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否 | 「五嶽」是怎麼來的,誰定下了這幾座山?

古典書城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在中國提到「五嶽」,人們都知道指的是以泰山為首的五座名山。那麼,為什麼是這五座山合稱「五嶽」,這個說法是什麼時候確定下來的呢?

「五嶽」指的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這五座華夏名山。

「五嶽」的產生,是原始信仰與帝王祭祀相結合的結果。

最早提到「五嶽」的是《周禮·春官·大宗伯》: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

把「五嶽」與神明祭祀聯繫起來,是一種原始的山嶽崇拜,也是五嶽日後作為帝王封禪之處的雛形。

「岳」這個字最原始的意思就來自「五嶽」,《說文》對岳字的解釋是:

「東,岱;南,靃;西,華;北,恆;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

可見五嶽的歷史非常悠久,而且自古就是帝王巡狩之所。

其實,「五嶽」是在戰國後期才提出的說法,此前只有「四岳」。

「四岳」代指的四座山中,除泰山外,其他幾座與如今的「五嶽」並無關係。

據學者考證,這四座山都在山東境內,分別是西嶽泰山、東嶽沂山、南嶽蒙山和北嶽魯山。

後來,隨著山嶽祭祀的地位日益重要,統治者便在全國範圍內,依據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選取五座名山,定為「五嶽」。

司馬遷所作《封禪書》中開始明確東嶽為泰山,西嶽為華山,南嶽為衡山(安徽天柱山,舊稱衡山或霍山),北嶽為恆山(河北阜平大茂山),中嶽為嵩山。

其中南嶽和北嶽,雖然名稱上與現在相同,但指的是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座山。

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後,於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詔定湖南湘江之濱的衡山為南嶽,廢霍山為名山。從此南嶽便成了今天的衡山。

至於北嶽恆山的地點,也經歷過一番變動。

明中葉以前,北嶽恆山指河北省阜平的大茂山,和山西渾源的"恆山"沒什麼關係。

明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改封山西渾源玄武山(今恆山)為北嶽恆山,但祭祀還在曲陽的北嶽廟。

清順治十七年,刑部官員粘本盛建議將北嶽祭祀地點由曲陽改為渾源,終於得到許可,大茂山只保留了一個"古北嶽"的非官方稱呼。

從此,「五嶽」的對應關係正式確定下來,與如今別無二致了。

五嶽,凌然於天地間,成傲世之姿。

"泰山雄,華山險,嵩山峻、恆山幽,衡山秀"是人們對五嶽之美的最佳詮釋。

作為群山之首,它們承載著華夏大地幾千年的興衰記憶,並與長江、黃河一道,共同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里,不斷向前、向前..


推薦閱讀:

(精)怎麼形容我已經等你很久這件事——我的基礎七
苗圃缺錢 怎麼辦?
[流行髮型] 梨花頭怎麼燙 做個俏麗妞
【家居養花】家中植物應該怎麼擺放,讓你的財運旺!
寶寶一歲多,怎麼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呢?

TAG: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