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必須調整好「五臟六腑」
07-03
」(釋能善大和尚是十三代祖傳御醫之後,為當代中國中醫之鼻祖;}這裡講一講:七情六慾與「五臟六腑」的關係;七情六慾和「五臟六腑」是密不可分割的,七情指;「喜、怒、懮、思、悲、恐、驚」等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是人的精神意識對外界事物的反應。七情與人體臟腑功能有密切的關係。七情有屬於五臟,以「喜、怒、思、悲、恐」為例,常稱為五志。無志就無願,五臟「心、肝、脾、胃、腎」屬經絡、神經,七情屬「喜、怒、懮、思、悲、恐、驚」屬精神,有調節臟腑的作用。七情會對精神上五臟有不同反應(映),在正常的活動範圍內,超過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範圍,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作為病因,七情是指過於強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變化,導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的情志活動。因七情而病稱為因郁致病。此外,由於某些慢性疾病,體內臟腑功能長期失調,引起人的精神情誌異常,稱為因病致郁。七情還機體本身的耐受、調節能力有關。七情致病不同於六淫,六淫「風、寒、濕、燥、暑、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主要從口鼻或皮毛侵入人體,而七情則直接影響有關腑臟而發病。七情不僅可以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而且對疾病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它可促進病情的好轉與惡化。由於七情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稱「內傷七情」 七情與臟腑氣血的關係。一;七情與臟腑的關係:人體的情志活動與臟腑有密切關係,其基本規律是:心主喜,過喜則傷心;肝主怒,過怒則傷肝;脾主思,過思則傷脾懮;肺主悲、懮,過悲懮則傷肺;腎主驚、恐,過驚、過恐、則傷腎。這說明臟腑病變可出現相應的情緒反應,而情緒反應過度又可損傷相關之臟腑「互為辯證」。七情生於五臟又傷五臟的理論在診斷和治療中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七情與氣血的關係:氣和血是構成機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兩大基本物質。氣對人體臟腑具有溫煦推動作用,血對人體臟腑則具有濡養作用。氣血是人體精神情志活動的物質基礎,情志活動與氣血有密切關係。臟腑氣血的變化,也會影響情志的變化,故曰:「血淤滯則怒」,不足恐則。臟腑的生理活動必須以氣血為物質基礎,而精神情志活動又是臟腑生理功能活動的表現,所以人體情志活動與人體臟腑氣血關係密切。七情的致病特點1.與精神刺激有關:七情屬於精神性致病因素,其發病必與明顯的精神刺激有關。在整個病程中,情緒的改變可使病情發生明顯的變化,如癲癇病多由情志所傷,「懮郁傷肝」,「肝氣郁結」, 「損傷於脾」, 「脾失健運」, 「痰濁內生」, 「痰氣上逆」, 「迷濛心神」,不能自主而成。狂病多由惱怒悲憤,「傷及肝膽」,不得宣洩,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結為痰火,痰火上擾,蒙蔽心竅,神志逆亂」而發。可見精神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二;直接傷及臟腑:七情過激可影響臟腑活動而產生病理變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如喜傷心,心傷則心跳神盪,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七情過激雖可傷及五臟,但與心肝的關係尤為密切。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集中的表現,又必須接受心的統一而主宰,心神受損必涉及其他臟腑。肝失疏泄,氣機紊亂又是情志疾病發病機制的關鍵。