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古改制:中美在底線之上200米的博弈

本文為MFI全球戰略監測系列之四。作者為MFI首席戰略學家柯挺。本報告授權寧波銀行轉載刊發,版權歸MFI所有,更多信息請關注文末提示。

托古改制:中美在底線之上200米的博弈

China Macrosystem Finance Institute 2015.05.20

本期全球戰略監測覆蓋的時間段為2015年5月1—17日。這一區間,歐洲債務談判,希臘撒潑式的抵抗策略似已走到盡頭;美國對烏克蘭「明斯克協議」的默認,標誌著俄、歐、美、烏四方在這一戰略區域上的妥協與止損,歐洲板塊博弈大局已定。中東及東亞,伴隨著安倍訪美及沙特原王儲的廢黜,逐漸成為全球新的動蕩中心。

在MFI全球戰略監測之三中,我們對3月後的全球戰略演進線索的定義是:新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即我們之前說的第六代保守型政治經濟體系)的第一次試探性構建到破裂的過程。本期延續了這一認識。

MFI判斷,亞投行成立是全球地緣戰略博弈的分水嶺,它使得各大國曾遮遮掩掩的底牌被一股腦全盤亮出。美方率先從貿易(TPP)、能源安全與通脹預期(中東穩定及油價)、周邊地緣(南海及緬甸)等三方面對中方施加更大壓力;在中、美兩方博弈加劇的同時,全球其他政治力量明智的後退,著力完成內整肅,以降低潛在風險外溢的影響。

5月12日,在王岐山會見福山、青木這一場合,中國最高層首次全面公開否定「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一延續了一個半世紀左右的改革理論。回歸傳統倫理,顯示了領導層將以「文化道統」替代「主義道統」,形成凝聚共識的新紐帶,由內而外的應對更加動蕩的外部環境。

這是中國進行主體性重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所發出的最明確信號。這種構建顯然是復古主義導向的,我們只有把這種努力放在互聯網時代社會框架中才能看到其歷史可能性。

我們密切關注,互聯網時代的復古主義思潮是否繼續擴展。

美國:與中國的外交危機仍未化解

1、開放北冰洋地區油氣開採,頁岩油氣戰略之後,美國能源戰略又一里程碑。5月11日,美國為殼牌公司發放聯邦許可,允許其從今年夏天起在北冰洋地區開展油氣鑽探活動。

2、TPA表決獲突破。5月14日美國參議院第二次投票,TPA表決成功反轉,預計本周將最終通過。

3、5月14日,美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六國的代表在美國戴維營舉行例會,沙特、巴林、阿聯酋和阿曼4個國家元首缺席會議。

4、美國-東盟對話,美國拋出南海航行自由話題。5月15日美國-東盟討論區域安全與經濟整合問題,美國政府表示將維持全球各地和南海的航行自由。

5、克里訪華,高調而來,空手而歸。5月16-17日,克里訪華,35小時、5次高層會晤,表明雙方對合作的渴望,但「中國維護自身主權的意志堅如磐石」的表態,意味著距離雙方妥協仍有較長的路。

6、默認「明斯克協議」,烏克蘭問題上的妥協與止損。5月17日,美國助理國務卿紐蘭訪問俄羅斯,以討論落實明斯克協議的下一步措施,表明美國將默認烏克蘭現狀。

MFI簡評:

在安倍被譽為「劃時代突破」的訪美結束後,美方加速調整,從貿易、能源、領土安全等三方面在外部對中國施加更大壓力。在中國經濟轉型、債務處理、國內反腐及秩序重塑的關鍵時期,美方採取了與去年下半年類似的圍堵方式。而本周李克強總理18日啟程訪問拉美四國,則有「圍魏救趙」之意,也與去年類似。中美談判在央企混改、人民幣資本項下可自由兌換及知識產權保護等三方面的分歧仍然很大。

默認「明斯克協議」,表明美國正逐步犧牲烏克蘭,轉而支持歐洲及俄羅斯在此區域的權益分配。「明斯克協議」作為「慕尼黑協定」的現代翻版,是綏靖政策的象徵,認同此政策與削弱普京權威及俄羅斯力量相悖,是對美國作為西方世界領導人權威的損害;但中國的強大壓力,瓦解潛在中俄聯盟的驅使,放棄烏克蘭或者說放棄美國在歐洲的更多權益,是自身力量不足的前提下,避免兩線作戰的無奈選擇。

