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就是收藏的最好理由
廣東雕塑與世界藝術對話—— 快樂就是收藏的最好理由
文/羊城晚報記者 許悅(發自法國)圖/曾雨林
走過了澳大利亞的悉尼、墨爾本,義大利的西西里和托斯卡納,1月9日—12日,「歡樂嶺南——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展法國站」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卡魯斯廳展出。這是「肥女人」雕塑外交的第5站,也是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中國」大型文化藝術展的重點主題活動,許鴻飛也成為了首個在盧浮宮舉辦個展的廣東雕塑家。
到藝術文化之都巴黎舉辦藝術個展,特別是雕塑個展,那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據不完全統計,巴黎街頭有大大小小1500多座雕塑,其中近千座是1900年以前的作品,盧浮宮博物館更是收藏了無數的雕塑精品。可以想像,在這樣一個深受藝術熏陶的城市,巴黎人的眼睛有多挑剔。
與此同時,從1月8日許鴻飛代表團登上前往法國的航班開始,廣州街頭很多廣告牌,還有高速公路上的廣告牌,也都換上了許鴻飛的「肥女人」亮相法國盧浮宮的宣傳海報。對此有不少人議論:廣告費誰出的?這是不是在自我炒作?還有很多人奇怪:許鴻飛的雕塑為什麼能走進盧浮宮這一世界頂級藝術殿堂?帶著讀者的疑問,羊城晚報《名家話收藏》采編人員隨團採訪了展覽的台前幕後。
A廣東雕塑在世界巡展
主持人:許老師,在「胖女人」抵達巴黎之前,你的雕塑世界巡展從中國美術館起步,去年已走過了澳大利亞的悉尼、墨爾本,義大利的西西里和托斯卡納。其他藝術家一年能在國外舉辦一次展覽就很滿足了,你為什麼要這麼馬不停蹄地世界巡展?
許鴻飛:對我來說,每次展覽都不是終點,而是重新出發的起點。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我的世界巡展是沒有這麼多站,這麼密集的,但每次展覽之後,都會有其他國家的政府或機構找上門來,希望我到他們那裡去展覽。就像這次在盧浮宮的個展,還進入官方的視線,成為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中國」大型文化藝術展的重頭戲,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之前澳大利亞和義大利的個展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他們覺得我的作品很適合國家層面的文化推廣,於是就直接和廣州文廣新局對接,最後定下來巴黎羅浮宮展出。
這次盧浮宮的展覽一結束,我馬上又飛去了義大利看場地,因為米蘭和都靈都邀請我去他們那裡展覽。下一站,6月份的時候我還要去英國倫敦舉辦個展。
所以現在我的世界巡展步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推著走的。就我個人而言,世界巡展的最大收穫,就是所到之處都有觀眾、藝術家、評論家表達、交流自己對「肥女人」雕塑的看法,這都會給我帶來很多新的靈感,創作出更多新的作品。
所以我在每個國家的巡展,都會帶去不同的新作品,這次為巡展法國站就創作了十多件新作,當然還有過去的一些代表作如《吻》、《飛輪》、《春天的故事》等,材質上除了傳統的鑄銅、漢白玉、玻璃鋼等,還有翡翠、紫檀木、雞翅木等中國雕塑的傳統用料。展覽對我來說,永遠都是挑戰,挑戰自己的極限。
主持人:舉辦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中國」這麼一個大型文化藝術展,中國有那麼多藝術家,為什麼單單選擇了許老師的雕塑個展作為重點主題活動?
佟愛明:之前很多人就向我推薦過許老師的作品,我也看過他的作品圖冊,覺得他的作品非常有個性。但盧浮宮對藝術家篩選的嚴格性和學術性是眾所周知的,能不能在這裡展出,我們前期還是要提供資料給他們審核的。
作為「文化中國」的一個重頭戲,選擇什麼作品,選擇哪個藝術家我們之前也是做過很多考慮的。雖然瓷器也能代表中國,但最終我們還是覺得許老師的作品更能展示當下中國的生活狀態。巴黎是藝術之都,觀眾的眼睛都是很挑剔的,我必須挑選和他們不一樣的東西,才有吸引力。
主持人:這次展覽為什麼以「歡樂嶺南」為主題?