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主疏泄;脾主運化而居中焦,為氣機升降的樞紐、氣血生化之源。故情志所傷為害,以心、肝、脾三臟和氣血失調為多見,如過度驚喜損傷心臟,可導致心神不安而心悸、失眠、煩躁、驚慌不安、神志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出現哭笑無常、言語不休、狂躁妄動等症;「郁怒不解則傷肝」、「影響肝的疏泄功能」,出現脅肋賬痛、性情急躁、或善嘆息,咽中似有物梗阻;或因氣滯血瘀而致經絡不調、痛經、閉經、癥瘕等;或因暴怒引起肝氣上逆,損及血脈,血隨氣逆,發生大嘔血或暈厥;若思慮過度,損傷於脾,使脾失健運,出現食欲不振、脘腹賬滿等。七情所傷,心、肝、脾功能失調,可單獨發病,也常相互影響,相互為害,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郁怒不解、肝脾不調等等。此外,「喜、怒、懮、思、恐」等情志活動失調,能夠引起臟腑氣機紊亂,郁而化火,出現煩躁、易怒、失眠、面赤、口苦,以及吐血、衄血等屬於火的表現,稱之為「五志化火」。情志失調又可導致「六郁」為病,即「氣郁而濕滯」、「濕滯而成熱」,熱郁而生痰,痰滯而血不行,血滯而食不化。換言之,由氣郁可致血郁、痰郁、濕郁、食郁為病。影響臟腑氣機:「百病皆生於氣」。 「喜、怒、懮、思、悲、恐、驚」,稱為七情。七情之外,加之以寒熱,稱為九氣。氣貴沖和,運行不息,升降有常,氣出入有序,升降有常,周流一身,循環無端,而無病;若七情變化,五志過機而發,則氣機失調,或為氣不周流而郁滯,或為升降失常而逆亂。七情致郁,或為氣不周流而郁滯,或為升降失常而逆亂。七情不舒,能念好佛嗎?氣機郁結,氣滯而血瘀,氣郁而聚濕生痰,化火傷陰或在形驅,或在臟腑,病變多端。七情損傷,使臟腑氣機紊亂,臟腑血行失常,陰陽失調。不同的情志變化,其氣機逆亂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怒則氣上」:氣上,氣機上逆之意。怒為肝之志,凡遇事憤懣或事不遂意而產生一時性的激怒,一般不會致病。但如暴怒,則反傷肝,使肝氣疏泄太過,而上逆為病;肝氣上逆,血隨氣升,可見頭葷頭痛、面赤耳鳴,甚者嘔血或昏厥。肝氣橫逆,亦可犯脾而致腹賬、飧泄。飧泄又名水谷利,大便呈完谷不化;若克胃則可出現呃逆、嘔吐等。由於肝腎同源,「腎是肝之母、肝為腎之子」、「怒不僅傷肝,還能傷腎。腎傷精衰,則現恐懼」、健忘、腰脊軟等症。肝為五臟之賊首,主管疏泄,故肝氣疏泄失常可影響各臟腑的生理功能而導致多種病變,喜則氣緩,心氣弛緩之意。喜為心之志,包括緩和緊張情緒和心氣渙散兩個方面。但是喜樂無極,超過正常限度,就可導致心的病變。暴喜傷心,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出現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甚至狂亂等。悲則氣消,肺氣消耗之意。悲懮為肺之志。悲,是傷感而哀痛的一種情志表現,悲哀太過,往往通過耗傷肺氣而涉及到「心、肝、脾」等多臟的病變,如耗傷肺氣,使氣弱消減,生活中某人態度消沉,則可見氣短胸悶、精神萎靡不振和懶惰等。悲懮傷腎傷肝則精神錯亂,甚至筋脈攣急、脅肋不舒等。悲哀過度,還可使心氣內傷,而致心悸、精神恍惚等。悲懮傷脾,則三焦氣機滯塞,運化無權,可現脘腹賬滿、四肢痿弱等。思則氣結,脾氣郁結之意。思為脾之志,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動,若思慮太過,則可導致氣結於中,「脾氣郁結、中焦氣滯」,水谷不化,而見「胃納獃滯、脘腹痞塞、腹賬便溏」,甚至肌肉消瘦等。思發於脾而成於心,思慮太過,不但傷脾,也可傷心血,使心血虛弱,神失所養,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夢)等。恐則氣下:氣下,精氣下陷之意。恐為腎之志。恐,是一種膽怯、懼怕的心理作用。長期恐懼或突然意外驚恐,皆能導致腎氣受損。「恐傷腎過度,則腎氣不固」,氣陷於下,精遺骨痿等症。恐懼傷腎,精氣不能上奉,則心肺失其濡養,可見胸滿腹賬、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症。驚則氣亂:氣亂是指心氣紊亂。心主血,藏神,大驚則心氣紊亂,氣血失調,出現「心悸、失眠、心煩、氣短」,甚則精神錯亂等癥狀。驚與恐不同,自知者為恐,不知者為驚。驚能傷心亦可損傷肝膽,使心膽亂,而致神志昏亂,或影響胎兒,造成先天性癲癇。