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是龐氏騙局的擴大版
次貸危機是龐氏騙局的擴大版
2008-12-25 現代快報
納斯達克前主席伯納德·麥道夫涉嫌巨額欺詐的消息震動世界,這位70歲的老人,曾經以推進納斯達克市場的公平和透明著稱,如今卻因為欺詐可能淪為階下囚。其屬下公司賬目上不再有現金,司法部門預測麥道夫「黑洞」可能高達500億美元。
麥道夫詐騙的手段並不高明,類似於古老的「龐氏騙局」——以高回報為誘餌,將新客戶的錢付給舊客戶當作投資利潤,吸引更多的人入局;而麥道夫利用其在華爾街建立的金字招牌,並依靠其在富人俱樂部——棕櫚灘鄉村俱樂部——積累的人脈,拉攏投資者。
龐氏騙局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最終總會垮台。龐氏騙局穿幫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兩個要素,第一是受騙的人數眾多,足以維持表面上的收益支付;第二是經濟景氣處於上升周期,不會出現資金鏈斷裂問題。
在很長時間裡,麥道夫都幸運地獲得了兩個要素。他有信譽與足夠的顧客,他們把錢交給信譽不錯的麥道夫,以獲得每年10%的穩定回報率。這並不是一個天文數字,在繁榮的90年代,大多數對沖基金都能獲得那樣的收益。直到次貸危機發生前,美國經濟都處於前所未有的景氣長周期中,足以使略微謹慎的投資者獲得10%的收益。
麥道夫是龐氏騙局不自覺的追隨者,更是泡沫的舞弄者,在美元泡沫如此歡騰的時刻,不做風險投資才是傻瓜。正是在泡沫的刺激下,麥道夫以及摩根斯坦利、美林等無數先賢后烈才爭先恐後進入泡沫浴場。麥道夫的受害者並非升頭斗小民,從國際大行如滙豐、BNP巴黎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野村證券到瑞士那些不顯山露水的私人財富管理基金,社會賢達,都在名單之上,這些人不是愚蠢,而是心甘情願與泡沫為伍,不相信美元泛濫會一朝消失,不願意被泡沫時代甩在身後。
在一本前摩根斯坦利員工一本名為《誠信》的書中,介紹了大摩發行的新興國家結構性衍生投資品種,有一些產品複雜到連定價者都不知道真實價值究竟幾何。這些目前已轉型為傳統商業銀行的投行,將這些有毒債券銷往全世界,甚至銷給養老基金,政府投資公司,去掠奪窮人、學生、公務員的養命錢、教育錢時,難道不是在製造更惡劣、更可怕的龐氏騙局。現在,這個騙局崩潰,讓全世界買單。
制度是騙局的幫凶。12月21日,《紐約時報》頭版刊登題為「白宮哲學給次貸危機火上澆油」,指責布希政府不顧現實,讓更多美國人、特別是少數族裔擁有自己的住房;他的高級顧問早在2006年初就無視房市泡沫擴大的警告;他的執政哲學支持自由市場,放鬆對金融機構的監管,等等。
是的,當美國財政部給新興市場債券隱性擔保,但布拉迪債券大行其道,當評級公司給名為優質債券、實為金融衍生品的高風險投資產品蓋上優質債券的大戳,這樣養老基金才被允許投資,所有這些都是在美國財政部、美聯儲的呵護之下發生。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市場無法持續,都知道借債消費不可能持久,但所有人都在過剩美元與低息政策下,樂此不疲。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制度是龐氏騙局的幫凶。1999年,金融分析師哈里·馬可波羅斯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投訴,認為他們應該對麥道夫進行調查,因為麥道夫所聲稱的利潤不可能通過合法途徑獲得,但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充耳不聞。
除了麥道夫,機構與政府都成為龐氏騙局的製造者,投資者給龐氏騙局提供了充足的養料,現在,只要沾染上投資二字,就成為受害者。我們必須儘快從美元、美債的龐氏騙局陷阱中爬出來。
推薦閱讀:
※逢8必危?如何逃過被收割的韭菜命?
※三個故事告訴你,中國會發生金融危機嗎?
※次貸危機揭秘
※對美國次貸危機(CDO和CDS)的介紹,這是我見過最經典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