許鴻飛:廣東人的生活狀態,我想對於很多外國人來說都是很陌生的。為什麼不去表現?我認為嶺南還有更多的文化和生活場景值得去挖掘,身為廣東藝術家,不必捨近求遠,做最熟悉的題材,才可能有飽滿的情感。不必為了迎合別人,做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很多藝術家為了迎合老外的喜好,要麼就醜化中國,要麼就故意畫些特偏遠的西部題材,其實自己根本駕馭不來,這都是沒有必要的。
B快樂就是收藏的最好理由
主持人:巴黎被譽為文化藝術之都,街頭隨處可見著名的歷史雕塑,盧浮宮博物館裡更是收藏了無數的雕塑精品。可以想像,在這樣一個深受藝術熏陶的城市,巴黎人的眼睛有多挑剔。「肥女人」憑什麼打動巴黎的觀眾?
許鴻飛:東方藝術家可能習慣把奮鬥、希望這樣的東西放在重要位置,但我認為「愛」這個主題是沒有國界的,西方人對於「愛」的感受很直接。另外,直接在藝術中表現生活,表現人情味,就可以讓「肥女人」跨越國界,打動巴黎觀眾。
我創作「肥女」雕塑尊重「藝術來源於生活」。它沒有講述深奧的哲理,直接來源於生活里的情感。我想,這讓「肥女」雕塑有了審美上的共通性,所以西方人可以看懂,所以他們主動參與到我的展覽中,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而不是被動欣賞。
ORNELLACASAZZA:我看許先生的雕塑覺得可以看出3點:一是他對生活的感恩,第二是非常輕鬆,第三是一種特有的美。其實「肥女人」的很多姿勢現實中是不可能做到的,許先生的雕塑是一種誇張的表達,帶來了一種視覺的震撼。
許鴻飛:對,「肥女人」的很多姿勢現實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雕塑中的很多場景,其實生活中經常也能見到,感覺上可以接受,比如《吻》的動作,生活中做不到,但可以接受。
ORNELLACASAZZA:我想「肥女人」是他腦海里的一種場景。看他的作品,有種劍走偏鋒的感覺,再過點就過了,可是他剛好就在那個點上停住了,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看他的雕塑會有一種強大的視覺衝擊力的原因。我想他有個自己的世界,然後他用一個反差特別大的手法表現出來了。我想問一下許先生,這批雕塑反映的是你內心的世界嗎?
許鴻飛:很多雕塑都帶著我自己的感覺,這跟別人有點不同,我可以用幽默的眼光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也可以用幽默的手法做出很多雕塑。我會將雕塑有些細節放大,有時用一些對比、反思維的方式去表達,之前也引起了幾個國家評論家的共鳴。
很多人都說看我的雕塑第一個感覺就是「快樂」,其實嚴格來說,歡樂並不是我創作的目的而是作品達成後的客觀結果。我只是喜歡站在人性的基礎上,關注平凡人的恬淡生活和挖掘生活的樂趣,說到底這些都是愛的衍生感覺。藝術有很多種,不一定是苦大仇深的才是好作品,現在生活壓力太大了,大家都需要放鬆。
我的雕塑想傳達一種積極的信息,很多人的感覺是純凈、童真、積極向上。這也是我雕塑創作的一種追求,有些人硬要把藝術創作搞得很複雜,以此表現自己的深度,但其實這是自己欺騙自己。
如果你稍微注意,就會發現,很多著名藝術家的藝術世界其實都是緊扣一個主題世界進行挖掘,對我來說,歡樂是個非常大的主題,肥女人也是,可以挖掘的東西太多了。
ORNELLACASAZZA:沒錯,畢加索就說過的,只要挖掘到一個好的主題,這樣的藝術創作是可以做一輩子的。我強烈建議許先生應該把「肥女人」這個題材好好深挖下去,這是個廣闊的題材,有很多空間可以發揮,「肥女人」值得做一輩子。
主持人:義大利有類似風格的雕塑家嗎?
ORNELLACASAZZA:沒有,否則就變成了模仿。但是哥倫比亞有個雕塑家叫布達羅,也是喜歡做「肥女人」。但是他們兩個人的風格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充滿諷刺,是變形誇張、抽象的,而許先生的作品雖然也是誇張的,但這種誇張依然建立在具象雕塑的基礎上。
主持人: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件雕塑?