「情志波動,病情改變」:異常情志波動,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惡化,如眩暈患者,因陰虛陽亢,肝陽偏亢,若遇惱怒,可使肝陽暴漲,氣血並走於上,出現眩暈欲仆,甚則突然昏仆不語、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發為中風。總之,「喜、怒、懮、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與內臟有著密切的關係。情志活動必須以五臟精氣作為物質基礎,而人的各種精神刺激只有通過有關臟腑的機能,才能反映情志的變化。「情志為病,內傷五臟」,主要是使五臟氣機失常、氣血不和、陰陽失調而致病,至於所傷何臟,有常有變,七情生於五臟,又各傷對應之臟,如喜傷心、怒傷肝、恐傷腎……,此其常,但有時一種情志變化也能傷幾臟,如悲可傷肺、傷肝等,幾種情志又同傷一臟,如喜、驚均可傷心,此其變臨床應根據具體體的表現,作具體分析,不能機械地對待。「順四時、慎醫藥、調情志」四個養生法則,中醫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規律,它不僅僅是研究病人和疾病,中醫學常常把人放在兩個圈裡,第一圈就是自然的圈,《黃帝內經》說「虛邪賊風,避之虛時」,比如說「春夏秋冬」,我們中醫經常講,當;「風、寒、暑、濕、燥、火」太過或不及時,稱為「六淫」或「六邪」,就是當人和自然界之間不能協調的時候,就會產生疾病,這是疾病的第一個原因。第二圈是社會,這個的是什麼?講講人的「喜、怒、懮、思、悲、恐、驚」七情跟人的生命及健康之間有什麼關係。中醫在養生中有一句話,叫「恬淡虛無」。就是說當你自己心情處在一種非常平靜狀態的時候,氣血就會正常地運行。這種正常的運行,維持你生命活動的重要功能。反之,當情緒出現異常變化的時候,它就會使得你氣血產生逆亂,進而導致疾病。肝主怒,肝不好愛發脾氣,很多女人特別愛生氣,是以血為主,以肝為先天,當中之間,由於血往下行了,血行於下,而氣浮於上,有時候氣血不平衡,氣有餘便是火,所以,這時候就愛發怒了。就一定注意調養自己的情緒,不要過怒,既不要過怒,也別郁悶。過怒和鬱悶都不符合正常的生理狀態,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疾病。是因為肝主怒,當生氣的時候,肝陽上亢怒氣滿胸,肝氣非常旺盛人,氣份癥就淤滯在裡面了,不得發泄,發泄不出去,淤久就會化熱,肺氣就旺盛起來,它就把肝氣平下去了,因為中醫認為,肺和肝對應的五行是金和木,它們倆有個相互制約的關係,當肺氣旺盛起來的時候,肝氣就平下來了,不信你可以試一試。當特別郁悶的時候,你就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哭完了馬上會覺得心裡輕鬆。如果再看很多肝病的病人,特別愛發脾氣。因為肝主怒,有「肝開竅於目、其華在爪」肝經本來就有熱,所以動不動就發火。所以當你無緣無故地覺得自己這段時間特別煩惱,特別愛生氣的時候,你得讓中醫幫你調一調,這個肝不是西醫說的肝臟,而是一種狀態出問題了。這時候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因為要知道有很多疾病,比如說有的人生氣以後,覺得特別不舒服,頭也疼,腦袋也賬,院醫院去檢查(心律不齊)。心主喜,喜則氣散,不可過度,心主喜,喜就是高興,是心臟不好的病人,因為喜則氣散,過於高興的時候,脾主思,「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思慮過多傷脾胃,脾主思,「思」就是過度思慮的人,脾主思就是說過度憂慮的人的脾胃就會出現問題。久而久之,懶言少語,面黃脫髮,中醫說思和脾胃之間的關係是懮思傷脾,思則氣結,就是這個道理。肺主悲,過悲則傷肺,肺主悲,腎主恐,恐則腎氣散,腎主恐,恐跟腎有直接的關係。那人肯定腎氣虛。恐則氣下,中醫講是「喜、怒、懮、思、悲、恐、驚」的人,等情志的變化和人的五臟因為有嫉賢妒能,產生怨恨、仇視、因為心裡總是不平等,心態也不平衡。如果要是「宅心仁厚」的話,就都會解脫了。謝謝大家前來給我這麼大的面子,願聽者沒來、來者沒聽。原香港妙法蓮華禪寺;蓮華上仁、法嗣釋能善大和尚佛厲二五五一、九、十九於香港灣仔360pskdocImg_0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九、五臟六腑與十二經別的開闔機能祝華英
※五臟六腑垃圾多,打掃有竅門
※五臟六腑官第四
※為什麼說「肝為五臟六腑之賊」
※十二生辰與五臟六腑(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