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客家圍龍屋

客家圍龍屋

  客家的村落多按宗族姓氏關係組合而成,客家圍屋一般坐北朝南,房屋的主體群建築與圍牆之間的露天部分呈半圓形,稱為"花台"主體群。圍屋布局有住房、畜舍、農具間、廁所的設置,主次分明,清污隔離。圍屋前低後高,有利於通風、採光和排水。圍屋大門前有供晾曬、活動的禾坪,以及照壁、池塘等。如今,圍龍屋作為一種歷史的遺迹和獨特景觀,被梅州人所珍惜和妥善保留。梅州城區和城郊40公里內的幾百座圍龍屋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兩晉至唐宋時期,因戰亂饑荒等原因,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被迫南遷,歷經五次大遷移,先後流落南方。由於平坦地區已有人居住,只好遷於山區或丘陵地帶,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此為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存世最多和最為著名,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採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的技藝,選擇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建築材料有沙、石、土、瓦等。普通的圍龍屋佔地8畝、10 畝,大圍龍屋的面積已在30畝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圍龍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長時間。一間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壘。屋內分別建有多間卧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形成一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社會小群體。  圍龍屋不論大小,大門前必有一塊禾坪和一個半月形池塘,禾坪用於曬穀、乘涼和其它活動,池塘具有蓄水、養魚、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門之內,分上中下三個大廳,左右分兩廂或四廂,俗稱橫屋,一直向後延伸,在左右橫屋的盡頭,築起圍牆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圍起來,小的十幾間,大的二十幾間,正中一間為「龍廳」,故名「圍龍」屋。小圍龍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條圍龍,大型圍龍屋則有四條五條甚至六條圍龍,在興寧花螺墩羅屋就有一座6圍的圍龍屋。在建築上圍屋的共同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兩邊對稱, 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規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後的「圍龍」組合成一個整體,裡面以廳堂、天井為中心設立幾十個或上百個生活單元,適合幾十個人、一百多人或數百人同居一屋,講究的還設有書房和練武廳,令人嘆為觀止。  圍龍屋的設計與建造融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於一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及高超技藝。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雲南的「一顆印」並列一起,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如今,客家人已走出封閉的圍龍屋,走出狹窄的山門,走向遼闊的世界,圍龍屋成為一種歷史的遺迹、一種獨特的景觀。現在梅州市保留下來的圍龍屋,僅在梅州城區和城郊40公里內,就有幾百座。
推薦閱讀:

客家「粄」大集合,你最喜歡吃哪種?
一碗濃郁甘香的擂茶,喚起了多少客家兒女的思鄉情
客家老行當:做風水
客家
【客家味道】這種神奇的草,用黃金也換不了,它的味道只有客家人最懂…

TAG: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