ORNELLACASAZZA:我個人比較喜歡《睡美人》、《月光曲》、《轉體》、《天輪》,這幾件雕塑都展現出一種生命力,非常神秘,你得走上前去慢慢看,會給你一種發現的樂趣,可以給你很大的想像空間。其他作品如《吻》,造型一目了然,我也喜歡,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能夠激發想像力的東西。
主持人:許老師的雕塑,歐洲的收藏家會喜歡嗎?
ORNELLACASAZZA:為什麼不呢?讓人開心就是最大的收藏理由!其實單純看他的作品,很多人會以為是西方藝術家的作品,這也可以看出許先生應該是在西方雕塑藝術上吸收了豐富的營養。他想表達的跟西方的雕塑家是相同的,都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美,我並沒有感覺這種藝術離我們有多遠。
但在歐洲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藝術品收藏都放慢了速度,即使是對歐洲頂尖藝術品的收藏,也都是放慢了速度。
C警惕中國藝術品在國外盲目炒作
主持人:CASAZZA,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大,近年來中西方藝術文化交流不斷深化。據我的觀察,中國目前走出去的文化藝術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傳統的文化藝術,另一種就是當代藝術,但這兩種藝術樣式,都不能完全代表中國當代的文化藝術。不知道你對中國藝術當下的狀況了解嗎?
ORNELLACASAZZA:你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當代藝術就在眼前,因為距離太近,反倒不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時期的藝術好了解。近幾年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確多了很多,之前已經有一些中國的雕塑家到羅馬、威尼斯做過一些展覽,但規格不如許先生這次的展覽高。
佟愛明:我作為一名常年居住在法國的華人,說一說我自己的感受。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比如雜技、剪紙、書畫等等,外國人也是很喜歡的,但他們更多的是帶著一種好奇的心理。
而之前經常在國外露面的當代藝術,很多又帶著醜化中國的色彩,有些繪畫完全歪曲了中國的現狀,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拿去宣傳。我就知道一個真實的案例,法國一家著名的公司,收藏了一位中國藝術家的很多作品,去年發現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市場價格開始走下坡路,於是他們開始炒作,在地鐵里鋪天蓋地做廣告,一下子又把這名畫家的作品價格炒了上去。最後這些被抬高價的當代藝術品,還是迴流到了中國買家手裡。但這名藝術家的作品題材,明顯歪曲中國人形象,我們很多在法國的中國人看著都覺得特別鬱悶,中國人哪會愚昧到這種地步。
許鴻飛:之前我去米蘭籌劃我下次展覽事宜的時候,中國駐米蘭的總領事也跟我聊到這個問題。說是之前一位中國當代藝術畫家在都靈舉辦了一個展覽,他去到現場後心裡很不好受,因為很多作品都反映的是中國的負面,給人傳遞了一種很不好的負面情緒。所以看到我的作品他很開心,覺得我反映的是中國目前生活的另外一種狀態,所以他邀請我去都靈、米蘭舉辦個展,想要通過我的個展,改變義大利人對中國的印象。
佟愛明:我們也希望把有限的資金更好地應用到對好的藝術家的推廣上,我也希望外國人覺得中國人現在不僅僅是有錢了,還是個有文化的民族,而不是土包子只會買LV包。正是這個原因,文化部的專家選中了許鴻飛和他的「肥女」雕塑,送入法國盧浮宮展出。中國的經濟強大了,文化藝術的輸出也應該帶有正能量。
回應質疑
藝術宣傳並不等同於炒作
主持人:許老師,中國藝術家能在世界如此高規格、高頻率地舉辦藝術巡展,您是第一個。您覺得藝術家怎麼樣才能走出去?
許鴻飛:作品首先需要有共通性和個性,另外要注重傳播。就像我的雕塑,就是當下情感的直接反映,擺在那裡大家一看就明白。能讓人快樂,這是當代藝術的一大特點,快樂是有共通性的。另外,藝術家必須有市場意識和自主意識,什麼都等著伸手向政府要錢要各種資助,就別談了。
佟愛明:到西方舉辦藝術個展一定要有個人的特色,如果只是學別人的東西學得很像,那永遠只是模仿。
主持人:很多人還有疑問,為什麼您捨得不斷投入巨額費用作世界巡展?
