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太痛竟有致命風險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心絞痛患者,嚴重的話甚至會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死亡,時刻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安全。可是,有那麼一大部分的人還不知道心絞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那麼它都有哪些癥狀,得了心絞痛又該怎麼辦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多數人認為,有癥狀的疾病更危險,因為它們會時不時通過疼痛、咳嗽等癥狀反覆「提示」你病的存在。但心絞痛患者不一樣,不常發作的心絞痛反而更需要注意。
首先,這些人可能對心絞痛缺乏了解。經常發作的患者一般會規律用藥,注意癥狀變化,發現異常會迅速就診。
而很少發作的人缺乏經驗,不知道什麼程度應該去醫院。數據顯示,人群中約有40%的猝死者是過去沒有任何心臟病史的人。這時的心絞痛雖然是「初發」,卻可能一擊致命。
其次,發作不頻繁者,心臟的保護性機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心臟自身有保護性機制
第一個是在反覆缺血時,心臟表面就長出了一些額外的血管,保證整個心臟的血液循環。即使原有的主幹道堵上了,這些血管還可以起作用,不至於在突然一個打擊來臨的時候心臟停跳。
第二個是預適應,就是說反覆心肌缺血,時間長了,心肌細胞習慣了,適應了,再次缺血對心臟的影響相對小了。而突發心肌缺血時,心臟的保護機制還沒來得及啟動,心跳就停了。
所以突發心絞痛的後果往往更加危險,發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循環衰竭或猝死的概率更高。
頻繁心絞痛相當於經常演習,每次發生都要及時、正確地應對;偶發的心絞痛相當於突然襲擊,只有在平時充分了解其原理和急救方法,才能冷靜處理,否則發生心肌梗死、猝死的風險都會大大增加。
建議心絞痛患者無論是否經常發作,都應當遵醫囑堅持服藥,一旦出現突發的劇烈胸痛、胸悶等癥狀,應及時撥打120,在家人的陪伴下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就診。
要特別說明,不是說心絞痛天天發作就是好事。如果從整體概率上來講,天天發作的人要比天天沒事的人未來發生問題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只是說過去沒有心臟病病史的人,一旦犯病可能更重,危險性更高。
隱性冠心病為什麼沒有心絞痛呢?
心絞痛通常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
心肌缺血時,分布在心臟的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傳遞到大腦的痛覺中樞,就會感到胸痛, 我們把這種胸痛叫做心絞痛。
疼痛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能被感覺出來,也就是說,疼感存在一個「閾值」,但不同的人對疼痛的感覺有很大差別,有的對疼痛很敏感,稍有疼痛就覺察出來,這種人對疼痛的「閾值」比較低,一旦出現心肌缺血,立刻就會出現心絞痛。
另有一些人對疼痛不敏感,疼痛「閾值」較高,即使已有較嚴重的心肌缺血,也感覺不到疼痛,沒有心絞痛發生。醫生把這叫做「無痛性心肌缺血」,這就是隱性冠心病。
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老年人,甚至已經發生心肌梗死,也無心絞痛發生,這是非常危險的。
疼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報警信號
對患者來說,該有疼痛而沒有發生疼痛,就等於人體自我保護的報警系統失靈。一旦真正患了冠心病而不出現任何報警信號,那就更危險。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有的人平時看似很「健康」,卻突然猝死或發生心肌梗死。實際上,這很大一部分人早已埋下冠心病的禍根,只不過因沒有心絞痛而被忽視。
真正一點癥狀都沒有的冠心病是很少見的
但卻有部分病人胸痛不重,未引起病人注意。如果仔細追問病史,大部分還是有過「心窩部不舒服」、「心慌」、「心裡難受」、「有點氣不夠用」的感覺。
實際上 「氣不夠用」是心肌缺血最常見而典型的癥狀,比心絞痛還常見,只是教科書上沒有強調這一點,所以沒有引起人們甚至醫生重視。
從醫學角度看,隱性冠心病也是真正的冠心病,只不過沒有心絞痛而已
和有癥狀的冠心病一樣,同樣應該及時治療。因為沒有足以引起人們重視的癥狀,所以更危險。冠心病的治療目標是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一步發展,預防心肌梗死,減少心臟事件的發生,緩解癥狀,減輕痛苦,降低死亡率。
因此,雖然沒有心絞痛發生,只要有心肌缺血的明確證據,就應該積極治療。
多表現為悶痛、壓榨性疼痛或胸骨後、咽喉部緊縮感,有些患者僅有胸悶,同時可分為典型性心絞痛和不典型性心絞痛。
癥狀
1.典型心絞痛癥狀
突然發生的位於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後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區,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瀕死感,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動,重者還出汗。
疼痛歷時1~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1~2分鐘內(很少超過5分鐘)消失。常在勞累、情緒激動(發怒、焦急、過度興奮)、受寒、飽食、吸煙時發生,貧血、心動過速或休克亦可誘發。
2.不典型的心絞痛癥狀
疼痛可位於胸骨下段、左心前區或上腹部,放射至頸、下頜、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消失或僅有左前胸不適、發悶感。
