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向中國開放了哪些敏感市場
23人參與8評論趙靈敏6月16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夫人程虹抵達倫敦希思羅機場,開始對英國的正式訪問。這是中國總理3年來首次訪英,也是對去年12月卡梅倫首相訪問中國的回訪。和以往多次的國家領導人出訪一樣,李克強此行同樣是一場經濟外交之旅,有大量企業家隨行,並將簽署大量的合作協議和訂單。只是這次的經濟外交,和以往的有些不同。李克強的首站行程是前往溫莎堡,會見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隨後到唐寧街十號與首相卡梅倫會談,二人會後共同見記者。卡梅倫稱,中英已建立強而有力的經貿關係,此次將簽署的經貿合約總值140億英鎊。而在剛剛發表的《中英聯合聲明》中,英國表示歡迎中國企業繼續投資英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領域,尤其是核電、高鐵、海上風電和光伏項目。顯然,和以往單向的中國向外國採購物品和服務、提供各種優惠和好處的訂單外交不同,中英經濟合作還伴隨著中國要求英國擴大市場開放、拓展中國製造出口份額的明確考慮。雖然有些要求英方因為國內政治方面的考慮一時難以答應,但中國經濟外交變陣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此次李克強訪英,屬於傳統施惠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提升倫敦在人民幣離岸交易中的地位。今年3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與英格蘭銀行簽署了在倫敦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李克強訪英期間,中國人民銀行於北京時間6月18日晨宣布,決定授權中國建設銀行[-0.24%資金研報](倫敦)有限公司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英國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外匯交易市場,中國內地和香港之外的人民幣支付有2/3發生在倫敦,上述措施有順勢而為的成分,但確實有助於彌補英國人民幣交易基礎設施的不足,進一步提升倫敦作為全球外匯交易中心的地位。除此之外,英國能源巨頭BP宣布,會與中海油簽署價值200億美元的天然氣供氣合約,期限20年,主要供往中國東南部。這同樣屬於中國向英國開放市場、採購物品的傳統「訂單外交」的一部分。但除此之外,中國在核電和高鐵等基礎設施領域開始向英國提出開放市場的要求,這種做法以往並不多見。此次140億英鎊的合同中,一個很大的突破是確認中國企業將參與英國核電站的建設,而此前中國企業參與英國西南部薩默賽特郡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電站建設一事,曾經在英國引發了巨大爭議。定於2023年建成的欣克利角核電站不僅是英國首次接受外資建設民用核電站,也是近30年來英國的首個新建核電站。該核電站原本是由英國本土企業森特理克集團(Centrica)與法國能源公司EDF合資建設的。之前英法企業的談判十分順利,但2013年初,森特理克卻意外宣布無力承擔前期的巨額投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兩家企業中廣核集團和中國核工業集團才加入到這樁交易中。但很快有英國人打著「國家安全」的大旗,對中國參與建設和運營英國核電站表示擔心和憂慮,認為核電設施是一個國家敏感的戰略資源,質疑獲准參與的中國公司有強大的政府背景。從此次李克強訪英的情況看,英國政府顯然已經消除了這方面的顧慮,對中國核電企業打開了大門。這兩年中英之間另一個引發強烈關注的經濟合作領域是高鐵,中國希望參與2012年卡梅倫政府宣布啟動的英國第二條高鐵(HS2)項目。英國的第一條高鐵HS1從英國倫敦穿越英吉利海峽至法國巴黎,HS2線路則是從倫敦到中部的伯明翰,再從伯明翰一分為二至北部城市利茲和曼徹斯特,總長525公里,預計2026年動工,2033年完成。由於英國國內同樣有和核電類似的對中國企業的擔憂,英國官員此前一直強調,中國方面不會直接參与由英國納稅人埋單的鐵路建設工程。這意味著,中方只能投標申請HS2的運營權,或投資於沿線的外圍項目,如車站周圍的開發項目。不過,中國方面更傾向於建設高鐵的主體工程,而非外圍的建設。從此次訪問的情況看,兩國在這一問題上還沒有達成最終共識。中國經濟外交能在英國取得一定的突破,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經濟實力和對外影響力不斷擴展的情況下,中國外交日益強勢,不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要求。李克強總理在出訪前夕向英國提出了警告,呼籲英方不要在人權問題上做文章,否則可能影響良好的經濟關係;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更是直言不諱地說,英國已經衰落,現在中國人談到歐洲的順序已經變成德法英。這些言論以往是不可想像的。而中英經濟聯繫的密切——中英貨物貿易額從2009年的392億美元增至2013年的700億美元,2015年將達到1000億美元;過去兩年中,中國在英投資達130億美元,超過此前30年的總和——也讓英國在女王接見等禮儀安排和市場開放等實質問題上不得不對中方低頭。其次,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自打3年前英國聯合政府上台以來,英國外交部就有向「對外經貿部」發展的趨勢,外交部的官員們都成了打著米字旗的推銷員,大力推介英國,招商引資,政府還將不少駐外使領館也改造成英國「外向經濟的橋頭堡」。而英國傳統上是重商的國家,國內市場狹小決定了英國大部分時候都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因此,英國一直沒有類似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那樣的機構,從經濟和政治意義上檢查外國投資,市場開發程度屬於全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第三,英國意識到國際經濟版圖的變化,願意對此進行順應。這是英國善於審時度勢的國民性格決定的。歷史上,無論是《大憲章》對國王權力的約束,還是英美之間國際政治經濟權力的轉移,抑或是戰後殖民地的紛紛離去,在不可改變的讓步面前,英國從來不做無謂的抵抗,而是想方設法保存實力,適應能力一流。目前,一方面奧巴馬是有史以來最不重視歐洲的總統,英美特殊關係轉淡;另一方面,世界經濟重心正向南方和東方國家轉移,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對英國的未來至關重要。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在外交上進行調整,歡迎甚至擁抱中國這個世界經濟新貴,在市場開放和簽證等方面給予便利,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相關專題:李克強訪問英國、希臘
推薦閱讀:
※中國人的「住房簡史」
※【詩詞學堂】100句中國古代經典勵志名言,5000年歲月積澱的人生哲理
※中國禪宗名著匯要---3
※【文章】中國式地方債務危機可能的蔓延路徑
※中國第一神師,出了3位元帥,2位大將,11位上將,後成百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