許鴻飛:之前在歐洲舉辦展覽的中國藝術家,有些是畫廊贊助的,目的是賣畫,創作的作品許多是迎合西方人觀念和口味的。但我不是,我的展覽都是我自己在推進,作品都來自於我的創作激情,來自於我想表達的東西,而維持我這種激情的一個方式就是不斷舉辦展覽。
在一站又一站的世界巡展中,我不斷找到激情,這讓我自己都很驚訝。我的每一次世界巡展都有新作品,而且許多作品都超乎了我的想像。所以,我也願意投入很多錢去做世界巡展,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藝術家藝術創作生命力的表現。舉個例子,這次法國展覽中的《嫁衣》這件作品,是我在義大利辦展期間訂做皮鞋時產生的靈感。我在那裡看到一個古老的縫紉機,縫紉機剛好也是當代中國人兒時熟悉的東西,我把這個元素吸收過來,用的是義大利的道具,但表達的是嶺南人的情感,所以中國人、外國人都很喜歡。
其實只要我能夠做出一批新的雕塑作品,我的所有花費都是值得的。我認為,藝術家永遠不能提過去,最好是昨天都不要說,回顧就意味著他的藝術要死了,停止了進步。
主持人:與盧浮宮的展覽同步的,從1月8日我們登上前往法國的航班開始,廣州街頭上很多燈箱廣告、地鐵廣告、報箱廣告、戶外LED大屏幕,還有高速公路上的廣告牌,也都換上了許鴻飛的「肥女人」亮相法國盧浮宮的宣傳海報。對此有不少人議論:這麼不遺餘力地宣傳,廣告推廣的費用誰出的?你是不是在自我炒作?
許鴻飛:廣州的宣傳費用都是我自己出的,不計算製作費用,單純的發布費已經過百萬元。
傳統政府主辦的展覽,想宣傳但總是遮遮掩掩覺得不好意思,覺得藝術家自己宣傳就是在炒作。但其實我走過這麼多國家,國際成熟的策展公司、畫廊在大型活動時都會要求有廣告公司介入,要有推廣。藝術走出去,傳播推廣一定要跟上。就像我這次在盧浮宮的個展,這麼重要的一個展覽,還是中國藝術『走出去』的一個成功案例,為什麼不讓多一點人知道。如果老是捏著預算,想著省錢,用廣東話說,就是「買了只雞,卻不捨得醬油」。所以國家強大,藝術家也要跟著強大,凡事都依賴政府出錢那也不行。
主持人:我們還留意到,許多中國藝術家出國展覽,習慣集中在當地唐人街或者華人社區,由當地華人社團贊助,主要的參觀者也是當地華人。但許鴻飛的世界巡展不同,他的展覽要走入歐洲人生活的中心。2013年,在悉尼歌劇院廣場、墨爾本聯邦廣場,在義大利西西里扎菲讓納埃特納市市政廣場、托斯卡納大廣場,許鴻飛的「肥女」雕塑進入當地人生活的中心,此次更是直接進入了西方藝術的頂級殿堂——盧浮宮,吸引了包括《歐洲時報》在內的近30家歐洲媒體採訪報道。
許鴻飛:我到歐洲、澳洲辦展,不會選擇去當地的華人街。我希望「肥女」雕塑能真正進入西方人生活的視野。我在義大利辦展的時候,當地的主流媒體都來報道了,許多媒體我事先沒有邀請,但那些跑街區新聞的記者都來了,第二天在酒店的電視、便利商店的外文報紙上我看到了他們對「肥女」大量的報道。這樣的反響也是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所以我也在想,我們講文化走出去已經十幾年了,但什麼樣的文化能真正走出去?我覺得除了國粹京劇和民族歌舞外,應該有更多掌握世界共通藝術語言的中國藝術家走出去,影響西方觀眾。
特邀嘉賓
嘉賓主持許悅
推薦閱讀:
※自己握住快樂的鑰匙
※洛桑陀美仁波切:《和諧中的快樂》---安住 安忍
※微客加|婦女節,全世界都欠她一句節日快樂!
※快樂老年
※四海八荒你最美 ——三八女神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