鑒別診斷
1.心臟神經官能症
本病患者常訴胸痛,但為短暫(幾秒鐘)的刺痛或較持久(幾小時)的隱痛,患者常喜歡不時地深吸一大口氣或作嘆息性呼吸。
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經常變動。癥狀多在疲勞之後出現,而不在疲勞的當時,作輕度活動反覺舒適,有時可耐受較重的體力活動而不發生胸痛或胸悶。含用硝酸甘油無效或在10多分鐘後才「見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經衰竭的癥狀。
2.急性心肌梗塞
本病疼痛部位與心絞痛相仿,但性質更劇烈,持續時間可達數小時,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並有發熱,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緩解。
心電圖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導聯ST段抬高,並有異常Q波。實驗室檢查示白細胞計數及血清學檢查示肌酸磷酸激酶、門冬氨酸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紅蛋白、肌凝蛋白輕鏈等增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
3.X綜合征
本病為小冠狀動脈舒縮功能障礙所致,以反覆發作勞累性心絞痛為主要表現,疼痛亦可在休息時發生。發作時或負荷後心電圖可示心肌缺血、核素心肌灌注可示缺損、超聲心動圖可示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
但本病多見於女性,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不明顯,疼痛癥狀不甚典型,冠狀動脈造影陰性,左心室無肥厚表現,麥角新鹼試驗陰性,治療反應不穩定而預後良好,則與冠心病心絞痛不同。
4.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絞痛
包括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風濕熱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冠狀動脈炎、梅毒性主動脈炎引起冠狀動脈口狹窄或閉塞、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等均引起心絞痛,要根據其他臨床表現來進行鑒別。
5.肋間神經痛
本病疼痛常累及1~2個肋間,但並不一定局限在前胸,為刺痛或灼痛,多為持續性而非發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體轉動可使疼痛加劇,沿神經行徑處有壓痛,手臂上舉活動時局部有牽拉疼痛,故與心絞痛不同。
此外,不典型的心絞痛還需與食管病變、膈疝、潰瘍病、腸道疾病、頸椎病等所引起的胸、腹疼痛相鑒別。
心絞痛的防治方法
其一、要起居有常
應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臨睡前不宜看緊張、恐怖的小說和電視。
其二、要身心愉快,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可誘發心絞痛
應忌暴怒、驚恐、過度思慮以及過喜。養成養花、養魚等良好習慣以怡情養性,調節自己的情緒。
其三、要飲食調攝
飲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夠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病人應控制攝食量,以減輕心臟負擔。
其四、戒煙少酒
吸煙是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的重要因素,應絕對戒煙。少量飲啤酒、黃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進血脈流通,氣血調和。烈性酒在禁忌之列。不宜喝濃茶、咖啡。
其五、要勞逸結合
應避免過重體力勞動或突然用力,不要勞累過度。走路、上樓梯、騎車宜慢,否則會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增高,誘發心絞痛。飽餐後不宜運動。
寒冷會使血管收縮,減少心肌供血而產生疼痛,應注意保暖。性生活時處於高度興奮,血液循環加快,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狀動脈供血則相對不足,極易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故宜嚴格節制。在心肌梗塞完全恢復後,房事宜控制在每月1~2次。
其六、要適當休息
心肌梗塞診斷明確後,應保持卧床休息,平卧位。在兩周內,病人的一切生活活動均由旁人幫助完成,絕對嚴禁自己翻身,因為翻身會增加心臟負擔,造成心肌梗塞部位破裂或心跳驟停。宜床上大小便,保持大小便通暢。
如無嚴重併發症,一般卧床2~3周後,可半卧床上,每日3~4次。一周後如無變化,則可下床坐在椅子上,每日3~4次,每次約半小時,再一周後,可在卧室內散步。長期卧床對心臟恢復不利,酌情活動是必要的。三個月後可以進行輕便的體力勞動。
結語:健康的身體是每一個人都想擁有的,但是往往在我們的不經意間,它們就找上門了。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應該多注意自己生活方式的調節,多進行一些體育的鍛煉,來避免一些疾病的發生。而如果發生疾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有規律的藥物治療。
推薦閱讀:
※你對曲奇的疑惑全在這裡了 | 這才是最好的伴手禮 - Feekr
※想畫好素描?看這裡!
※控制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癥狀,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圖文】想長高的看這裡:吃這七種食物可增高
※這裡有痣的人,千萬不能留,否則窮一輩子,難發大財