高層訪俄並敦促明斯克協議,與當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內涵並無二致,即通過劃分彼此在東歐的勢力範圍,改善戰略環境,緩和矛盾。與歷史時間軸巧合的是,「慕尼黑協定」的誕生才促使《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署,當年以犧牲波蘭主權換取歐洲大國博弈轉圜空間,而今以犧牲烏克蘭主權以緩和美俄矛盾。

「明斯克協議」的實施標誌著美、俄、歐三方力量在歐洲版圖上的權益分割已接近完成,歐洲成功利用中國對美國全球戰略的挑戰,私底下完成俄歐利益分配,並通過亞投行的崛起,迫使美國最終妥協並認同新的歐洲力量版圖。

我們來分解下自去年以來美、歐、俄三方博弈的路線圖:

烏克蘭危機(強推給歐洲的大禮包)——吞併克里米亞(俄羅斯成為對立面)——馬航MH17墜機(迫使歐盟在民意壓力下與俄對抗)——兩線作戰,俄羅斯元氣大傷(原油狂跌、盧布貶值、外資出逃)——明斯克協議(歐俄私下裡的妥協與止損)——歐俄加入亞投行(禍水東引契機)——美方默認明斯克協議(美國在歐洲權益的界定)

從全球戰略演化上看,明斯克協議的實施,歐洲權益劃分完畢,意味著歐洲成功完成了美國力量的禍水東引戰略,成功將中國頂上美國力量的靶心,完全扭轉過去十年中國將歐洲頂上美國力量靶心的格局。

放開北冰洋油氣開發,是美國能源戰略的又一里程碑舉措,伴隨著美國能源的自給自足,中國能源多元化戰略的失敗以及主供應區集中於中東,使得中國將面臨過去數十年美國類似的困境。能源博弈將會是中美博弈的主戰場之一。

中東:脆弱的平衡之下,艱難自保

1、5月4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訪問沙特,薩勒曼國王親自到機場迎接,成為西方首個以「榮譽貴賓」身份出席海灣合作委員會(海合會)6國首腦會議的國家元首。被沙特稱為「最可靠和最可信」的夥伴。

2、5月6日,英國媒體披露沙特國王薩勒曼·阿卜杜勒-阿齊茲對內閣進行改組的行動可能引發嚴重反響。王儲和成員正遊說王室內部成員投票者,以健康狀況為理由廢除薩勒曼國王。

3、5月16日,埃及前總統穆爾西因越獄罪被判處死刑。

4、沙特原油產量創30年新高, 4月日產1030萬桶,布倫特原油價格攀升至66美元/桶。

MFI簡評:

歐洲禍水東引的成功,使得中美博弈將會更加激烈。在美國逐漸完成能源自足,而中國能源深陷中東泥潭,但又無力保護的當下,能源安全與通脹預期(中東脆弱的穩定結構及油價)將是中美博弈中美方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伊朗核談的逐步推進,給予沙特強烈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又會削弱原本以脆弱不堪的沙特王室統治基礎。故試圖回歸到小布希總統時期的戰略格局,拉中國、法國(歐洲)以圖自保,是沙特王室的當然選擇。

中東脆弱的平衡、複雜的宗教政治環境、沙特王室的腐敗及對軍隊控制能力的低下(葉門事件中大批現役軍人逃離),局勢已不在沙特王室手中掌握。與原油產量創歷史記錄但油價卻逆勢而漲一樣,缺席與美國的戴維營例會(無聲抗議),及大肆購買法國軍火,無不體現了沙特領導層內心的焦慮。

一旦未來3個月中美並未達成妥協,英國情報機構預言的沙特王室政變也許將會成真,或許隨著沙特政局的動蕩,原油價格戰是否中止,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大問題。如果是的話,原油有動能報復性反彈,而中國將會是主流經濟體中主要的空頭。

中國:文化道統的回歸與重建

1、5與12日,《難忘的會談——記王岐山與福山、青木的會見》,一文現身網路,這次會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17日上午乘專機離京,開啟對巴西、哥倫比亞、秘魯、智利四國的正式訪問,並經停愛爾蘭和西班牙。此次出訪創下了出訪時間最長、行程最遠、途徑國家和城市最多的「三最」。

MFI簡評:

本期戰略監測,對中國進行深入探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存在很大困難。

美方通過貿易、能源安全、地緣博弈等三方面對中國進行圍堵並施加壓力,而本周李克強總理18日啟程訪問拉美四國,幾乎重演去年習近平去年的「美國後院之旅」。選擇「南南合作」倡導者的巴西作為突破口,可謂「圍魏救趙」。

