把自己的觀點巧妙的「點」出來,讓孩子心領神會,在一種柔和的氣氛中接受教育。
動作暗示。動作暗示就是用體態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從而教育孩子。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發現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對孩子做幾個挺胸的動作,並書寫一兩個字,讓孩子接受這些暗號,他就會學著做出反應。
溝通的目的不外乎為要增進親子之間彼此的了解、默契的培養,但是,隨著溝通的時機及孩子當時的狀況,溝通內容的深度需隨之調整,同時不要和日常的活動有所脫節。
由淺到深的溝通應注意的事項:
寒暄、客套。例如:「吃飽了沒?」「天氣變涼了,多穿件衣服喔!」這是日常生活中不應缺少的基本關懷,千萬不可忽視。
報告或轉述。例如:『今天晚餐吃魚。』『爸爸希望你先把功課作完。』報告或轉述,必須要真實,誇大或不實的陳述,是無法得到孩子的信任的。
陳述意見、看法或決定。例如:「這件衣服不夠暖,換一件吧!」「先把功課作完,才能去玩。」當父母要給孩子建議或決定時,孩子可能認為這是出於父母的直覺,父母不妨將思考的過程與子女分享,讓孩子也了解原因,學習判斷事物的道理。
分享感受和情緒。例如:「我今天心情很好。」「昨天你做的事真把我給氣壞了。」
在傳統中式的家庭很難做到這一點,但這卻是增進親子間感情很重要的一環,放膽去做吧!讓家庭能夠充滿愛。
無論是何種方式的溝通,對孩子都要坦誠,讓自己有一顆虔誠細膩的心,能傾聽,且願意去了解,不要為了求快速的果效而只注意到子女外在的問題,要能真正的了解子女內心的感受,這也是幫助子女和其它人建立美好關係的重要因素。
創造快樂a
分類:教育 |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氣質,有的家庭民主,有的寬容,有的嚴謹,有的熱情……家庭氣質常常影響到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果說要給我們的家庭一個詞語的話,我想,「快樂」肯定是最合適的。我們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讓孩子快樂地成長,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做一個快樂的強者。 媽媽說:孩子,我們做不了很多事,但是,我們可以為你「創造快樂」。 女兒如今已經是哈佛的博士生了,可是在我們眼裡,她還是個孩子。我們至今仍然記得女兒呱呱墜地時響亮的哭聲,似乎在向世界宣告她的來臨。從女兒出生那天起,我們夫婦就下定決心:既然我們把這個小生命帶到了人間,那麼,儘力讓她快樂成長就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為母親,我的想法很簡單:一個快樂的人,一定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這樣他才能開朗樂觀,積極向上,不斷進取。 作為醫生,我們的想法更簡單:一個快樂的人,一定是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他擁有良好的免疫力,體魄強健,精力充沛。而健康,可以說是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期望值的底線了。 所以說,一個快樂的人,一定是個身心健康的人,也一定是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連快樂都失去了,那麼,我們又怎能期待他去積極地回報社會、奉獻他人呢? 因此,在我們的家庭教育里,「快樂原則」一直貫穿始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並不苛求她做個完美孩子,也不要求她達到怎樣的程度或高度。我們從來沒有要求孩子實現自己以前從沒有實現過的事情。 快樂的含義是很廣泛的,並不只是正常的物質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精神上快樂,盡量讓她遠離壓抑、不快這些負面的情緒。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都讓女兒掌握主動權,讓她自己選擇最感興趣、最能獲得快樂的項目來進行,儘力培養她廣泛的興趣愛好,而不要求她局限於一個領域。當她徵求我們的意見時,我們每次都會這樣問她:你選擇這個感到快樂嗎?如果女兒回答「是」,我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支持女兒的選擇。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逐漸培養了遇事積极參与的主動性。 遊戲是孩子的最愛,我們體會一些遊戲能使孩子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使性格變得熱情而開朗。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們借鑒甚至自己設計了許許多多的遊戲來幫助孩子識字,並通過遊戲講故事,鍛煉她的各種能力。雖然這樣我們會比較累,但是看著女兒甜甜的笑臉和飛速的進步,我們疲倦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女兒小時候長得非常清秀可愛,她自己也非常愛漂亮,愛趕「時髦」。比如外面有什麼流行的小發卡,她的小箱子里也一定會有。日積月累,這些小發卡竟然有整整一箱。女兒每天都要換衣服、換髮型,一早起來,就要在穿衣打扮上浪費一些時間。我們看著她在鏡子前照來照去、試來試去的,把時間都耽誤了,心裡就非常著急。特別是爸爸,等到女兒走了,就埋怨我:看哪,打扮得新娘子似的,這不是浪費時間嗎?耽誤了學習怎麼辦?我也很猶豫,但我知道愛美是女孩的天性,尤其是看到女兒每天都神采飛揚、笑容滿面的樣子,有什麼比她的快樂更重要呢?「換一套衣服就是換一個心情」,多出十分鐘時間就能獲得快樂,這快樂來得這麼簡單,為什麼要壓制她呢?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女兒不僅沒有耽誤學習,反而變得更積極向上,每天都充滿了活力,也更喜歡嘗試新鮮事物。 另外,給孩子創造一個快樂的家庭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家是比較歡樂的。每天我們在家裡就喜歡說開心有趣的事,所以,家裡一直充滿了笑聲。另外,我們非常注意不把外面的一些負面的東西帶到家裡。我們夫妻兩人個性開朗樂觀,但是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總是免不了會遇到一些煩惱和不愉快的事,比如說同事之間的矛盾、不公平的事情等等。有時候,我們夫妻之間也會有矛盾和爭執,但是,我們絕不會在孩子面前發牢騷、抱怨,也絕不會在孩子面前說社會上的一些陰暗面,我們有個約定:絕對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社會的不良現象,絕對不把負面的情緒帶給孩子。從回到家的那一刻起,我們一定是開開心心的。「忘記」自己的不快樂,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我們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如果孩子不高興,我們首先要檢討自己,看看是否方法不對,還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而絕不會輕易就責備孩子。回顧女兒的成長曆程,我們可以很開心地告慰自己:我們不但給了女兒一個真正快樂的童年,也讓她的學習生涯始終充滿了樂趣和溫暖。儘管我們是普通的父母,但是我們為孩子「創造了快樂」。 心得:快樂可以滋養孩子的心靈,一個快樂的孩子,一定是個樂觀開朗、有自制力、充滿自信的孩子,而且能將他的快樂傳遞給周圍的人,對周圍的世界充滿熱忱。 作為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我們應具有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堅定的人生信念,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在孩子面前決不流露出悲觀沮喪的態度和情緒,這樣孩子就會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摘自《朱成在哈佛》第一章 做快樂的強者 第一節 「創造快樂」是父母的責REN
創造快樂b
對父母來說,使孩子擁有快樂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滿快樂和溫馨。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由於具有快樂的性格,成年後能夠幸福生活的比不幸家庭長大的孩子要多得多。下面有幾種快樂秘方,你可以在孩子身上嘗試一下:
尊重孩子的選擇權,有時間享受「不受限制」的快樂
成年人常常認為孩子時期天真無邪,無憂無慮,是一個人最樂觀快樂的時期。但是事實往往與此相反,孩子們對於強加給他們的任何決定都是排斥的。孩子們同樣需要自己去選擇、體驗,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產生真正的樂觀快樂,因此,父母應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的權力。
家中父母希望居室整潔,周圍的鄰居又喜歡安靜。孩子一旦開始喊叫、跳躍,父母便會想辦法制止,孩子只好越來越乖了。表面上,是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帶來的是:孩子的熱情和活力在一點點喪失,孩子的心靈也感受到了壓抑。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帶著童真的想像力盡情地玩耍,需要有時間去抓螢火蟲、打雪仗、看蜘蛛做網、螞蟻搬家——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動,更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
給孩子顯示自己的機會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這些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喜悅。「媽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好不好?」這時即使你在廚房做飯,也要滿足他這個願望,並適時地給予肯定:「你講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他喜歡的這個故事,對他是多麼地快樂。孩子的熱情,能通過你的分享和肯定,轉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這些品質對他們一生的快樂都是最寶貴的。
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當孩子認為自己能解決一些問題時,可以讓他們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能樹立起信心,並且有了下次自己解決難題的勇氣。當他們遇到難題時,你可以按下面的步驟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技巧:發現問題;讓孩子描述出他想要的結果;幫他設計出要達到這個結果的步驟;讓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夠自己完成,哪一步需要別人的幫助;在他確實需要幫助的步驟上提供幫助。
關心他人
孩子需要認同自己是家庭和社會有價值的成員,父母應盡量給孩子提供接觸社會、關心和幫助他人的機會。如讓他把家裡的舊玩具收集起來,送給需要的小朋友;幫助照看比自己年紀小的小朋友;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等等。在家裡,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關心,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從小就懂得關心父母,關心長輩,懂得分享。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兒童在很小的年紀就能享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利用小夥伴的影響力
父母要懂得:孩子的成績能被小夥伴承認,會增加孩子的自尊心,對培養樂觀品格非常有好處。小紅8歲,上小學三年級,文化課十分出色,但體育課卻不及格。小明的體育課特別好,文化課卻是中等。小紅的母親讓她向小明學習體育。小紅說:「小明的文化課不好,我不喜歡他。」母親說:「他教你體育,你幫助他學文化課,你們正好可以取長補短。」小紅同意了母親的做法,幾個月後,她在體育課上取得了好成績。