中美雙方正朝著彼此核心利益區間前進,同時小心翼翼的繞過那些最敏感的地帶——比如TW問題、人民幣問題、俄羅斯問題、美國國債問題。中美兩國仍然還是在底線以上200米展開博弈。但是克里再度空手而歸,及美國對俄羅斯的綏靖(明斯克協議),都顯示了一種緊張,未來兩個月,兩個巨人之間的較量仍有可能越過雷池。

很顯然,美國阻止人民幣納入SDR及中國經濟改革轉向保守,成為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這導致去年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達成的雙邊BIT負面清單談判陷入僵局,這一僵局如果不能儘快取得突破口,那麼今年的戰略與經濟對話(6月下旬)將很難順利進行,因為這意味著去年的議題必須要推倒重來。

在這個時間點,出現了福山、青木會談。這次會談內涵極其豐富,它顯示了中西方在改革的基礎理論構架和基本方向上,仍然存在巨大的鴻溝。中國領導人明確了「兩個否定」。這裡,我們只研究第二個。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自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以來,中國曆次改革的基礎理論框架,而本次福山、青木會談,中國最高領導層首次公開否定這一理論。

自19世紀以來,歷經數次革命及運動,儒家文化主導權已喪失殆盡,改革開放以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已逐漸異化為「西學為體,中學為用」,「中學」的用甚至已流於形式或存於皮毛,有消亡之憂。故否定「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實質,是否定 「西學為體,中學為用」。

對話的含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就包含了所有的現代性,因此中國的制度改革和體系將要而且可以擺脫西方長久以來的捆綁。在此前若干場合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對中國的政治和外交理論都使用了大量傳統話語進行改造,我們認為本次會談所體現的追求,是一脈相傳的。

將這次會談放置於我們所處的時代,可觀測到領導層對社會當前及未來演變有著清楚的認識。傳統的回歸、陽明心學的提出,以及當前政府一系列的措施,表明從經濟政策、社會秩序重構及文化倫理、意識形態等方面有了較為完整的構思。

公民意識和民主自覺是現代社會的兩大標誌。陽明心學提倡「知行合一」,將傳統文化中的「天命」分解到每個人身上,從個人內心追溯,完成自我價值評判後再行動,我即「天命」。

陽明心學作為橋樑將個體與集體在社會層面完成串聯,提高參與感與責任感,即個體「知」可以完成組織「知」或社會「知」的統一匯聚,最終形成社會共識。所以陽明心學提倡的「知」即「公民意識」,「行」即民主自覺(公民自覺),應該說陽明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明的借入口。這一傳統學說,為中國在既有體制基礎上進行民主化改造提供了可能。

這種可能性需要藉助互聯網才能實現。在上期的戰略監測中,我們提出一個重要命題,就是移動互聯網將賦予計劃經濟在減少交易成本上新的合法性。這個問題備受爭議,但它很可能是客觀的。

工業時代,勞動力脫離家庭的客觀需求與個體意識的蘇醒互為表裡,中國傳統文化及宗族倫理在此面前,自然步履蹣跚。20世紀物理學從經典物理進入量子物理,人類第一次了解客觀世界的常態是不確定性和不均衡的存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海洋的誕生,人類社會也將從確定性邁向不確定性,網路群體集體特徵的回歸正是不確定性下人類的自我保護。

互聯網時代群體集體特性的回歸,意味著傳統的東方文化再次符合時代的訴求,意味著「文化道統」將逐漸取代「主義道統」成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主導,同時意味著決策層給予中國從政府到社會的改革方向畫了明確的紅線,一切談判與妥協都將基於這些基礎之上方有可談的空間。

互聯網時代社會結構模型也將向老子意義上的「理想國」——而非柏拉圖意義上的「理想國」——方向演進。

但顯然,這與西方的預期差之甚遠。

註:對王岐山與福山、青木會談的完整版分析,由於客觀原因不予公開,僅供平台內部討論參考。


MFI之聲明

●本報告由獨立金融智庫MFI(Macrosystem Finance Institute)出品。MFI是中國結構主義經濟學流派的代表者之一,聚焦全球戰略、宏觀及大類資產,追求宏微觀的融合,東西學的統一。

●MFI認為每一份研究報告都是系統謬誤的一部分,亦必產生新謬誤。MFI為報告之謬誤負責,並歡迎指正。

●關注微信公眾號後,可在後台回復M,進入MFI共享研究平台。


推薦閱讀:

白純瑜---反對華校改制的一根勁草
王莽改制的啟示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
敢作敢為的馮太后:推行「太和改制」 為民謀利益
元豐改制(1078-1085年)

TAG:底線 | 改制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