這種影響力的訣竅,在於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來激發他們積極向上,並樂觀地改變自己的不足。父母要多引導他們全面地分析新夥伴地優缺點,讓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處理人際關係。
更具體的表揚,對孩子說「你能做好」
樂觀的孩子,總是覺得自己能夠駕馭生活,能夠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夠擺脫人生中的痛苦。作為父母,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切合實際的期望目標,並且清楚自己的孩子要怎樣做才能達到那個目標,最後,對孩子邁向目標的每一個細微的進展,都給予鼓勵和讚揚。
父母應特彆強調孩子令人滿意的具體行為,表揚得越具體,孩子就越清楚哪些是好的行為。當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掌握了一種技能的時候,不要總是簡單地說:「做得不錯」,要指出他們具體細節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那個摔倒的小妹妹扶起來,真讓媽媽高興。」「我喜歡你畫的這些樹。」具體的表揚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滿足。當然,也要注意不要表揚過度。從小要讓孩子認識到,真正的表揚來自於他們戰勝了挑戰之後。
培養廣泛的興趣
也許,父母不知道孩子對什麼感興趣,但他們可以提供各種活動,對於非常專註地喜好一件事情的孩子來說,通常這些孩子全神貫注於自己的興趣所在,而對於另外的事情卻拋之腦後。教育專家指出,如果他們的父母幫助他們尋找另外一些感興趣的活動的話,那麼,孩子們可能更加快樂。
引導孩子迅速恢復樂觀快樂的心情
像任何人一樣,樂觀快樂的人也有自己的消極心情。但是,他們能夠很快恢復樂觀快樂的心情。父母應幫助孩子學會這種最重要的技巧。
當生活中有事情使孩子陷入痛苦的憂慮時,父母應當幫他們找到自慰的源泉。任何孩子都會遇到多種不樂觀快樂的事情,有些是有害的,如跟夥伴吵架,因為傷了自尊心,所以孩子很沮喪。因此,應當幫助孩子恢復良好的感覺,可採取聽音樂、閱讀、騎自行車和與朋友交談等方法。
不要苛求完美
孩子畢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父母不可太過於追求完美,父母如果總是對孩子表示不滿和批評,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當你再要抱怨的時候,先想一下,這個過錯是不是跟他們的年齡有關?10年後他們還會這樣做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別再嘮叨個沒完。記住:你和孩子之間的感情總比他把襪子放在哪裡要重要得多。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一個人的樂觀快樂有重要的影響。雖然父母不能控制孩子的社會交往,但他們可以和孩子建立和諧的關係,如果孩子們要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那麼,他們首先需要和自己父母建立和諧的關係。
教育專家們指出:「作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成為一個樂觀快樂的充實的人。」樂觀快樂的性格可能有一部分來自遺傳,全主要來自父母所創造的環境。「孩子們很小就開始懂得感情,」著名心理學家法迪斯說,「在孩子學會語言之前,他們是從感情的氛圍來下結論的:這個世界是一個憂慮、憤怒的地方,還是一個安全樂觀快樂的地方?」樂觀快樂的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們為什麼是樂觀快樂的。
隨時從父母那裡得到堅定支持的孩子,會認為生活可以信賴,人生充滿機會。即使生活中偶然出現艱難、失望的境遇,他們仍然能對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
尊重孩子,是對孩子表示支持的最好方式。母親在聽孩子說話時要熱心、不急躁,無論孩子說什麼都要表現出興趣,切忌咒罵或諷刺挖苦。
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父母不要對孩子說:「你真蠢,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這會損害孩子對自身價值的承認以及對你的信任。你不妨換一種口氣說:「沒有關係,以後多注意點。」
做父母,就是要用一顆純凈的心去理解孩子,愛護孩子。
但是,父母千萬不要把疼愛變成瞎吹濫捧。不分青紅皂白地讚揚孩子,會增加孩子的無助感。因為孩子對過分的誇獎有著敏銳的直覺。
防止過分的物質滿足
研究人員調查指出,家庭收入特別豐厚的孩子並不像通常想像的那麼樂觀快樂。更為重要的是對所擁有的感到滿意。過分的給予會使孩子認為獲得是樂觀快樂的源泉,這種基於物質滿足的樂觀快樂往往是暫時的,難以持久的,這樣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往往易導致失敗。(來源:太平洋女性)
父母要保持樂觀情緒
孩子不可能總是按照父母說的那樣去做,但肯定會仿照父母做的那樣去做。因此要想孩子樂觀,父母自己必須表現樂觀。看著母親一邊料理家務一邊哼著小曲時,孩子自然會感到快樂。
如果父母整天抱怨,表現很悲觀,孩子自然不會覺得快樂。在生活中,父母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常說些積極樂觀的話,比如孩子抱怨說:「我太笨了,連足球都踢不好。」這時父母最好說:「你剛剛練習,踢到這個程度已不錯了,以後經過努力,你一定會成為足球健將的。」如果父母是一個樂觀的人,孩子成為一個樂觀主義者的機率就會相當大。
總之,樂觀的生活能培養出孩子豁達的心胸和充分的自信,這是生活中一個良好的習慣,如果你想做一個好父母,請幫助孩子養成這種樂觀的精神,它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賈計紅ZENG LI
推薦閱讀:
※拉格朗日乘子法和KKT條件
※(三)讀書的條件
※做人工授精需要什麼的條件
※如果說女方要求男方有房有車,那麼男方可以要求女方什麼條件?
※八字上成為富翁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